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风情好菜蔬清如诗
  • 江南风情好菜蔬清如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江南风情好菜蔬清如诗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5.89 7.2折 50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嵇元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3881

出版时间2021-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29245188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从一棵青菜看江南人的小日子

疫情期间,接到苏州嵇元老师的电话,希望我为他的书写篇序。虽然我没有为人作过序,但是却答应嵇元老师了。

认识嵇元老师,是在2018年,我应邀给苏州电视台策划一部纪录片,做外宣之用,但是作为一个北京人,我对苏州毫无概念,除了苏绣、园林、评弹,几乎一无所知。我必须从零开始做调研,在国家图书馆查了一堆书,发现一本《走读苏州》,看下来,很喜欢。首先,凭借记者的直觉,我感到书里的很多细节,是一般人不易获知的。作者就是苏州人嵇元,有将近三十年记者工作经验,这让他有一双能发现故事的慧眼。他走遍苏州的角落,和各种人聊天,田野调查让他获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这种细,不是特写镜头般的细,是微距镜头般的细,这是令人着迷的。同时,作者的历史观、价值观格局之大又赋予这些细节以独特的生命力。我决定一定要见到嵇元老师,通过他,了解苏州和那里的人。

我通过苏州电视台的记者约了嵇元老师见面,他当时非常意外,其实我也很意外,我没有想到他的工作室在一个旧工厂的办公楼里,没做任何装修,简陋狭小,窗帘都不完整,以至于我带的摄影师找不到好的拍摄角度,不过我们很快就开始了愉快的谈话,其间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您觉得,苏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他说:“苏州是个高贵而低调的城市,苏州人也是这样的,高贵的人都是孤独的,但是他们都有目标。”这句话,令我有所触动。我觉得嵇元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后来,我把这句话用在了我的片子里,并把这个纪录片起名为《低调苏州》,先导片花做出来后,获得广泛好评,其中的一句解说词“他们生活在这个城市看不见的角落,高贵而孤独,高贵的人都有目标”,深得人心,这句话,我写的就是嵇元老师。

因为种种原因,片子终没有拍成,当然很遗憾,但我和嵇元老师就这样结下了友情。春节、清明、端午,我就会收到苏州粉红色的年糕,好的青团、蹄髈和肉粽子。放粽子的塑料袋里,会有小纸条,用圆珠笔写着“鲜肉粽”。

我呢,其实不是文字工作者,我是个纪录片导演。《舌尖上的中国》季是九年前我和同事们一起完成的,后来红遍全中国。观众为什么喜欢这个片子,其实我很清楚,除了诱人的美食之外,大家喜欢这个片子里中国人的朴素和勤劳。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这个纪录片的价值观。

中国农民自古就懂得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精耕细作,生产出丰富的食物原材料。为了这个目标,他们不惜限度地投入劳动力,节俭,克制欲望,任劳任怨,但是这些农业时代弥足珍贵的生活智慧日趋消失,在网上随手点外卖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土地相处、怎么劳动、什么才是干净的食物,我觉得这太可惜了。

为此,我走遍全国,寻找朴素而内心丰富的寻常百姓,寻找中国人和食物本来的关系。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吃干净清洁的食物,吃自己地里的菜,没有长途运输,没有反季节蔬菜,讲究当时当令,每个家庭主妇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怎么腌咸菜、点豆腐、晒菜干、做腊肉,她们把本不富裕的日子操持得有滋有味儿。

嵇元老师这本新书的写作理念确实和我有许多相通之处,写的都是老百姓的小日子,越读就越想好好生活。我认为这才是活着的本真之美,或者就如嵇元老师所说的这是一种诗意吧。

这本书,是说江南人如何吃素蔬吃出诗意,这种诗意在我而言,就是人情味儿。这是一本让人感到活力和温度的好书,就像苏州清代小说《浮生六记》里,芸娘寒夜为沈复准备的“暖粥并小菜”那样,令人感同身受。

今天的生活是富足的,但如果人们只是一味地满足口腹之欲,那就非常苍白无聊了。吃得干净,吃得节制,吃下的和需要的相得益彰,是至高境界,于是乎,怎么吃好一日三餐,变成了一个命题,这本书通过探究菜蔬的来龙去脉,给我们找到答案。

从阅读感受来看,文字淡雅,和江南、素蔬气质一致,不油腻,也不寡淡,掩卷之后,令人回味。

关于嵇元老师的这本只写蔬菜和素菜的新书,我就不说太多了,因为,一个对的作者,是不可能写错的东西的,大家看就好了,高贵的你,会喜欢的。

 

任长箴

《舌尖上的中国》季执行总导演

 

