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
吴小如
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迄今,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个世纪。尽管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论著汗牛充栋,而从小说史的框架方面看,却始终没有超越《中国小说史略》的藩篱。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以通史的形式来写一部新的中国古代小说史,不仅数量微乎其微,质量也不够理想。近十年来,海内外对我国古代小说中几部名著的研究工作确有较大突破,但古代小说史的撰写却仍付阙如。现任教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的齐裕焜同志,是六十年代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研究生,治古典小说颇有成就。他从前年起,便带着两位硕士研究生开始撰写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这是一次有创造性的尝试。由于我曾忝为裕焜的研究生导师,他在本书草创伊始便嘱我为他们通审全稿。我认为他们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尽管自己早已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不揣冒昧地答应了。几十万字读下来,实在获益非浅,很想把个人的读后感介绍给本书的渎者。这就是我为本书写序的动机。
这书的特点之一是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却又未背离撰写一般通史的原则。在对古代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同时,使读者仍能看出时间上的发展顺序,真正落实了“演变”的前因后果。当然,有些小说是各种题材的融合体,在分类过程中裉不容易为它们找到恰当的归属,因此本书的分类未必对每一部作品都区划得十全十美,无懈可击。但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毕竟是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考虑问题的,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我个人在审读书稿时,就感到它的内容既有纵向发展的脉胳,也有横向联系的轨迹,实际上作者们只想在我国古代小说领域中尽量做到点、面、线的结合。可以说,这确是一次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
特点之二是书中所论列的各类小说涉及范围甚广,有许多一般小说史和小说论著中从不谈起的作品,本书都提到了并给予它们以适当评价。这就使读者耳目一新。我们做学问,总希望后来人“青出于蓝”、“后来居上”。但前人在著述中也要给后人铺平道路并指明走向,让后人有“出蓝”、“居上”的机会才行。此书在这一点上对读者恰好起到了开拓视野和引导方向的作用。假令我们的研究工作者一编在手,据此而按图索骥,说不定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我在审稿过程中确实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学到了许多新东西,因而深感到古人说的“教学相长”,真是经验之谈。单凭这一点,便足以证明裕馄同志和他的两位助手不仅曾下了不少功夫去读书,而且还经过缜密思考和严格选择,才写成这部内容丰富的《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的。
特点之三是本书对于几部长篇古典巨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都做出了更有深度和说服力的新的评价。当然,由于撰稿之人非一,在评价每一部名著时也各具特色。如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在近年来现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百丈竿头更进了一步的;而对《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则由于撰写人对作家与作品做了深刻细致的钻研分析,因之得出了仿佛出人意外、而实际上却是有根有据的新的结论。这三个特点恰好证实了我上面的话,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在撰写中确是力求做到点、面、线三方面统筹兼顾,既有述也有作,而且是从“述”中体现了“作”的。
但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也并非无疵可指。首先,由于书成于众手,无论是文章的立意还是文字的风格,都未能完全统一。其次,既然全书由几个人分工撰写,而每位作者的素养和兴趣自然有深浅多寡轻重之别,因而对其所必须撰写的那一部分内容,在章节之间也难免有畸轻畸重的地方。然而话说回来,一部书即使由一个作者来写,应该是“一家之言”了,也还不免出现此处精彩纷呈、彼处平淡无奇的现象,何况是由几个人撰写的集体著作呢!
后,我想谈谈裕焜同志和他的两位助手。我和裕焜谊属师生,情同益友。将近三十年的交往使我深感裕焜同志不仅由衷地尊师重道,面且热心地奖掖后进。在治学的态度上也是不苟同异,对别人的意见既不武断也不盲从的。比如他对《金瓶梅》的看法,就同我本人不一样,并不因为由我审读全稿便有所曲从。这是很难得的。助手之一陈惠琴同志肯好学深思,写文章有才华,但欠老练,思路敏捷却有时爱标奇立异。另一位助手包绍明同志,则文风朴实无华,立意力求平正。这两位都是大有前途的青年学者。裕炮执教高校也已二十余年,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使我这日趋衰悖的老友由衷感到欣慰。对于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我仅仅做了一次通审工作,但通过读文章,却更多地对裕焜及其两位弟子有所了解,也是一大收获。古人为某一著作写序,往往对写书的作者更为重视,因为作品出子作家手笔,二者必不可分割。我于序末作此赘言,读者或亦能有所鉴谅乎!
