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寻找语文的可能性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94 7.1折 42 全新

库存2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殷国雄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99604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28531296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言
序一:“笨小孩”殷国雄
杨静娴

老殷要出书,我真替他高兴。
我认识老殷十几年。在常青藤实验中学的一次青年教师评优课上,老殷上的是季羡林的《幽径悲剧》,结果,他因为没有得到奖项跑去跟评委理论;在教学开放日的公开课上,我上的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课文背景介绍受到较多质疑,他和外校老师争论……那个时候的他身材瘦弱,戴一副黑框眼镜,头发蓬乱,大家已经叫他“老殷”。只是,他依旧经常因为别人的夸赞而脸红。
去年,老殷发微信告诉我他要出书的消息,我觉得他如愿以偿了:“这些年,也该殷老师风光下了。”第二天,又收到他的信息:“这个年龄,真的不为名利了。以前想要出名,多点话语权。四十岁了,只想做点事,留点痕迹。”
在学校里,遇到一个真实的人,不易;遇到一个努力的真实的人,难能可贵。有多少人也曾经跟老殷一样,有理想、有热情、愿意奋斗……但是站了将近十五六年的讲台之后,剩下的可能只有疲倦、无奈,甚至是卑微、势利。
老殷并不“崇高”,也没有资格“归隐”,两手空空从湖北来到张家港,担子着实不轻。现在对名利的淡然,我想是因为曾经受过伤害。
有一些东西,是不能放弃的。

我与老殷同事的时间不到三年。他的办公桌凌乱,我去跟他借书,书边卷起,书页也有水浸湿的痕迹。学生的默写、随笔杂乱堆放,备课纸(没看到他有备课本)任意夹在课本里,字大得吓人。那时,常青藤校园不大,跑步是没有地方了,我不知道他经常躲在哪个角落里看书。
我这次听说老殷要出书,十多万字,先觉得很惊讶——不知道他何时捡起那些备课纸的。不过这几年他真的勤奋。他的女儿给他的定位是——一个乡下老师。老殷甘之如饴。
在这本《寻找语文的可能性》里,老殷介绍了自己辗转各校的经历:他当年争取到市里好的初中任教,也有对生源的考虑。我现在也经常为挫败感而苦恼,在自卑与自负之间摇摆:我做什么都没有用,或者是,我这么做真是对不起自己的才华。
老殷回到农村不是受什么高尚思想指引,也不是什么壮志难酬的归隐。我觉得这是一个老师对自己的接受和认可。教育者不脚踩大地,终究只是空虚。他也绝不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清高。这几年老殷跟我谈起名校,诸如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温和而公正。他认为不解决现实的升学问题,对学生和家长来说,谈教育是奢侈的。老殷现在是一名底层的农村初中教师,他有了更多教学实践的自由。这十几万字便源于此。
有一些东西,是必须放弃的。

