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大飞语:校园廿载光影里的青春足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浙大飞语:校园廿载光影里的青春足迹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76 5.7折 49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雅兰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68083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5080974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总  序

 

教育强则国强。求是书院从清末的创办之日起,即确定了“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义;居今日而育才,以讲求实学为义”的办学宗旨;敢为人先,以引领风云际会之势,贯穿了浙江大学一百二十年办学历程的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是浙江大学一以贯之的精神所在。

 

曾经,以兴新学而图国强,是那一代知识精英以知识振兴中华的理想和抱负。然而,没有强大的国家为后盾,办学的道路,曲折而多难。一部浙江大学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更是一部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历史。每当我们回首来时路,每当我们细数家珍,我们都会倍感今日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代又一代怀抱报国理想的中国知识分子,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中华的强盛而努力拼搏。

 

在网络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的时候,书卷,依旧是记载历史、呈现文化、讲述故事的朴素的载体。在建校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这套“百廿求是丛书”,从历史,从文化,从教师的成果,从学生的成长,或是黑白或是彩色地用文字和图片呈现纷繁历史中的岁月积淀,或是叙事恢弘,或是微波涟涟,展现浙江大学独特的品格、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在历史与现实的互相映照中,告诸往而知来者。浙江大学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从未懈怠,峥嵘岁月里铸就的浙大故事,历久弥新。

 

这套丛书共8本,依据“主人翁”的年岁为序,是为《浙大史料》《浙大景影》《浙大口述》《浙大原声》《浙大发现》《浙大戏文》《浙大范儿》《浙大飞语》。有办学史料选集,有校园建筑文化,有老浙大人的情怀,有新浙大人的理想……我们期望能够通过文字,留住过往,呈现历史,以励当下。

 

《浙大史料》的文字,以求是书院为起点,从“章程”到“规”“例”,从“奏请”到“致电”,从“大纲”到“细则”,在史料散失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很多是通过抓住点滴线头顺抽细检的方式考订所得,虽只是沧海一粟,但希望以此为起点,能使得我们的积累和研究日渐体系化、专业化。如果要将8本书分个类,《浙大景影》《浙大原声》和《浙大戏文》应当可以与《浙大史料》归在一类,它们共有历史记录的性质,虽然分别是以建筑、原创歌曲和原创校园话剧为主角,但都具有跨年代的积累,都具有浙江大学独一无二的文化烙印。而且,领衔的编著者,是这四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用专业的眼光和方法,加之对学校的深深的爱,为读者烹制出原料纯正的精神佳肴。

 

《浙大口述》《浙大发现》《浙大范儿》和《浙大飞语》的主角是今天的浙大人。《浙大口述》的讲述人,很多已经近90高龄了,他们用平实无华的语句讲述的故事,就是浙大的历史。我们今天的办学成绩,都是在前人砌就的基业上取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家底之薄,创业之艰难,如果不是通过他们的讲述,也许我们很难想象。《浙大发现》则是大学办学发展的好的佐证,浙江大学代代相传的求是印记,在于文化学脉与民族血脉的交融,在于中国知识分子以科学强国为己任的信念。《浙大范儿》是丛书中一本以创业人为采访对象的原创作品集,浙大新一

 

代创业人的感悟和思考,不仅对创业的学生和校友,乃至对高等教育的组织者也有启发和参考作用。《浙大飞语》也同样,青春的校园,记录着青春飞扬的生命。何为“浙大范儿”?就是树我邦国的家国情,开物前民的创新观,永远锐意进取的上进心,追求卓越、造就卓越的勇气和信心!

 

延续一百二十年的浙江大学文化,是岁月淘沙的瑰宝,是大学精神的底蕴,是共同价值的灵魂。传承和弘扬求是文脉,不忘前事,启迪后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记述和表达的是今天的浙大人,扎根中国大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的信念和脚步。

 

“百廿求是丛书”编委会

2017年4月20日

 

 



