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5.18 5.1折 ¥ 49.8 全新
库存391件
作者王磊 著 时代华语 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4812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436590
上书时间2024-10-30
你知道吗,李白是古代有名的赘婿。不羡富贵的诗仙,为何两度“赘”入豪门?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这些现代人深爱的美食,都和他老人家有关。
千古才女李清照也为“渣男”所困,宁可蹲两年大狱,也要状告丈夫,义无反顾地奔向自由。
从汉代的司马相如到明代的唐寅,《人间惊鸿客》选取二十位古代文人,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的朝代的历史故事。全书以文人故事为线索,串起中华历史兴衰,探寻藏在文人笔下的历史细节。
你知道吗,李白是古代有名的赘婿。不羡富贵的诗仙,为何两度“赘”入豪门?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这些现代人深爱的美食,都和他老人家有关。
千古才女李清照也为“渣男”所困,宁可蹲两年大狱,也要状告丈夫,义无反顾地奔向自由。
从汉代的司马相如到明代的唐寅,《人间惊鸿客》选取二十位古代文人,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的朝代的历史故事。全书以文人故事为线索,串起中华历史兴衰,探寻藏在文人笔下的历史细节。
王磊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辽宁省历史协会会员,著有《老王聊历史》系列丛书。
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季军、*具人气奖获得者,演讲视频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紫光阁等多个**大号,全网播放量过亿。曾受邀参加央视《戏曲青年说》、湖南卫视《神奇的汉字》《叮咚上线!老师好》、金鹰卡通《龙的传人》、湖北卫视《奇妙的诗词》、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等多档文化节目。话题“老王撩历史”阅读量近千万。
目录
司马相如:爱我,你怕了吗/001
曹操:“中二”的热血奸臣/013
潘安:颜值非正义/027
王勃:高开的才华,低走的人生/037
卢照邻:讲真,谁能比我惨啊/051
王维:“诗佛”也不“佛”/061
李白:赘婿,不是那么好当的/073
陈子昂:格局打开的富N代/085
杜甫:我是傲娇我骄傲/097
韩愈:生死看淡,不服就干/109
元稹:薛定谔的渣男/121
白居易:除了你,人间不值得/133
刘禹锡:别低头,皇冠会掉/145
温庭筠:从天才学霸到天才枪手/155
罗隐:晚唐反卷第*人/167
苏轼:并不精致的“饭圈”男孩/181
李清照:姑娘,你真是条汉子/193
辛弃疾:我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205
张养浩:浩然正气与恻隐之心/219
唐寅: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235
你知道吗,李白是古代有名的赘婿。不羡富贵的诗仙,为何两度“赘”入豪门?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吃货”!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这些现代人深爱的美食,都和他老人家有关。
千古才女李清照也为“渣男”所困,宁可蹲两年大狱,也要状告丈夫,义无反顾地奔向自由。
从汉代的司马相如到明代的唐寅,《人间惊鸿客》选取二十位古代文人,以幽默的笔触讲述他们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的朝代的历史故事。全书以文人故事为线索,串起中华历史兴衰,探寻藏在文人笔下的历史细节。
王磊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辽宁省历史协会会员,著有《老王聊历史》系列丛书。
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季军、*具人气奖获得者,演讲视频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紫光阁等多个**大号,全网播放量过亿。曾受邀参加央视《戏曲青年说》、湖南卫视《神奇的汉字》《叮咚上线!老师好》、金鹰卡通《龙的传人》、湖北卫视《奇妙的诗词》、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等多档文化节目。话题“老王撩历史”阅读量近千万。
司马相如:爱我,你怕了吗
西汉景帝年间,蜀郡成都的街头,一个带着孩子的父亲遇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
那位朋友打招呼道:“哟,司马兄,这是上哪儿去啊?嗬,这是令郎吧?都长这么大啦!”
被称作“司马兄”的大叔摸着自己儿子的脑袋说:“哎呀,正是犬子。来,犬子,快叫叔叔!”