十几年前,老殷向我推荐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也是在那个时候史金霞讲到了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我对那种理论性书籍的排斥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与科目,傻傻分不清。
我回到北方以后,与他们山高水远,困惑了一段日子,也懒散了一段日子。反正我有的是理由。老殷不管我的那些理由。他把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推荐给我,又督促我读《游戏改变教育》。两本书,一个注重教育内容,一个关注课堂教学管理。到现在,我还没翻完。
教材内容几十年不变,课堂形式长年固化,教育改革的阻碍来自于哪里呢?我们都可以甩锅,但面对自己的时候,我是心虚的。然而我也深知自己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能力不及。老殷的这本《寻找语文的可能性》得以出版,作为读者,我是幸运的。
“从教材出发的读与写”这一章节中,老殷对教材进行整合、拓展,推崇批判性思考,解决了“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战争中的恐惧、仇恨和勇气”“发现母亲”等文章,体现了教师从科目到课程的意识转变。而在“主题词下的读与写”中,我读到了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与体谅。这或许是几年前老殷希望有更多话语权的初衷,现在他用一种直接也有说服力的方式将之呈现。
“我还深刻地记得转入红蕾(张家口一所民工子弟学校)那天,是个异常阴冷的日子,环顾四周,全都是陌生而又充满好奇的面孔。目送老爸远去的背影,我感到莫名的孤单。”“这学期开学,我们班来了新同学武洋,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五年级时我的影子:孤单,胆怯,疏远。我可以断定他的成绩不好,可有些老师却不怎么在乎,因为我恍惚间听到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某某怎么办呐,她是本地人,她这样中考的时候一个班要被她拉下好几分呀……’那么,外地人不必担心,在合适的时间会离开,真的是这样吗?”这样一篇随笔,引发了殷老师班里的“家校共同体之外地人的痛,你们不知道”的家校主题读写。老殷曾经说起过自己成长的经历:中学的时候,他是个游戏迷,被安排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高考勉强考入本省的一所师范院校。十几年来,在他的教育教学中,他一直想要回到过去,安抚那个不引人注意的孩子。因此他的课程设计试图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十几年前,从市区到乡下的公交车上,老殷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手持 书本,沉浸其中,怡然自得。他还给《中国教育报》的“共读十本书”写过专题。
作为语文老师,专业性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又远远不够。前两天,老殷自称“盐野七生小迷弟”,而他身边的人都知道,老殷在读书上是“花心”的。哲学与文学,是他早期的阅读范围;教育、儿童文学、经济和历史,是他成为父亲之后的阅读重点。他有自己的阅读趣味,又愿意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这让他做整本书阅读时有更开阔的视野,又具备足够的专业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群,探索其中的方法和途径,将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任务。殷老师的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可能。
读者翻阅这本书,可能会觉得本书的章节显得琐碎。而当我们真的静下心来,会发现“琐碎”才是日常教学管理的常态,而这有时简直让人气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殷老师的这本书的确是一本接地气的书。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殷老师又投入到《傅雷家书》的整本书阅读准备工作中去,他给自己安排好了暑期任务。
在期末检测时,他看到语文试卷上有一个8分的题目:《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是个人还是社会造成的?一个学期,殷老师用了近十五节课完成这本书的阅读,也深入讨论了试卷所说的问题。他的学生是幸运的,可是老殷却是忧虑的:按照现在的语文课时安排和其他复杂的原因,无学生立场的试题导向,带来的会是更多的无可奈何。
老殷,是一个真正的老师;但有时,他真的只是一个“笨小孩”:他分明也想要功名利禄,可关键时刻,又总是抛到九霄云外。
2019年11月

序二:此间的少年
史金霞

有一头“熊”,我们亲切地叫他“英国熊”,其实,他来自湖北、落户江南,名叫殷国雄。
一想到要写一篇关于这头“熊”的文章,我的脑海中,就闪现出了这五个字:此间的少年。

刚认识的时候,我刚30岁出头,女儿9岁,以名师的身份亮相学校;他20多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年轻的面容上透着些许桀骜。听完我到学校后上的节公开课后,他说,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同事。
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同事。他在学校的初中部,我在有一街之隔的高中部,除了全校一周一次的例会,我们一起开个会,原本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我说“原本”,也就是说,我们事实上有了交集。而这交集,与其说是因为同事之故,不如说是因为同气相求。在学校的初中部,有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我和他们都成为了好朋友,我们的友谊已经保持了十几年,并且还将继续保持下去,终生不渝。这些可爱的年轻人中,就有殷国雄,以及他能干而低调的妻子,石玫。
此时的我,坐在电脑前,听着《弥赛亚》,沉浸在对青春岁月时缔结的珍贵友谊的回忆之中。
12年前,港城的某个小酒馆里,我们三五好友相聚,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历史、文化、教育、民生、政治、经济、现实和未来……太息复太息后,又彼此勉励。灯火明灭之间,我看到了一张张青春激昂的面孔,一颗颗火热跳动的心,其中便有少年殷国雄。
少年殷国雄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瘦瘦高高的个子,白皙的面庞上,架着一副蓝幽幽的眼镜(我一直不知道那是因为他的镜片厚呢,还是他选的镜片材质特殊,抑或是我的错觉)。他从不喜欢带水杯,总是拿着一瓶矿泉水,夹着一个听课本,荡悠着两条大长腿,突然出现在我的教室门口,来听课。
举手投足,落拓不羁,有那么一点点像作家许知远,有一点点傲气,一点点羞涩,还有一点点可爱的、孩子气的——狡猾。

