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即人学 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群星闪耀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即人学 诺贝尔文学奖百年群星闪耀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7.11 4.7折 79.8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兆骞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72885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8元

货号25576289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编辑家汪兆骞先生近四十年从事专业文学编辑、阅读、评论生涯以来,关于世界文学的心血结晶。汪兆骞从纯粹的文学欣赏、评论与创作的角度,以人性、历史及美学的眼光,为我们精心解读从1901年以来的一百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经典代表作,全面呈现百年来世界文学金字塔顶部的辉煌与璀璨。

他们为什么会获奖?他们的作品何以成为经典?他们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们是如何生活和创作的?一本书读懂一百多年来一百多部世界文学经典,了解一百多位文学大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他们是——

泰戈尔、罗曼·罗兰、叶芝、萧伯纳、托马斯·曼、尤金·奥尼尔、赛珍珠、赫尔曼·黑塞、纪德、艾略特、福克纳、海明威、加缪、帕斯捷尔纳克、萨特、肖洛霍夫、川端康成、贝克特、索尔仁尼琴、聂鲁达、马尔克斯、威廉·戈尔丁、大江健三郎、辛波丝卡、若泽·萨拉马戈、君特·格拉斯、奈保尔、库切、奥罕·帕慕克、赫塔·米勒、略萨、莫言、阿列克谢耶维奇、鲍勃·迪伦、石黑一雄……



作者简介
汪兆骞


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及《往事流光》《香盈碧莲花》《春明门内客》《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



目录
目录


001|百一十届(2017年):石黑一雄


008|百零九届(2016年):鲍勃·迪伦


016|百零八届(2015年):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022|百零七届(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027|百零六届(2013年):艾丽丝·门罗


032|百零五届(2012年):莫言


040|百零四届(2011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044|百零三届(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049|百零二届(2009年):赫塔·米勒


052|百零一届(2008年):勒·克莱齐奥


056|百届(2007年):多丽丝·莱辛


060|第九十九届(2006年):奥尔罕·帕慕克


065|第九十八届(2005年):哈罗德·品特


069|第九十七届(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073|第九十六届(2003年):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078|第九十五届(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


083|第九十四届(2001年):维·苏·奈保尔


088|第九十二届(1999年):君特·格拉斯


093|第九十一届(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


097|第九十届(1997年):达里奥·福


102|第八十九届(1996年):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106|第八十八届(1995年):谢默斯·希尼


111|第八十七届(1994年):大江健三郎


117|第八十六届(1993年):托尼·莫里森


121|第八十五届(1992年):德里克·沃尔科特


126|第八十四届(1991年):纳丁·戈迪默


129|第八十三届(1990年):奥可塔维奥·帕斯


133|第八十二届(1989年):卡米洛·何塞·塞拉


137|第八十一届(1988年):纳吉布·马哈富兹


141|第八十届(1987年):约瑟夫·布罗茨基


146|第七十九届(1986年):沃莱·索因卡


149|第七十八届(1985年):克洛德·西蒙


153|第七十七届(1984年):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157|第七十六届(1983年):威廉·戈尔丁


161|第七十五届(1982年):马尔克斯


166|第七十四届(1981年):埃利亚斯·卡内蒂


171|第七十三届(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


176|第七十二届(1979年):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181|第七十一届(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185|第七十届(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188|第六十九届(1976年):索尔·贝娄


193|第六十八届(1975年):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197|第六十七届(1974年):埃温特·约翰逊/哈里·马丁逊


205|第六十六届(1973年):帕特里克·怀特


209|第六十五届(1972年):海因里希·伯尔


213|第六十四届(1971年):巴勃鲁·聂鲁达


217|第六十三届(1970年):索尔仁尼琴


222|第六十二届(1969年):贝克特


227|第六十一届(1968年):川端康成


234|第六十届(1967年):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240|第五十九届(1966年):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奈莉·萨克斯


247|第五十八届(1965年):肖洛霍夫


251|第五十七届(1964年):让-保尔·萨特


256|第五十六届(1963年):乔治·塞菲里斯


261|第五十五届(1962年):约翰·斯坦贝克


265|第五十四届(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


269|第五十三届(1960年):圣-琼·佩斯


273|第五十二届(1959年):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278|第五十一届(1958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284|第五十届(1957年):阿尔贝·加缪


