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选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庄子选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7.07 6.1折 28 全新

库存4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晖/选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3076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29242942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是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一部书。它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发扬光大(后代并称老庄);它自觉地把超凡脱俗的思想寄托于寓言中呈现,文风诡谲奇特,汪洋恣肆,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成就突出的作品。

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间在世,与魏惠王、齐宣王同时。他曾在宋国做过管理漆园种植和漆器制作的“漆园吏”(一说漆园是地名)(《史记·庄子列传》)。他一生大抵生活清贫,曾穷居陋巷,过着织草鞋为生的生活(《庄子·列御寇》),有时不得不向人贷粟度日(《庄子·外物》)。但他很清高,鄙视功名利禄和世俗观念,追求精神自由。《山木》篇载,他穿着打补丁的破衣和破鞋去见魏王,魏王觉得他穷困疲惫,他却认为自己只是物质生活上的贫穷,并不是精神上的空虚疲惫。《秋水》篇载:惠子做魏国国相时,庄子前往看望他,惠施害怕庄子来代他为相,庄子则以“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自比,视相位为腐鼠,表现了对富贵权势的淡泊。《秋水》篇载:楚王曾派遣两个大夫去请他到楚国为相,他当时正在濮水垂钓,闻听后从容而钓,头也不回,并以自己不愿做庙堂之上已死的神龟,以“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为喻,风趣地表明,他把名利权势、荣华富贵看作是对生命的戕害,是对人生自由的牺牲。他熟悉各家学说,生命中交往密切的朋友,唯有学识渊博的名家“合异同”派的代表惠施。从《庄子》的记述看,他和惠施是辩友,二人曾就“大”有用无用(《逍遥游》)、人有情无情(《德充符》)、“鱼乐”是否可知(《秋水》)等问题进行过辩论。惠施死时,他曾去送葬,在其墓前表露出“吾无以言”(《徐无鬼》)的神情以示独特的哀悼。他反对当时诸侯的兼并战争,也鄙视当时的百家学说,对它们作了激烈的批判和否定。他信奉老子的“道”,一生崇尚自然,主张齐万物、一死生,追求无待的逍遥自由和顺应自然之道、安时处顺,是战国中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也教授学生,带学生出游,但不是游说诸侯或干政,而是寻求自然乐趣,并就日常生活出处,以自己的思想对弟子时有教诲。他是自己思想的实践者,其妻死时,他鼓盆而歌,以为她是返归永恒的自然,无可悲戚(《至乐》)。他自己将死时,弟子要厚葬他,他以同样超脱的态度叮嘱弟子,他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列御寇》)。他的一生,是清贫的一生,是寂寞无闻的一生,也是外冷内热、激烈批判现实和文明异化,并对自己的理想孜孜以求的一生。他的著作,《史记》本传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奉为道家之宗。唐代大兴道教,天宝元年(742)他被封为“南华真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的《庄子》为三十三篇本,是晋郭象在崔二十七篇注本、向秀二十六篇注本和司马彪五十二篇注本的基础上删定而成,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自宋代苏轼怀疑《庄子》中掺杂伪作以来,经过历代学者考证,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出于其门人、后学之手。全书基本属于一个思想体系,有大体统一的写作风格。《庄子》的历代注本很多,比较重要的古代注本有晋郭象的《庄子注》、明焦竑的《庄子翼》、清王夫之的《庄子解》、清王先谦的《庄子集解》、清郭庆藩的《庄子集释》等。

《庄子》一书并非都是庄子的作品,但大体上都是庄子学说或庄子学说的发展及变异。这里就其中符合庄子学说的思想,简介如下:

庄子思想的根基是道论。庄子关于道的思想渊源于老子,但又有自己的发展。如《大宗师》等篇中论述道自本自根,道为万物的本源,道是永恒的,道无终无始、无名,道超越时空、不可言说,道的自然无为等方面,皆与老子相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对道物关系的论证。他更明确地论述了道不是物(《知北游》等),独创性地论述了道无所不在,普遍存在于万物之中,提出了“道通为一”的看法(《知北游》《齐物论》《天地》等)。尤其是后二者是庄子认识论和人生论的基础。