不了解殷国雄的人,很容易认为他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小伙子,或者认为他一定是书读得太多读得呆掉了,那么不通人情世故。
了解他的人,即使到现在,也不会认为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也许,这位手拿矿泉水的少年,永远都不会捧起一个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正如他的胸膛里,火热永远都不会消散,正如他幽蓝的镜片后面,光芒永远都不会熄灭。
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为你们刻画一个完美的少年,他可是有着一箩筐的“坏毛病”。
他常常做些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举动,经常婆婆妈妈,唠唠叨叨,被他妻子石玫戏谑地唤作“殷大嫂”。
他怕死怕得要命,二十几岁,眼睛有点小毛病,就成天提心吊胆到准备安排后事,以至于念及于此就两泪汪汪,这个梗每每被石玫拈出来取笑一通。
他读了很多经济学的书,可是理不清自己家的资产,置产置业,全靠妻子张罗计划,我们常常开玩笑地说,如果离开了石玫,就算他脖子上挂了张大饼,也极有可能会被饿死。
他的字很丑,不管是钢笔字还是黑板板书,完全违背了“字如其人”这个规律。他的电子文档也是极其凌乱的,从来不会排版,不会调整字号、字体、行间距,扔给你的,永远都是乱七八糟的样子……
是啊,这才是一个少年该有的样子,虽然不甚完美,但是不拘小节、率真自然、风度翩翩、爱憎分明。他对喜欢的人,两肋插刀、在所不辞;他对憎恶的人,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当年,这头看起来不谙世事的“英国熊”,曾经做过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2008年的某一天,我被另一个校区完全不认识的一些同事误解、非议乃至于恶意中伤,正当他们在办公室里对我进行“缺席审判”的时候,这头“熊”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发出警告,凌厉地为一个彼时与他并未有什么深厚交情的人仗义执言、主持公道。而这件事,我是在多年以后,才从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口中听说的,即便后来我和殷国雄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也从来没有给我讲过这件事情。

我仔细地思考了很多天。
作为好朋友,这十几年里,我给过他什么呢?
倾听,建议,批评,帮助……我们是在工作、生活、梦想、心灵、精神等各个方面,都有过密切交往的朋友。
作为一个70后,一个经历了一些生活风浪的人,为年轻的朋友安心定志、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我觉得这些帮助,不独我可以给予他们,其他人也同样可以做到。只是,恰好在那些青春岁月中,我们遇到了彼此,成为了好朋友,走进了彼此的生活中。
作为好朋友,在教育方面,我想,我给这位少年的影响,应该是满怀信心、希望与热爱。
像所有聪明颖悟的少年一样,他凭借自己的天赋与才华(何况,他还热爱读书),就可以成为与众不同的老师,受广大学生欢迎,让有些同事敬服,使领导又爱又恨。而少年的心中,难免有些沾沾自喜,有些孤芳自赏,有些怀才不遇……此间的生活,殊多不易,有多少这样的少年,或偃蹇抑郁、蹉跎老去,或腐朽败坏、同流合污,或忍无可忍、逃离此间。
而这位少年,从我认识他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
今天早晨,他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教后简思:复盘此课,首先是遗憾,特别是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呈现完整的思考过程,显得有些生硬用力。这固然和学生只重结论、轻过程有关,也和我上课开始有些紧张、思维不够灵敏、应变不够有关。
但此课贵在真实——出现了学习障碍,还原了师生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结果呈现。我以对话来推进课堂进程,特别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织学生对话。所有疑问,几乎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
本次公开课,我希望以学生的真实需求作为课堂教学的触发点,所以思考再三,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互相答疑的环节。作为经济学爱好者,我认为归还学生输出问题的权利才是学习权利的真正归还,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发生。下次再上公开课,我会胆子更大一些。公开课需要呈现真实的学习过程,展示施教者的教学理念和方向,它提供研讨材料,对于课堂出现的各种问题,着眼于如何解决。没有完美的课,但要有直面真实、解决问题的勇气,并为之持续努力。 

