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26
5.5折
¥
42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陈保平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62376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25141160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序
汪涌豪
虽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并在多个岗位承担主要责任,但很难得,保平先生从未搁下个人的爱好。相反,受上世纪八十年代特有的浪漫理想的滋育,他始终保持着读书人的本色。此次,他将三十年读书观剧之所得,并阅世识人与经事纬理的感悟整理成书,有此丰赡的收获,真是让人惊喜!
个人感兴趣的是他的阅读赏会如何与趣味有关,他的关注和议论又如何与当下有关。这当中,因对美的探究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他凭藉敏锐的感知力,对文学及多个门类艺术所作的要言不烦的评论,常让人有一种清新入骨的感会。尤其是,当你激赏他不操弄舶来的主义,有与前辈相仿佛的临文以敬、衡文以恕的高致,文章会时不时提醒你注意他的立场,以及这种立场的峻刻与精辟。
这样的例子太多。尤其先获我心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荧屏上充斥着众多的影视剧,反映的都是当下的现实生活,但不知为什么,演员的表演却让人有陌生感,甚至从里往外透着假。作者由华人移民史对中国人表情的讨论谈起,引入演员汤普森对综合表现人物情感的体会,将其归因为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问题。当生活本身多见矫情,进而让人戴上面具,那演员有太着痕迹的表演,真没什么不可理解。这样的解说,用他的话,是将人逼到了墙角。唯此,他一直强调拥有“一颗真实的心”之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性。他的意思显然是,当没有真诚与真心,即使再真实而普通的关系,也会被表达得毫无真实感可言。他感叹时下作家、艺术家普遍能力缺乏,主要是因为“企望太多,真挚不够,功利在先,本色退缺”,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强调这一点。
当然,实际生活中,如何安顿与措置身心,不仅关乎理想,还与人的生存智慧有关。譬如,随着前两个世纪女权运动的兴起,两性平等成为潮流,女性凭着自身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在艺术领域常有出色的表现,但所受到的关注却远远落后于男性。我们与作者一样了解其中的原因,但未必能像他一样指出,这一定程度还与女性过分坚执性别意识,以致心态激进,反显身份的弱势,并进而“偏离了艺术创作本应有的宁静平和境界”有关。这是一个有风险、不很讨巧的判断,但基于人性和人情的一般事实,不能不说具有洞穿事理的深刻性。联想到新时期文坛风行一时的“私人写作”,固然写出了当女性需要时,男性通常不在场的尴尬,还有女性对自身欲望的主张以及对男权统治的反抗,揭示了波伏娃所说的女性是被变成的而不是天生的事实,但由于在那些写作者笔下,这种反抗常与更广大的社会脱节,有时甚至仅植基于偏见,结果终究未能在浴室和闺房之外建起一个真正自足的世界,相反倒让人想起弗洛伊德那个促狭的判断:女性的反抗常常包含着想成为男性的意思。现在,经由作者点开慧眼,我们还想追说,即使建成了,她们能否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至于作者由此再论及当真正自由的环境形成,女性艺术家与男性艺术家将面临一样的挑战,即都得直面自我,这样的判断,立意就更高远了。
其实,当跳出文学艺术,基于一种进入血液的理想主义和责任感,讨论大到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的未来出路,小到都市文化崛起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愿景,带连着对社会的深入观察与对人性的深刻思索,这样高远的瞻瞩就更多见到了。并且,它起于读书观物而终于求道问心,既联通着对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持发扬与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思考,又时时在情与理的颉颃与知与行的考校中理性地裁量,所得结论自然不仅有深度,更见厚度了。
