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65 5.5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刘宇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1023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131847
上书时间2024-10-29
这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康复后捐献血浆的武汉医生,方舱医院的志愿者,紧急加入救援的摇滚青年,驰援火神山的河南司机,一个月内飞武汉17次架起“物资补给线”的飞行员,带领滞留武汉的130人剧组集体去做志愿者的导演,为增援武汉的4万余名医护人员拍肖像的摄影师团队,健身教练变身而来的外卖骑手,勇夺微信运动榜冠军的社区工作者……疫情袭来,他们仿佛身着隐形披风的超人,穿行于按下暂停键的城市中。这些处于神经末梢的一个个具体的人,也成为维持这个社会运转的毛细血管——微小,但源源不绝地输送着血液、活力和温度。
当社会秩序渐趋正常,这些在武汉内外、线上线下活跃的个体行动者,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后便不可辨认。
这本书为了他们,也为每一个经历2020不曾忘却的你。
随书附濮存昕、杨立新、吴京安、张凯丽、乔榛、洪伯抗疫主题诗文朗读10篇,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
刘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新华社摄影部新闻采访室主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等职,先后参加过科索沃危机、澳门回归、北京奥运火炬珠峰接力以及五届奥运会等重大新闻的报道。武汉疫情期间,随中国摄影家协会小分队赴武汉执行拍摄任务。
张嘉,北京青年报知名记者、编辑。
目录
辑 一 武汉现场
003 康复后捐献血浆的武汉医生:想多救一个人,希望这件事尽快过去
文/袁琳 金赫
010 武汉女孩方舱内外的这些天:扛过去,他就会跟我求婚了
文/葛佳男 林珊珊
023 他把近八万人份的试剂盒带进湖北
文/秦珍子
031 空中的特殊逆行者:一个月内飞武汉十七次架起“物资补给线”
文/雷若彤
035 一百三十人剧组滞留武汉,隔壁护士一句话让导演做志愿者去了
文/郝琪 向荣
046 武汉,当一群摇滚青年加入紧急救援
文/余婷婷 金赫
055 大卡司机驰援火神山:“这场战争没有局外人”
文/刘楠 金赫
062 我们做到了问心无愧
文/刘宇 李舸
086 摄影师的武汉手记
文/刘宇
100 苦中作乐的武汉人,此生不忘的这些天
文/何可人 向荣 张国
110 艾滋病患者捐出“救命”药:武汉那些人的处境,我们懂
文/余婷婷 金赫
117 无法团年的武汉家庭:这时候你才发现亲情之重
文/余婷婷 王波 金赫
127 无法离开武汉的年关二十四小时
文/金翏 金赫 张亚利
135 买菜群里的湖北人:半个土豆给猫,半个土豆给自己
文/姜思羽 张亚利 金赫
143 湖北作协主席李修文:真实的生活正在到来的路上
文/朱远祥 李修文
辑 二 守望相助
153 谁夺走了你的微信运动榜冠军
文/徐竞然
161 那些奋不顾身的善意,在城市末梢生长
文/郝琪 露冷
171 我的次网课:临老学绣花
文/陈平原
173 疫情来袭下的日常
文/夏晓虹
180 京城四学者疫期功课实录
文/王勉
191 曹可凡一夜间收到多位文艺界“大咖”的心里话
文/简工博
207 电影频道《战疫故事》背后的故事
文/张嘉
215 隔离在黄冈老家四十天,我与父母关系变好了
文/邓安庆 袁琳 金赫
225 流落海外武汉人:我只想回家
文/夕迟 露冷
233 去留两难湖北人:我也不愿意连累任何人
文/姜思羽 张亚利 金赫
249 河南硬核防疫下的武汉归乡人
文/崔一凡 金赫
256 武汉一家四口滞留厦门,房车里抗疫三十五天
文/武冰聪
264 在家办公半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其实离不开公司
文/崔一凡 金赫
272 健身教练转行送外卖:我是一个父亲,困难时要站出来
文/崔一凡 柳宁馨 金赫
