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71.1 5.6折 ¥ 12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吕舟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73098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364653
上书时间2024-10-30
20世纪下半叶是文化遗产保护观念蓬勃发展的时期,基于民族意识觉醒的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普遍关注,这50年间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既有试图基于对历史文化遗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普遍性认知建立文化遗产的世界通用标准的努力,有国际合作共同抢救保护具有世界性价值文化遗产的实践,也有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的政府间国际机构和非政府专家组织的建立。这些实践构成了20世纪文化遗产保护的绚丽图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所在文化区域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为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如果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视为一种文化行为,在鼓励这一文化行为的过程中如何关照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这一问题的答案在1994年的《奈良真实性文件》中得到了清晰的表达。但如同其他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文件一样,在其之后二十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多样性与统一性、标准化的观念在话语权争夺中不断对冲、不断影响着文化遗产价值及保护目标的表达。
20世纪也是中国现代文化遗产保护观念、体系建设和实践探索的成型时期。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近一百年时间,中国在自身历史演进、文化观念发展及外来影响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文物古迹保护体系。中国文物古迹保护体系从较为狭义的文物保护,到21世纪初的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系统性、宏大叙事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观念拉动技术发展,传统观念与引入的新观念的碰撞不断促进新的保护体系建设,这些发展历程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对文物古迹保护的深刻影响。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开展了大量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的形成过程,研究形成这种思想的影响因素,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018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开始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史”的课题研究,通过对重要人物、事件、不同类型文物古迹保护观念的梳理,探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我们相信,研究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其意义或许并不仅仅在于厘清中国自身文物古迹保护思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同时也在于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思考世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大趋势中的多元包容。
这本论文集主要收录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中青年学者论文。这些论文从不同视角出发,探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的多个方面。希望这些文章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发。
编 者
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源于中国自身史学研究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建筑史学初步建立之后,对古代建筑的研究,衍生出的对那些时代久远、弥足珍贵的古代建筑和具有典型性的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工艺手法的建筑遗存作为历史实证的保护。它反映了对于这些建筑所具有的价值的理解,保护是为了延续或者凸显这些对象的价值。《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史研究文集》以文化遗产相关学科研究者和文物古迹保护从业者为主要受众。全书包含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和实践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脉络、重要原则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实践中一些代表性案例背后反映出的思想与观念碰撞、发展与更新的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建构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发展脉络,剖析其思想根源。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吕舟教授长期从事文化遗产研究、教学和保护实践工作。他主持了汶川震后文物保护抢救重点项目都江堰二王庙、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武当山遇真宫抬升保护设计等文物保护项目;作为主要专家参与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版)》的修订,并带领团队协助开展诸如厦门鼓浪屿、北京中轴线等申遗项目。
20世纪中国文物建筑保护思想的发展 吕 舟 1
梁思成先生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研究 李芃芃 19
刘敦桢遗产保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杜美怡 38
郑振铎文物工作思想的当代意义 胡姗辰 47
杜仙洲、余鸣谦和祁英涛文物保护思想研究
——古代建筑整修所及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实践中的保护思想 王昕旸 53
郑孝燮历史城市保护思想初探 宋 雨 65
柴泽俊先生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初探 侯欣江 72
王世仁先生文物古迹保护思想研究 解博知 82
阮仪三历史城市保护思想初探 宋 雨 95
张锦秋城市建筑实践及思想研究 袁 荔 103
我国文化遗产认知的空间扩展历程 刘祎绯 112
我国文化遗产认知的时间扩展历程 刘祎绯 117
民国时期艺术学演化对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的促进 张京晶 121
从艺术价值到文化价值
——以几个保护实践为例浅析中国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变 吕 宁 128
原状的辨析和干预的选择
——兼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实践 张光玮 137
浅谈文物建筑“重建” 徐 桐 180
文物保护规划视角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与研究 张 荣 18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利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研究 陈 怡 210
中国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综述 李晶晶 224
我国乡土建筑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基于CNKI论文数据库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李晶晶 240
川渝地区石窟窟檐的建筑学浅析 吕 宁 249
从石拱桥类文物保护实践分析中国文物保护理念发展 张 荣 268
浅析我国大遗址保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毕 燃 279
中国古代金属矿冶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 罗 璇 286
行业专类遗产与传统文物保护辨析
——以“国家工业遗产”为例 徐 桐 293
文化景观启发的三种价值维度
——以世界遗产中的文化景观为例 刘祎绯 303
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思想研究综述(2005—2019) 李芃芃 312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米仓道(巴中段)遗产认知框架分析 徐 桐 324
中国城市历史景观研究10年综述——缅怀吴瑞梵先生 刘祎绯 333
从《巴拉宪章》(1999)到《加拿大保护标准》(2010)
——外国国家准则代表案例保护原则及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影响 吕 宁 341
无锡论坛上对于新型遗产及世界遗产的讨论
——2006—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回顾 王昕旸 360
法制变迁视角下中国文物利用观念与实践的发展 胡姗辰 385
中国的文物建筑保护源于中国自身史学研究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建筑史学初步建立之后,对古代建筑的研究,衍生出的对那些时代久远、弥足珍贵的古代建筑和具有典型性的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工艺手法的建筑遗存作为历史实证的保护。它反映了对于这些建筑所具有的价值的理解,保护是为了延续或者凸显这些对象的价值。《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史研究文集》以文化遗产相关学科研究者和文物古迹保护从业者为主要受众。全书包含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思想和实践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脉络、重要原则与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实践中一些代表性案例背后反映出的思想与观念碰撞、发展与更新的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建构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发展脉络,剖析其思想根源。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吕舟教授长期从事文化遗产研究、教学和保护实践工作。他主持了汶川震后文物保护抢救重点项目都江堰二王庙、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武当山遇真宫抬升保护设计等文物保护项目;作为主要专家参与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版)》的修订,并带领团队协助开展诸如厦门鼓浪屿、北京中轴线等申遗项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