这部分让我感激于心的,是他对人文关怀的呼吁,以及在这种呼吁遭到误解后的坚持与反思。今天的中国,转型期社会治理与道德重建的任务空前艰巨。人们受困于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常不免体恤日常生活多而关顾终极价值少,结果造成了许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用他的表述,是大理想被小幸福取代了,他将此种现象视为“本世纪初为明显的特征“。而人文处理的是日常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关系,正可以用为这种迷乱的疗救。它关乎灵魂的教养,因此与永恒有关。不过也因为如此,它很脆弱,并一丝丝无意的曲解或有意的避却都足以使其受伤,更不要说许多强大的生活事实常顶着”存在即合理“的理由。
作者从来告诫自己不要做“一个没有历史感的个体”,结合着对大时代社会变迁的理解,于“一种质疑被另一种质疑抵挡,一种善意被另一种善意稀释,一种价值被另一种价值冲撞”的时代困惑有深刻的体知。他究问:为什么匮乏年代人们可以安贫守道,富裕时这个道反被人视作大话空话?是不是普遍贫困时“守道”能给每个人带来温暖,成为维持秩序的体制性栅栏和评价好人的标准,而有了市场竞争与贫富差距等新的尺度,货币就成了衡量人重要的标准?进而对人们常给自己一个理由,以为当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尚未建立,“舍道”、“弃道”有其合理性这种似是而非的认识,提出尖锐的质疑。
于此,他每每感叹身处的这个“悲欣交集”的新世纪,“望尽天涯无净土”,守道被视为弱者的遁词,人文的边缘化生存却被熟视无睹,但仍有所坚持。虽不抵触世俗理性,更高扬精神价值。此诚所谓“护惜必由深情”。至于关注弱势群体,提倡简朴生活,肯定清贫思想,期待干净社会;落实到个人,尤瞩望于一种“能在如此思想多元、物欲甦醒的环境下有所持,努力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由此树立起一种通达平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更在在凸显了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思想者的形象。
后要说作者写作态度的恳切与文风的清顺。就前者,他言其所信,信其所言,思虑广远周彻,表达谈言微中。尤其可贵的是能入情入理,对所论对象怀一种“了解之同情”。因为他有这样一种自觉,“如果话语者失却了对他人苦难的基本感受力,如果我们文字描述的世界和人们感受的客观世界差距太大,那语言的‘通货膨胀’和‘贬值’就不可避免”。就后者说,他厌弃“从上往下看”的“官语”,也不迷信“由外往内看”的“译语”,更向往找到一种真正“从内往外看”、“从下往上看”的民间视角,所以常能用省净而醇实的叙说,将所要阐发的意旨表达得题无剩义。再次借用他的话,就是在“平常的日子”里,锻炼出“还原生活的能力”与“驾驭平淡的能力”。如此生活与书本相质证,事理与逻辑相映发,看问题就周全了,言说自然归于平和。
这样也就能看到许多人未看到的问题,并言人所未言。譬如他主张对文艺应该讲导向,并存在价值观问题,但必须建立在符合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我于此通常只谈到不然文艺就没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他则更言及“甚至会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这是所谓见事远。他反对一味以“政治正确”苛求创作,我于此只谈到因为艺术可以有、也应该有更超越性的人性关怀,他则更言及有的改编假此名义向市场捞钱,并质问“假如中国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因《红楼梦》的蹩脚改编而出局,这在政治上究竟是正确还是不正确?”这是所谓识世深。还有,我赞成并也曾呼吁取消收视率考核,他则更看到取消考核只是发了一张免死牌,“但既然让它活着,就是要让它活得好,活得精彩,团队、待遇、工作条件不能与收视率高的栏目有太大差距,否则,价值追求也会变得有点空洞。“这又是所谓谋虑周。凡此,都是仅为书生的我所不曾留意或留意不够的。
类似的自愧不如还表现在,读了以下文字,不禁自己的毛骨起立——“我们从来不期望男人们能履行他们所有的诺言,只恳求他们在诺言未兑现时不要用花言巧语去搪塞;我们从来不希翼女人们都能山盟海誓,只请求她们在没有动心的时候不要过于妩媚地微笑,我们也不要求大人物能体察小人物的内心,只企求他们不要妨碍小人物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尤其不敢奢望人类有一天会变得天使般美好,我们只祈求上帝让每个人都有一次真心的忏悔。”作者在对谁说话,说了什么?这些话,应该自有他的听者,并自然会让他们深长思之。
保平先生是我很早结识的新闻出版界有数的几个学长之一。虽然我们各有事累,无缘深交,但他的含蓄亲厚与持重稳健一直让我钦敬。现在,因他的文字,得以添一重亲近,并有以想象他如何“舍不得把书一下子读完,每天读一点,像一个酒徒获得了一瓶上等的好酒,细细品味它的清香与醇厚”,真是快事。只是吾生也晚,所经所历太过坦易;又因为职业的关系,再怎么努力,仍不免读腐了书的积习,比之他既不愤世嫉俗,又不玩世不恭,有守有为,进退合礼,如元化先生所肯定的,“其贴近日常人生的姿态,从容而情理兼备的文化情趣,尤其是稳健有节的建设性态度”,体现出一种“积极、大胆而稳健”,“沉潜有本、又开放现代的文化关怀”,实在觉得自己只有学习的份。有感于个人确实并非书序合适的作者,故谨以上述粗浅的读后感,作为未来读书阅世的参照与提醒。