古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大多是一种谦称。对他人尽量往高了抬,对自己尽量往低了说,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谦卑。所以问别人要用“尊姓”,介绍自己要说“鄙姓”;提到对方媳妇要说“令正”,讲到自己老婆就得用“贱内”“拙荆”什么的。
不过司马大叔还真不全是谦虚。
因为他儿子的名字真的就叫犬子,翻译过来就是“狗子”朋友。
在古人看来,狗是狩猎的帮手,生活的伙伴,是个褒义大于贬义的词。比如《国语·越语》中就记载,越王勾践为了鼓励生育,规定老百姓生了男孩,就奖励两坛酒和一只猎犬;汉高祖刘邦在分封功臣时,把功劳大的萧何比作“猎人”,把其他立功的手下比作“猎犬”,这都体现了古人对狗的肯定。所以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既是一种自谦,也有着美好的寓意。
不过就算这样,“司马狗子”这个名字还是让当事人觉得过于不雅,于是他长大后就根据偶像蔺相如的名字改了一下。从这一天开始,司马犬子就变成了司马相如。
不过名扬后世的司马相如,这一路走来可不容易。
司马相如从小学习诗书和击剑,算是个文武双全的“硬派小生”。可惜的是,当时的汉朝不需要的就是硬汉。自汉高祖以来,汉朝奉行对外和亲、对内休养生息的国策,创造了一个长期和平、国力渐强的局面,因此太平盛世时期没有那么多驰骋疆场、纵横捭阖的机会。
所以司马相如一狠心一咬牙,就用家里的钱给自己买了个官,光荣地成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
这个官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其实主要工作也就两项:一是在皇帝出行的时候站岗放哨,二是在皇帝打猎的时候喝彩叫好。通俗来说,就是皇帝的安保组兼气氛组,是那种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的尴尬存在。
工作干得不顺心,司马相如就辞职南下,投入了文学“发烧友”梁王刘武的怀抱。在这里,司马相如终于找到了挥洒自己才华的机会,闻名后世的《子虚赋》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然后他就又失业了,因为梁王刘武死了。
没了“金主爸爸”的支持,司马相如再有才华也没法变现,只能灰溜溜地回四川老家。走过了这么多的弯路之后,司马相如决定抄一回近道:先成家,再立业。
通俗来说,就是软饭硬吃,给自己找一张长期饭票。
当时的临邛令王吉是司马相如的老朋友,他给司马相如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
临邛当地有一个钢铁巨头,名叫卓王孙,卓王孙有个女儿叫卓文君,年纪不大就守寡在家。谁要是能娶到这位当地首富的女儿,还愁下半辈子没钱花吗?
此时的司马相如虽然有点小名气,但也没到万人景仰的程度,他的那点家底也早就在这几年“外出务工期间”折腾光了。无论怎么想,他都很难娶到卓文君这样的“白富美”。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问:司马相如要娶到卓文君,拢共分几步?
答:三步。
第*步,把噱头搞起来。
第二步,将人设立起来。
第三步,让气氛嗨起来。
很快,临邛的老百姓就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大伙儿眼中高高在上的王县令突然百般殷勤地出现在“县招待所”门口,哭着喊着要见一个叫司马相如的人。关键的是那个什么司马相如压根儿就不给面子,高傲得很。就这样,王县令还是甘之如饴,上赶着“求打脸”。
大家内心的八卦之火一下就被点燃了,一顿打听,终于搞到了这位大人物的基本信息: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出行有派、穿着讲究、单身未婚……
哎呀!这简直就是人中龙凤,金灿灿、亮闪闪的人类高质量男性啊!