277 那些与疫情狭路相逢的爱情
文/裴晨昕 向荣
285 突然被延期开学击中的父母
文/郝琪 何可人 向荣
辑 三 听见·爱
297 致敬白衣天使
文/濮存昕 朗诵/濮存昕
299 致敬志愿者
文/综合 朗诵/濮存昕
302 去希望窗外的希望
文/池莉 朗诵/濮存昕
304 致敬钟南山
文/陈先义 朗诵/杨立新
307 背影
文/孙世华 朗诵/杨立新
310 热干面里长安辣
文/吴京安 朗诵/吴京安
314 还在
文/邓康延 朗诵/吴京安
316 若我归来
文/左远庆 修改/周远平 朗诵/张凯丽
320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文/羽菡 朗诵/乔榛
323 我只想悄悄地走
文/左远庆 朗诵/洪伯
这是典型的中国故事。
康复后捐献血浆的武汉医生,方舱医院的志愿者,紧急加入救援的摇滚青年,驰援火神山的河南司机,一个月内飞武汉17次架起“物资补给线”的飞行员,带领滞留武汉的130人剧组集体去做志愿者的导演,为增援武汉的4万余名医护人员拍肖像的摄影师团队,健身教练变身而来的外卖骑手,勇夺微信运动榜冠军的社区工作者……疫情袭来,他们仿佛身着隐形披风的超人,穿行于按下暂停键的城市中。这些处于神经末梢的一个个具体的人,也成为维持这个社会运转的毛细血管——微小,但源源不绝地输送着血液、活力和温度。
当社会秩序渐趋正常,这些在武汉内外、线上线下活跃的个体行动者,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后便不可辨认。
这本书为了他们,也为每一个经历2020不曾忘却的你。
随书附濮存昕、杨立新、吴京安、张凯丽、乔榛、洪伯抗疫主题诗文朗读10篇,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
刘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新华社摄影部新闻采访室主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等职,先后参加过科索沃危机、澳门回归、北京奥运火炬珠峰接力以及五届奥运会等重大新闻的报道。武汉疫情期间,随中国摄影家协会小分队赴武汉执行拍摄任务。
张嘉,北京青年报知名记者、编辑。
康复后捐献血浆的武汉医生:
想多救一个人,希望这件事尽快过去
文/袁琳 金赫
2月17日,在被隔离了将近一个月之后,孔岳锋次走上武汉的大街。街上没有什么人,车很少,空荡荡的,只有几个环卫工人和社区工作人员在忙碌。他心情愉悦,觉得自己像笼子里的鸟重获了自由。
孔岳锋是武汉第四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三十二岁。1月22日,他被确诊感染上新冠肺炎,经历过加重、减轻,后痊愈。2月2日出院后在酒店隔离。
这是他解除隔离的天,他打算去医院做复查。他骑着一辆共享单车,新冠肺炎带来的乏力感还没有完全消失,体力还有些跟不上,他骑得很慢,中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了一次。往常四十分钟可以骑到的路程,这次花了他一个多小时。孔岳锋心里是开心的。因为这次复查如果一切正常,他将有资格捐献出自己的血浆。每二百毫升血液里的血浆,可以救治一位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
2月13日,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医院已经在开展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输入工作,且显示出初步的效果,呼吁病愈患者积极到医院捐献血浆。18日,钟南山院士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恢复期病人血浆治疗在重症救治的临床情况上有明显效果,该疗法较为安全有效”。
孔岳锋在了解到呼吁的当天便联系了血液中心。几天后,他被通知可以前去献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特意提前去医院做了一次复查。
此时,全国新冠肺炎的治愈人数过万,响应捐献血浆号召的痊愈患者也在增长。但在不小的患者数目面前,血浆能够覆盖到的患者范围仍是狭窄的。也有人提出疑问:捐献血浆真的对恢复期病人的身体毫无影响吗?
