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1.51 7.2折 ¥ 30 全新
库存55件
作者[美]盖瑞·伯森 译者:陈芳芳、王怡康、王敏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ISBN9787544865500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0元
货号29382278
上书时间2024-10-29
总序
一个现代少年的绝境自救
彭懿
假如有一天,你突然被抛弃到一片你出不去、别人进不来的大森林里,你靠吃野果或野兽充饥,一个人能挣扎着活过五十四天吗?
布莱恩能。
他本来是要坐飞机一路向北,去找爸爸,和他一起度过夏天的几个月,后来飞行员突发心脏病去世,飞机坠落,跌进了加拿大北部的丛林里,具体位置他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在那之前飞了多久,朝哪个方向飞的……
慢慢来,他暗想,慢慢回忆,不要急。
几个小时以前,十几岁的布莱恩还身在纽约,刚和妈妈在机场告别——妈妈和爸爸离婚了,他坐一架单引擎的小飞机去加拿大的油田看爸爸。可是飞行员猝死,他操纵小飞机, 好不容易栽进了原始森林的一个湖里。就这样,一个没有任何野外生存经验的城里孩子,突然就被丢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里。
他饥寒交迫地站了起来。“满眼都是杂草和灌木丛。除了数不清的鸟,还有那只河狸,还能抓什么,还能烤什么?就算能抓住一只活物,他也没有火柴,没火柴怎么生火……” 他哭过,绝望过,害怕过,在梦里喊过妈妈,但没用,没人能伸出援手,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自救。“我只能靠我自己,我必须自己行动。”
还好,上飞机前妈妈送了他一把手斧,他一直把它挂在腰带上。想不到这把手斧救了他的命,他用它“凿”火,用它砍树,用它搭房子,用它制造武器。他还和黑熊抢吃覆盆子,吞过难吃的乌龟蛋,遭遇过大灰狼,差一点儿被驼鹿撞死……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后,他发现自己重生了。“他感觉到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不是希望被救走,他早就不想这个了。他的希望源于知识,他心怀希望,因为他善于学习,学会了生存,学会了照顾自己。‘不屈不挠,心存希望。’他一个晚上都在想这个。对,我要不屈不挠,心存希望。”
当然,和所有的冒险小说一样,布莱恩后来也获救了,只是获救的那一幕非常戏剧化,让你不知道应该是笑好还是哭好。那天,也就是他遇险后的第五十四天,他把救生包从飞机里掏了出来,里面食物数量之多,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可以吃到地老天荒了”。他熬了一锅牛肉饭和蜜桃蛋奶,可是还没来得及享用这美味大餐,一架小飞机就来救他了——
布莱恩已经站起来了,可依然说不出话,手里依然端着橙汁。他的舌头好像打了结,粘在了嘴巴里,喉咙好像也不听使唤了。他看了看飞行员,看了看飞机,又看了看自己—— 脏兮兮,乱糟糟,皮肤黝黑粗糙,整个人干瘦。他清了清嗓子。
“我叫布莱恩·罗伯逊。”他说。接着,他突然看到牛肉饭已经煮好了,蜜桃蛋奶也差不多能吃了,于是用手指了指,对飞行员说:“要不要先吃点?”
这套书的部《手斧》,发表于 1987 年,获得了1988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因为故事写得太逼真了,以至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还以为真有其人其事,想对布莱恩做一个采访报道。写这本书的作家叫盖瑞·伯森,他本人就住在森林里,他说:“我一直认为,发生在布莱恩身上的每一件事都应该以现实为基础……我决定只写那些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或者经过我证实的、确实适合布莱恩的故事。”
今天生活在大都市里的男孩子们,真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手斧男孩布莱恩在书里教会了我们一条重要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怨天尤人毫无用处。