后记

苏州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的主任医师、博导毛忠琦教授和副主任医师殷骏博士、主治医师吴润达博士组成小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各种病态性肥胖,在苏南地区有良好影响。他们有个为病人服务的微信公众号,约我每周义务撰写一篇清淡素菜的小文。为病人服务我当然愿意,但以前学过的普外科知识已趋向于零,我为此阅读了美国的《微创外科学》专著和一些论文,了解此学科专业知识,专门采访了三位病人,亲耳听到病人评价疗效很好,于是才答应了。一年写下来,写有50多篇,我敝帚自珍,这些素菜菜单式稿件没有丢弃。

2020年年初,我携家眷出去过春节,谁知春节期间我国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只好住在没电脑也无网线的外面,不能回家,办公的地方也不能去,原先计划要做的事也无法做了。看到手头这素菜初稿,想到了过去我和父母一同走过的岁月,也想到了一些关于菜蔬素食的逸闻趣事,经过思考认识到蔬菜在江南人生活里的重要性和种植、供应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了解了经过南朝梁武帝提倡食素后,影响深远,加上四季分明、特产丰富,江南菜蔬的独特性和苏州在江南素食文化中的地位,形成了从民俗、文化、哲学、健康、历史、家庭等多角度对蔬菜、素食的一些看法,无疑,著名纪录片导演任长箴老师在其作品中对饮食中反映家庭亲情、伦理、地区文化等哲学探索,通过食物反映百姓的丰富内心、体现人和食物本来关系的写作理念,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对此书写作的思路明晰起来。

于是就借这50多篇简单稿子为基础,充实,改写、补写成这部约30万字的书稿。

我是烹饪界的外行,好在中国饭店协会顾问、江苏省烹饪协荣誉会长、苏州市烹饪协会原会长、苏州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著或主编《食鲜录》《苏州吃》十部专业著作的华永根,吴越美食推进会创始人、上海食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吴江区非遗保护专家、《寻找美食家》一书作者蒋洪,著有三部菜谱书的苏帮菜十二宗师之一、中国烹饪(资深)大师鲁钦甫,三人答应做我写作此书的顾问,不仅对我写作时涉及的业务知识把关,随时解答我的咨询,有的细节问题还和我进行讨论,至少在烹饪业务上,不致闹出笑话,并对书稿作了认真审校、修改;《新华日报》主任记者、无锡记者站原站长冯金涛,审看了部分稿件,主任编辑王颖也时有指导。

我们国家发展变化巨大,有些问题非常专业,南环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对我写作有帮助,今天的情况和过去大不一样,他们在市场上打拼出来的专业经验和体会,大大拓展了我的视野。

为了此书,许多人还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如苏州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钦朝晖,苏州市吴中区原教育局局长陈伟俊,苏州得月楼原支部书记周静嘉和副总经理姚兰,吴门人家菜馆董事长、苏州织造官府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沙佩智,旅居东京的钱衍女士,厨龄四十多年其中在东京烧菜十三年的大厨李普跃,关西地区著名的苏州油画家李壹,定居比利时的孙罕蓓女士和定居德国的卢晓宇女士,都给我提供了有关知识和指导。杨蕴华和沈筱霞女士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不厌其烦为我做了全部文员和杂务工作。

对他们支持我写作此书,我心怀感激。特别要感谢为本书赐序的任长箴老师,她是中央电视台《人物》原编导、《舌尖上的中国》季执行总导演,对中国餐饮影响深远,2019年在全国上映的纪录电影《生活万岁》导演,还是《极地》《原声中国》等片剪辑指导,在本书还没有动笔她就鼓励我,说书写好后她会写序。她工作安排极度饱满,却还是抽时间认真写序,序中说也认同我此书的写作理念和她有许多相通之处,让我感动和荣幸。

特别要说的是,疫情之下,学校停学,书店人少,许多人的工作和收入受到影响,图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作家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我接到电话时,激动、感动之情难于言表。责编桑良勇老师对本书做了许多具体指导,使我获益良多。虽从未谋面,但心里一直有着他的美好形象,激励着我走正路、写好书。

一本书得以出版,其实有许多人默默付出了汗水和心血,我不仅感谢这些宝贵的支持,并将铭记在心,化作今后人生路上新的动力,用努力创作来回报真诚朋友的情义。

书中不妥之处,还请读者不吝指教,在此先致感谢。

嵇元

二○二一年元月十日于姑苏留余堂

时大寒,太湖冰封

 