导语摘要
 这是—部属于浙大学子的青春纪念册——记录启 尔求真的研究成果,体悟知行合一的实践真知,演绎 缤纷多姿的佼园生活,创造独—无二的华彩人生!    吴雅兰编*的《浙大飞语(1897-2017校园廿载 光影里的青春足迹)》所选编作品都是四校合并以来 至今近20年中发表在各家媒体上的,以浙大学生为主 角的报道。文章选编主要参照三条标准:一是能彰显 浙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浙大培养人的国际水准;二是 报道对象不仅仅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而 是尽可能地覆盖各类学生,从学习科研、发明创新、 社会实践、对外交流、公益活动、文体爱好乃至大学 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现浙大学子风采;三是文章本身 质量较高。


商品简介

 这是—部属于浙大学子的青春纪念册——记录启 尔求真的研究成果,体悟知行合一的实践真知,演绎 缤纷多姿的佼园生活,创造独—无二的华彩人生! 吴雅兰编*的《浙大飞语(1897-2017校园廿载 光影里的青春足迹)》所选编作品都是四校合并以来 至今近20年中发表在各家媒体上的,以浙大学生为主 角的报道。文章选编主要参照三条标准:一是能彰显 浙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浙大培养人的国际水准;二是 报道对象不仅仅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而 是尽可能地覆盖各类学生,从学习科研、发明创新、 社会实践、对外交流、公益活动、文体爱好乃至大学 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现浙大学子风采;三是文章本身 质量较高。

目录

章  求是创新
  浙大本科生叩开国际权威杂志大门
  美国《数学评论》杂志请浙大学生当评论员
  浙大数学博士生:一文惊动数学“大腕”
  新青年走上敦煌路
  细菌“织”成的衣服会呼吸
  学生也能亮相校级学术平台
  看,设计点亮生活
  “用手思考”的追梦人
  创新的奥秘:40名学生与80项专利
  浙大本科生的“中国设计,欧洲制造”
  我在浙大找回了自己
  机器人,踢的是技术
  三个工科男的个性成长路
  冠军机器人,浙大“智”造
  浙大六个参赛队全获一等奖
  国际数学建模赛浙大学子三连冠
  创造的魅力
  一杆本垒打捧回特等奖
  从今天起,让我们有创意地生活
  工业设计,体悟创意生活
  中国之星在闪耀
  坚实基础快乐竞赛
  创业成功率为何不能破4%大关
  软骨细胞应用新思路的发现
  浙大有条“蛇”在日内瓦获金奖
  璞玉·美玉·琢玉
  神奇的“空气洗手”
  浙大“问题式学习”激发创新火花
第二章  知行合一
  追寻历史的足迹
  毅行,在路上
  寻访红色记忆感受老区变化
  南极科考队来了位浙大博士生
  浙大:通向世界的课堂
  比尔·盖茨请浙大博士到家里吃饭
  “挂职村干部”的课
  留下值得怀念一生的记忆
  一条山路与六颗年轻的心
  做奥运志愿者我挺骄傲
  朵朵“小浪花”层层“爱心潮”
  阳光女孩,谢谢你
第三章  缤纷校园
  校园戏剧灿若夏花
  为竺可桢老校长写一部话剧
  梅君檐下粉墨春秋
  用音乐为国争光
  文琴,青春之歌
  像鸟儿快乐地翱翔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
  为了光荣和梦想
  学霸打篮球,真的不一样
  求是园里舞动的精灵
  武林高手在“浙”里
  绿色是我心环保是我行
  爱就在身边
  宁静致远文言文写就的校歌
  浙大“相声男”这下“嘚瑟”了
  400枚硬币搭建“悬空”建筑浙大“力学哥”一夜走红网络
  “硬币哥”和“月饼哥”带给我们的
  浙江大学礼仪队十名美女白裙飘飘走红网络
  校园爱情标准的那些事
  两本结婚证书
  从喜爱到开步走
  五千余人的爱心挽救一条生命
  一起读书的时光
  今当远离
第四章  热血青春
  踏实做事锐意进取
  绿色浙江追梦人
  在投入中体验成功
  科研达人初长成
  医科学生迷上植物病毒
  “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东风吹开索玛花
  杭州青年西部支教致青春
  “石榴男孩”
  流淌在血液里的感动
  选择和被选择
  铿锵玫瑰绽放校园
  浙大无手硕士考上北大博士
  无臂博士勇“攀”高峰
  走自己的“长征”
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部属于浙大学子的青春纪念册——记录启 尔求真的研究成果,体悟知行合一的实践真知,演绎 缤纷多姿的佼园生活,创造独—无二的华彩人生!    吴雅兰编*的《浙大飞语(1897-2017校园廿载 光影里的青春足迹)》所选编作品都是四校合并以来 至今近20年中发表在各家媒体上的,以浙大学生为主 角的报道。文章选编主要参照三条标准:一是能彰显 浙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浙大培养人的国际水准;二是 报道对象不仅仅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而 是尽可能地覆盖各类学生,从学习科研、发明创新、 社会实践、对外交流、公益活动、文体爱好乃至大学 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现浙大学子风采;三是文章本身 质量较高。