孔岳锋是批感染者,是被治愈者,血浆捐献者。同时,他也是一名医生。他对个人经历的讲述和解析,他个人的治愈和血浆捐献过程,或许比其他人更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以下是孔岳锋的自述:
1
住院的时候,我跟同事已经讨论过这个办法。我说如果这个事情我能扛过去,出去我一定要献血浆,看看自己血浆里有没有抗体,能不能帮到更需要的人。我自己是医生,我猜想对于未知的传染病,特效药一时很难研制出来,如果一个人能够痊愈,那很可能体内会存在相关的抗体。巡查病房时有个主任过来,我给他提过这个办法,我说我愿意献血。
我是1月19日发现自己不对劲的。20日我跟科室主任说了一下我的情况,主任非常警惕这个事情,他说你先隔离,休息一下。我就开始居家隔离。
我20日查过一次CT,是正常的。22日我坐不住了,晚上又去了一趟医院,做CT。我后来反复地想,为什么我又去做CT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自己觉得有点不对劲。毕竟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是滞后于临床表现的。
当时心态很复杂。一边心里觉得,这个事情应该不至于传染性那么厉害吧?有侥幸心理。我想再查一次,告诉大家我没有事,我想回去上班,因为大家都在上班。虽然症状有一些加重,但还可以忍受。
中招以后,我心里有点乱,跟科室同事说了一下这个事情,希望大家引起重视。也跟家里人说了。把那三天之内接触过的人都捋了一遍,给他们提醒。
我算是批发病的,入院还相对简单,床位还有空余,当时我顺利住院了。我们医院是疫情定点医院。
还好当时我和身边的人足够重视。发热后我跟同事接触都隔着两米远的距离。至少,我的家人跟同事,没有人因为我被感染。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
2
我1月23日住进去,2月2日出院。大概十天时间里,困难的部分其实是信心。进去之后时间就变得没有概念了,那天突然有人说,今天是过年。非常感慨。本来还想着,因为近几年老婆怀孕,生小孩,值班,已经有三年没有回过湖南老家了,当初就想今年回去看一下,因为我外婆年纪也大了。票买好了,班也都排好了,如果没有意外,那天我应该是在老家的。
除夕晚上我跟家人通了一个视频,我妈妈看到我手上的留置针,我看我妈妈脸上的表情,我说你在干吗,我人挺好的。
过年那几天也是我病情重的阶段。的反应是没有胃口,吃不进东西,心率也加快了,呼吸有一点喘,整个人没有精神,一天可以睡十几个小时。但总体上还好,能够忍受。毕竟我在部队待过,身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但是着急,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群里发积极的消息鼓励大家,让大家有信心。
在病房的时候,我也在朋友圈写过几篇长文,想告诉大家这个事情要引起重视,但是不要恐慌。我说这个病的传染性很强,但是毒性不强,我们首先要做好防护,保证自己的营养。我说这个病毒毒性对大部分人而言不会很强,不要恐慌。
我住的病房有三个病人。只有我一个是医护人员。医院是把重症和轻中症分开收治的,我们三个属于中等的。
从29日开始,我的食欲恢复了,因为之前我是基本上吃不出味道的,也不觉得饿。都是强迫自己必须吃,不然营养跟不上。29日突然就感觉到饿了。精神也好了一些,不需要睡那么久了。
我的个人经验是,感染后轻症患者如果想早一点恢复,重要的是休息好,营养要跟上去。还有就是必须、一定要有信心,精神非常重要。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是我比较重那几天。我就给病房里的人包括同事都呼吁,必须要调整心态。我以前也碰到过有些病人,信心垮了之后,病就进展得很快。说到底就是自己放弃自己了。
后来克力芝被发现有效之后,他们也问过我,我说我暂时不用,给别的重的人用吧,因为我感觉我基本上已经扛过去了。
症状缓解之后我提出想做一个核酸。我当时想的是,如果症状很轻了的话,干脆让我出院算了,我看到外面很多病人很重症的住不进去,其实是很难受的。这个资源这么宝贵,应该给更需要的人吧。我们医院是批定点医院,病人大批涌入,人员超负荷,医护人员也非常辛苦。我2012年甲流时也穿过一段时间防护服,知道那种难受的感觉。
1月29日和2月1日做了两次核酸,都是阴性。然后2月1日又做了CT,显示已经明显好转,符合出院的标准。2月2日我就出院了。十天里瘦了三公斤。