导语摘要

江南风物清嘉,蔬菜应时而出。正是善烹菜蔬,让江南人的生活清雅如诗、独有魅力。以蔬菜和素食材为线索,娓娓介绍以姑苏为中心的江南风情。字里行间别有韵味,闲读几页,就仿佛置身江南,人在青山绿水间、粉墙黛瓦中,听评弹、饮香茶……



商品简介

江南风物清嘉,蔬菜应时而出。正是善烹菜蔬,让江南人的生活清雅如诗、独有魅力。以蔬菜和素食材为线索,娓娓介绍以姑苏为中心的江南风情。字里行间别有韵味,闲读几页,就仿佛置身江南,人在青山绿水间、粉墙黛瓦中,听评弹、饮香茶……



作者简介

嵇元,曾用名丁嵇元,苏州市姑苏区人,1954年生。新华日报主任记者、原苏州市记者站站长(已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现担任苏州市 档案馆征集顾问、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理事、苏州市葑溪文化研究会专家成员、苏州市姑苏区苏面传习所特聘研究员。出版有文化散文集《走读苏州》《品读苏州》(获2018年江苏省散文学会学会奖)和中医药文化散文集《本草——生长在时光的柔波里》(2017年入选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成人原创),另发表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本、文史随笔等数十篇。



目录

序:


从一棵青菜看江南人的小日子 / 001


叶    类


苏州厨师悄悄帮了庆妃一个忙 / 002


人间苏州青,是慰乡愁 / 008


小白菜,以及许多其他青菜 / 014


蔬菜中的巨无霸:白菜 / 021


嗨!励志的卷心菜 / 027


蓬哈菜的“哈”,原来是清香一族 / 033


苋菜:是那桃花红的温柔 / 040


古老的栽培蔬菜——韭菜 / 047


美味的菠菜,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 054


腌雪里蕻:此菜有乡愁,至老情弥深 / 060


香椿芽,总有人因你骨里香而爱你 / 067


从猪八戒吃不吃香菜说起 / 074


探春和薛宝钗的私房菜 / 081


金花菜,江南人才读得懂的一首诗 / 088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原只是一种普通野草 / 096


上得了餐桌入得了园林的蕹菜 / 102


勤俭还是清白:那有诗意的蔬菜 / 108


药芹:蔬菜中的好干部 / 115


走过寒冬,是那早春的清香 / 122


根茎类


绿玉般的莴苣笋 / 132


大头菜,你那么有故事啊 / 138


往事漫谈:冬笋、春笋与笋干 / 144


大蒜:喜欢还是讨厌?这是一个问题 / 152


芋香淡淡话往事 / 158


从孔夫子餐餐要吃姜谈起 / 165


“白鬼”请中国人吃过后,谁知被引入了…… / 172


哦,丁香一样的胡萝卜…… / 178


闲话那晶莹如玉的萝卜丝…… / 185


圆圆的红萝卜 / 192


水果萝卜:心里美与绿翡翠 / 199


从穆桂英吃生大葱说起…… / 205


水生类


慈姑,让人想起了母亲…… / 214


清水出芙蓉,水下育“灵根” / 220


莼菜:很为江南争面子 / 226


茭白里,蕴含多少情和诗? / 233


豆制品


清香味隽或刺激迷人,总让人思念 / 242


香干和茶干:请君听了故事吃 / 253


豆腐当肉吃 / 260


我那遥远的黄豆芽 / 268


绿豆芽:宁断不弯性清淡 / 275


面粉中洗出来的美味素材 / 281


南北货及其他


榨菜,几乎成了“国之腌菜” / 290


那美丽的花啊,含有一点毒呢 / 297


海洋里的蔬菜,你从哪里来? / 303


三伏晒酱分外香 / 310


欲说粉丝思绪多 / 318


那香气里有着血泪和辉煌 / 324


梅干菜,吃了会爱上一辈子 / 330


松下有奇珍,与君共采食 / 337


回眸蘑菇百年路 / 343


果实类


你说什么,茄子不是蔬菜? / 352


黄瓜: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 359


未必淡水煮冬瓜,江南此物滋味别 / 366


入汤镬、进油锅,生性不改君子德 / 373


秋来扁豆花儿开 / 380


丝瓜:夏天里的一丝绿意 / 386


聊蚕豆的,却说到了野火饭…… / 393


此豆在日本,冠以一中国和尚名…… / 400


从粮到油又到菜:豆的华丽转身  / 406


秋来栗子香 / 413


辣火、辣虎、辣货……苏州人不知该怎么叫它 / 420


西红柿,人人爱,又做汤,又做菜…… / 428


因和狗有关,这蔬菜尊贵无比 / 435



内容摘要

江南风物清嘉,蔬菜应时而出。正是善烹菜蔬,让江南人的生活清雅如诗、独有魅力。以蔬菜和素食材为线索,娓娓介绍以姑苏为中心的江南风情。字里行间别有韵味,闲读几页,就仿佛置身江南,人在青山绿水间、粉墙黛瓦中,听评弹、饮香茶……