是的,你已经看到了一个持中秉正、冲淡平和、醉心于教育工作的教书先生殷国雄了。而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少年的成长过程,他一次次站在教育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艰难而笃定的选择:
20多岁时,他发现了教育的美好与深邃,意识到这是一项需要智慧、热爱、耐心与毅力的伟大事业,慢慢沉下心来,钻研琢磨,逐渐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30岁出头,他下定决心离开名校,回到起点,为了可以更好地守住教育的自由……
面对乡村学校不尽如人意的教学条件,他慢慢调整心态,大胆改弦更张,一步一个脚印,竭尽所能地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地去开发课程,与那些生长在泥土中的孩子共同成长……
所有这些成长的轨迹,终凝聚成了这本书,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就像这位少年所说的:“没有完美的课,但要有直面真实、解决问题的勇气,并为之持续努力。” 这当然不会是一本完美的书,这是属于这位少年的一本告别之书:回望过去,历数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所做的那些探索实践,其间的真挚坦诚,会打动每一个热爱教育、迷恋教学的人,哪怕你也许并不完全认同他的理念和做法,那也无妨;这也是一本未来之书:我无比坚定地相信,这本书中的许多想法,在不远的将来,大多会被这个少年以其更加深刻的思考、更加稳健的实践、更加纯熟的笔触,付诸笔端,耕耘在教育的园圃之中,开花结果,大放异彩。
而对于他,我的老朋友殷国雄,我只祝愿他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此间的少年,你所做的,一切顺利!

2019年10月28日
于苏州



导语摘要

语文课堂只能从教材出发吗?
语文应试只有一条路可走吗?
针对语文课堂的单向度教学问题,殷国雄老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真实的声音,有所改变的声音,来自一线的声音:以实践案例的形式,从日常的教学管理、教材选文教学,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电影戏剧游戏教学,再到作文教学与应试教学,捕捞课堂内外的知与意,生成师生成长的动力与智慧,寻找语文课堂的无数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这诸种实践是那么丰富多彩,又是那么真实艰难,只有以巨大的教育激情与深沉的教育哲学才能使语文课堂的改变真正得以发生。



商品简介

语文课堂只能从教材出发吗?
语文应试只有一条路可走吗?
针对语文课堂的单向度教学问题,殷国雄老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真实的声音,有所改变的声音,来自一线的声音:以实践案例的形式,从日常的教学管理、教材选文教学,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电影戏剧游戏教学,再到作文教学与应试教学,捕捞课堂内外的知与意,生成师生成长的动力与智慧,寻找语文课堂的无数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这诸种实践是那么丰富多彩,又是那么真实艰难,只有以巨大的教育激情与深沉的教育哲学才能使语文课堂的改变真正得以发生。



作者简介

殷国雄,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教师。《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十大阅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中国教师报》2018年度致敬之课改人物,《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目录

序一:“笨小孩”殷国雄001
序二:此间的少年005
章 应对教学管理的挑战    
004教学管理1.0版:小组积分和集体奖惩  
007教学管理2.0版:个人积分和加油票  
012展望教学管理的3.0版:自我管理与公共生活  
第二章 从教材出发的读与写
025战争中的恐惧、仇恨和勇气  
030发现母亲  
038如果有一天,你瞎了怎么办
045站直了,一起推敲作者逻辑  
048敬畏还是支配  
053大人物也有害怕和挣扎  
第三章 主题词下的读与写
062教师选择主题词之教师和教育  
075教师选择主题词之公地效应和自由贸易 
079教师选择主题词之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082学生创生主题词之小报告和班干部的痛苦  
086学生创生主题词之性教育有什么用  
094学生创生主题词之大海还是鱼缸    
099家校共同体之穹顶之下,我们可以做什么  
105家校共同体之外地人的痛,你们不知道  
第四章 读书观影外加报告单的整本书读写教学
113《小王子》:驯养与责任
117《麦克白》:悲剧源于他人,还是自己
123《罗密欧与朱丽叶》:懦弱与偶然酿成的悲剧
128《威尼斯商人》:种族迫害与高利贷
134部编版教材的整本书读写教学展望
第五章 游戏化的读写教学实践
139桌游《三国杀》里的糜竺和夏侯惇
——两个姻亲的相似与不同
145《小狗钱钱》和桌游《马尼拉》
——会下金蛋的鹅
152《富爸爸穷爸爸》和桌游《卡坦岛》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158游戏化教学的展望
第六章 语文应试,换条路走走
162《目送》:爱与分离,学生拟题
164“托身已得所”与“天地一沙鸥”
——给陶渊明和杜甫摘帽子
173作文当然教得好
188作文修改:一遍两遍三四五六遍
192应试作文:没有成长,哪来作文
后记:尝试让改变发生197



