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文化概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食品文化概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68 7.9折 39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兴海 主编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08465

出版时间200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0302362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民以食为天”的古语充分说明了“食”的重要性。食品的拥有与否以及如何享用,早已超越了饥饱的层面,而具有人生的、社会的意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本书所构建的食品文化研究体系,以中国食品文化为主线,导入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食品文化,探究食品如何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怎样体现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剖析在吃什么和怎样吃的背后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情趣、人生态度、社会观念,解析为什么食品重要到甚而至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发生重大影响。本书还概述中西方食品文化的区别及深层次原因,介绍酒文化、茶文化及营销、食品文化文献,并对食品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予以解读。
    本书可作为通识性文化教育教材,也可用为文化研究者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徐兴海(1945—),陕西省西安市人。文学硕士。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食品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培养食品文化与历史文献专业博士、硕士数名。出版专著《广雅疏证研究》、《司马迁的创造思维》,合著《食品文化文献举

目录
0 绪论
 0.1 食品文化概念释义
  0.1.1 食品
  0.1.2 文化
  0.1.3 食品文化
  0.1.4 食品文化研究
 0.2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0.3 中国食品文化的原创时期
  0.3.1 远古神话传说
  0.3.2 原典著作和思想家
 0.4 世界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食品文化
  0.4.1 中国人看重食品文化
  0.4.2 外国学者看中国食品文化
 0.5 中国食品文化研究
  0.5.1 天人关系
  0.5.2 中国食品文化的创造者
1 食品文化的特征
 1.1 食品文化的特征
  1.1.1 生存性
  1.1.2 传承性
  1.1.3 地域性
  1.1.4 民族性
  1.1.5 审美性
 1.2 中国食品文化的特性
  1.2.1 礼、情、精、美
  1.2.2 食疗
 1.3 食品文化与科学
2 食品文化的功能、影响和传播
 2.1 食品文化的功能
  2.1.1 养生功能
  2.1.2 社会功能
  2.1.3 娱乐功能
 2.2 食品文化对人的影响
  2.2.1 对性格的影响
  2.2.2 对民风的影响
 2.3 食品文化的传播
3 中国食品文化史
 3.1 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3.1.1 食物来源与种类
  3.1.2 原始烹饪技术及炊具
  3.1.3 进食方式和取食具
  3.1.4 酒与酒器
 3.2 夏、商、周:成形时期
  3.2.1 烹饪原料的丰富和烹调技艺的大发展
  3.2.2 食品理论的初步形成和烹饪名家的纷纷出现
  3.2.3 饮食业的初步发展和南北菜系的萌芽
  3.2.4 “以乐侑食”与“食以体政”
 3.3 秦汉:初步发展时期
  3.3.1 食品原料的进一步丰富和餐制的变化
  3.3.2 铁制炊具的使用和厨房、炉灶的改革及厨师地位的变化
  3.3.3 面点食品的增多
  3.3.4 秦汉时的两种重要饮料——酒和茶
 3.4 魏晋隋唐:全面发展时期
  3.4.1 食品原料结构的变化
  3.4.2 由食品交流所引起的食品种类的丰富和进餐方式的改变
  3.4.3 素食的形成和发展
  3.4.4 饮料结构比例的改变
  3.4.5 饮食思想和饮食文献
  3.4.6 节日礼仪食俗
 3.5 宋元明清:成熟时期
  3.5.1 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极大地丰富了食品原料
  3.5.2 食品烹饪技术的大发展,使烹饪技术达到艺术化的程度
  3.5.3 空前繁盛的城市饮食业
  3.5.4 地方菜系的发展
  3.5.5 食品文化理论的成熟
 3.6 民国至今:繁富时期
  3.6.1 新食料和新食品的引进、开发及使用
  3.6.2 厨房的革命
  3.6.3 工业食品的创制和食品工业的发展
  3.6.4 营养安全的食品理念
  3.6.5 中外食品文化的大碰撞
4 食品文化与艺术学及美学
5 食品文化与营销
6 汉语言文字与食品文化
7 食品文化与民俗掌
8 东方食品文化后
9 本西方食品文化
10 中本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
11 中国古代的食品安全
12 酒文化
13 茶文化
14 其他独家体系的食品与食品文化
15 餐具与烹饪文化
16 食品文化文献
17 食品文化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民以食为天”的古语充分说明了“食”的重要性。食品的拥有与否以及如何享用,早已超越了饥饱的层面,而具有人生的、社会的意义,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本书所构建的食品文化研究体系,以中国食品文化为主线,导入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食品文化,探究食品如何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怎样体现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剖析在吃什么和怎样吃的背后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情趣、人生态度、社会观念,解析为什么食品重要到甚而至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发生重大影响。本书还概述中西方食品文化的区别及深层次原因,介绍酒文化、茶文化及营销、食品文化文献,并对食品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予以解读。
    本书可作为通识性文化教育教材,也可用为文化研究者参考资料。

主编推荐
徐兴海(1945—),陕西省西安市人。文学硕士。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食品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培养食品文化与历史文献专业博士、硕士数名。出版专著《广雅疏证研究》、《司马迁的创造思维》,合著《食品文化文献举

精彩内容
0 绪论
   本书概要论述食品文化,在各章展开之前,先就全书的核心概念、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研究概况等问题作一说明,是为绪论。
  0.1  食品文化概念释义
    本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食品文化,而以中国的食品文化为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厘清几个概念,诸如食、食品、饮食、文化、食品文化等等,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
   0.1.1 食品
   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食,亼米也。”亼,是集,聚集,意思是集众米而成食。引申以后,人吃饭也谓之食。《说文解字》又说:“饭,食也。”这是“食”的基本义:吃的东西。汉代刘熙《释名》则从另外一个途径对“食”进行解释:“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刘熙是用声训的方法解释“食”为什么叫做食,是因为“食”与“殖”这个字同声,故而“食”有“生殖”的意思。此处的“生殖”乃是指人类自身生命的保持与繁衍,没有饮食则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这是说明“食”的重要性,正乃《韩非子》所说:“人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食”还有一个基本义:吃。比如食肉、食欲。“食”有一个引申义:俸禄。如“君子谋道不谋食。”
    “食”是汉语中为重要的词汇之一,它的组词能力强。《说文解字》是我国早的字典,共有540个部首,“食”即是其中之一。这个部首有64个字。重要的与人们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有:饥,谷不熟为饥;馑,菜不孰为馑;饿,饥也;饪,大孰也;锫,酒食也;馀,饶也;饶,饱也;钱,送去也;馆,客舍也;饴,米糱煎也,等等。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