当然,光有抓人眼球的标签还不够。优秀的人多了,也没啥了不起的。还要树立更“高大上”的人设,让人求而不得,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稀缺性。
临邛当地的头面人物听说县里来了名人,自然要招待一下。于是他们安排筵席,邀请王县令和这位司马大才子一同出席。
开席当天,王县令春风满面地来了,又怒气冲冲地走了。
因为那位传说中的大才子推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根本就不肯来。
王县令临走前撂下一句话:“司马先生不来,这饭吃着还有什么意义!”然后他丢下满座宾朋,飞奔去请司马相如,大有请不来司马大才子誓不罢休的意思。
卓王孙等“主办方”这下子傻了眼,感叹这司马相如果然是大才子啊,能让王县令这么重视。如此神仙般的人物到底能不能来赏个脸,大家心里都忐忑得很。
然后,司马相如就来了,勉为其难地、降尊纡贵地来了,满脸都写着不情愿,一副“我是真不想来,你们非得逼我干甚”的样子。
在座的所有人都对司马大才子的出场报以热烈的欢迎。一方面他们觉得能请到这位大才子真是太不容易,太给自己长脸了,另一方面也确实是饿了半天,这回正主来了总算能动筷啦!
司马相如在众人仰慕不已的目光中落座。刚一坐下,王县令立刻又扯起了话头说:“哎呀,我听说司马先生特别擅长弹奏古琴,何不借此机会让我们大家也感受一下高雅艺术的魅力?”
司马相如自然还是端着架子,但是在王县令的“助攻”下,他只能再次无奈地选择顺应民意,当场弹了一首《琴歌》,这就是流传后世的求爱神曲——《凤求凰》:
…………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
在场所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当然有的人是真听懂了,有的人则纯粹是因为气氛烘托到位了,哪怕自己一个调都没听出来也跟着叫好。
可惜他们的喝彩再疯狂,对司马相如而言都没有意义,因为他这首曲子只是弹给一个人听的,这个人就是此时正在屏风后面偷窥的卓文君。
卓文君热爱文学和音乐,哪会错过这个和大才子亲密接触的机会。虽然她没法上桌吃饭,但从旁边偷摸看看还是可以的。
司马相如琴歌一起,卓文君就觉得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是唱给自己听的。虽然高朋满座,她却好像听了一场只属于她一个人的演唱会。
这就是司马相如想要的效果。
当筵席结束后,司马相如趁热打铁,重金收买了卓文君身边的侍女,向佳人转达了自己的爱意。在如此环环相扣的设计下,全程被蒙在鼓里的卓文君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真爱,二话不说就跟司马相如私奔去成都了。
可一到了成都,卓文君却傻眼了。她知道司马相如不如自己有钱,但真没想到他能这么穷。史书记载司马相如“家徒四壁”,直接点说,他家就是个毛坯房,除了四面墙啥也没有。
堂堂临邛首富之女,从来就不知道“苦”字怎么写的卓文君,在毛坯房里体验了几天的人间疾苦后,终于开始认真地考虑起自己的生活问题。准确地说,是生存问题。
她的私奔让老父亲卓王孙丢尽了脸面。卓王孙放出话来,一个铜子都不会给小两口,就差登报断绝父女关系了。
但就这么窝在成都也不是事,还是得回临邛。于是在卓文君的提议下,小两口回到临邛,凑钱开了个小酒店。卓文君在柜台卖酒,司马相如则穿着犊鼻裈(kūn)跑堂。
犊鼻裈是古代的一种内衣,类似今天的大裤衩,在当时是底层人干活的时候穿的。司马相如摆明了是做给岳父看,如果你卓王孙觉得我这个便宜女婿赤身裸体不够丢人,你女儿还在那儿抛头露面地“当垆卖酒”呢!这时候比的就是谁的脸皮更厚了。
事实证明,卓王孙的偶像包袱还是更重一些,所以他也只能选择认栽,给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大笔钱,让他们赶紧停止自己的“行为艺术”。
从此以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才真正脱贫,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这就是司马相如“琴挑文君”“凤求凰”的故事。
读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都有点怀疑人生。不是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吗?怎么一点也看不到你情我愿、双向奔赴,反而是卓文君全程被司马相如套路?
