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24 5.5折 ¥ 42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陶磊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7451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29152028
上书时间2024-10-29
本书在充分掌握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直译”和“意译”这组概念进行了追根溯源式的考察,勾勒出这两个关键性的翻译术语及其所对应的翻译方法在产生和流传过程中的轨迹。*至三章以佛教思想与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为背景,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理论中与“直译”和“意译”相当的两组翻译方法——“敌对翻”和“取意译”、“正翻”和“义翻”;又以格义佛学的兴衰为线索,解释注经家对上述方法的褒贬取舍。第四章考察日本的兰学医者如何在中西医学思想的博弈中,充分吸收中国古代的佛经汉译理论并加以改造,提出“直译”和“义译”两种翻译方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直译”和“意译”。第五章则检视“直译”和“意译”这组术语在清末民初输入汉语的过程。
陶磊,男,1986年生于上海,2004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2015年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师从著名作家王安忆、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王宏志、中国思想史专家姜义华。在《复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文化》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翻译史。
引 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佛经汉译史上所谓“直译”“意译”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日本兰学翻译中“直译”“义译”的研究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相关说明
章 “译”的词义演变和古汉语中的“直译”“直翻”及“意”“译”连用的短语
节 “译”的初含义及其演变
一、“译”的本义
二、对动词“译”的考察
三、“译”的词义引申
第二节 “直译”的使用情况
第三节 “直翻”的使用情况
第四节 “意”“译”连用的情况
本章小结 43
第二章 佛经汉译理论中表示“直译”和“意译”的术语(上):“取意译”和“敌对翻” 45
节 “取意译”:佛经翻译中的“意译” 45
第二节 “敌对翻”:佛经翻译中的“直译” 51
本章小结 56
第三章 佛经汉译理论中表示“直译”和“意译”的术语(下):“正翻”和“义翻” 59
节 玄奘与“正翻”和“义翻”的提出 59
第二节 允堪对“义翻”内涵的阐释 64
第三节 “四句”翻译与“正翻”“义翻”之关系 69
第四节 “正翻”“义翻”与“敌对翻”“取意译”之关系 73
第五节 注经家对“正翻”和“义翻”的抉择 77
本章小结 85
第四章 日本兰学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义译” 88
节 中国古代佛经汉译理论对日本的影响 89
第二节 兰学译著《解体新书》与“直译”“义译”的提出 98
第三节 “直译”对“正翻”原则的继承 105
第四节 “直译”对“正翻”原则的发展(一): 适用范围的扩大 108
第五节 “直译”对“正翻”原则的发展(二): 语素对译的引入 114
第六节 指向概念义的“义译” 125
本章小结 132
第五章 作为现代译学术语的“直译”和“意译” 134
节 “直译”“意译”二词在汉语中的出现 134
第二节 从日语输入的“直译”和“意译” 138
结语 144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147
一、基本文献 147
(一)《大正藏》 147
(二)《卍续藏经》 149
(三)其它 151
二、研究资料 155
(一)专著 155
(二)论文 158
(三)工具书 162
本书在充分掌握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直译”和“意译”这组概念进行了追根溯源式的考察,勾勒出这两个关键性的翻译术语及其所对应的翻译方法在产生和流传过程中的轨迹。*至三章以佛教思想与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为背景,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理论中与“直译”和“意译”相当的两组翻译方法——“敌对翻”和“取意译”、“正翻”和“义翻”;又以格义佛学的兴衰为线索,解释注经家对上述方法的褒贬取舍。第四章考察日本的兰学医者如何在中西医学思想的博弈中,充分吸收中国古代的佛经汉译理论并加以改造,提出“直译”和“义译”两种翻译方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直译”和“意译”。第五章则检视“直译”和“意译”这组术语在清末民初输入汉语的过程。
陶磊,男,1986年生于上海,2004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2015年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师从著名作家王安忆、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王宏志、中国思想史专家姜义华。在《复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中国文化》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翻译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