是为序。
自序:构建一个内园 陈保平
回过头来看自己几十年的文字,无非是闲笔和急就章。媒体做久了,写作大都是有感而发,很难经得起学理探究。但总是自己对文学和文化的一份热爱。整理成册,也算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若还能为经历过的时代留下一点佐证,就超过预期了。
取名“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是想说明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许多朋友一样,我们由此打发闲暇时间。但这种日常月久的兴致爱好,并不是庄子一样的逍遥自在,还是企图在自己内心打理和构建一个小园子,这个园子有自己的围墙,喜爱的花木,自由的空气。它也连着大地,可遥望天空。面对世事和人生的无常,它慢慢让你在里面寻找到一份自信,一份坚强,几许悠然。用池田大作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有一天,当你物质上优越的环境全部丧失的时候留下的东西。我的理解即生命中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和喜乐的。
这个小园的基础是读书,用一块块自己喜爱的石头垒砌围墙,以此抵挡外面的喧嚣和纷繁。虽然文字世界与变幻起伏的现实世界总有差距,但读书总会让你安静下来,保持一种比平时更清醒的状态,想想周围的大事小事,想想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想想这个世界究竟会变好还是变坏?我们生命有限、智慧有限,终其一生可能也无法达到真理,但读书可以让我们走近先贤和智者,总可以让自己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建立起信心。因为书中自有我们向往的正确和美好。
看影片、看表演就是这个园子里的观树赏花了。再繁忙、再庸常的生活也可以在这里得到补偿。你可以不打扰任何人,甚至不打扰自己,沉浸在艺术和审美的过程中。你可以细细品味人的情感,如此丰富,如此复杂,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是那么奇特,诗人可以跳跃逻辑直达真理,美可以变幻无穷……你一部分沉寂的情感和休眠的想象力会被同时激发。我看茅盾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霜叶红似二月花》、音乐剧《歌剧魅影》就有这样的感觉。我相信悲悯比高尚更符合审美的至高境界。
作为观众,对艺术惊叹之余,也会对那些过于离谱和商业化的作品评头论足一番,这可看做在自己的园子里修枝剪叶,只不过是按自己、非园林师的标准而已。我自知生活也有粗鄙化的一面,但有这样一个内园,内园里有花木,还能稍作打理,就自归为向往美的一群了。
常与人聊天,现在被当作长寿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是指精神上的愉悦、自由,感情可以引起共鸣,不满可以得到宣泄。当然也包括问题的探讨、思想和知识的交流。但这种聊天总是要价值观大致相同、趣味也大致相投。《庄子》里有对古人交友的记载:“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这样的友谊很难得,不过有趣的聊天总是在三五好友之间。所谓好友:我理解即富贵也不傲慢,彼此不奉承,哪怕清贫也受尊重,有困难要互助。这是我们寻找归宿的一个小群体。人生有几个可以以聊天为快、又擅读书的好友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
请涌豪写了个序。他是文学评论家,平日教学、写作很繁忙,对拙文这样认真阅读,我十分感谢。他的评价和褒扬虽不敢当,还是会视作鼓励和鞭策。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或者就是一个读者和观众,对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谈点想法,说点意见,虽无高论,也是尽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吧。“心事浩茫连广宇”,即使想构筑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内园,也免不了时时要关怀一下“天下”,这便是我们这代文人的习性。
导语摘要
这部散文集收入作者多年来的散文创作,内容多样,包括书评、影评、剧评、时评,访谈等等。共一百余篇。既有篇幅凝练的短文、短评,也有长篇的深度文化访谈与行业趋势分析。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积极关注与独立思考。
作者简介
