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1.31 5.1折 ¥ 42 全新
库存451件
作者[明]王阳明 创美工厂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1224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29219301
上书时间2024-10-30
为什么推荐创美工厂版《传习录》?
1.阳明学研究专家余怀彦先生亲自作序推荐!
2.一部不可多得的王阳明作品精选集。
3.新增王阳明6篇传世名作:《教条示龙场诸生》《尊经阁记》《象祠记》《瘗旅文》《大学问》《朱子晚年定论》。
4.新增正史传记1篇:《明史王守仁传》。
5.精注,无删节,原汁原味:明朝白话版“谈话录”,拒绝各种译文对经典的肢解和随意发挥,让圣人思想回归本来面貌。
6.每一个主题、问答、论述都进行了分段分小节处理,让阅读更加轻松,便于理解。
7.新增康熙御用画家焦秉贞(师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所绘《王阳明先生真像》。
8.新增王阳明书法作品一幅:红叶满林春正暮,隔堤遥见片飘归。
9.新增王阳明著名七律《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10.新增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1.版本有据:以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为底本,并参考了明嘉靖二十九年王畿重刻本、明嘉靖三十年衡湘书院刊本。
王阳明(1472—1529年),即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谥文成,学界多称阳明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冠绝有明一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11岁时便立下“当读书做圣人”的大志。两次会试落第,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二甲第七),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有功,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元年追赠新建侯。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为什么推荐创美工厂版《传习录》?
1.阳明学研究专家余怀彦先生亲自作序推荐!
2.一部不可多得的王阳明作品精选集。
3.新增王阳明6篇传世名作:《教条示龙场诸生》《尊经阁记》《象祠记》《瘗旅文》《大学问》《朱子晚年定论》。
4.新增正史传记1篇:《明史王守仁传》。
5.精注,无删节,原汁原味:明朝白话版“谈话录”,拒绝各种译文对经典的肢解和随意发挥,让圣人思想回归本来面貌。
6.每一个主题、问答、论述都进行了分段分小节处理,让阅读更加轻松,便于理解。
7.新增康熙御用画家焦秉贞(师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所绘《王阳明先生真像》。
8.新增王阳明书法作品一幅:红叶满林春正暮,隔堤遥见片飘归。
9.新增王阳明著名七律《泛海》: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10.新增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1.版本有据:以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为底本,并参考了明嘉靖二十九年王畿重刻本、明嘉靖三十年衡湘书院刊本。
王阳明(1472—1529年),即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谥文成,学界多称阳明先生。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冠绝有明一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11岁时便立下“当读书做圣人”的大志。两次会试落第,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二甲第七),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有功,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元年追赠新建侯。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孔庙,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02
爱问:“‘在亲民’, 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 《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清,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有是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03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如‘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甚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
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