庄子的认识论,主要见于《齐物论》,而又贯穿于各篇之中。他的认识论是基于对自然、社会、人生、人类文明发展的各种困境、困惑,以及其对道的认识上的。他认为,传统和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文明的认识,都是不可靠的、有限的,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自由、安宁和幸福,是徒劳无益的,应当否定。他在对这些物论进行否定论述时,用的突出的论证方法就是学界常说的带有辩证属性的相对主义方法。他指出,俗常的认识之所以不可靠,是因为其认识角度和立场是相对的、表象的、局部的、不确定的,如《秋水》言俗常认识云:“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在以相对主义方法论证俗常认识的不可信之后,他提出应当从道的角度和立场来看待万物和物论,而从道的角度与立场看,万物是没有贵贱而平等齐一的,俗常所说的是非、善恶、生死、对错、真假、高低、大小等等其实是没有差别的。

庄子的道论、认识论都是为了其人生论。人生论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包括现实人生论和理想人生论。他认为世俗人们的现实人生,受世俗仁义忠信等各种价值观和规范的驱使,求富、求贵、求美服、求好色、求名利,都是以物易性,戕害了人的自然本性,不能“任性命之情”,都应当彻底弃绝(《至乐》《齐物论》《盗跖》等)。人在现实人生中,应当效法道的自然无为之性,对是非、变化、生死、得失等安之若命,“任其性命之情”;不遣是非,以与世俗相处;安时处顺,处于材与不材、有用与无用之间,以全生养性(见《大宗师》《德充符》《人间世》《山木》等)。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是逍遥境界。这种境界是没有任何限制、无所依待、自由、与道一体的境界。这种境界的获得,需要超越世俗道德的束缚,破除物我的分别,依“道通为一”看待万事万物,无功、无名、无思、无虑、无知、无己,通过“坐忘”(《人间世》)、“心斋”(《大宗师》),终才能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的逍遥境地。

......



导语摘要

★ 道家经典著作

★ 诸子百家中*文学性

★ 多篇作品收入各类教材

★ 语文*课外阅读图书

★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释详尽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子及其后学撰写而成。大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共三十三篇,由“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组成。《庄子选译》选取其中*著名的十六篇,加以注释、翻译、讲解,以便现代读者更好地领会《庄子》的精髓。

本书版本优良,注释准确,翻译贴切,是阅读《庄子》的优秀选注本。



作者简介

韩晖,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唐文学与古代辞赋。发表有《九歌二司命新考》、《汉赋的先驱孔臧其人及其赋考说》、《文选京都赋置首的文化分析》等论文。



目录




 


前言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马蹄


胠箧


刻意


缮性


秋水


日出


至乐


达生


杂篇


外物


盗跖(节选)


渔父


 







内容摘要




★ 道家经典著作


★ 诸子百家中*文学性


★ 多篇作品收入各类教材


★ 语文*课外阅读图书


★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释详尽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子及其后学撰写而成。大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共三十三篇,由“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组成。《庄子选译》选取其中*著名的十六篇,加以注释、翻译、讲解,以便现代读者更好地领会《庄子》的精髓。


本书版本优良,注释准确,翻译贴切,是阅读《庄子》的优秀选注本。







主编推荐

韩晖,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唐文学与古代辞赋。发表有《九歌二司命新考》、《汉赋的先驱孔臧其人及其赋考说》、《文选京都赋置首的文化分析》等论文。



精彩内容

     逍遥游〔1〕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南冥者,天池也〔6〕。

    《齐谐》者,志怪者也〔7〕。《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9〕,去以六月息者也〔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1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15〕;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16〕。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7〕。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18〕;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19〕。

    蜩与学鸠笑之曰〔20〕:“我决起而飞〔21〕,抢榆枋〔22〕,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4〕?”适莽苍者〔25〕,三飡而反〔26〕,腹犹果然〔27〕;适百里者,宿舂粮〔28〕;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29〕?