陈保平,1953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建德,初中毕业后赴江西乐安县湖坪公社插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青年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获全国、上海各类新闻奖十余个。1994年任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总经理,沪港三联书店副董事长,兼任《书城》杂志主编、韬奋纪念馆馆长。1999年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社党委书记、副社长,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期间创办《上海壹周》、《外滩画报》,任主编、社长。2003年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社长助理。2004年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副社长,兼任上海印刷集团董事长,兼任《新民晚报》社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2006年上海交大南洋EMBA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8年任新民晚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新民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同年获上海长江韬奋奖,并当选市人大代表。著有杂文随笔选《文人心意》,《中国七问》(合著),《精神故乡》(合著)等。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10月17日起担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2014年任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驻会委员。现为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目录
辑1980年代
3单纯的年代
6闲话《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的结构
10《文明论概略》:以西洋文明为目标
14《日本新生代》:研究我们的新生代
19读《邓肯自传》札记
21《泰戈尔评传》:生命永恒之惊奇
27忘却耻辱
29给青年编一本有所得的书
34《父母听不到的故事》:倾听自白
38两个皇帝的竞争
40由《原野》迟放想到的……
42人,有时要得很少
第二辑1990年代
47压力与守望
50一匹马的幸福
52《情人》上演有感
54柴可夫斯基不在家
57悲欢之中看世界——读南妮的《一个梦撑一生》
59大马书展的开幕辞
61诗意还会醒来吗?
63故事以外的东西——认识赵屹鸥
65夜看佳作有感
67无声的表演——法兰克福书展印象
69“我在表演”
71《海子诗全编》:默默诵读为好
73明星出书
75网上读书人
77写于《书城》改版
78从亿万富翁捐书说起
80高先生论干净社会
82初识金庸
84《书城》杂志改版二三事
87桥的故事
88品味、互联网与真相
89难以释怀的教育
91尊重的差异
92书市感言
95俄罗斯民族的自尊与自省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观后
98国际艺术拾遗
99平常的日子
第三辑2000年代
105新世纪的曙光
108《贞观盛事》的掌声
110定位•理念•品牌•运作——关于《艺术世界》
112关于经典
114压力与茫然
116严肃而深情的对话
——谈卓雅的大型画册《沈从文和他的湘西》
119制约中国艺术发展的是大环境
——21世纪的艺术与媒体研讨会纪要
120思想的灵气
122一位学者在中国乡村的焦点访谈
——读《黄河边的中国》一书的幕后
130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
178请别停止祈愿
180一则招商广告
181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点感想
183还原生活的能力
185“杯子已经洗干净了!”
——李碧华与她的《烟花三月》
188《出版大崩坏》:急速发展的危机意识
193听白先勇说昆曲
194美人与美人鱼的区别
196谁来做民间艺术的传承者
197与讲谈社社长共进晚餐
200关于“卑微的艺术”
201大玩家
203小小的幸福与快乐
204FLASH的意义
205女性与艺术
207与李教授的对话及EP3事件
209艺术本是心灵的
210“三城记”第二辑出版
212《清贫思想》:清而不贫
215嬉皮的孩子说话了
——《花粉屋》及其作者
217看历史留下了什么?
219天底下没有说不清的道理
220关于电影《鲁迅》的一点担忧
222从《剧院魅影》想到《赵氏孤儿》
225中国电影缺颗真实的“心”
227成功的N种解释
230不是拿王朔说事儿——沪上学者谈当代文化现象
238银行与穷人——向银行家推荐一本书
241一部值得城市官员看的电影
243“政治正确”与艺术规律
第四辑2010年代
247不确定的时候
249真相与救赎之道
252懂人心
254《阿里郎》
255假如莫言未获奖
256不老的上海——有感于《永远的尹雪艳》
260他留给上海的,不止是建筑
264曼德拉,您活在谁的心中?