288|第四十九届(1956年):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293|第四十八届(1955年):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


297|第四十七届(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


303|第四十六届(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


307|第四十五届(1952年):弗朗索瓦·莫利亚克


311|第四十四届(1951年):帕尔·拉格克维斯特


315|第四十三届(1950年):威廉·罗素


319|第四十二届(1949年):威廉·福克纳


324|第四十一届(1948年):艾略特


330|第四十届(1947年):安德烈·纪德


335|第三十九届(1946年):赫尔曼·黑塞


339|第三十八届(1945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344|第三十七届(1944年):约翰内斯·扬森


348|第三十六届(1939年):弗兰斯·西兰帕


351|第三十五届(1938年):赛珍珠


356|第三十四届(1937年):加尔


360|第三十三届(1936年):尤金·奥尼尔


364|第三十二届(1934年):路伊吉·皮兰德娄


368|第三十一届(1933年):蒲宁


372|第三十届(1932年):约翰·高尔斯华绥


377|第二十九届(1931年):埃利克·卡尔费尔德


380|第二十八届(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


384|第二十七届(1929年):保尔·托马斯·曼


389|第二十六届(1928年):西格里德·温塞特


393|第二十五届(1927年):亨利·柏格森


397|第二十四届(1926年):格拉齐娅·黛莱达


401|第二十三届(1925年):乔治·萧伯纳


406|第二十二届(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409|第二十一届(1923年):叶芝


414|第二十届(1922年):哈辛特·马丁内斯


417|第十九届(1921年):阿纳托尔·法朗士


421|第十八届(1920年):克努特·汉姆生


425|第十七届(1919年):卡尔·施皮特勒


429|第十六届(1917年):卡尔·阿道尔夫·耶勒鲁普/亨利克·彭托皮丹


435|第十五届(1916年):魏尔纳·冯·海登斯塔姆


439|第十四届(1915年):罗曼·罗兰


444|第十三届(1913年):泰戈尔


449|第十二届(1912年):盖尔哈特·霍普特曼


453|第十一届(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


456|第十届(1910年):保尔·海塞


459|第九届(1909年):拉格勒芙


462|第八届(1908年):鲁道夫·欧肯


465|第七届(1907年):吉卜林


469|第六届(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


472|第五届(1905年):亨利克·显克维支


476|第四届(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何塞·埃切加赖


481|第三届(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


484|第二届(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


487|届(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


491 跋:关于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摘要
本书是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编辑家汪兆骞先生近四十年从事专业文学编辑、阅读、评论生涯以来,关于世界文学的心血结晶。汪兆骞从纯粹的文学欣赏、评论与创作的角度,以人性、历史及美学的眼光,为我们精心解读从1901年以来的一百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经典代表作,全面呈现百年来世界文学金字塔顶部的辉煌与璀璨。


他们为什么会获奖?他们的作品何以成为经典?他们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哪些贡献?他们是如何生活和创作的?一本书读懂一百多年来一百多部世界文学经典,了解一百多位文学大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他们是——


泰戈尔、罗曼·罗兰、叶芝、萧伯纳、托马斯·曼、尤金·奥尼尔、赛珍珠、赫尔曼·黑塞、纪德、艾略特、福克纳、海明威、加缪、帕斯捷尔纳克、萨特、肖洛霍夫、川端康成、贝克特、索尔仁尼琴、聂鲁达、马尔克斯、威廉·戈尔丁、大江健三郎、辛波丝卡、若泽·萨拉马戈、君特·格拉斯、奈保尔、库切、奥罕·帕慕克、赫塔·米勒、略萨、莫言、阿列克谢耶维奇、鲍勃·迪伦、石黑一雄……



主编推荐
汪兆骞

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及《往事流光》《香盈碧莲花》《春明门内客》《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



精彩内容
百零五届(2012年)

莫言 获 奖 者: 莫言(1955— ),中国作家。

获奖理由: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一体。

获奖作品: 《丰乳肥臀》(小说)。

自本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中国作家莫言,海内外至今仍议论纷纷,特别是在中国,看法不同,褒贬对立。除有些议论纯属政治和道德游戏外,有不同看法,本属正常。但不可回避的是在热闹的议论中,莫言研究已成为当下的显学。

