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5.46 4.8折 ¥ 32 全新
库存34件
作者[明]袁了凡[清]康 熙 创美工厂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2445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29303860
上书时间2024-10-30
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之书。其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方面,阐述了“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的处世观点。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精髓,被誉为“东方lizhi奇书”。
康熙帝训教诸皇子之言,由雍正继帝位后追录而成。全书涵盖读书、修身、理政、待人、尽孝、养生等方方面面。字里行间可谓谆谆至嘱,毫无矫饰造作,读之意味深刻。
袁了凡(1533-1606),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又字仪甫,号学海,后改为了凡。明朝重要思想家。官至正六品,后遭诬陷弹劾被罢免。为学博识多才,为人公正守礼,为官清廉爱民。
康 熙(1654-1722),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8岁登极,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康熙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治世英明,奠定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
目录
了凡四训 ...001
篇 立命之学 ...003
第二篇 改过之法 ...020
第三篇 积善之方 ...029
第四篇 谦德之效 ...059
庭训格言 ...065
卷一 ...067
卷二 ...079
卷三 ...089
卷四 ...099
卷五 ...109
卷六 ...122
卷七 ...136
卷八 ...148
卷九 ...160
卷十 ...174
卷十一 ...187
卷十二 ...196
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之书。其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方面,阐述了“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的处世观点。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精髓,被誉为“东方lizhi奇书”。
康熙帝训教诸皇子之言,由雍正继帝位后追录而成。全书涵盖读书、修身、理政、待人、尽孝、养生等方方面面。字里行间可谓谆谆至嘱,毫无矫饰造作,读之意味深刻。
袁了凡(1533-1606),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又字仪甫,号学海,后改为了凡。明朝重要思想家。官至正六品,后遭诬陷弹劾被罢免。为学博识多才,为人公正守礼,为官清廉爱民。
康 熙(1654-1722),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8岁登极,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的皇帝。康熙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治世英明,奠定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
了凡四训
篇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a学医,谓可以养生b,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c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d中人也,明年即进学e,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f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g皆验。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注释】
a举业:为应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目的在于求取功名。
b养生:维持生计。生,指生活。
c夙心:平素的心愿。
d仕路:官场。
e进学:明清两代指童生考取生员,进入府、县学读书。
f邵子: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理学家。著有《皇极经世书》。
g纤悉:微细详尽。
【译文】
我童年时父亲便去世了。老母亲命我放弃考取功名的学业去学医。她说学医不仅可以维生,还可以济世救人,并且学习一种技艺以成名,是我父亲的夙愿。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长须伟貌,看起来飘然若仙。我对他很恭敬并以礼相待。老者对我说:“你命中注定是官场中人,明年就能考中秀才,为何不去读书呢?”我告诉了他缘故,并请问他的姓名和住处。老者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得到了邵雍皇极象数思想的真传,命该传你。”我于是把老人带到家中,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要好好招待人家。”试验老者的命理象数,微细详尽,全都灵验。我于是起了读书的念头。与我的表兄沈称商量,他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学馆教学,我送你去那里寄学,很方便。”我于是拜郁海谷先生为师。
孔为余起数a:县考b童生c,当十四名;府考d七十一名;提学考e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f,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g,某年当贡h,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i,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注释】
a起数:zhanbu用语,通过象,即各种现实中已存事物的表征,根据既定的规则,换算为数,搭配成卦,进而通过分析卦变的各种可能性,来推断出事物未来发展的走向。
b县考:明代以后要参加考试的士子需要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分县考、府考和院考。县考一般由知县主持,内容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考试合格后才可应府试。
c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d府考:科举制度中由府一级进行的考试称府考。通过县考后才有资格参加。府考录取以后,即取得参加院考的资格。
e提学考:即院考。提学为官名。
f休咎:吉凶。
g补廪:明清科举制度,生员经岁、科两试成绩优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廪生,称为“补廪”。
h当贡:科举制度。选拔府、州、县生员入京师国子监读书。
i大尹:即尹府、县官,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译文】
