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
  •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
  •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
  •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3.88 5.7折 59.9 全新

库存5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4583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9元

货号29212272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汇集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之精华,提出了真正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即自我理论)来建构世界和解释经验,从而在相同的情境中展现出不同的思考、感受和行动。有两种持不同自我理论的人: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实体论者的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者的自我理论则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受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而受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则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
作者主张,教育者要努力使学生获得一种信念系统:努力是被期待与享受的事情,而挫败是有教育意义和挑战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



作者简介

卡罗尔·德韦克,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动机、人格及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她贡献卓著,获奖无数,包括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杰出学者奖(2013)、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2011)、美国心理学会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专业成就奖(2010)等。
2017年,德韦克教授因自我理论的相关研究成为全球教育奖“一丹教育奖”首位获奖者。本书即为该理论的精华论作,并荣获世界教育联合会图书奖(2004)。其著作《终身成长》《心理定向与成功》被翻译引进国内并广为流传。
译者简介
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现担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副主编。



目录


前言
章什么促进适应性动机? 四种信念与四个事实
第二章 一蹶不振还是越挫越勇:无助反应与掌握定向反应
第三章 成就目标:为了看起来聪明还是为了学习
第四章 智力固定还是可变?智力理论影响成就目标
第五章 智力理论预测(并造就)成就差异 
第六章 智力理论造就努力高低
第七章 内隐理论及目标预测自尊和抑郁
第八章 信心与成功为什么不够? 
第九章 智商重要吗? 
第十章 内隐理论影响社会性应对
第十一章 评判与标签化他人:内隐理论的另一个作用 
第十二章 人有改变的潜能吗? 
第十三章 持有与形成刻板印象 
第十四章 一切的开端:幼儿关于好坏的理论
第十五章 表扬与批评:脆弱性的起源
第十六章 称赞智力:过多的表扬适得其反
第十七章 对自尊的误解
第十八章 人格、 动机、 发展与自我: 理论反思
第十九章 对争议的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内隐理论、 信心与目标的测量
索引



内容摘要

《努力的意义:积极的自我理论》汇集了作者30余年自我理论研究之精华,提出了真正实现个体自身价值的核心因素,并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即自我理论)来建构世界和解释经验,从而在相同的情境中展现出不同的思考、感受和行动。有两种持不同自我理论的人:实体论者和增长论者。实体论者的自我理论中仅包含内在的、固定的、静止的自我和世界,增长论者的自我理论则指向一个动态的自我和世界。受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需要一次又一次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而受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人则会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不管努力的结果如何,始终持有坚定的信念与热情。
作者主张,教育者要努力使学生获得一种信念系统:努力是被期待与享受的事情,而挫败是有教育意义和挑战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



主编推荐

卡罗尔·德韦克,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动机、人格及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她贡献卓著,获奖无数,包括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杰出学者奖(2013)、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2011)、美国心理学会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专业成就奖(2010)等。
2017年,德韦克教授因自我理论的相关研究成为全球教育奖“一丹教育奖”首位获奖者。本书即为该理论的精华论作,并荣获世界教育联合会图书奖(2004)。其著作《终身成长》《心理定向与成功》被翻译引进国内并广为流传。
译者简介
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现担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副主编。



精彩内容

我分析过很多出于善意却导向消极结果的实践,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 就是对自尊的错误理解。自尊经常被视为一个全或无的事物,有人有,有人没有,有会获得良好结果,没有则会变得很糟糕。
同时这些实践也源于对如何培育自尊的片面理解。孩子们的自尊常被认为可以由大人赋予,我们总会告诉他们,他们拥有诸多优秀品质,如很聪明等等。
这些关于自尊的信念鼓励成人向孩子们撒谎——夸大积极面、粉饰消极面或彻底隐藏消极信息, 因为我们害怕这些负面信息与批评会损害孩子们的自尊。
这就好像我们已经接受实体论,即孩子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成功来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而失败则传递了有关智力与价值的负面信息。事实上,当我们吹捧他们个人而不是鼓励他们努力时,当我们掩盖他们的缺点而不是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时, 当我们帮他们消除阻碍而不是教他们如何应对阻碍时, 我们就已深深地陷在了实体论之中。
类似地,这些实践也向孩子们传递了智力实体论的观念。它们让孩子们相信,智力是重要的,智力低下非常可耻,这也致使我们不得不向孩子们隐瞒他们的错误与缺陷。
这种方式或许会在某些方面起到作用。当告诉孩子们他们很聪明,同时给予他们连续的成功体验时,他们也许确实会感觉良好,但同时他们也会被植入一种价值, 即所谓的 “特权感”。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有权享受轻松成功的生活,有权因很少的努力而得到慷慨的赞扬;他们可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有资格接受社会提供的一切便利而不用努力争取。是啊, 他们何曾被告知过需要付出努力呢? 然而这种所谓的 “自尊”,既不是学生需要的,也不是社会需要的。
此外,当这个世界没有人再像父母与老师那样想办法让他们感觉良好, 当世界不接受他们现在的样子,当世界在给予奖励前提出很多严苛的要求时,这些孩子就会变得愤怒、痛苦与自我怀疑。一旦先于成功到来的是挫折、失败与拒绝,他们该如何是好?
············
我们都看过这样的电影,片中主角经历了生活的巨变,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的生活是多么空虚和无意义, 原来他一直忽视了生命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诚然这种桥段是老生常谈,但众多相似的老生常谈总能揭示一定的道理。
在设想一种被实体论与表现目标支配的人生时,我能想到的就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证实了自身的能力。而这又能怎么样呢?无非是成千上万次的能力证明而已,这些远远不够。
再或者我还能想到的是,在这种生活中,人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逃避风险,以维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这后构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里面放着“他们是什么” 以及 “他们能做什么”。
而当设想一种被增长论与学习目标驱动的生活时,我想到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积累各种有益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与他人身上。而且,不论事情是否如愿以偿, 它都将给生活注入坚定的承诺与热切的努力。
几年前,在我到达某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纪的时候,我曾这样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我想说些什么? 我希望那个时候可以说:我悉心地观察过这个世界,勇敢地面对过我的生活,全心全意地致力于过种种珍视之物。我不愿在离开世界时满是耿耿于怀的遗憾,也不愿生命终结时仍怀抱诸多从未实现的潜能。
作为这个社会的成年人,我们的使命是教导和帮助下一代过上成长和有贡献的生活。 我们是否可以做出承诺,去帮助他们成为比我们更了不起的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