主编推荐

“百廿求是丛书”介绍


“百廿求是丛书”是为浙江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献礼的系列丛书,是在校领导指导下,由学校宣传部牵头,浙江大学出版社担纲,体现浙江大学的历史与文化、成绩与贡献、情怀与理想的重磅作品。其内容涵盖学校的各个领域,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可谓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一百二十华诞的浙江大学的*风采。


 


这套丛书共8本,依据“主人翁”的年岁为序,是为《浙大史料》《浙大景影》《浙大口述》《浙大原声》《浙大发现》《浙大戏文》《浙大范儿》《浙大飞语》。有办学史料选集,有校园建筑文化,有老浙大人的情怀,有新浙大人的理想……我们期望能够通过文字,留住过往,呈现历史,以励当下。


 


《浙大史料》的文字,以求是书院为起点,从“章程”到“规”“例”,从“奏请”到“致电”,从“大纲”到“细则”,在史料散失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很多是通过抓住点滴线头顺抽细检的方式考订所得,虽只是沧海一粟,但希望以此为起点,能使得我们的积累和研究日渐体系化、专业化。如果要将8本书分个类,《浙大景影》《浙大原声》和《浙大戏文》应当可以与《浙大史料》归在一类,它们共有历史记录的性质,虽然分别是以建筑、原创歌曲和原创校园话剧为主角,但都具有跨年代的积累,都具有浙江大学独一无二的文化烙印。而且,领衔的编著者,是这四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用专业的眼光和方法,加之对学校的深深的爱,为读者烹制出原料纯正的精神佳肴。


 


《浙大口述》《浙大发现》《浙大范儿》和《浙大飞语》的主角是今天的浙大人。《浙大口述》的讲述人,很多已经近90高龄了,他们用平实无华的语句讲述的故事,就是浙大的历史。我们今天的办学成绩,都是在前人砌就的基业上取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家底之薄,创业之艰难,如果不是通过他们的讲述,也许我们很难想象。《浙大发现》则是大学办学发展的*好的佐证,浙江大学代代相传的求是印记,在于文化学脉与民族血脉的交融,在于中国知识分子以科学强国为己任的信念。《浙大范儿》是丛书中*一本以创业人为采访对象的原创作品集,浙大新一代创业人的感悟和思考,不仅对创业的学生和校友,乃至对高等教育的组织者也有启发和参考作用。《浙大飞语》也同样,青春的校园,记录着青春飞扬的生命。何为“浙大范儿”?就是树我邦国的家国情,开物前民的创新观,永远锐意进取的上进心,追求卓越、造就卓越的勇气和信心!


 


延续一百二十年的浙江大学文化,是岁月淘沙的瑰宝,是大学精神的底蕴,是共同价值的灵魂。传承和弘扬求是文脉,不忘前事,启迪后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通过这套丛书记述和表达的是今天的浙大人,扎根中国大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的信念和脚步。



