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中国教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新中国教育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05 7.4折 3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拿大)江学勤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0726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3454320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谨的结构,记述了作者在中国教育改革之路上的成功和失败,目的在于让中国的家长、老师、学生以及更多关注中国教育的人们明白,在当今的中国为什么改革如此重要,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作者通过“耶鲁之路”“从北京开始”“新的旅程——深圳”“筑梦”“回到起点”“重拾信念”“教育新实践”“体验创新——以色列之行”“中国创新阶段的未来”等等,从中发掘到关于教育的真正意义。本书对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编选编了被誉为“全世界教育之父”的安德里亚斯 施莱歇尔教授(Andreas Schleicher)写的推荐序言,附录北大附中、清华附中、深圳中学以及部分国外留学生给作者来信。

商品简介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谨的结构,记述了作者在中国教育改革之路上的成功和失败,目的在于让中国的家长、老师、学生以及更多关注中国教育的人们明白,在当今的中国为什么改革如此重要,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作者通过“耶鲁之路”“从北京开始”“新的旅程——深圳”“筑梦”“回到起点”“重拾信念”“教育新实践”“体验创新——以色列之行”“中国创新阶段的未来”等等,从中发掘到关于教育的真正意义。本书对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编选编了被誉为“全世界教育之父”的安德里亚斯 施莱歇尔教授(Andreas Schleicher)写的推荐序言,附录北大附中、清华附中、深圳中学以及部分国外留学生给作者来信。

作者简介
江学勤,加拿大籍华人,毕业于1999年耶鲁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曾任联合国驻阿富汗官员。于2008年应时任深圳中学校长王铮的邀请,建立深圳中学出国体系,并担任深圳中学校长助理;2010年王铮校长调回北京担任北大附中校长,江学勤又应邀建立北大附中国际部,并担任北大附中校长助理/国际部主任。

  作者经常接受国内、国际各大媒体的采访,并在《人民日报》《CNN》《BBC》《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系《纽约时报》中文网站教育专栏作家。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序言 

章 耶鲁之路 

第二章 从北京开始 

第三章 新的旅程——深圳 

第四章 筑梦 

第五章 回到起点 

第六章 重拾信念 

第七章 教育新实践 

第八章 体验创新——以色列之行 

第九章 中国创新阶层的未来 

附录:学生来信摘编 

内容摘要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谨的结构,记述了作者在中国教育改革之路上的成功和失败,目的在于让中国的家长、老师、学生以及更多关注中国教育的人们明白,在当今的中国为什么改革如此重要,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作者通过“耶鲁之路”“从北京开始”“新的旅程——深圳”“筑梦”“回到起点”“重拾信念”“教育新实践”“体验创新——以色列之行”“中国创新阶段的未来”等等,从中发掘到关于教育的真正意义。本书对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编选编了被誉为“全世界教育之父”的安德里亚斯 施莱歇尔教授(Andreas Schleicher)写的推荐序言,附录北大附中、清华附中、深圳中学以及部分国外留学生给作者来信。

主编推荐
江学勤,加拿大籍华人,毕业于1999年耶鲁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曾任联合国驻阿富汗官员。于2008年应时任深圳中学校长王铮的邀请,建立深圳中学出国体系,并担任深圳中学校长助理;2010年王铮校长调回北京担任北大附中校长,江学勤又应邀建立北大附中国际部,并担任北大附中校长助理/国际部主任。
  作者经常接受国内、国际各大媒体的采访,并在《人民日报》《CNN》《BBC》《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系《纽约时报》中文网站教育专栏作家。

精彩内容

 

  "第四章 筑梦

 



 



媒体评论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Andreas Schleicher是如此评价《创新中国教育》的:“在中国,我结识了许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认可并信奉这样的目标,许多的学校也依然在努力尝试着将其付诸实践。在这其中已经有所建树,并一直给予我*深刻印象的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国际部。相信这本书的读者,能通过作者书中的亲身经历,了解到他们是如何进行实践并达到目标的。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同时,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也将世界带入了中国,为中国的下一代,将纯粹复制学科内容的教育改革为培养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教育;将为国家服务的教育转变成为全球与当地社区服务的公民教育;将为考试而竞争的教育转向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将情景价值观的教育——我将做现实环境允许做的事情——更新为可持续价值观的教育。相信这样的教育将能帮助中国的下一代更好地进行协调适应——带着无限的可持续性,将一个失衡的世界归于平衡与和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