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96 5.4折 35 全新

库存1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卫东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19560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3279822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白编辑希望出版我的近年随笔集,起初我是颇有些忸捏的。但被她的诚意所感动,终于同意把散落在各处的、内容各异的稿件汇拢在一起,就有了这本书。借此机会也对白编辑的细致梳理和编辑,并对早前提供不同形式表达机会的机构、论坛、报纸、杂志以及相关人士,致以由衷的谢意。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此处的长短篇章互相关照印证,构成了中国法治三十余年进程的部分观察记录,也是作者心路的一片缩影。在江西形成的红壤印象,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呼吸到的清新空气,使我始终无法把自己完全关在学术象牙塔里,无法对社会中每天上演的活剧熟目无睹、对来自人民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这就造成了本书的政治维度。

实际上,1979年我从江西考入北大法律系,个人生涯发生了巨大转折,与此同时整个国家大转折的帷幕也次第拉开。这场大变局以渐进方式演变至今,我们突然发现已经身处“历史三峡”中水流更为湍急凶险之处:中国的政治改革已经到达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临界点,是需要对政治改革进行决断的时候了。中国能否真正推动政治改革、能否成功建构民主法治的新秩序,这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在过去的六年间,世界格局丕变,中国形势复杂,家庭环境变迁。这一切都使我密集地穿越不同的时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群体,扮演不同的角色,抱有不同的心态。考察对象和写作主题也随之不断切换,但都围绕“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中国法治何去何从”这个主题展开,特别是对核心价值、基本制度、主要举措的是非得失给予了深切关怀。在有关论述中,我试图把顶层设计、底层压力、整体渐进、个体突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先法治、后民主的路径,统筹兼顾、刚柔兼济的方式以及社会代价小化的手段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软着陆”。

以20世纪90年代中国日益明显的多元化以及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为背景,我在近些年的评论和讲演稿中重申并且进一步发挥了新程序主义的持论。众所周知,我们的文化传统是非常重视实质性价值的,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不断增值的互惠合意也总是压倒法定权利的观念和审判制度的形式理性,这就使得程序正义的理想很难在中国生根。在转型期,各种改革主张也更倾向于实质性价值的推陈出新,对点点滴滴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对尽量保持价值中立的程序设计却显得缺乏耐心。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特别强调公正程序原则对现阶段中国重建改革共识的特殊意义,因为在核心价值空洞化之后,舍此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不得不通过程序来避免合法性危机,通过程序公正来使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主张和平共处,通过程序共识来逐步累积实体共识。

站在新程序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司法改革是法治秩序形成的关键,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因而我集中讨论了审判独立与民主参与、法律教条主义与法官的有思想性服从、法官的规范创制活动、对自由裁量权的限制、律师在保障司法公正方面的作用、法律执行过程中的等级原理和平面互动关系等相关主题。在近些年的特殊氛围里,司法独立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法学讨论的禁区。为此,我在写文章、作讲演时特意在这一点上加强了拨乱反正的力度,指出了某些认识论上的盲点,澄清了某些大局观上的命题。在法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情况下,必须把审判权的独立性作为法治的重要指标,因为没有审判独立,就不能明确守法的责任,就不能树立法制的权威,就没有平等适用规则的正义可言。

从新程序主义的视角观察司法改革、法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建立一个工具性框架,以此分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典型现象、热点问题、疑难案例、潜在趋势,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虽然在本书所使用的素材形形色色,但论述的逻辑线索是连贯的、主张的立场方法是统一的。毋庸讳言,随笔就是随笔,不可能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那样周全。但正是这些观察和思考的碎片,我们可以用来拼画出一幅关于大变局下中国法治发展前景的马赛克图像来。正是在这些碎片的隙缝里,一个与改革同行的法学研究者的忧患意识、批判理性以及建设提案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这些包含着思维和情感的碎片还能够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一砖一石,那么这本随笔集的出版就不算太浪费油墨纸张了。

季卫东
2013年3月30日于鹿鸣苑



导语摘要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以渐进方式演变至今,我们突然发现已经身处“历史三峡”之中水流更为湍急凶险之处。中国改革已经到达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临界点,到了需要进行政治决断的时刻了。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发表在报章上的随笔合集,汇聚了作者对“大变局下的中国以及中国法治何去何从”这一主题的系统思考:通过先法治、后民主的路径,统筹兼顾、刚柔兼济,以社会代价小化的手段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软着陆,从而成功建构起中国民主法治的新秩序。



作者简介


  季卫东,1957年出生于南昌市,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留学日本,获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任神户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中国法与政治。



目录



初始记忆

选择的自由与烦恼

法与时转则宜

十字路口

以小化社会代价推动政治改革

大变局下中国法治的顶层设计

现代法治的精神

价值和制度的普遍性

和而不同

没有程序就没有真正的法治可言

法制重构的新程序主义进路

“程序共和国”宣言

决策的程序和语法

程序很重要,但不是药

通过互联网的协商与决策

法治突破

中国司法改革的现状与目标

司法改革第三波

中国司法改革第三波与法社会学研究

审判的推理与裁量权

日本司法改革与:民众参审的得失

中国律师的重新定位

法治原则与中国警务改革

时局万象

官员外逃的制度反思

爱国为何不守法

信访终结制与审判终局性

“祸从口出”的律师

“封口费”葫芦案

舆情的裂变与操纵

个人安全保障与宪政

如何面对一个风险社会

法院的使命与威信

期待地政拐点

“铁腕”执政功与过

人事与天命的碰撞

官员财产公示的“下行上效”

经济危机中的司法责任

法律:举起正义之剑



内容摘要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以渐进方式演变至今,我们突然发现已经身处“历史三峡”之中水流更为湍急凶险之处。中国改革已经到达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临界点,到了需要进行政治决断的时刻了。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发表在报章上的随笔合集,汇聚了作者对“大变局下的中国以及中国法治何去何从”这一主题的系统思考:通过先法治、后民主的路径,统筹兼顾、刚柔兼济,以社会代价小化的手段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软着陆,从而成功建构起中国民主法治的新秩序。



主编推荐

  季卫东,1957年出生于南昌市,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留学日本,获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任神户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中国法与政治。



精彩内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