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3.1 5.0折 ¥ 66 全新
库存588件
作者〔春秋〕老子 著,若水古社 译注,高高国际 出品
出版社江苏广陵书社
ISBN9787555417415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6元
货号29337297
上书时间2024-10-29
《道德经》又名《老子》或《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其实,在汉朝之前,它的地位并不算经典。至汉初,全国范围内战创未愈,民不聊生,统治者只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践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主张“无为”的老子地位日隆,传世本《道德经》就是在这一时期定型。
关于《道德经》的作者,冯友兰先生认为,虽然《道德经》大部分是老子的原话,但它更是一部道家思想的总集,且成书于老子去世之后,这一点与《论语》相同。此说是有根据的,本书依从冯友兰观点,但为了便于表述,仍会默认老子是《道德经》的作者。
老子的身世是个谜,其生卒年、身份和事迹并无明确记载。现在普遍认可的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生活在春秋时期,诞生地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即管理图书的官员)。关于老子的传言有:他是周朝贵族,一出生就显老;孔子曾向他求学并称其为龙;晚年写成《老子》,后出关成仙。
在今天,《道德经》有上千个版本。截至2014年,学界普遍认可的是魏晋学者王弼的注本,本书原文以《古逸丛书》本《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参考《河上公章句》、帛书《老子》等诸多版本。在注释和解读时,本书吸纳了很多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想法和语言习惯更容易被当代读者所接受;而孔子、韩非、庄子等古代思想家,他们与老子生活年代更为接近,更能体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以本书某些地方会援引他们的语句。
虽然个别文字生涩且有歧义,但整体来看,《道德经》全书风格简朴、语言平实。老子论述道理时,看似玄而又玄,实则平和亲切。全书共八十一章,阐述了“道”“德”的性质和作用,表达了老子在修身、养生、军事、治国等方面的思想。《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为《德经》。“道”与“德”是一体的,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也看不清“道”。
“道”是全书的核心。学术界对老子所说的“道”的基本认识是:“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万物在本原中衍生,又在其支配下运行。作为本原的“道”,它无形、无色、无声,无限大又无限小;作为基本规律的“道”,它自然而然、永不终止。“道”是一个超经验的存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老子把违背自然规律的人类行为称为“有为”;与之相对的是“无为”,就是顺自然而为。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其自然地做。
“道”是的、完整的。但“德”是有等差的。“道”“德”和“无为”的关系是:“德”是“道”在万物身上各自独特的体现;体现“道”的程度不同,“德”的等级就不同,“无为”是上等的“德”。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经典,有学者认为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也许你在品读之后,会体悟到这一点。
《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为《德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有学者认为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正如鲁迅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本书原文以《古逸丛书》本《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参考《老子河上公章句》、帛书《老子》等诸多版本,经由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历时一年多的核对、编校,力争为读者奉上这部原汁原味的国学经典。本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形式,便于“直读”,读者可在一遍遍“不求甚解”地流畅阅读中轻松学习、自然领悟。注释和通解部分,不仅吸纳诸多近现代学者研究成果,更援引了与老子生活年代接近的孔子、庄子、韩非等古代思想家之观点,从古、今双重视角,宏观、微观双向,多元解读老子思想精髓。
一部《道德经》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宝藏泉井,放下汲桶,清泉唾手可得。
《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为《德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有学者认为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正如鲁迅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本书原文以《古逸丛书》本《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参考《老子河上公章句》、帛书《老子》等诸多版本,经由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历时一年多的核对、编校,力争为读者奉上这部原汁原味的国学经典。本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形式,便于“直读”,读者可在一遍遍“不求甚解”地流畅阅读中轻松学习、自然领悟。注释和通解部分,不仅吸纳诸多近现代学者研究成果,更援引了与老子生活年代接近的孔子、庄子、韩非等古代思想家之观点,从古、今双重视角,宏观、微观双向,多元解读老子思想精髓。
一部《道德经》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宝藏泉井,放下汲桶,清泉唾手可得。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译注简介
“若水古社”系高高国际旗下专业古籍整理工作室,已获注册商标,由当今古典文学研究名宿、国学世家陈书良先生任学术总指导,同时聘请众多古籍专家为长期顾问。已校点、译注、整理出版了《山海经》、《周易》、《道德经》、《庄子》、《史记》、《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王阳明全集》、《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家书》、《聊斋志异》、《战国策》、《脂砚斋评石头记》、“四大名著·国学典藏版”等数十种古籍类畅销经典,深得业内认可及读者喜爱。
第*章 众妙之门 3
第二章 美之为美 7
第三章 圣人之治 11
第四章 万物之宗 15
第五章 天地不仁 18
第六章 谷神不死 21
第七章 天长地久 24
第八章 上善若水 27
第九章 功遂身退 30
第十章 长而不宰 33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37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40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44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48
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 52
第十六章 知常曰明 56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60
第十八章 大道仁义 63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66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70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74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78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82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86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90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94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 97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101
第二十九章 圣人无为 105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108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112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116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120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124
第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 127
第三十六章 欲歙固张 131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134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139
第三十九章 得一为正 143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147
第四十一章 大象无形 150
第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154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159
第四十四章 知止不殆 162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166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169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172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176
第四十九章 天下歙歙 180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185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191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194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197
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200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203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206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209
第五十八章 祸福倚伏 212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215
第六十章 大国小鲜 218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222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226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229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232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236
第六十六章 莫能与争 239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242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245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248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251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254
第七十二章 自爱不贵 257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260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263
第七十五章 民之难治 266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269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272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275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278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281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284
《道德经》,又称《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为《德经》。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有学者认为它与《论语》一起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正如鲁迅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本书原文以《古逸丛书》本《老子道德经注》为底本,参考《老子河上公章句》、帛书《老子》等诸多版本,经由专业古籍整理团队若水古社历时一年多的核对、编校,力争为读者奉上这部原汁原味的国学经典。本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形式,便于“直读”,读者可在一遍遍“不求甚解”地流畅阅读中轻松学习、自然领悟。注释和通解部分,不仅吸纳诸多近现代学者研究成果,更援引了与老子生活年代接近的孔子、庄子、韩非等古代思想家之观点,从古、今双重视角,宏观、微观双向,多元解读老子思想精髓。
一部《道德经》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宝藏泉井,放下汲桶,清泉唾手可得。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