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
  • 气候
  • 气候
  • 气候
  • 气候
  • 气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气候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77 5.1折 39 全新

库存2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克·马斯林 著,朱邦芊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1816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29435105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译林出版社推出了一套 “牛津通识读本”(Very Short Introductions),邀请我为其中的《气候》一书作序。当今气候变化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甚至与人类健康、地球的未来息息相关,需要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因此我欣然应允为本书作序。这本七万余字的小书简洁精练,两三天的零散时间足够通读。该书作者马克·马斯林毕业于剑桥大学,目前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地球系统科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过去和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全球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和人类进化的影响。马斯林先生曾在包括《科学》《自然》《柳叶刀》等的期刊上发表了170余篇论文,还以气候变化等为主题参与撰写了十多本著作。他常年致力于向公众传播气候、生态和环保领域的前沿知识。由这样一位资深且专业的学者撰写本书,自然再合适不过。
在本书中,马斯林先生站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带领读者认识气候。他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表,向读者介绍了大气科学中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现象,如温室效应、大气环流、混沌理论、恩索(ENSO)、季风等,并介绍了气候系统与海洋、与板块运动之间的相互关联。作者同时也站在时间长河中观察气候变化,介绍了过去亿万年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典型事件。马斯林先生这种空间和时间上大跨度的论述视角,有助于读者建立起气候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宏观认识,全面、动态地看待气候系统,这一独特的写作方式,与本书作为“通识读本”的定位十分契合。
马斯林先生也展示出其作为一名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他介绍了气候预测的概念,并提出不断改进的气候模型能够帮助世界各国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制定防灾减灾、大气污染的治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但作者也流露出深切的忧患意识,指出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预测将变得更加困难。未来的气候变化与减贫、环境恶化和全球安全一样,是21世纪的决定性挑战之一,风暴、洪水、热浪和干旱等气候事件的发生将变得更加频繁。作者列举众多科学研究证据,有力证明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影响,并据此给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主要方法。在本书中,作者也赞扬了我国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实现生物减碳的举措。在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下,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必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重要力量。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将对我们进行报复。”了解气候系统的知识是应对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这本以气候为主题的小书从科学的角度展现了气候系统令人惊叹的一面,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增加对世界的另一层欣赏。作为一本中英双语对照的科普读物,本书不仅适合大气、地理、生态、地球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学习,更值得每一位关心地球环境的读者阅读。



导语摘要

气候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不同方面,甚至与人类的健康、地球的未来息息相关。在本书中,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系统科学教授马克·马斯林考察了与全球气候系统相关的诸多议题,探究并解释了控制着地球气候的不同因素。在数十亿年的时间中,气候如何演变?大气与海洋怎样分配从太阳到达地球的能量?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关联,又有什么区别?书中还介绍了人类目前面临的干旱、热浪、洪水等气候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的有效举措。



商品简介

气候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不同方面,甚至与人类的健康、地球的未来息息相关。在本书中,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系统科学教授马克·马斯林考察了与全球气候系统相关的诸多议题,探究并解释了控制着地球气候的不同因素。在数十亿年的时间中,气候如何演变?大气与海洋怎样分配从太阳到达地球的能量?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关联,又有什么区别?书中还介绍了人类目前面临的干旱、热浪、洪水等极端气候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的有效举措。



作者简介

作者
马克·马斯林,毕业于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现任伦敦大学学院的地球系统科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利用遥感和生态模型监测陆地碳汇。他曾在《科学》《自然》《柳叶刀》等期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著有《全球变暖》(2008)、《人类的摇篮》(2017)等十多部专著,201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欧胜研究优秀奖。


序言作者
谈哲敏,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大气动力学、台风动力学与大气可预报性等领域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在天气动力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为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研究的国际地位、推动灾害性天气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录

致 谢
章  气候是什么?
第二章  大气层与海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章  气候
第五章  构造与气候
第六章  全球气候变冷
第七章  大冰期
第八章  未来的气候变化
第九章  应对气候变化
第十章  终极气候变化
索 引
英文原文



内容摘要

气候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不同方面,甚至与人类的健康、地球的未来息息相关。在本书中,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系统科学教授马克·马斯林考察了与全球气候系统相关的诸多议题,探究并解释了控制着地球气候的不同因素。在数十亿年的时间中,气候如何演变?大气与海洋怎样分配从太阳到达地球的能量?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关联,又有什么区别?书中还介绍了人类目前面临的干旱、热浪、洪水等气候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的有效举措。



主编推荐

作者
马克·马斯林,毕业于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现任伦敦大学学院的地球系统科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利用遥感和生态模型监测陆地碳汇。他曾在《科学》《自然》《柳叶刀》等期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著有《全球变暖》(2008)、《人类的摇篮》(2017)等十多部专著,201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欧胜研究优秀奖。