主编推荐

嵇元,曾用名丁嵇元,苏州市姑苏区人,1954年生。新华日报主任记者、原苏州市记者站站长(已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现担任苏州市 档案馆征集顾问、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理事、苏州市葑溪文化研究会专家成员、苏州市姑苏区苏面传习所特聘研究员。出版有文化散文集《走读苏州》《品读苏州》(获2018年江苏省散文学会学会奖)和中医药文化散文集《本草——生长在时光的柔波里》(2017年入选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成人原创),另发表过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电视剧本、文史随笔等数十篇。



精彩内容

苏州厨师悄悄帮了庆妃一个忙

苏州厨师帮庆妃别出心裁

清乾隆三十年(1765)闰二月,皇帝南巡正驻跸在苏州。

乾隆皇帝是个大吃货,要让他吃好吃满意可不容易。清宫里还有个规矩,就是要互相赠菜,皇帝给皇后、妃嫔、大臣送菜叫赏,妃嫔、大臣赠给皇帝菜叫进,如果太后来给皇帝送菜,那就叫赐。进给皇帝的菜,表示关心和忠诚,目的是让皇帝开心,无非是邀宠。进什么样的菜,那可要非同小可地用心。

很显然的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苏州菜。他这一次来苏州,待的时间差不多有两个月了,苏州菜吃得非常过瘾,到了这个月的二十七日要用晚膳,照例皇后、总督和御厨都有进菜,他们为每道菜都动足了脑筋,务必要让皇帝留下难忘印象。

有一个规矩,进菜可以让御厨代做。这次跟随皇帝南巡的后宫除皇后外,还有贵妃、庆妃、容嫔等。庆妃这天为皇帝晚膳所进的菜,想了好久,后决定冷盆菜进拌金花菜,热菜首先是菜花头炖肉,其次是金花菜炒火熏虾米肉丁(火熏不知为何食材,也可能是指用茶叶、糖等进行烟火熏加工,也可能“火”是指火腿)。两道菜用了春蔬金花菜,极为时鲜,还有一道菜,庆妃用的是菜花头。

庆妃想来不会精通苏州菜,然而她所进的这三道菜很见心思:一是用蔬菜体现春天以合时令,非时不食正是苏州食俗的指导思想之一;二是用了当地的蔬菜。我不太相信庆妃会懂菜花头为何物而主动选择,更不相信她知道春天有菜花头这食材,并知道菜花头独特的美好风味;三是这三道菜是苏州本地菜,属于农家菜范畴,有着满满的乡土气息。总之,庆妃一定是想让吃惯山珍海味的皇帝有新鲜感,从而会喜欢吃。

深夜看史料到这里,不禁喟叹,庆妃您费心了!但又想,乾隆皇帝在苏州期间,苏州织造府的三四位大厨,就和御膳房随驾南来的御厨一起上班,共同侍奉着皇帝,庆妃设计的这三品进呈菜肴,应该有苏州厨师在出主意、替庆妃张罗。这天皇帝用过膳后,大概心情蛮好,赏了贵妃、庆妃、容嫔各一道御膳房做的菜,而将总督尹继善所进皇帝食用的野鸭末子(大概是太湖野鸭,取肉切末炒制的菜肴),赏了庆妃,让她尝尝外面的味道,也即享用大臣进贡皇帝之菜的意思,应该是对庆妃进菜满意的回敬(菜单来源:余同元、何伟编著《历史典籍中的苏州菜》章,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

人们一说到江南的春天,就是桃红柳绿、春水方生,其实江南还有油菜花,“菜花深处是侬家”,“油菜花,阳光一样的花”,“醉美是故乡的油菜花”……人们写引动乡情多浓的,往往并不是桃花、杏花、李花之类,而是油菜花开。江南春天的花应数油菜花。

油菜花开,其景象当然是无与伦比的辉煌、壮观,盛那几天甚至能将蓝蓝的天空都映得有点黯淡。花海间点缀几间粉墙黛瓦房子,一座石拱桥……和长城、故宫、泰山等给人的美感并不一样。但只是看油菜花开就是春天的江南了吗?

