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目所接皆是水
  • 耳目所接皆是水
  • 耳目所接皆是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耳目所接皆是水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24 4.8折 39.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1619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8543697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耳目所接皆是水》精选与汪曾祺家乡印记有关的文章,并配有作者行走家乡时的照片和创作的绘画书法作品,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有生活气息的文学大家,带领读者感受水一般的家乡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以及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人的深情。



作者简介

  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从小饱受诗书字画熏陶,抗战初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师承沈从文,被称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金庸誉之为“中国味”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谐雅兼具,植于一方水土,涵盖人生百态,堪称一部“文化小说”,每一处都透露着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生深入透彻的思考。他的娓娓道来,在那个风云巨变的时代是中国文人的别样记录和温柔的心灵抚慰。
  主编
  陈其昌,现任汪曾祺研究会秘书长,曾担任高邮市文联驻会主席,市文化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教育、宣传、文化、文艺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烟柳秦邮》《新民滩的悲欢》《朱葵艺术传》《熊纬书传》等著作。
  顾问
  汪朗,汪曾祺长子,散文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经济日报社国际部主任。作品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我眼中的父亲——汪曾祺》《四方食事·胡嚼文人》《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等。



目录

代  序


钓 
小学校的钟声 
故乡水 
他乡寄意 
《菰蒲深处》自序 
吴三桂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的家乡 
写  字 
老学闲抄 
关于《受戒》
《大淖记事》是怎样写出来的
谈谈风俗画 
我的家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故乡的元宵
文游台
一个暑假 
看 画 
草巷口 
三圣庵 
阴  城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词曲的方言与官话 
《高邮风物》序 


代后记
编后记



内容摘要

  《耳目所接皆是水》精选与汪曾祺家乡印记有关的文章,并配有作者行走家乡时的照片和创作的绘画书法作品,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有生活气息的文学大家,带领读者感受水一般的家乡对作者的深远影响,以及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人的深情。



主编推荐

  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从小饱受诗书字画熏陶,抗战初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师承沈从文,被称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金庸誉之为“中国味”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字干净而传神,谐雅兼具,植于一方水土,涵盖人生百态,堪称一部“文化小说”,每一处都透露着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生深入透彻的思考。他的娓娓道来,在那个风云巨变的时代是中国文人的别样记录和温柔的心灵抚慰。
  主编
  陈其昌,现任汪曾祺研究会秘书长,曾担任高邮市文联驻会主席,市文化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教育、宣传、文化、文艺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烟柳秦邮》《新民滩的悲欢》《朱葵艺术传》《熊纬书传》等著作。
  顾问
  汪朗,汪曾祺长子,散文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经济日报社国际部主任。作品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我眼中的父亲——汪曾祺》《四方食事·胡嚼文人》《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等。



精彩内容

  三圣庵
 
  祖父带我到三圣庵去,去看一个老和尚指南。很少人知道三圣庵。三圣庵在大淖西边。这是一片很荒凉的地方,长了一些野树和稀稀拉拉的芦苇,有一条似有若无的小路。三圣庵是一个小庵,几间矮矮的砖房,没有大殿,只有一个佛堂,也没有装金的佛像。供案上有一尊不大的铜佛,一个青花香炉,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指南是个戒行严苦的高僧,他曾在香炉里烧掉两个食指,自号八指头陀。他原来是善因寺的方丈。善因寺是全城的佛寺,殿宇庄严,佛像高大。善因寺有很多庙产。指南早就退居——“退居”是佛教的说法,即离开方丈的位置,不再管事。接替他当善因寺的方丈的,是他的徒弟铁桥。指南退居后就住进三圣庵,和尘世完全隔绝了。指南相貌清癯,神色恬静。祖父和他说了一会儿话,——他们谈了一些什么,我已经没有印象,就告辞出庵了。他的徒弟铁桥和指南可是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风流和尚,相貌堂堂,双目有光。他会写字,会画画,字写石鼓文,画法吴昌硕,兼学任伯年,在我们县里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他曾在苏州一个庙里当过住持,作画题铁桥,有时题邓尉山僧。他所来往的都是高门名士。善因寺有素菜名厨,铁桥时常办斋宴客,所用的都是猴头、竹荪之类的名贵材料。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相好的女人。这个女人我见过,是个美人,岁数不大。铁桥和我的父亲是朋友。父亲年轻时刻过一套《陋室铭》印谱,就是铁桥题的签。父亲续娶,新房里挂的是一幅铁桥的画,泥金地,画的是桃花双燕,设色鲜艳,题的字是:“淡如仁兄嘉礼 _弟铁桥敬贺”。父亲在新房里挂一幅和尚画的画,铁桥和俗家人称兄道弟,他们都真是不拘礼法。我有时到善因寺去玩,铁桥知道我是汪淡如的儿子,就领我到他的方丈里吃枣子栗子之类的东西。我的小说里所写的石桥,就是以铁桥作原型的。高邮解放,铁桥被枪毙了,什么罪行,没有什么人知道。前几年我回家乡,翻看旧县志,发现志载东乡有一条灌溉长渠,是铁桥出头修的。那么铁桥也还做过一点对家乡有益的事。我不想对铁桥这个人做出评价。不过我倒觉得铁桥的字画如果能搜集得到,可以保存在县博物馆里。由三圣庵想到善因寺,又由指南想到铁桥,我这篇文章真是信马由缰了。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我只是想说:和尚和和尚不一样,和尚有各式各样的和尚,正如人有各式各样的人。我直到现在还不明白我的祖父为什么要带我到三圣庵,去看指南和尚。我想他只是想要一个孙子陪陪他,而我是他喜欢的孙子。

  注释
  原载《收获》一九九八年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