精彩内容
   新青年走上敦煌路    本报杭州4月13日讯  在新青年刘建明和秦桦林 的心中,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蕴含着永远难以企 及的智慧——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 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莫高窟、榆林窟、西千 佛洞、小千佛洞……是他们一辈子也探不完的敦煌路 ;舞伎、建筑、彩塑,壁画……是他们一辈子也做不 完的飞天梦。
    两天前在杭州“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 术研讨会上,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向全国12 位在读研究生颁发了2009年度“敦煌奖学金”。浙江 大学古籍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秦桦林、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刘建明名列其中。
“这是我们敦煌学研究生梦寐以求的奖 项。”2008年,秦桦林有幸成为浙大古籍所张涌泉教 授的学生,并选择了《敦煌吐鲁番黑水城出土刻本》 作为自己硕博连读阶段的研究课题。“课题涉及早期 中国印刷术的起源问题,本身意义非常重大,获奖更 是给自己的一个激励。”敦厚勤奋的秦桦林说。
“其实,对敦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热爱,是源于 小时候在书摊上看到的一本敦煌小册子。”从那时起 ,偏爱文史的秦桦林,便尝试着写些小“豆腐干”的 文史短文,投给谁也不认识他的报社编辑。从此,他 慢慢积淀下丰富的文史阅读、扎窭的古汉语功底,还 有那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与咬文嚼字的秦桦林不同,刘建明自2003年9月 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直接攻读计算机 应用博士学位以来,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字文化、图像 处理与人工智能。
    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在“敦煌莫高窟492 个洞窟中,几乎窟窟有飞天。”细数敦煌历史,刘建 明心中有做不完的飞天梦——由于长期受外界环境如 光照、温湿度的影响,敦煌的许多壁画已程度不同地 产生了破损,为了使人们能够欣赏到原作的风貌,刘 建明跟随浙江大学以潘云鹤院士为首的课题组,采用 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和复原,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应用 背景,提出了一个使破损壁画虚拟复原和演变模拟的 模型及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复原性临摹、壁画研究 以及壁画保护。根据敦煌保护专家对壁画颜料成分的 研究和艺术家积累的经验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色彩学 知识,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他们成功 地把一些变色、褪色、脱落的敦煌壁画复原为初画 成时金碧辉煌的景象,并模拟出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 响下渐变到现状的过程。
    虽然复原过程中碰到说不清的艰难困惑,但只要 想到一个世纪的大漠风沙都未曾动摇过前辈献身敦煌 文化保护的意志,刘建明的内心也一天天强大而坚定 起来。而今,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 。
    国际著名敦煌学家、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高田时雄 面对记者,更是难抑兴奋之情:“我们在大型纪录片 《敦煌》中看到的许多清晰的壁画,便来自他们的奇 思妙想。”也正如高田时雄在大型纪录片《敦煌》中 所说的那样,现在世界上研究敦煌的学者中,中国学 者就占了85%以上,成为敦煌学研究的主力。“敦煌 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永远地成了历史。
“国家的命运决定了敦煌莫高窟的命运。”刘建 明和秦桦林坦言,“我们都很幸福,共同拥有一个领 先世界的敦煌学的研究中心,又同时做着一个意义非 凡的敦煌梦。”虽然浙江与甘肃远隔千山万水,虽然 那些年长的学者有些已经远去,但朝气蓬勃的新青年 们也期许着——用辛勤和汗水,用科技和智慧,把自 己的名字与敦煌学,永远地嵌入这座深不可测的莫高 窟。
    【记者采访手记】    有心者志远方    穿过祁连山的飞雪,走进黄风吹沙的大漠戈壁, 寻一把先人遗留在那里的石斧,看它是否还能劈出 4000多年前的火光。于是,浙江人率先拥有了敦煌— —     早注意到敦煌文献价值并加以保护的是罗振玉 ,早对敦煌俗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是王国维,敦煌 艺术研究所的任所长是常书鸿,敦煌研究院的现 任院长是樊锦诗,部对敦煌文献及艺术进行系统 介绍的是姜亮夫,部研究敦煌文献词语著作的作 者是蒋礼鸿……他们都是浙江人。
    追赶丝绸之路落下的夕阳,跋涉在曾经鼓角争鸣 的河西走廊,又一代浙江中年学者,一心想找到三苗 人留下的陶器,让它盛满历史的冷热和苍茫:    以赵丰为首的敦煌丝绸研究,潘云鹤、鲁东明课 题组利用多媒体与智能集成技术进行的敦煌壁画数字 化保护,张涌泉、许建平、关长龙历时10年合作撰写 的《敦煌经部文献合集》……一次次把敦煌学研究推 向世界前沿。
    美丽的敦煌啊,有流光溢彩的故事,有大漠落日 的悲怆。我深知,刘建明、秦桦林,还有更多志向高 远的新青年们,都想借你反弹琵琶的神韵止住千年黄 沙,用你飞天飘逸的梦想照亮未来。
    (原载于2010年4月14日《浙江日报》第9版,记 者:刘慧)     P8-1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