还有就是要记住:哪怕没有手斧,你也还有勇气。
6. 《勇气》
“手斧男孩”出版后,常有读者询问,布莱恩的哪些事情作家自己也经历过,所以作家写下了这部自传。
他坐飞机时,发动机熄火,飞机迫降在冰河上;丛林里,“发疯”的驼鹿蹿出来,踩断了他的肋骨;在因纽特人的村庄,小男孩请他品尝海豹血……
作家还介绍了很多普通人闻所未闻的丛林知识:北美洲的动物中,杀人多的竟然是表面温驯的鹿;松鸡起飞时的声音就像炮弹爆炸
6. 《勇气》
“手斧男孩”出版后,常有读者询问,布莱恩的哪些事情作家自己也经历过,所以作家写下了这部自传。
他坐飞机时,发动机熄火,飞机迫降在冰河上;丛林里,“发疯”的驼鹿蹿出来,踩断了他的肋骨;在因纽特人的村庄,小男孩请他品尝海豹血……
作家还介绍了很多普通人闻所未闻的丛林知识:北美洲的动物中,杀人多的竟然是表面温驯的鹿;松鸡起飞时的声音就像炮弹爆炸
盖瑞·伯森(1939—2021),美国作家,曾三度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其作品涵盖了生存主题的各种层面,因其在青少年文学创作领域的突出贡献,被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玛格丽特·爱德华兹青少年文学终身成就奖”。
儿童时代,他家境贫寒,把图书馆当避难所,走上了阅读之路。成年后,他做过猎人、水手、演员……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他宝贵的创作资源。后来,他离开都市,移居森林,潜心为青少年写作。
他热爱野外生活和极限运动,认为“野外是我的卧房、我的客厅、我的书屋、我的家”。其作品因多取材于真实经历,表现力强,所以读来惊心动魄。他一生创作200多部作品,代表作“手斧男孩”系列,销量逾1300万。
6. 《勇气》
“手斧男孩”出版后,常有读者询问,布莱恩的哪些事情作家自己也经历过,所以作家写下了这部自传。
他坐飞机时,发动机熄火,飞机迫降在冰河上;丛林里,“发疯”的驼鹿蹿出来,踩断了他的肋骨;在因纽特人的村庄,小男孩请他品尝海豹血……
作家还介绍了很多普通人闻所未闻的丛林知识:北美洲的动物中,杀人多的竟然是表面温驯的鹿;松鸡起飞时的声音就像炮弹爆炸
盖瑞·伯森(1939—2021),美国作家,曾三度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其作品涵盖了生存主题的各种层面,因其在青少年文学创作领域的突出贡献,被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玛格丽特·爱德华兹青少年文学终身成就奖”。
儿童时代,他家境贫寒,把图书馆当避难所,走上了阅读之路。成年后,他做过猎人、水手、演员……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他宝贵的创作资源。后来,他离开都市,移居森林,潜心为青少年写作。
他热爱野外生活和极限运动,认为“野外是我的卧房、我的客厅、我的书屋、我的家”。其作品因多取材于真实经历,表现力强,所以读来惊心动魄。他一生创作200多部作品,代表作“手斧男孩”系列,销量逾1300万。
1
带着秘密启程
布莱恩·罗伯逊透过小型飞机的窗子向外看,下面是北方一望无际的绿色荒野。飞机很小,型号是赛斯纳 406,是丛林机的一种。别看飞机个头儿小,动静可不小,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不仅遮住了一切声音,还打消了布莱恩聊天的念头。
他倒不是想说什么,只是因为他——一个十三岁的小伙子,是这架飞机上的乘客。除了他,飞机上就只有飞行员了。那人叫什么来着?吉姆还是杰克,布莱恩记不清了,飞行员年龄在四十五岁上下,因为忙着准备起飞,一直没吭声。起飞地是纽约汉普顿的一个小机场,从他妈妈开车把他送到机场,他找到这架飞机开始,飞行员总共就跟他说了一句话:“你坐副驾驶的位子。”
这个不用说布莱恩也知道。飞机起飞,两人之间再无交流,但激动的心情才刚刚开始—布莱恩以前从没坐过单引擎飞机,坐副驾驶的位子也是头一遭。现在,按钮、仪表盘都近在眼前。飞机起飞后,先是急速向上攀升,接着因为气流而不停颠簸,然后又乘气流滑行,整个过程既有趣又刺激。只用了短短五分钟,他们就已经到了六千英尺的高度,接着便一直向西北飞去。也是从这个时候起,飞行员正式开启了沉默模式,他目不转睛,双眼直视正前方,因此,机舱里只剩下了发动机的轰鸣声。机头前面是连绵不绝的绿色丛林,如汪洋大海般连着天和地,丛林中点缀着湖泊、沼泽,以及蜿蜒的小溪和河流。