266还是要讲点艺术规律
269有感于取消《大师》收视率考核
271静而致远,致瑰丽
——2011~2013上海图书奖评奖有感
276不朽的小糖人
278心有所得方落笔——读邵琦《书屋小记》
281逼近真实的追求,是无限的
286重的与轻的
288《霸王别姬》的亮点不是3D
290《鸟人》这一枪
292死亡与成长
294幸运的《梁祝》
296语塞
303从西藏到巴黎至山水
——写在周刚龙美术馆画展开幕前
307大家来写历史,留下城市文脉
311寄托——《相似杨梅》序
314无形之珠的识与爱
——写在《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之时
319驾驭平淡的能力
321时间告诉你谁是大师
323从林家铺子满座说起
325学学张伯驹学学
327今日几人识傅山
内容摘要
这部散文集收入作者多年来的散文创作,内容多样,包括书评、影评、剧评、时评,访谈等等。共一百余篇。既有篇幅凝练的短文、短评,也有长篇的深度文化访谈与行业趋势分析。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积极关注与独立思考。
主编推荐
陈保平,1953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建德,初中毕业后赴江西乐安县湖坪公社插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青年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获全国、上海各类新闻奖十余个。1994年任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总经理,沪港三联书店副董事长,兼任《书城》杂志主编、韬奋纪念馆馆长。1999年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社党委书记、副社长,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期间创办《上海壹周》、《外滩画报》,任主编、社长。2003年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社长助理。2004年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副社长,兼任上海印刷集团董事长,兼任《新民晚报》社主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2006年上海交大南洋EMBA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8年任新民晚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新民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同年获上海长江韬奋奖,并当选市人大代表。著有杂文随笔选《文人心意》,《中国七问》(合著),《精神故乡》(合著)等。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10月17日起担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社长。2014年任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驻会委员。现为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精彩内容
《鸟人》这一枪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看的部片子是《小糖人》,讲一个行吟歌手的纪录片。导演以沉稳、平静的手法寻求艺术的真谛,有一种洗尽铅华的质朴感,落在观众心里沉甸甸的,获奥斯卡奖可以说实至名归。很巧,今年看的部片子是《鸟人》,新一届奥斯卡四项大奖获得者,讲一个演员对艺术真实的追求。与《小糖人》一样,导演把自己与剧中人的探索融为一体,用十五个长镜头一气呵成,堪称是对以蒙太奇为现代电影手法的一次挑战,但电影并不沉闷,拷问直逼心灵。如果我是中国搞艺术的,可能会吓出一身冷汗。
影片从一个昏暗灰黄的地下室长镜头开始,展示瑞根这个过气超级英雄扮演者,在百老汇舞台为重振声名的困斗。为了排戏,他不惜把女儿的房子都抵押了;他高价找来年轻合作者,却嘲讽他戏剧表演太虚假,连自杀那把枪塞的红布条都露了出来;而《纽约时报》一位女评论家则说他再努力,也只是一个超级英雄演员的水平,他处于极度的焦虑中。但真正让他受刺激的是女儿的一句话:你不是为了艺术而是想再被重视而已,全世界的人每天都为了被重视而拼命。言下之意,你与全世界的人本质上没啥区别。
一个执意要摆脱超级英雄形象,渴望在舞台上再现艺术真实的演员,当他面对为真艺术还是仅仅为个人被重视的责问时,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影片中,有个穿着鸟人服装的形象,站在瑞根身后,象征他的另一
相关推荐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全新天津
¥
15.95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全新广州
¥
16.74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全新广州
¥
16.75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全新广州
¥
16.75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全新广州
¥
16.75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全新广州
¥
16.74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全新无锡
¥
18.20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全新北京
¥
20.01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九五品廊坊
¥
27.28
-
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
九品北京
¥
21.6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