孔老先生为我推suanming数:童生县考时应考得第十四名,府考应考得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考得第九名。第二年,我去考试,三处排名果然完全相符。又为我推算一生的吉凶:哪年考取第几名,哪年补选为廪膳生,哪年当贡生,成为贡生后哪年当选为四川一个县官,在任三年半,便该辞职回乡。到五十三岁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应寿终正寝,可惜没儿子。我把这些都一一记录下来,谨记在心。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a者。独算余食廪米b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c,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d即批准补贡,余窃e疑之。后果为署印f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g,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h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注释】
a悬定:预定,算定。
b廪米: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
c出贡:从廪生升为贡生。
d宗师:明、清时对提督学道、提督学政的尊称。
e窃:私下,暗中。
f署印:代理行职权的人。旧时官印为重要,同于官位,故名。这里指代理提学之职的杨姓官员。
g策: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提出问题称为“策问”,回答称为“对策”。
h博洽淹贯:博,知识广博。洽,理解圆融。淹,文义透彻。贯,文章功夫一以贯之。
【译文】
从此以后,但凡遇到考试,我的名次先后,都不出孔老先生的预测。唯独孔老先生说我领到九十一石五斗廪米,才能升为贡生;等到我领到七十一石廪米时,提学屠大人就批准我补了贡生,我私下里好生怀疑。后来,我的补贡生资格果然被署印杨大人驳回。直到丁卯年,提学殷秋溟大人看到我在考场上的备选试卷后,慨叹道:“五篇对策,竟如同五篇上奏给皇帝的奏议一样。怎能让如此深通广晓的儒生被埋没呢?”于是依照县里的呈文批准我升为补贡。加上之前所领的廪米,我所得廪米的总数确实是九十一石五斗。我因此更加坚信人一生的进退是命中注定的,运气来得早晚快慢也都有定时,因此也就淡然寡欲了。
贡人燕都a,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b。未入监c,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注释】
a燕都:指燕京,即今之北京。
b南雍:明代称设在南京的国子监。雍,辟雍,古之大学。
c入监:即进国子监读书。国子监,中国古代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译文】
当贡生后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在留京的一年中,我终日静坐,不读文字。己巳年从京城返回,到南京国子监读书。还没有进国子监,先到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我与云谷禅师于一室中对坐,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庭训格言
卷一
训曰a:元旦乃履端令节b,生日为载诞c昌期,皆系喜庆之辰,宜心平气和,言语吉祥。所以,朕于此等日,必欣悦以酬令节。
【注释】
a训曰:古代称父教为庭训。此书为康熙帝训教各皇子之言,由雍正帝即位后追述辑录而成,故每言开头皆冠以“训曰”二字,为尊古人意,又免歧义,全书以康熙帝庙号“圣祖”称之,译作“圣祖训导”。
b履端:一年之始。令节:佳节。
c载诞:记载生日。
【译文】
圣祖训导:元旦为一年之始的佳节,生日是诞辰吉日,都是喜庆的日子,宜当心平气和,说吉祥话。所以我在这种日子里,必定欣悦地应对佳节。
训曰: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朕自幼登极,凡祀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译文】
圣祖训导:我们凡事均应诚心正意,而不要图虚名。我幼年即帝位,凡祭祀天地祖先,供奉神佛,必心存诚敬。至于治理政务、对待大臣,也总是诚心以对,不图虚名。所以我行事全都出于真诚,没有丝毫虚饰。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a诚至言也。
【注释】
a“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二句:语出《论语·卫灵公》。
【译文】
圣祖训导:所有人对于事务,无论大小,一定要审慎又审慎,才不会留有疑虑。所以孔子说:“对不思虑的人,凡事就问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待他了。”这实在是很有道理的话。
训曰: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见之不广?舜惟好问、好察,故能“明四目,达四聪”a,所以称大智也。
【注释】
a“明四目”句:语出《尚书·舜典》。
【译文】
圣祖训导:国君如能以天下人的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人的心思为心思,何须担心见闻不广?舜正因好下问、好察看,所以能明察兼听,因而被称作大智之人。
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a,习以安焉b,自无废事。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c也。《礼记》篇首以“毋不敬”d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注释】
a慎修思永:语出《尚书·皋陶谟》:“慎厥身,修思永。”
b习以安焉:语出《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心其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c敬以直内:语出《周易·系辞》:“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d毋不敬:语出《礼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译文】
圣祖训导:天下事均不可轻忽。即便是微小、简单的事,也应当慎重对待。慎重,便是心存诚敬。无事时,心存诚敬以自我约束;有事时,以诚敬之心应对。务必始终谨慎如一。谨慎修身,思虑深远,养成习惯,便事无荒废。心中存敬,自然身心洞明澄澈。身在朝廷,就和主人在家一样,依然能够自我整理好事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敬以直内”。《礼记》开篇就说“毋不敬”,这是圣人的至理名言。
训曰: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亦不可遽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朕于诸艺wusuobuneng,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俱不能溺我。
【译文】
圣祖训导:作为国君,虽应信任所任用的人,但也不可轻信。居于下位的人常揣度人君的意向而迎合讨巧,人君一旦有偏好,则下面必定投其所好。我对种种技艺wusuobuneng,你们曾见我偏好哪一项技艺吗?因此,任何技艺都不会使我沉迷。
训曰: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即如董子所云“风不鸣条”“雨不破块”,谓之升平世界a。果使风不鸣条,则万物何以鼓动发生?雨不破块,则田亩如何耕作布种?以此观之,俱系粉饰空文而已。似此者,皆不可信以为真也。
【注释】
a董子: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思想家、儒学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著有《春秋繁露》一书。“风不鸣条”三句:语出《雨雹对》:“太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津基而已。”刮风不使树枝响动,下雨不打碎土块,就可称为太平世界了。比喻风调雨顺,社会安定。
【译文】
圣祖训导:看书但不为书所愚弄,那才是高明的。如董仲舒所说“风不鸣条”“雨不破块”,谓之升平世界。假使真的风不能吹动树枝令之作响,万物从何受鼓动而萌发生长?如果雨真的不能击破土块,田地怎能耕作播种?由此看来,这只是粉饰的空话罢了。像这样的文章就不能信以为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