布莱恩就那么坐着,目光落在窗外,耳中则充斥着轰鸣声。他想好好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要乘坐这架飞机,为什么开始这趟航程。
思绪一点点铺开。
可一开始他总绕不开一个词——
离婚。
多么丑陋的词!想到这里,他觉得愤然,觉得这个词不仅丑陋,而且肮脏,一看到就让人联想到扭打、嘶吼,以及律师—讨厌的律师!他们总是得体地微笑,正襟危坐,试图用一个个冰冷的法律词语,向你描述你曾经的家是如何破裂的。对,这个词还让人想到所有曾经坚不可摧的东西都将破裂——他的家、他的人生,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支离破碎, 不复存在。
离婚,听着就让人心碎,听着就让人恶心。离婚。
秘密。
不,不是一般的秘密,而是一个只有他知道的秘密。他一直守口如瓶。这个秘密和他妈妈有关,这个秘密直接导致了离婚,对,他知道的就是这样一个秘密。
离婚。
那个天大的秘密。
布莱恩感觉眼睛一阵灼热,眼泪似乎随时都会流出来。有一段时间,他经常为此抹眼泪,而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他没有哭,只是感觉眼睛灼热,有哭的冲动,滚烫的眼泪好
像涌满了眼眶,可他没有哭。他用一根手指抹了抹眼角,偷偷瞟了瞟飞行员,想确定他并没看到自己通红的眼睛和眼里的泪水。
飞行员坐得笔直,双手轻轻搭在操作杆上,双脚踩着方向舵,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大活人,而像一台机器,像飞机的一部分。布莱恩眼前的操作台上有刻度盘、开关、仪表、按钮、曲柄、指示灯、手柄,它们有的在摆动,有的在闪烁,传递着他完全不懂的信息。他不懂的还有飞行员,他觉得飞行员和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一样令人费解,飞行员就像是飞机的一部分,不像是大活人。
飞行员发现布莱恩在看他,居然笑了笑,还开口说话了:“以前飞行时坐过副驾驶座吗?”他一边问,一边往布莱恩这边侧身子,将盖在右耳上的耳机挪到了太阳穴上,说话时嗓门儿大得完全盖过了发动机的轰鸣声。
布莱恩摇摇头。他以前从没坐过飞机—多就是在电视剧和电影里看看飞机,更别提进入驾驶舱了。他没想到的是,驾驶舱里居然这么吵,这么乱。
“没,次。”
“飞行看着复杂,实际很简单。好飞机自己就能飞,比如这架就可以。”飞行员耸耸肩,“所以呢,我的工作其实不难。”他拉了拉布莱恩的左胳膊,“喏,你把手放这儿,脚踩住方向舵,我教你怎么做。”
布莱恩赶忙摇头:“还是……还是算了吧。”
“干吗算了?试试嘛……”
布莱恩伸出手,死死抓着操作杆,因为太用力,关节都变白了;他双脚狠狠踩住方向舵,飞机突然跟着向右偏转。
“别那么用力,轻点,轻轻地踩。”
布莱恩的双手稍微松了点,不再死死地抓着操作杆了。飞机随着操作杆和方向舵的变化不停颠簸、晃动,一时间,布莱恩竟忘了刚才眼睛里的灼热泪水。驾驶飞机太刺激了!
“你瞧——”飞行员放开了操作杆,两手高高举起,两脚也抬起来,不再碰方向舵。他想让布莱恩知道,现在其实是布莱恩在开飞机。“简单吧?现在你把操作杆往右打一点儿, 右脚稍微踩一下方向舵。”
布莱恩照做,先轻轻扳动操作杆,飞机立刻向右倾斜;当他踩下右边的方向舵时,机头瞬间沿着水平方向右移。他松开手,把操作杆往回拉,飞机也跟着变换方向。
“现在你可以试试转向,让它往左转,回到刚才的航线上。”
布莱恩把操作杆往左扳,左脚踩方向舵,飞机果然转了回来。“真简单,”布莱恩笑着说,“至少这两步没什么难度。”
飞行员点点头,说道:“其他步骤也很简单,一学就会,和其他技能一样,没什么特别的。”他重新接过操作杆和方向舵,然后伸手摸了摸左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看来是老了。”
布莱恩松开手,将操作杆交给飞行员,脚也从方向舵上收了回来,嘴里还小声说了句“谢谢”。
可是,飞行员已经重新戴上了耳机,布莱恩的“谢谢” 被飞机的轰鸣声吞噬了,一切恢复了原样。布莱恩再次望向窗外,看着满眼的树,树林中的湖,机窗外的绿色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眼睛没有再感到灼热,可不愉快的记忆还是回来了,洪水似的势不可当,回来的还有那些肮脏的词。它们怎么阴魂不散呢?
