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6.62 6.8折 ¥ 39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彭五堂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67987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9225807
上书时间2024-10-29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时明确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同时强调,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在建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关键在构建话语体系,核心在提炼标识性概念和范畴。只有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出标识性概念和范畴,才能形成自己的话语和话语体系;只有构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话语体系,才能建构好相应的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只有建构好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构建好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概念与学科建构、理论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犹如细胞与生命一样的关系。标识性概念的缺乏或不成体系,科学理论难以形成,学科体系也无从建设。标识性概念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党的理论成熟的标志。概念在实践中的指向越具体,它所支撑起来的理论大厦就越具有彻底性,理论就越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成熟概念的提出是理论创新从抽象到具体的必经阶段。也就是说,理论创新首先要提炼概念或概念创新。只有当不断提炼的概念得到认识与认可,它才有生命力,进而才能使理论明晰而实现逻辑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虽说我们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有发言权,但因我们能得到国内外认同的标识性概念和范畴还有所缺失且不成体系,致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乃至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当务之急。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的伟大实践中,依循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着时代特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在理论上相继形成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时提炼出许多支撑这些理论的标识性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提炼出许多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标识性概念,这些概念因其科学性不仅成为新思想这一理论大厦的坚实的奠基石,而且越来越得到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比如,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等等,都是我们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取部分重要的核心的标识性概念进行理论和学术上的解读,形成“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研究系列丛书。在选择概念和进行解读时,遵循了以下几个基本要求:一是既要体现学术性,也要体现政治性,要做到政治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二是既要体现理论价值,也要体现实践价值。这些概念是从实践中抽象提炼升华出来的,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同时,这些概念又对推进实践具有指导性价值。三是既要立足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吸收外来有益的经验与理论。四是既要立足中国,也要放眼世界。五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二者有机结合。
本智库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合作出版“新时代新思想标识性概念丛书”,已经出版了辑共八种图书,本次出版第二辑的八种新书。希望本套丛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领会新时代新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 编委会
本书是一本通俗理论读物,从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解读、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马克思视域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系统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五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彭五堂,男,1969年出生,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导 言 ......................................................................1
章 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解读
节 经济体系.............................................................6
第二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15
第二章 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节 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24
第二节 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30
第三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支撑.................................4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54
第二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目标.............................................68
第四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
节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84
第二节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90
第三节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03
第五章 系统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节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112
第二节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22
第三节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132
第四节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41
第五节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157
第六节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168
第七节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178
本书是一本通俗理论读物,从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解读、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马克思视域中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系统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五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彭五堂,男,1969年出生,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