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怼画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怼画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3.35 7.5折 5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杰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3775

出版时间2022-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393553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写给“北中原”的情书

记“诗画”冯杰

 

天光尚暗,黎明在即,冯杰醒了吗?

也许,冯杰仍在梦中。可他的“鸡”醒了。虽在梦里,他心中有“鸡”,故乡的鸡。于是,在丁酉年到来的时候,他画的公鸡已在北中原的田舍、灶间,抑或是篱笆院的墙头,引吭高歌了。

已是久远的过去了。二十多年前,我被人引诱,写过一部名叫《颍河故事》的电视剧。当时,这部电视剧拍摄完成后需要一个主题歌,导演说要找高手来写。当时,我就说了两个字:冯杰。我力荐冯杰来写。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冯杰,可我读过冯杰的诗。当时的冯杰虽还在豫北长垣一个小县里做事,可他的诗、文已红遍了台海两岸,并连连在台湾《联合报》获得大奖。于是几经周折找到了冯杰。那时的冯杰是多么年轻,娃娃一般的质朴秀气!约见冯杰后,见他虽然年轻,身上并无傲气,即刻答应下来。然而此事反反复复,又是几经周折,电视剧在中央台播出了,主题歌唱完了……却并未见到冯杰的名字。当时我没在意(抱歉)。冯杰也没在意。也罢。就此事来看,可见年轻冯杰的淡泊。

那时候,之所以力推冯杰,也不仅仅是他诗写得好,更重要的是我在他的诗里读到了两个字:眷恋。对故乡热土深深的眷恋。这份“眷恋”之意,从“姥姥的村庄”里跳出来,一字一字地漫散开去,跨过漫长的台湾海峡,登陆于台湾的大街小巷,使许多在台湾谋生的北中国人读得泪流满面!

对于河南作家来说,冯杰有三支笔,可说是“诗书画”俱佳。在冯杰的画里,我仍然也读到了这两个字:眷恋。冯杰的画意里始终弥漫着对故乡热土的眷恋。就像是“姥姥的村庄”近在眼前。炊烟在天空中飘散,泥土在公鸡的爪子上弹落,池塘里有蜻蜓戏着荷叶,村路上有骡子一踏一踏的蹄印,挑着一抹夕阳的盘柿挂在冬日的树梢儿,即或是树上那只警惕的猫头鹰,也一眼睁一眼闭,虽说是避邪之物,看人间却并无恶意。

在我看来,冯杰的画是“意”在先,技法在后的。他画的萝卜、白菜是有“素心”的,他的荷叶是拽着露珠儿的,他画的小老鼠让人看到了童年里的“灯台”,他画的毛驴可以让你听到扯着时光的驴鸣。在冯杰的画作里我读到了人间的烟火气,读到了系在画作里的百姓日子,这里边有浓浓的爱意和诗情。

在我看来,冯杰的画是“神”在先,形在后的。一个画家的气质支撑着画作达到的境界。冯杰的画以人生况味作底,画意里有他独特的、形而上的人生大思考。岁月无痕,这里记述的日子就像是李逵的那把“板斧”,它会让你想起砍下去的是什么,留下来的又是什么?

在我看来,冯杰的画是“品”在先,工在后的。他的画里有诗性的感悟,有书卷气为衬的挥发,有对古典文化的顶礼朝拜,有大真大善大美为骨的修为和蕴含。意境端的是取法为上的。

冯杰的画大多是小幅的,看去悠然,率性,憨直,却又像是写给北中国的一封封册页情书。面对北中国的大地,面对故乡的热土,他把爱意铺在纸面上,一笔笔地勾勒、渲染……这就像是家乡的“灶火”,以此来温暖他那颗客居城市已久的、漂泊的心。

后,我想以杜甫的四句诗作为贺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佩甫

(李佩甫,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导语摘要

《怼画录》是冯杰新作。在河南话中,“怼”含鲁莽猛烈状,起意多指作壮汉粗事,作者则将其引申为“讨论”“碰撞”之意。    作者画人物、画翎鳞、画草蔬、画兽虫、画杂项、画虚实,将文作为画来“画”,又将画作为文来“写”,捉字捕色,让文图互怼,其意趣自见,让读者不觉开怀大笑。作者在画笔和写作间闲庭信步,画面或清新质朴、或清新活泼,语言亦庄亦谐、至真至趣,尽显赤子情怀。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散文集。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隆重推荐



作者简介

冯杰,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捻字为香》《说食画》《九片之瓦》《北中原》等十余部。 曾获林语堂文学奖、台北文学奖、《蓝星》屈原诗奖,三夺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四摘“梁实秋文学奖”等。