其实很简单,因为今天我们熟悉的“凤求凰”已经是无数后人加工过的版本,里面掺杂了人们对于浪漫爱情的太多向往和想象。
事实上,司马迁写到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时,上来就写了一句“临邛令缪为恭敬”。“缪为恭敬”就是假装恭敬,这词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县令王吉就是司马相如的“托儿”。至于其他的环节,比如光鲜亮丽的外表啊,名士大家的做派啊,都是那钓鱼的饵。
而这里面绝的设计当属司马相如琴歌求爱的环节。
针对卓文君音乐“发烧友”的属性进行精准投送,这已经很巧妙了。更巧妙的是,司马相如其实是在扬长避短。因为司马迁写得很清楚,司马相如这位才华横溢的“汉赋第*人”还有两个小毛病——糖尿病和口吃。
糖尿病虽然损害健康,但至少表面上看不出来,反正那个时代又没有婚前体检,身体出了问题也不耽误找媳妇。
但口吃就不一样了,堂堂大才子竟然是个结巴,这要是传出去会让人笑掉大牙的。所以对于“说的不如唱的好听”的司马相如来说,只弹琴,少说话,这完全就是为了掩盖自身缺陷而想出来的策略。
总结起来就是,在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整个过程中,虚假宣传、饥饿营销、先斩后奏、捆绑销售,这些坑人、蒙人的手段一个不落地用上了。如果这能算爱,那只能说大家对于婚托诈骗的容忍度未免过高了。
而且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还有续集,这就是“茂陵聘妾”的桥段。
说的是司马相如后来发达了,他的赋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他还作为外交官出使西南,极大地稳定了汉朝的边疆局势,很对得起他司马相如这个名字了。
此时的司马相如再不是要靠着老婆娘家贴补的“软饭男”,自然也就看不上朱颜不再的卓文君了。他相中了一个茂陵的女子,想要娶回来做小老婆。
卓文君自然是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白头吟》来控诉负心汉。其中那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简直就是对渣男行为的灵魂暴击,直接把司马相如说得羞愧难当,于是这娶小老婆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部分的内容出自东晋的《西京杂记》和南朝沈约的《宋书》,都属于后人的道听途说,所以在可信度上还是要打点折扣的。
不过这应该也不是有人在故意黑司马相如。因为在古代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坑骗个把姑娘还真不算啥致命的污点。你看司马迁虽然如实记录了司马相如的骗婚过程,但也没见他有多少批判的意思。甚至还洋洋洒洒地写了万余字的《司马相如列传》,要知道司马迁写孔子他老人家的《孔子世家》也才九千多字。
当然,《司马相如的列传》里大部分内容都是司马相如写过的绝妙文字,个人生平并没有多少。但这也体现了司马迁的态度,他未必欣赏司马相如的品行,但至少倾慕他的才华。
只是今天的时代变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凤求凰”的故事情节产生了疑问,觉得这把“狗粮”吃起来味儿不对。
我们无法百分百地确定司马相如在故事的结局有没有变心,但至少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他在故事开始,就没有付出过真心。
本书于历史的细微考据中发现文字的浪漫情怀,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体,串起古代文坛一段段耀眼的时光。其中人物或慷慨悲歌,或低吟浅唱,都融进王磊老师肆意想象的诗意江湖。
——杨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那些在文学史上留下闪亮名字的人们,也曾在过去的大时代里被裹挟着前进。他们受到命运的青睐,也有着各自的苦难。我们将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他们。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这本书是部脑洞大开的文人故事集。 其中精选了二十位古代文人,爆笑讲述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颠覆你心中的刻板印象,不仅有趣、有料,还有知识点!原来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角度去领略那些旷世之才的少年意气与快意人生。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诗词,还有鲜活的历史。
——李炯炎|《学会阅读》 作者、有书金牌讲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