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与出路: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发展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问题与出路: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发展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84 5.0折 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厚廷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01789269

出版时间200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20518878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在于,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特征,建立起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体系。在现存的众多结构性失衡中,城乡发展差距*典型性,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混合,促生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薄弱的环节——后发地区的农村发展问题。
    后发地区的农村发展问题首先是生产力发展,这是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的基础。这正是本书的思想来源和写作动机所在。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密切联系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农村发展实践,独立思考并寻觅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出路,在城乡一体化的统驭之下研究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问题。
    本书的基本内容由现代农业板块、产业板块和要素板块组成,以此构成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三个支点;继而通过内力和外力两条途径的协同,在社会系统框架内推进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李厚廷,江苏省丰县人,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历任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徐州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副校长。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学编辑。

目录
章  后发地区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战略层面审视
  二、策略层面选择
  三、“三农”问题解构
第二章  现代农业: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二、现代农业的社会性观察
  三、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三章  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高效农业
  一、高效农业的界定:具体化还是一般化
  二、高效农业的一般特征
  三、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高效农业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土地制度
  一、现行农业土地制度观察
  二、农业土地制度的变革方案比较
  三、农业土地制度变革的基本路径
第五章  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准确把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二、农业经营制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向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长机制
第六章  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一、合作需求产生的经济逻辑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三、一个农民合作的实践发展框架
第七章  农村生产力发展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评价
  二、世纪的农业劳动力转移
第八章  农村生产力发展中的农村工业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发展的主导形式
  三、“浙江经验”的借鉴和突破l
  四、农村工业发展中的招商引资
第九章  农村生产力发展中的产业互动
  一、工农关系的社会背景——由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
  二、工业反哺农业及其机制
  三、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产业互动
第十章  农村生产力发展中的资本酵母
  一、资本进入的要素效应
  二、资本进人的组织效应
  三、资本进入的产业效应
  四、资本进入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十一章  农村生产力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培育
  一、“刘易斯路径”和“舒尔茨路径”的中国实践
  二、现有农业生产方式中的人力资本
  三、农村人力资本的培育
第十二章  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支撑
  一、经济体制变革和生产力发展
  二、涉农领域体制变革的未来走向
  三、与新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改革特质
第十三章  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整合框架
  一、一个系统
  二、两条路径
  三、三个板块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在于,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特征,建立起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体系。在现存的众多结构性失衡中,城乡发展差距*典型性,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混合,促生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薄弱的环节——后发地区的农村发展问题。
    后发地区的农村发展问题首先是生产力发展,这是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的基础。这正是本书的思想来源和写作动机所在。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密切联系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农村发展实践,独立思考并寻觅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出路,在城乡一体化的统驭之下研究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问题。
    本书的基本内容由现代农业板块、产业板块和要素板块组成,以此构成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三个支点;继而通过内力和外力两条途径的协同,在社会系统框架内推进后发地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主编推荐
李厚廷,江苏省丰县人,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历任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徐州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副校长。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学编辑。

精彩内容
章 后发地区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战略层面审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的语境中提出来的。这是因为农业落后、农民贫穷、农村发展缓慢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状态的存续已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具体实践,是基于科学发展观而提出的一次战略重点的转移。
  1.科学发展观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科学发展观是依据我国经济和社会进程的现实状态而提出的,意味着发展观的转变。由此提出了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和之前的发展观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彻底抛弃?是完全无关?是继承发展?这一问题事关能否科学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之下,中国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发展是硬道理,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并据此确定了“生产力标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①在这一发展观的指导下,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都得到了空前提高。
    发展观总是具体的、现实的。回想一下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我们就能真切领悟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抓住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主要矛盾,以此为抓手奠定了中国步人现代化的基础。在当时的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