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8.56 6.6折 ¥ 5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张占斌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15025094
出版时间2021-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175355
上书时间2024-10-30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意味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也意味着我们迎来了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光荣与梦想。
新发展成就奠定了开启新征程坚实步伐。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成世界上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行开启新征程。
新发展阶段揭示了我国所处历史新方位。在全会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个“全面”由之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发展阶段的提出,表明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进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进入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所处如此重要的历史方位,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起步期,必须走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党大国的气派来,为未来15年乃至30年,奠好基、开好局。
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方向引领。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的重要法宝。“创新”发展强调科技创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协调”发展注重区域重大战略,依托大都市群、大都市圈推进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突出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放”发展紧盯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提升竞争优势;“共享”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新发展目标描绘了大国展现的宏伟蓝图。精彩更多体现在发展目标上,让人倍感振奋。在《建议》中提出了两个未来的发展目标,一个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六个新”的近期目标,也就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近期目标充分考虑了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基于发挥大国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它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基础。还有一个就是到2035年“九个方面”的远景目标。远景目标规划了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景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重要的、肯定性的提法将进一步激发党和人民的奋斗激情,更加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自信。
新发展环境呈现了国内国外的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进入经济下行期,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迫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艰巨,创新能力欠缺,科技急需自立自强,粮食安全还需加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还需要补短板。我们既不骄横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理性思维和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发展机遇表达了未来形势的战略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内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大国优势和条件。从国际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西方的治理体制在疫情面前不堪重击,而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应对大灾害面前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和优越性,全球治理体系呈现出“东升西降”态势。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新特征,持久发力,稳中求进,积小胜为大胜,把握好我国发展利益与全球利益的交集,以更大信心奋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战略举措。自2020年5月以来,特别是全国“两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上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会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相互促进,而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能各自为政,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能搞成省循环、市循环、县循环、乡循环。它构成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色,为展望2035年更长远的发展提供方向性引领。
新发展任务明确了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全会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紧紧抓住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提出多项战略性、创新性重要举措。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这些战略性、创新性举措,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我国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新发展基石筑牢了国家总体安全观意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要务,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长远战略,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安全基石。国家安全体系构成,既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三项传统安全,又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等九项非传统安全,涉及方方面面。要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新发展保障强调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会明确强调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提出“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强化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强化“七种能力”建设,着力锻造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过硬能力,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
张占斌
2021年1月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开好局、起好步,对于走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至关重要。
《开新局》一书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深刻领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更好抓住“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书突出“十个新”并展开专题研究,深刻阐明新发展成就奠定了开启新征程坚实步伐,新发展阶段揭示了我国所处历史新方位,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方向引领,新发展目标描绘了大国展现的宏伟蓝图,新发展环境呈现了国内国外的深刻变化,新发展机遇表达了未来形势的战略研判,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战略举措,新发展任务明确了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新发展基石筑牢了国家总体安全观意识,新发展保障强调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张占斌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兼任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入选国家“四个一批”和“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序言
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003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009
第三节 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 012
第四节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015
第五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 020
第六节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027
第二章 新发展阶段揭示了我国所处历史新方位
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内涵新境界 033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036
第三节 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39
第四节 新发展阶段谋篇布局打造新优势 043
第五节 开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047
第三章 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方向引领
节 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053
第二节 创新成为动力 057
第三节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060
第四节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063
第五节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066
第六节 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069
第四章 新发展目标描绘了大国展现的宏伟蓝图
节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075
第二节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079
第三节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082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085
第五节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090
第六节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093
第七节 全面把握2035年远景目标 095
第五章 新发展环境呈现了国内国外的深刻变化
节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呈现的新特征 103
第二节 科学研判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 107
第三节 系统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形成的新压力 113
第四节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116
第六章 新发展机遇表达了未来形势的战略研判
节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 123
第二节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27
第三节 国际力量对比呈“东升西降”态势 131
第四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 136
第七章 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战略举措
第八章 新发展任务明确了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
节 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161
第二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4
第三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69
第四节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174
第五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79
第六节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182
第九章 新发展基石筑牢了国家总体安全观意识
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89
第二节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192
第三节 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196
第四节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199
第五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204
第六节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07
第十章 新发展保障强调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节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核心原则 213
第二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本质要求 217
第三节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根本保证 221
第四节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重要手段 226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开好局、起好步,对于走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至关重要。
《开新局》一书旨在帮助广大读者深刻领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更好抓住“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全书突出“十个新”并展开专题研究,深刻阐明新发展成就奠定了开启新征程坚实步伐,新发展阶段揭示了我国所处历史新方位,新发展理念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方向引领,新发展目标描绘了大国展现的宏伟蓝图,新发展环境呈现了国内国外的深刻变化,新发展机遇表达了未来形势的战略研判,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构建双循环战略举措,新发展任务明确了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新发展基石筑牢了国家总体安全观意识,新发展保障强调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张占斌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兼任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济学评审组专家。入选国家“四个一批”和“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