序言作者
谈哲敏,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大气动力学、台风动力学与大气可预报性等领域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在天气动力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为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研究的国际地位、推动灾害性天气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精彩内容

章 气候是什么?(节选)
从今天穿什么衣服到近染上了什么病,气候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因为我们人类只有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温湿度范围内才会感到舒适。这个舒适区间的温度范围大约为 20 ~26 ℃,相对湿度在 20% ~ 75%之间。然而,我们几乎可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存,也就是说生存条件往往会在这个舒适区间之外,而我们也学会了通过增减衣物、改造住房来保持舒适。因此,你也许会认为自己的衣柜里挂着的衣服只是反映了你有没有时尚品位,但实际上,它们展现了你生活所在地的气候及其一年四季的变化。所以你有一件厚厚的加绒大衣以备在加拿大过冬,也有一件短袖衬衫应付里约热内卢的商务会议。衣柜也暗示了我们喜欢去哪里度假—崭露头角的极地探险家的衣柜里会挂着非常保暖的北极服装,如果喜欢在沙滩上晒太阳,那么衣柜里就会改挂短裤或比基尼。
房子也是在我们清楚了解本地气候的情况下建造的。在英格兰,因为室外的温度通常低于20 ℃,所以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有中央供暖, 同时由于温度很少超过 26 ℃,因此又鲜有空调。然而在澳大利亚,大多数房子都有空调,却很少有中央供暖。气候还会影响城市的结构,以及世界各地运输系统的运作方式。得克萨斯州休斯顿有长达7英里的地下隧道网络,连接着市中心所有的主要建筑;这个全气候控制的网络把95个人口密集的城市街区连在一处。当外面下雨或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都走隧道,因为休斯顿每年至少有五个月的平均气温高于30 ℃。同样,加拿大也有地下商场,以此来避免大雪和极寒的问题。
气候决定了我们在何时何地获得食物,因为农作物生产既受霜冻雨雪的限制,也被生长季节的长短所左右,其中包括日照量和温暖季节的长度。因此简而言之,水稻生长在温暖和非常潮湿的地方,而小麦可以在范围大得多的温带气候区生长。气候也会影响食物的质量,例如,众所周知,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年份需要冬季有几次短暂的严寒,可以让葡萄藤更加强壮从而产出优质的葡萄。农民也可以“改善”当地的气候,比如在温室里种植番茄,或是通过灌溉土地来提供更稳定的供水。
气候还会影响有热浪、干旱、洪水和风暴等天气事件的地方。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事件的认识取决于当地的条件,例如,2003年北欧遭遇了“热浪”,英格兰首次出现了100 ℉(37.8 ℃)的高温纪录。然而在热带国家,只有当气温超过45 ℃时才会作为热浪记录下来。气候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很多疾病都受到温湿度的制约,例如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的发病率会在冬季达到高峰。由于南北半球的冬季时间不同,全球每年实际上会有两个不同的流感季。每个冬季过后,流感病毒都会在两个半球之间迁徙,让我们有时间根据另一个半球半年前出现的新型毒株来生产新的疫苗。关于流感为何受气候控制的说法有很多,从理论上讲,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病毒在各种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更长,所以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另一种说法是,维生素D可能会帮助人们对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或免疫力。 因此,在冬季和热带的雨季,当人们待在室内、远离阳光时,他们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会下降,流感的发病率就会上升。



媒体评论

了解气候系统的知识是应对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这本以气候为主题的小书从科学的角度展现了气候系统令人惊叹的一面,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增加对世界的另一层欣赏。作为一本中英双语对照的科普读物,本书不仅适合大气、地理、生态、地球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学习,更值得每一位关心地球环境的读者阅读。
——谈哲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人有意识地经历人生,让人追问并界定自身所有行为中固有的意义;通识教育使人勇于剖析自我、批评自我,从而看顾好自己的生活,在渐次展开的人生画卷中游刃有余。 
                                   ——德鲁·福斯特(哈佛大学前校长)

“牛津通识读本”丛书一定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帮助。祝愿在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事业中,在所有渴求知识的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画卷的道路上,这套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陈骏(南京大学前校长)

这套书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世界广阔又新奇,因为我们目光所及的任何地方,从萤火虫在暗夜中闪烁的光亮到奥登为叶芝写的挽歌,总有一些东西在激起我们的好奇心,总有一些我们想要了解的生存片断。不是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博学者,但每个有这种渴望的人都是学问爱好者——一个热爱知识本身的人,知识在他眼里动人又令其喜悦,能带来安慰和乐趣,并引起惊叹和敬畏。
                     ——凯瑟琳·舒尔茨(《纽约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