写于北京大学中关园寓所
1989年12月
作者简介
齐裕焜,男,1938年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著有《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历史小说通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
目录
序 吴小如
绪论
章 文言小说
节 概述
第二节 志怪小说
第三节 轶事小说
第四节 传奇小说
第五节 《聊斋志异》
第六节 《阅微草堂笔记》
第二章 白话短篇小说
节 概述
第二节 宋元小说话本
第三节 “三言”和“二拍”
第四节 李渔白话短篇小说
第五节 明清其他白话短篇小说
第三章 历史演义小说
节 概 述
第二节 《三国演义》
第三节 列国志系统历史演义小说
第四节 隋唐系统历史演义小说
第五节 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第六节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
第四章 英雄传奇小说
节 概 述
第二节 《水浒传》
第三节 《水浒传》续书
第四节 杨家将系统小说
第五节 《说岳全传》等民族英雄传记小说
第六节 以帝王发迹变泰为题材的小说
第五章
节 概 述
第二节 《西游记》
第三节 《西游记》续书
第四节 《封神演义》
第五节 历史幻想化的神怪奇幻小说
第六节 民间故事演化的神怪奇幻小说
第七节 《绿野仙踪》
第六章 婚恋家庭小说
节 概 述
第二节 《金瓶梅》
第三节 《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等家庭小说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第五节 《红楼梦》
第六节 《红楼梦》续书
第七节 狭邪小说
第八节 儿女英雄小说
第七章 社会讽喻小说
节 概 述
第二节 魔幻化的社会讽喻小说《斩鬼传》等
第三节 《儒林外史》
第四节 《镜花缘》
第八章 公案侠义小说
节 概 述
第二节 公案小说
第三节 公案侠义小说
第四节 武侠小说
参考书目
编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主编推荐
齐裕焜,男,1938年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著有《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历史小说通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
精彩内容
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官僚家庭,青年时代浪迹江湖、走南闯北,经历种种磨难,终于夺取天下。他的这种经历本来就富有传奇性,在民间流传中更增加了神异的色彩。他的故事在宋代已经广泛流传,在宋人笔记里就可以看到不少有关的材料。如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太祖皇帝微时,尝被酒入南京高辛庙,香案有竹杯筊,因取以占己之名位。俗以一俯一仰为圣筊。自小校而上至节度使,一一掷之,皆不应。忽曰:‘过是,则为天子乎?’一掷而得圣筊。天命岂不素定矣哉!”赵匡胤的故事很快成为说书艺人的热门话题。长篇讲史话本《新编五代史平话》中,就简要叙述了他从降生到陈桥兵变的故事。罗烨《醉翁谈录》也记载了南宋有《飞龙记》的话本。金、元、明代赵匡胤的故事进入小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领域。《朴通事谚解》中《西游记》条引有元末平话《赵太祖飞龙记》一目,现虽亡佚,但可证明元末存在过一本写赵匡胤故事的平话。明代也有关于赵匡胤故事的说书。如郎瑛《七修类稿》中记载:“元美(王世贞)家有厮养名胡忠者,善说平话。元美酒酣,辄命说解客颐。忠每说明皇、宋太祖、我朝武宗。”在小说方面,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赵太祖千里送京娘》(见《警世通言》)和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南北宋志传》。其中《南宋志传》的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大多为《飞龙传》所吸收,可以说是《飞龙全传》的蓝本。《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虽是演杨家将故事,但开头部分也写到赵匡胤的故事。在戏曲方面,作品更为丰富。作品已佚而剧目尚存者有:金院本无名氏作《陈桥兵变》;元杂剧关汉卿的《甲马营降生赵太祖》、王仲元的《赵太祖夜斩石守信》、赵熊的《太祖夜斩石守信》、武汉臣的《赵太祖天子班》、李好古的《赵太祖镇凶宅》;明传奇有无名氏的《风云会》等七个剧目。完整保留下来的有元明间杂剧:无名氏的《赵匡胤打董达》、无名氏的《穆陵关三打韩通》、罗贯中的《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以上这些作品,都对《飞龙全传》的成书有影响,不少故事为《飞龙全传》所吸收。