离婚。
秘密。
争吵。
分居。
对,真正意义上的分居。爸爸和布莱恩一样,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妈妈执意要离婚,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先是分居,而后便真的离了婚,整个过程快得让人措手不及。法院把他判给了妈妈,只有夏天他才能跟爸爸一起住,这个被法官称为“探视权”。说得好正式!布莱恩讨厌法官,就像讨厌律师一样。一个个法官从审判席上俯下身子,询问布莱恩是否清楚他今后将和谁一起生活,为什么要这样。虽然他们看上去心存关爱,可布莱恩知道,他们和律师一样,除了会说一些空洞的法律术语之外,什么有意义的话也说不出来, 他们的话对当事人来说毫无用处。
夏天时布莱恩可以跟爸爸住一起,上学期间则必须跟着妈妈—法官看完审判桌上的一叠文件,又听了律师的陈述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他们就是这么说的,这就是他们下的结论。
突然,飞机稍微向右歪了歪,布莱恩赶忙收回思绪,看向飞行员。飞行员又在摸肩膀,这时,机舱里飘来一股臭味,好像谁放了个屁。布莱恩扭头看向窗外,生怕飞行员觉得尴尬。很明显,飞行员已经感觉不舒服了,他一定是闹肚子了。
布莱恩又开始想自己的事了。这个夏天——“探视权”次被执行的夏天,他终于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父母离婚才过去一个月,他就坐上了一路向北的飞机。爸爸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专门设计石油钻探的钻头,他设计或者说发明了一种新的钻头,可以自动清洁、自动打磨。现在,爸爸在加拿大的油田里工作,油田紧挨着林木线,换言之,油田往南是大片的森林,再往北就是冻原了。布莱恩从纽约出发时,带上了些钻探设备,上飞机后,他把钻探设备放在了机舱后面的一个编织袋旁边——飞行员说那是急救包,里面有一些急救物品,紧急降落时都用得着。他带的钻探设备是在城里定做的,此时,它就在这架小小的丛林飞机上,和这个不知道是叫吉姆还是杰克的飞行员一起飞行。其实,那家伙人还不错,刚才还让他试开飞机呢。
只是机舱里的气味实在不怎么样。臭味一阵接一阵飘来,布莱恩又瞟了瞟飞行员,发现他还在摸肩膀,不仅摸肩膀,还摸起了胳膊——摸的是左胳膊,臭味还在往外冒,飞行员的脸色很难看。可能是吃坏了肚子吧,布莱恩暗暗猜测。
布莱恩想起了妈妈,她开车把自己送出城,送到汉普顿的小机场,把钻探设备搬上这架小飞机。母子二人一路上基本没有交流,路程很远,车子开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可布莱恩一直盯着窗外出神。出发一个小时之后,他们已经出了城,当时妈妈扭头看了看他。
“儿子,你不能跟妈妈聊聊吗?到底为什么闷闷不乐?跟妈妈说说不行吗?”
该死,那些可恶的词又冒了出来。离婚,分居,惊天的秘密。他该怎么开口?难道跟妈妈说他都知道了?所以,他只能一言不发,他摇了摇头,继续茫然地盯着窗外的乡村景色。妈妈见状便不再追问,继续专心开车,快到汉普顿时才第二次开口说话。
她从座位后面掏出一个纸袋:“给你买的,旅途中兴许用得着。”
布莱恩接过纸袋,拽开封口。里面是一把手斧,有着钢制斧柄和橡胶把手,斧头上裹着一个皮套,皮套上有黄铜铆钉固定的吊环,方便挂在腰间。
“可以挂在腰带上。”妈妈说话的时候没看他,因为路上有一些农用卡车,他们的车在卡车中间穿行,她必须专心看路,“店主说你用得着,这个夏天你不是要和父亲待在林子里嘛。”
什么“父亲”,明明是“老爸”,布莱恩心想,不是“我父亲”,是“我老爸”!