3
我没有回家,找了个酒店自己隔离。在医院的时候,我老婆就想给我送东西来,我坚决不同意。从家里骑到医院要一个多小时,外面很不安全。我非常感谢我的同事,我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连手机充电器都没有。所有生活用品都是他们给我买的。在酒店隔离期间,我的三餐也是同事们每天送来,送到房间门口,我再出去取。他们也很忙,还一直照顾我,我很感谢他们。
在酒店的十几天,我变成了一个心理疏导的角色。我有时会写点东西,鼓励大家。我接到很多电话,一些朋友、同事,有些是认识的,有些不认识,来向我咨询肺炎的事。我就用自己的经验鼓励他们。有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他是一个警察,是通过别人找到的我,他直接在微信里哭了,我一直安慰他。他说全家都被感染了。我仔细问了他们家的情况,年龄、疾病史,我感觉他们都还好。我就说了一句大话,我说我以人格担保你不会有事的。我教他怎么开导他妈妈,可以提提二胎的事,多转移老人的注意力。后来他给我发消息,说他已经解除隔离,慢慢恢复了,全家都好转了。
在我情绪落的时候,也是我的家人、同事在开导我,安慰我。所以我出来以后,别人需要我帮助,我肯定希望能在关键时候拉别人一把,给别人树立信心,让他们也恢复得好一些。
2月13日我见到了金银潭医院的呼吁,说新冠肺炎康复的,我们需要您的帮助,下面留有几个电话。我给血液中心打了电话,说了我的情况,我说我还有几天就过隔离期了,需要的话给我打电话。17日他们给我打电话,我说我先去医院做个CT复查一下。确认正常后就约了18日上午的时间,他们会来接我。
17日是我解除隔离的天。我骑自行车去医院做了复查,CT显示一切正常。体力还是下降了一些,所以就慢慢地骑,中间还休息了一次,以前四十分钟就能骑到的路程,那天骑了一个多小时。
18日上午十点左右,我被接到血液中心。献血浆是预约制的,那里的人不多。很巧的是,我居然遇到了两个同事,我们差不多同样时间发病。到了以后我们先抽血,对我们的血液进行化验,看你合不合格。过了二十分钟,他们说我的血液是合格的,让我填了自愿献血的申请表格。
血浆捐献跟献全血是不一样的。他把你的血液抽出来,通过机器进行循环,把血浆提炼出来,再把剩下的血液回输到你身体里。他们只需要血浆,因为血浆里才有抗体。通俗地讲,人的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供氧靠红细胞,免疫靠白细胞,凝血功能靠血小板,但他们只需要血浆,其他的会回输回去,同时会给我们补充相应的生理盐水,把这部分液体补上。整个过程大概一个半小时。所以严格来说,捐献血浆对身体会有一点影响,但影响不大。就我个人的观点,献完血浆以后,休息个几天,多吃点鸡蛋,多喝点牛奶,多喝水,可以缓过来。当然刚做完献血,我建议还是要保证休息,不能熬夜。总体来说,我认为是没有危害的。
有些人对献血浆有点害怕,我也能够理解。我去之前也犹豫过。毕竟身体相当于大病初愈,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没有那么确定,去之前查了很多资料。
初我是想献两百毫升的。因为两百毫升可以救一个人,四百毫升就可以救两个人。那里有个专家明确说,血浆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但是我以前献过一次四百毫升的全血,当时身体很不舒服,明显回不过神来了。我说要不这样,你抽到两百毫升的时候给我说一下,如果我觉得身体扛得住就继续。到两百的时候,他提醒我说两百到了,我感觉自己可以耐受,后献了四百毫升。当时我就想多救一个人吧。
献血回来以后,我觉得对精神还是有一点影响,比较嗜睡,下午回去断断续续睡了几觉。感觉也缓过来了。
我现在解除隔离了,但还不打算回家。再休息几天,我就可以回去上班了。说实话,被感染过一次,我挺怕第二次的,所以安全防护肯定不能松懈。
我很久没有抱到孩子。想回去看一下小孩,抱还是不敢抱,给家里买点东西带回去。医院需要我的时候我随时准备上。18日去医院路上,我看到有些环卫工人戴着口罩搞卫生,人家也是拿命在工作,大家都是很伟大的。
我个人的观察,至少近几天,外省援助来了之后,方舱医院实施以后,情况在好转。刚开始总有人向我求助,要我帮帮忙,我也实在没有办法,我一个普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