逃过课学,卖过菜,种过地,做过银行小职员,是中国文学界的草根传奇。斩获台湾几乎全部重要文学奖项,被台湾文坛称为“获得台湾文学奖项多的大陆作家”。


左手书画,右手诗文,在纸笔间闲庭信步,是繁杂世事中且雅且俗、亦庄亦谐、至真至趣的赤子。



目录
序写给"北中原"的情书

始记掐荆芥,此处只说不画

池画人物

画苏东坡记

画钟馗记

画诗人记

附一:从捻,从画

附二:画画就是画画

第二池画翎鳞

画鸟记

画猫头鹰记

画鹌鹑记

画鹤记

附一:晚明文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初考

附二:虚谷的态度

画鸭记

附:书法家的线条与舅舅和外甥的关系

画鸡记

……

内容摘要

《怼画录》是冯杰新作。在河南话中,“怼”含鲁莽猛烈状,起意多指作壮汉粗事,作者则将其引申为“讨论”“碰撞”之意。    作者画人物、画翎鳞、画草蔬、画兽虫、画杂项、画虚实,将文作为画来“画”,又将画作为文来“写”,捉字捕色,让文图互怼,其意趣自见,让读者不觉开怀大笑。作者在画笔和写作间闲庭信步,画面或清新质朴、或清新活泼,语言亦庄亦谐、至真至趣,尽显赤子情怀。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散文集。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隆重推荐



主编推荐

冯杰,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捻字为香》《说食画》《九片之瓦》《北中原》等十余部。 曾获林语堂文学奖、台北文学奖、《蓝星》屈原诗奖,三夺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四摘“梁实秋文学奖”等。

逃过课学,卖过菜,种过地,做过银行小职员,是中国文学界的草根传奇。斩获台湾几乎全部重要文学奖项,被台湾文坛称为“获得台湾文学奖项多的大陆作家”。

左手书画,右手诗文,在纸笔间闲庭信步,是繁杂世事中且雅且俗、亦庄亦谐、至真至趣的赤子。



精彩内容

掐荆芥,此处只说不画 天下情趣写者、画者,皆在一种“小心思”范围里经营,说破了都是颜色里闹革命,小打小闹,聊以度日。在砚台里起义,见不了洪秀全。身若无事之时,不断捡味拾趣,像我在菜园子里“掐荆芥”。一丛荆芥叶子掐了还发,发了还掐。生长期它怕不掐,像有的孩子竟偏偏喜欢爹揍。 善食者,图的就是一股怪味和一把新鲜。 画画是在日常里折腾出一些高于掐荆芥的“境界”,荆芥,境界谐音,外省人听不出,河南人能听出。“境界”属于更伟大的叶子。对我言是“荆芥”比“境界”好。图画又比文章直观好看。 这些文画合成都是一种“掐荆芥行为”,属于“后荆芥时代”,至于从中的拔高、调和鲜嫩、造味加汤、感觉造化,那是读者自己的事,和作者无搭界。如同袈裟和穿它的僧人无关,僧人对偈语负责不对袈裟负责。桥梁和走过去的旅行者无关,鸟声和飞过的翅膀无关,文章和笔墨无关。我和色无关,本书说的是文和画无关。 如是再说,就近似打禅语,近似主持人装聋作哑,近似野狐禅妄语。

 

画苏东坡记苏东坡只是一个符号,没有性别,没有形状。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认可的那一位苏东坡。非男非女,可男可女,中性的苏东坡,零位置的苏东坡。中性非中性,人人都可使用。实际是“一枝苏”。全世界只有一个苏东坡,属牛。近千年来,他一直看后世诸多伪苏徒们在附庸风雅,男苏女苏,苏联、苏丹,批量制造不同的苏东坡。他持竹杖,着芒鞋,一路心里暗笑。在开封元宵节里游走的多的是糖葫芦,一架糖葫芦有十来个,中间串糖葫芦的是一根竹签。苏东坡相当于中间那一根竹签,糖葫芦和苏东坡无关。我不吃竹签,只是沾了一点苏东坡的甜。一家报纸搞文化游戏,吴主编让选择“生活在中国哪个时代好”。年轻时我喜欢表达鲜嫩观念,五十岁以后不再喜欢这类“假设活动”。我说我不选择吧,又没奖金。对方急催,我说肯定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好。主编说今天不讲插科打诨,是说历史。我说选择宋朝,首都东京离我家近,河北河南之隔,那时黄河在滑县长垣以西,好能跟随东坡当个书童。主编高兴地击掌,看!找你这就对了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