现在我们可以见到的《飞龙全传》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68),吴璿根据旧本修改编撰而成的,全书共六十回。吴璿,字衡章,别署东隅逸士。他在《飞龙全传》序中说,自己早年热衷于“举子业”,然而“屡困场屋,终不得志”,所以到了中年,“不得已,弃名就利,时或与贾竖辈逐锱铢之利”。到了晚年,弃商闲居,改写《飞龙传》,“借稗官野史”,抒发“郁结之思”。
吴璿在序中说,他在己巳年,即清乾隆十四年(1749)得到友人赠送的旧本《飞龙传》,而隔了二十年又捡出旧作加以修改,“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写成新本的《飞龙全传》。………………在临行前,在父子生离死别之际,唱了起来,这在一般散文体小说中是不会有的,显然是说唱词话体小说留下的印记。
《飞龙全传》从赵匡胤的青年时代写起,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为止。作品描写了这样一个从“潜龙”到“飞龙”的发迹变泰过程。作品以赵匡胤为英雄传奇故事的中心,以郑恩和柴荣为陪衬,交织进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全书“七虚三实”,主要人物、重大史迹大体上有史实依据,但具体的故事情节又多虚构。它是一本赵匡胤发迹变泰的记传体小说,是典型的英雄传奇小说。
小说所描写的英雄人物赵匡胤,是个市民阶层的理想人物,把皇帝市民化了;同时,又在这个市民理想人物的头上加上了“天授神权”的灵圣光圈,把他神圣化了。………………
重信义,也是赵匡胤的性格特点。作品里写赵匡胤结义有三次,就是第六回的“赤须龙山庄结义”,第九回“黄土坡义结芝兰”,第三十八回的“龙虎聚禅州结义”。作品着重描写他与郑恩、柴荣、张光远、罗彦威等人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友情。
抱打不平,也是市井豪侠的重要特点。作品虚构出“三打韩通”的故事,突出地体现了赵匡胤诛强扶弱、抱打不平的性格。大名府一打韩通,是因为韩通肆意凌辱妓院中的弱女子;平阳镇二打韩通,是因为韩通霸占民宅,欺凌百姓;百铃关三打韩通,是因为韩通依恃官势,为非作歹。赵匡胤对太行山“抹谷大王”,则在惩罚的同时,劝他改过从新,“替天行道”。“抹谷大王”在他的感召下,………………作者在写赵匡胤的豪侠行为的同时,展开了对市井生活的描写,富有生活气息。如柴荣推车贩伞,寻些薄利,权为糊口。他路过销金桥,坐地虎董达设立关卡,重税盘剥,写出当时小商人经商的艰难;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些人被迫铤而走险,偷贩私盐,写出平民百姓生活之惨状;禄哥为养活母亲,市井博鱼,寻些钱钞,也写出市井小民的生活情景,描绘了一幅宋代市井酒楼的风俗画。
作者并没有因为赵匡胤是“潜龙”,就把他写得高大无比,而是在描写他的豪侠行为的同时,还写出了他的“劣迹”。他上妓院,下赌场,争风殴打,输钱赖账,一副无赖相。所以汴梁城百姓说:“三年不见赵大舍,地方恁般无事;今日回来,只怕又要不宁了。”
围绕着赵匡胤,还塑造了柴荣、郑恩、陶三春几个人物的鲜明形象。小说中的柴荣虽与历史上的柴荣性格不一致,但真实地表现了小商人胆小怕事、吝啬小气的特点,以衬托赵匡胤的雄才大略。郑恩是个李逵式的人物,流浪江湖,卖油度日,性格粗鲁爽直,与赵匡胤的恢弘气度形成鲜明对照,相得益彰。陶三春相貌奇丑,力大无穷,豪爽奔放,一改过去小说中闺秀淑女的形象,反映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观,成为《飞龙全传》中对后世戏曲舞台影响的人物。
《飞龙全传》问世之后,对后代的小说、戏曲有较大影响。在《飞龙全传》里就提到赵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后来赵太祖三下南唐,在于寿州被困,陶三春挂印为帅,领兵下江南解围救驾。在双锁山收了刘金定,二龙山活擒元帅宋继秩,刀劈泗水王豹,有许多功劳。”可见当时已有“赵太祖三下南唐”的故事,到了清代由“好古主人”编成《赵太祖三下南唐》(又名《侠义奇女传》)一书,五十三回,存清同治四年(1864)刊本,可以看作是《飞龙全传》的续书。但故事荒诞无稽、神魔鬼怪描写过多,价值不大。取材于《飞龙全传》的京剧和地方戏剧目,多达数十种,如《飞龙传》、《童家桥》、《送京娘》、《输华山》、《龙凤缘》、《打瓜园》、《斩黄袍》等,有的至今仍在演出。从赵匡胤故事流传演变中,也表明《飞龙全传》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是一部值得重视的作品。
……
媒体评论
这书的特点之一是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却又未背离撰写一般通史的原则。
特点之二是书中所论列的各类小说涉及范围甚广,有许多一般小说史和小说论著中从不谈起的作品,本书都提到了并给予它们以适当评价。这就使读者耳目一新。
特点之三是本书对于几部长篇古典巨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都做出了更有深度和说服力的新的评价。当然,由于撰稿之人非一,在评价每一部名著时也各具特色。
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在撰写中确是力求做到点、面、线三方面统筹兼顾,既有述也有作,而且是从“述”中体现了“作”的。
——吴小如(原北京大学教授)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