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74 4.7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莎莎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31971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8981851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父母对孩子的深度陪伴,

就是孩子好的“玩具”

 

 

  许多父母在得知玩具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益后,就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玩具,一方面希望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另一方面也解放了自己,觉得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事实上,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玩具,而是父母的陪伴,父母才是孩子好的玩具。父母只有及时关注孩子,捕捉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想法,回应他的诉求,才有助于他形成好的性格,让他受益终身。

  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与自己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关的。性格好,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当,人生就会更加顺遂。因此,父母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作为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

  那么,孩子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虽然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性格有难以改变的先天部分,但绝大多数还是后天形成的。换言之,孩子的性格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来影响和塑造,而0~3岁正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黄金期。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和性格在0~3岁之前会完成60%,在3~6岁之间完成80%,6~8岁之间完成90%,8岁以后发展就会非常缓慢,13岁之后大脑发育敏感的时期就结束了。

  由此可见,0~3岁这一时期是关键时期,而孩子性格的养成主要源于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所以,父母应该及时把握住孩子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变成孩子好的玩具,陪伴孩子成长。否则,孩子年龄越大,培养或纠正他的行为习惯就会越麻烦。

  在0~3岁这个时期,对孩子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技能培养,比如让孩子学习数字、背诵诗词等,而应该注重人文教育,尤其是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培养孩子自信、乐观、坚强等,让孩子懂得去主动与人交流,承担责任,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这些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事情。

但是,这些好品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在“人之初”时就要给予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作为孩子好的玩具,父母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陪伴孩子,尤其要站好“孩子0~3岁”这一关键性格养成期的重要一班岗。

 



导语摘要

父母对孩子的深度陪伴,才能变成孩子*好的玩具。只有父母及时关注孩子,捕捉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想法,回应他的诉求,才有助于孩子形成好的性格,让他受益终生。



商品简介

父母对孩子的深度陪伴,才能变成孩子*好的玩具。只有父母及时关注孩子,捕捉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想法,回应他的诉求,才有助于孩子形成好的性格,让他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

薛莎莎,从事多年一线教师工作,后长期致力于儿童心理问题研究工作,并担任儿童教育心理顾问,为家长和教师等解答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教育困惑。曾先后出版《蒙台梭利早教方案:0~3岁感官系统训练全书》《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为什么”》等图书。



目录

章 自信:你的关注点,孩子的闪亮点
  别让孩子把“我不行”挂在嘴上 
  家长的信任是对孩子的肯定 
  自尊这件大事
  你的孩子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 


第二章 乐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孩子需要家庭幸福感 
  谁的成长没阻挡 
  兴趣在左,爱好在右 
  幽默可以变成一种习惯
……
第三章 独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
  今天的独立,决定明天的成绩 
  如何做,孩子才愿意分床 
  “手抓饭”也很香 
  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 
…… 


第四章 自律:你的自控力,决定孩子的自律力
  童年不只在动画片里 
  玩具VS自制力 
  别让坏脾气毁了孩子 
  读懂孩子的心 
……
第五章 勇敢: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捕捉儿童怕黑敏感期 
  陪孩子一起拆卸玩具 
  父母有力量,孩子不慌张 
  硬核父母的智慧:不限制孩子捣乱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训练:表现自己 
 ……


第六章 责任: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教会孩子的动手能力要趁早 
  小动物养成记 
  你的责任,为什么我来承担 
  ……
 


第七章 善良:刚刚好的养育
  同情心的启发方法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滚开,暴力君 
  刚刚好的养育 
…… 


第八章 开朗:拥有表达力,人生不费力
  让孩子爱上表达 
  别让害羞害了孩子 
  成长离不开分享 
  这样教孩子打招呼 
  给孩子建立一个“朋友圈” 
…… 



内容摘要







父母对孩子的深度陪伴,才能变成孩子*好的玩具。只有父母及时关注孩子,捕捉他的情绪,了解他的想法,回应他的诉求,才有助于孩子形成好的性格,让他受益终生。




主编推荐

薛莎莎,从事多年一线教师工作,后长期致力于儿童心理问题研究工作,并担任儿童教育心理顾问,为家长和教师等解答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教育困惑。曾先后出版《蒙台梭利早教方案:0~3岁感官系统训练全书》《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为什么”》等图书。