江南的春节,节前几天大多是大寒,除夕买来荠菜做春卷、炒冬笋,往往菜叶上还有冰屑,但常常是在年初三啊、年初五啊……过了除夕没几天就是立春了。立春这一天开始,再看买回来的青菜心,怯生生地长着比米粒还小的花蕾。虽然说来奇怪,但这却是真的,春天的江南,是从油菜出现花蕾开始的。

这说的是江南北部的苏州。江南南部的浙江,也许还有皖南、江西,应该在春节前油菜就已孕育好了花蕾了吧!但这也太性子急了,毕竟立春后有花蕾,方合节气之正道啊!因此,说江南、道江南,苏州是江南代表性城市,这是没有疑义的。

春天的菜荐梗如岫玉

无论是西藏还是宁夏、甘肃、四川……祖国大地到处有油菜种植,但人们往往会因油菜花开得美丽而说那里是“高原江南”“塞上江南”……弄得油菜花成了江南的代言“人”似的。或有人会觉得这有点不公平,但也值得研究,是一种什么心理使然,春天里百花开,却让油菜花独占了风流。

江南种植油菜,是为解决食用油,但在开花之前,取来一点作为蔬菜食用,这一食材名曰“菜薹”,也叫“菜心”,苏州人叫“菜荐”(也有写作菜苋、菜剑)。人大都是很势利的呢,菜荐一上市,寒冬腊月一直当宝贝的青菜,价格就上不去了。菜荐身材苗条,绿叶和菜梗水嫩嫩的,上面还若敷着浅浅薄粉,就像十六七岁少女的皮肤,谁见了不爱呢?菜荐价格一般要比青菜贵一点,起先是贵一倍、一倍半,甚至两倍,再往后青菜不堪食了,市面上只有菜荐当道,菜荐一多,价格也就下来了。

菜荐主要是菜花未开时为食用期,并且要取上端,是一道时令好菜。等有金黄色油菜花开出,表示菜已转老,菜梗皮变硬,吃口就差了。所以苏州人买回菜荐,往往不用刀切,而是用手折菜梗。为的是有硬一点的茎皮可以撕去,而且还能知道菜梗是否还脆嫩,也就是菜荐是否还堪食用。所以说苏州女人心细,往往体现在细节上——吃菜荐可以作证。

所以说呀,江南的春色不全在看油菜花,还体现在吃菜荐。

吃菜荐也有细致的讲究。大致可分四期:刚立春没几天,花蕾还在叶下,半是冬天青菜风致半是初春气息;接着是菜梗挺着腰长出来了,头上有一簇花蕾,但半露出脸,还有着带羞的娇怯;再过几天,菜梗又长高了,有几粒花半开,绽出灿烂的金黄;再往后,花大多已开,菜梗已半老,大部分需要“剥了皮吃”(这是上海滑稽名家周柏春、姚慕双表演节目中语)。

嫩菜荐当然是急火油炒为佳,不要配什么调料、配料,什么香肠、蒜末、红辣椒、橄榄菜、虾米……放这些东西都俗了,一味是盐,一味是油,火猛一点,足矣,灶上端出来的菜,叶子碧绿,梗如岫玉,自带清香,吃的就是这春天的气息。过些日子,菜荐不再那么嫩了,甚至有点花了,可以加点蘑菇、香菇、百叶、油豆腐(切小块),油面筋也是可以的,菜荐极嫩时如加菇或豆制品,其气味会冲了菜荐的清香,不大适宜。加切成片的慈姑可以吗?嗯,这款水中蔬菜,色如淡金,可以吧。如果真的一定要加配料,那么就加一点冬笋片吧。先冬笋切片炒出笋香,锅中留一点笋油,下菜炒熟,后加笋片颠翻几下就成了。

再往后,菜荐有点老了,菜梗下部折下,撕去皮(苏州人叫筋),可以炒,但更多人是腌一下。吃时放酱油、麻油和少许白糖,拌了做粥菜。民国初年生活于上海的常熟人时希圣在其《素食谱》(1925年初版,1941年再版)中有“腌油菜梗”,就是这样介绍制法的,还夸赞说“味较为可口哩”。在改革开放前,麻油不太容易得到,我父母做此菜就用其他素油熬熟拌食。回想艰苦岁月的这道菜,感觉更可以品尝到菜荐梗的原味,其味也甚佳,并不一定要用香味很足的麻油。

菜荐上有花开了,苏州人要摘去花朵。有时小姑娘问母亲:“为什么要把花朵摘掉啊?”母亲悄悄告知:“吃了花粉会放屁的呢。”小姑娘大惊失色后脸颊泛红,不好意思再问。其实这无可考证,苏州是一个以织造精美丝绸著名的城市,过去市民对色彩普遍比较在意。碧绿的菜荐中,夹杂着几粒黄的杂色,那多刺眼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