“谢谢,很好看。”这句感谢实在是太敷衍了,连布莱恩自己都觉得虚假。
“挂起来试试,儿子,让妈妈看看帅不帅。”
要是在平时,他肯定会说“不”,因为腰带上挂一把手斧实在太滑稽了。对,没错,平时他一定会说“不”。可现在不是平时,妈妈的声音听上去特别柔弱,柔弱到似乎一碰就碎了,他觉得不理妈妈实在不好,就算知道了那个惊天的秘密,就算他满腔怒火,甚至心中对她充满怨恨,他还是觉得不应该不理妈妈,所以,他松了松腰带,把腰带的一头抽出来, 挂上手斧,然后重新把腰带系好。算了,就当是迁就她吧。
“转过来,让妈妈看看。”
他照做,只是觉得有点滑稽。
妈妈点点头,说道:“像个童子军,我的小童子军。”妈妈的声音很温柔,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小时候他一生病,一着凉,妈妈就会用手轻轻抚摸他的额头。该死,眼睛怎么又灼热起来了?他赶忙扭头看向窗外,完全忘记了腰带上还挂着一把手斧,直到登上飞机,那把手斧还在腰带上挂着。
因为机场小,坐的又是丛林飞机,所以没有安检这道程序。他们到机场的时候,飞机的引擎已经启动了,布莱恩慌慌张张地拎着箱子和包裹袋直接冲向了飞机,根本没顾上把腰上挂着的手斧取下来。
直到现在,手斧还在腰上挂着。一开始他有些尴尬,可飞行员问都没问,飞机起飞后,布莱恩也就忘了这件事。
机舱里的臭味更浓了。简直太臭了!布莱恩扭头瞟了一眼飞行员,此时,他两手按着肚子,疼得咬牙切齿,当布莱恩看着他的时候,他又一次摸了摸左肩。
“孩子,你……你不知道……”飞行员的声音嘶哑,说的话像卡在了嗓子眼儿里,“这儿……疼得厉害,特别厉害。我本来以为……是吃坏肚子了,可是……”
一句话刚说了一半,就被抽搐带来的剧痛打断了。现在连布莱恩都看得出问题有多严重了。飞行员靠在了椅背上,身体一点点往下滑。
“以前从没这样过……”
他摸索着找到麦克风的按钮,按在肚子上的手因为太使劲弯成了拱形。他按下按钮,对着麦克风说:“我是 46 号飞行……”
就在这时,飞行员像被锤子重击了一下,浑身一哆嗦,接着便重重地倒在了座椅上,布莱恩下意识地伸手去扶他。他有些蒙,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可很快他就明白了。
飞行员的嘴变得很不灵活,他开始骂骂咧咧,身体不停痉挛,在座位上扭来扭去,用手紧抱肩膀。骂声和喘息声不断传来。
“我的胸口!天哪,我的胸口快裂开了!”
这下布莱恩明白了。
这是心脏病突发的症状,布莱恩见过心脏病突发。有一次他和妈妈去超市,在佩斯利商店门前看到一个男人突发心脏病——那个人忽然倒在地上,一直叫着胸口疼。但那个人年纪挺大的,比飞行员大多了。
布莱恩总算明白了。
飞行员心脏病突发了。布莱恩看到飞行员在座位上不停地扭动身体,他右腿抽搐,胡乱踢动,不知道碰到了什么,飞机竟突然转向了。这时,他的头猛地向前一栽,口水随即流了出来,嘴角旁都是白沫。他双腿蜷缩,整个人在座位上扭成了一团,眼睛不停往上翻,露出来的黑眼珠越来越少。
天哪,他已经看不到飞行员的黑眼珠了!机舱里的臭味更浓了,熏得布莱恩喘不过气来。事发突然,一切太突然了,布莱恩完全没反应过来,只能眼睁睁任由其发展。
飞行员不停嘟囔,一开始还说疼,现在只剩胡言乱语了。接着,飞机开始摇晃起来。
因为飞机摇晃,飞行员一下子倒在了座位上,布莱恩依然坐着没动。虽然发动机还在隆隆作响,可布莱恩觉得机舱里静得出奇,他觉得很孤独,他真的吓傻了。
他愣在那儿,大脑也停止了思考。他想不起来刚刚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一切都静止了。布莱恩·罗伯逊的心里一片空白,他的大脑也一片空白,突如其来的变故把他吓得六神无主,他紧张得无法呼吸,无法思考,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
是的,一切都好像静止了。
几秒钟过去了,布莱恩觉得这几秒比一生都要漫长。他开始回过神,开始明白眼前发生的一切,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他还明白了现在的状况比刚才更糟糕。他甚至希望大脑能再次一片空白。
现在,他坐在一架轰隆隆向前飞行的丛林飞机上,距离地面七千英尺,下方是一望无际的北部荒原,飞行员突发心脏病,要么已经死了,要么陷入了重度昏迷。
飞机上只剩他一人。
在轰鸣前行的飞机上,没有飞行员,只有他一个人。
完完全全一个人。
美国青少年文学泰斗泰瑞·勒赛斯纳评价伯森的作品:“如果我的孩子不愿意读书,我只需要递给他一本盖瑞·伯森的书就行了。这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华盛顿邮报》
真实可信,紧张刺激,叙述引人入胜。伯森用短句和重复来传达布莱恩的紧张,第三人称叙述结合主人公内心独白,让读者如临其境。
——《科克斯书评》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似乎布莱恩每时每刻都被迫面对生死抉择,每一页的文字都让读者惊叹伯森如何将高密度的细节精密地编织在一起。诗意和现实相结合,使作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