    小知不及大知〔30〕,小年不及大年〔31〕。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2〕,蟪蛄不知春秋〔33〕,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4〕,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5〕,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3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7〕,众人匹之〔38〕,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39〕:“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0〕,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1〕,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2〕,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44〕。斥笑之曰〔45〕:‘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6〕,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7〕!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8〕。

    故夫知效一官〔49〕,行比一乡〔50〕,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51〕,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3〕,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4〕,定乎内外之分〔55〕,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5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7〕。虽然,犹有未树也〔58〕。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注释

〔1〕本篇是《庄子》的首篇,体现了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中重要的篇章之一。篇题“逍遥游”是自由自在、毫无挂碍、不受任何束缚地优游的意思,简洁地概括了全篇的主旨。庄子认为,人生在世,应当忘却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计个人利害得失,泯灭一切是非、成见及矛盾,无所依赖,顺随自然,才能“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悠然自得的逍遥境界。全篇共六章,章是全篇主体,其余五章虽可各自独立,但也都是从不同侧面对达到逍遥人生境界的阐说。文章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行文似断非断,宛如云中飞龙,自来被视为《庄子》中代表的作品,诚不为诬。

〔2〕北冥:北海。冥,通“溟”,海的意思。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指大鱼名。

〔3〕鹏:古“凤”字,这里指大鸟名。

〔4〕怒:奋力。垂:通“陲”,边际。

    〔5〕是鸟:此鸟,指鹏。海运:海气运动。海气运动时,常常有飓风相伴,大鹏乘借飓风方能高飞,迁往南海。徙:移。

〔6〕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7〕《齐谐》:书名。盖因出于齐国而称名。一说人名。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载。

〔8〕水击:即击水。这里指大鹏奋起而飞时双翼拍打水面。

    〔9〕抟(tuán):盘旋,环绕。扶摇:又名飙,由地面盘旋而上的暴风。

〔10〕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1〕野马:春日野外林泽中游动的雾气蒸腾浮动,好像奔跑的野马,故名。尘埃:游尘。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息:气息。

    〔12〕“天之苍苍”三句:意思是深蓝色真的是天的本色吗 ?还是因为天高远得看不到尽头而产生的错觉?苍苍,深蓝色。个“其”,语气词,通“岂”,“难道”的意思。邪,同“耶”。第二个“其”,还是,抑或。无所至极,意思是无法看到尽头。

    〔13〕“其视下”两句:意思是大鹏从高远的天空往下看,也和人们从地上往天上看一样,看不到事物的真相。其,指大鹏。若是,如此。则已,而已。

    〔14〕且夫:况且那。厚:深。负大舟也无力:即“无力负大舟也”。负,承载。

    〔15〕覆:倾倒。坳(ào)堂: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芥:小草。

    〔16〕胶:粘住。这里是搁浅的意思。焉:于此,指在“坳堂”上。

    〔17〕大翼:大鹏的翅膀,这里借指大鹏。此两句之前的几句以水喻风,以大舟喻大鹏,喻中设喻。这两句和后几句又回过来说大鹏。

〔18〕斯:尽,都。而后乃今:然后才。培风:乘风,凭风。培,通“凭”。

......



媒体评论

媒体及专业机构: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图书。

2.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课阅读图书。

3.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阅读图书。

 

名人(专业书评):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确的文学,人人都承认。可是《庄子》的文学价值还不只是在文辞上。实在连他的哲学都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读《庄子》,本分不出那是思想的,那是文字的美。那思想与文字,外形与本质的*调和,那种不可捉摸的浑圆的机体,便是文章家的极致,只那一点,便足注定庄子在文学中的地位。

                              ——闻一多:《庄子》

 

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确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不仅是一位出类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拔萃的文学家……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

                        ——郭沫若:《庄子与鲁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