2013年12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学术研讨会上,学者纷纷充分肯定了莫言的文学成就。张炯总述了莫言创作的三个向度:一是世界文化的视野;二是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的历史变革;三是民族文化精神及民族文学艺术。对莫言鲜活饱满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想象,给予了高度赞扬。并提出在多学科、多方法的交叉透视下,莫言的文学道路与文学经验还应在更广阔的世界文学的比较中,去深入认识。白烨对莫言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以及莫言的创作经验进行了解析,并盛赞了莫言小说的人性深度和持续反思精神、历史与个人的互动关系、感觉的丰沛性、语言的粗粝性与形式相得益彰,立足本土而超越本土的普世价值与格局。陈晓明认为,莫言是在20世纪80年代现代派、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本土性三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樊星将莫言小说中所表现的中国农民的酒神精神与新文学以来的国民性主题联系起来,认为莫言小说(《红高粱》)弘扬了中华民族刻苦耐劳、酷爱自由、富于革命的精神,在这一点上,莫言的贡献是无可取代的。季红真认为,莫言小说创作虽受西方和拉美文学的影响,但其叙述方式仍然主要是由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滋养出来的。正是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决定了莫言小说居于整体美学风格中心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怀。李掖平指出,莫言虽然讲的是中国的乡土故事,但他在民间乡土文化的熏陶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立、自由的个性化精神,同时也具有一般意义上现代性精神的光辉和神采(详情可见《“莫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学术研讨会综述》)。

莫言的大哥管谟贤曾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说明莫言是中国好的作家。文学不是体育,孰是好,实难断定。但正像学者包明德所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总是好事。莫言靠自己文学作品的主体精神、文学的尊严和文学的品格,走向了世界,助推了文学自由、审美、强壮的品格张扬。在中国当代文学从窒闷、压抑中走出来的历程中,莫言是当代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代表。他的获奖提振了中国文学的自信,提升了文学的热情、阅读的热情,有利于营造更温润的土壤、更宽松的氛围,实现了国人的百年梦想。文化学者张颐武将莫言的文学作品视为“中国制造”,表现出纯文学作为全球高雅文学产品的一部分,已不再是政治性的,这是当代文学里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新文学,已成为全球文化生产的主要部分。莫言成功地将本土经验与现代派技法融合,证明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真正本土化已经完成。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现在登堂入室,已成为全球现代主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瑞典文学院看中莫言,是因为他的小说包含着容易为世界所接受的关乎人类共同命题的内容及人类性所包含的理想与民间意义,诚如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颁奖词:“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现任主席韦斯特拜利耶,在为莫言颁奖的典礼上,这样介绍莫言:

莫言是一个诗人,一个能撕下那些典型人物宣传广告,而把一个单独生命体从无名的人群中提升起来的诗人。他能用讥笑和嘲讽来抨击历史及其弄虚作假,也鞭笞社会的不幸和政治的虚伪。他用嬉笑怒骂的笔调,讲说不加掩饰的声色犬马,揭示人类本质中黑暗的种种侧面,好像有意无意,找到的图像却有强烈的象征力量。

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点评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我喜欢莫言,就是因为他非常会讲故事。”

由此可见,瑞典文学院有自己的独特眼光,读出了莫言小说的精彩、意义和价值。而那些平时不读书或没读懂莫言的人,说些怪话,没什么奇怪,但单纯从意识形态或个人好恶不郑重地写文章批评其小说的弊端,不严肃地、不讲道理来咒骂嘲弄莫言的作品,就实在无趣了。

其实,莫言的作品早就被世界文坛关注,其作品被多种语言翻译,被世界阅读,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世界已产生影响。如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的大江健三郎,2002年专程到中国采访过莫言后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州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

十年后,大江健三郎的预言变成事实。

莫言的哥哥管谟贤虽不是小说家和评论家,却深谙莫言的小说,他认为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质量,不如中、短篇小说,城市题材小说又不如农村题材小说,真是切中肯綮,一针见血。而瑞典文学院,似更注重莫言的长篇,比如韦斯特拜利耶称《丰乳肥臀》是“莫言奇特的长篇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