内容摘要

语文课堂只能从教材出发吗?
语文应试只有一条路可走吗?
针对语文课堂的单向度教学问题,殷国雄老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真实的声音,有所改变的声音,来自一线的声音:以实践案例的形式,从日常的教学管理、教材选文教学,到整本书阅读教学、电影戏剧游戏教学,再到作文教学与应试教学,捕捞课堂内外的知与意,生成师生成长的动力与智慧,寻找语文课堂的无数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这诸种实践是那么丰富多彩,又是那么真实艰难,只有以巨大的教育激情与深沉的教育哲学才能使语文课堂的改变真正得以发生。



主编推荐

殷国雄,江苏省张家港市第八中学教师。《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十大阅读人物”提名奖获得者,《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中国教师报》2018年度致敬之课改人物,《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精彩内容

展望教学管理的3.0版:自我管理与公共生活
重庆张万国老师设计了“四级六部制”的班级管理框架,班级设有班史司、财务司等等,四十二个学生,人人有职务,分管“立法、司法和行政”。学生自己讨论公约,订立奖惩,班主任只可旁听,不可插手。看完重庆卫视的采访专题片,我很激动,认定这是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
好的教学管理永远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只满足于用奖惩控制学生,不去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即使花样翻新,意义终归有限。
因此我一直想学习和实践“罗伯特议事规则、现代司法的庭审制和辩护人制度”,把这些公共生活的文明规则引入日常教学管理,让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让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得以生根滋长。我将来一定得做这件事,但现在的苦恼是自身能力不足以支撑这些预想。这也证明学校的确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向所有学有专长的人开放,打破教师专业背景趋同化的局面,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每个学生起点不一样,我对他们要求也不一样。无论运用何种教学管理方式,我都会努力让学生超越自己取得进步,发生变化。然而,“变化”本身并非全部意义,哪怕学生不做任何改变,我也得这么做——这是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我不能要求学生一定达到我的预期目标,这也是变相强制。对我来说,做不做是一回事,成不成那是另一回事。
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日常,挫败感是教师的心理常态。在城郊学校教书,更是如此。有时下课,我会沮丧得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觉得学生不再需要我。但沮丧归沮丧,学生有问题,老师只能想办法让他自我觉醒、自我改变,不管是强制还是鼓励,都要以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成长为着眼点。但有的学生,的确不想念书,无论用什么方法,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甚至不起作用。在义务教育的福利制度下,有些父母觉得教育成本低,自觉或不自觉地暗示自己的孩子混到初中毕业再做打算。
班里有位学生,初三一年几乎没好好写过家庭作业,天天早上眼睛红红,据说晚上打游戏到很晚。聊天鼓励,家长约谈……我试过了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方法,都没什么作用,我们几个科任老师也只能听之由之。中考之前的后一次家长会,看不见他母亲人影,也没有电话沟通。中考结束,这个学生的分数就不说了。他母亲在家长群发问:有没有人和小齐一起去外地职业学校念书?毕业以后可以去高铁站上班。我心里很纳闷:为什么白白浪费孩子的青春?明明可以早点找个学校学技能,时间难道不是成本?
我明白义务教育的关怀用意,也看到了义务教育对普及教育的巨大功效,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成本转嫁他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