精彩内容
孩子需要家庭幸福感

 

  一个家庭的氛围是欢乐还是阴沉,家庭成员之间是和睦还是充满矛盾,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孩子在学说话以前就能感受到家庭的氛围,如果家庭里一直充满欢声笑语,那么孩子就能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别看蓝蓝只有3岁,但是爸爸妈妈特别尊重她。

  从蓝蓝会说话的那天起,她就特别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尽管蓝蓝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是每次只要她问,爸爸妈妈都会耐心地回答,从来不嫌她烦。

  因为爸爸妈妈开明,经常与蓝蓝一起探究各种奥妙,蓝蓝特别快乐。这种民主的家庭氛围,也让蓝蓝变得越来越爱思考,越来越自信开朗。

  上了幼儿园后,蓝蓝特别喜欢问老师问题,爱跟小朋友们交流,因此特别受人欢迎。

  在家里,爸爸妈妈也从来不当着蓝蓝的面争吵,一直是互相礼让,互相关心。爸爸还特别幽默,妈妈和蓝蓝一旦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他都会适时地讲一个笑话,逗得母女俩开怀大笑。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蓝蓝的性格非常乐观开朗。

  如果一个家庭里,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觉得恐慌和不安,性格也会变得消极、自卑,遇事没有自信。

  反之,如果一个家庭的氛围非常和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非常融洽,那么孩子的性格会特别积极阳光,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会充满自信。

  当然,要想让孩子快乐成长,除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外,还必须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如亲子游戏、娱乐时间。这就是说,既要有严肃的时候,也要有活泼的时候。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经常跟孩子玩耍、嬉笑打闹,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孩子会不听自己的话。

  其实,这种想法根本就是多余的。家长多跟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玩乐,这样孩子很容易把家长当朋友,对家长更信任,他有什么问题也会及时告诉家长,更容易听进去家长的话。

 

  [情感引导]

 

  1.不要苛求孩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的要求过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一旦做错事情,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进而责怪孩子。

  殊不知,对孩子过于严厉,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在家长的这种长期高压政策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悲观,做事退缩,这对孩子好的性格形成非常不利。

  2.家长要善于控制情绪

  一些家长总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生活或工作中有了不顺心的事情,总是不管不顾地发泄——不但对自己的爱人发泄,甚至还会迁怒于孩子,对孩子乱发脾气。这样做,会让孩子的心里感到恐惧。

  有的家长发泄完了觉得愧疚,又尝试着去补偿孩子,这样也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所以,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做到不计得失、笑口常开,这样家庭气氛才会轻松愉快,对孩子的情绪也会有良好的感染作用。

  3、营造民主、有教养的家庭氛围

  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便是对0~3岁的孩子,家长也应该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

  在对与孩子有关的事情进行决断的时候,好跟孩子商量一下,不要不经过孩子同意直接做决定,也不要随意干涉孩子的活动。如果孩子还不能自己做出决定,家长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

  4.多表扬,少批评

  作为家长要明白,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孩子也是如此。多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就能把孩子的行为向好的方向推进。如果总是斥责孩子,不但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容易让孩子自暴自弃,对于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毫无益处。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进行惩罚,一定要适度,让孩子从中获得教训即可。



媒体评论

1.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与自己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关的。性格好,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当,人生就会更加顺遂。因此,父母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作为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

2.0~3岁这一时期是关键时期,而孩子性格的养成主要源于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所以,父母应该及时把握住孩子性格形成的黄金时期,变成孩子*好的玩具,陪伴孩子成长。

3.许多家长总是给孩子下很多禁令,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来回跑。”“睡觉时别抱着布娃娃。”“不许坐在地上。”殊不知,这些太多的“不能”,会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4.孩子在专心地摆弄玩具,大人非要阻止他,让他快点儿去吃饭;孩子刚搭一半积木,家长就催促他快点儿收拾,一会儿带他出门;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做事不能专注时,家长又开始抱怨孩子不专心。殊不知,孩子不专心,家长自己也有责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