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意的密码 成城石井的创业策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满意的密码 成城石井的创业策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18 5.3折 3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井良明 作者 魏海波 赵静玮 译者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9787547615188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8496333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曾有一位英国新闻记者说道:“成城石井就是超市界的路易威登。”众所周知,路易威登是一个享誉世界的时尚品牌,自1854年成立以来,内部工匠以精湛的技艺将质量上乘的皮质制作成品质卓越的皮包,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的顾客提供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商品。同样,在食品行业,当人们提到成城石井,便会想到这是一家“无论何时,店里的东西永远都是那么好吃,不会辜负顾客信任”的超市。

作为一个品牌,成城石井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赞赏,但是说实话,我的初衷并不是非要把它打造成一个品牌不可。比起费尽心思打造品牌,我自己有更看重的方面。说得更确切一些,我们发自内心地为顾客考虑,为使顾客满意做了很多努力,从而受到顾客的青睐,日积月累,一步步树立起了成城石井的口碑,终建立起了成城石井这个品牌。起初,成城石井只是一个开在东京的一条叫作“成城”的小商店街上的小卖店。由于时代在改变,我们也顺势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创新,并在这些尝试和创新中不断成长。在我们的心中,每一件商品都是我们献给客人的礼物,因此我们在包装上也下了一番工夫。在这条小小的街上,当人们看到成城石井的包装,甚至比手里拎着从高级百货店里买来的东西还要开心。正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受到了那么多顾客的支持与好评,成城石井才能作为一个供应高质量商品的超市品牌为大家所知。

对于我们这些生意人来说,树立品牌的的确确会对销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知道有很多企业一直在摸索如何建立起一个响亮的品牌,并成功打进市场,但是这绝非容易之事。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花费巨大的预算,请有名的广告代理商或者营销公司来推广,但是以失败告终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

我认为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根本没有搞清楚品牌的诞生究竟取决于谁。在我看来,品牌是建立在良好口碑之上的。一个品牌的好坏,取决于顾客对它的评价,所以如果只是单纯靠做广告或宣传这些表面功夫的话,即使做得再漂亮,都不会达到期望中的效果。消费者每天都被动接受着“好厉害啊”“这个真好吃啊”之类的广告语,甚至听到耳朵起茧。但是如果消费者并没能切实感受到这种“好”,那么这些商家也只是一厢情愿自说自话而已。只有当顾客对某个商家商品的品质和服务有了高度正面的评价,对企业和服务产生信赖时,一个优秀的品牌才会诞生。

说到这里,我就想讲一下成城石井这个品牌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要素,但说到底,我认为重点在于我们始终都在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商品。与此同时,我们也始终怀着控制价格的理念,致力于向顾客提供品质优良、价格亲民的商品,并进行了无数次的努力,终才建立起成城石井这个品牌。

目前,超市界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日本的大环境是少子高龄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喜好发生变化,以及业内竞争日渐激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市场整体呈现出饱和的状态。然而在这种环境下,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产品的数量而不重视质量,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不断进行企业的合并和重组。因此,首当其冲淘汰的就是那些在产品种类方面独树一帜的店,还有那些富有地区特色的小规模连锁店。看着它们逐渐消失,我感到既惋惜又心痛。商品统一化的进程导致了包括大型超市在内的整个超市界踏入窘境,丧失了前进的方向。这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状况。

正是由于我们处在这样的时代,我才考虑到要把我在成城石井创立之初的一些想法,成城石井的发展历程,等等,整理并汇总在这本书中。

我在担任成城石井社长的那些日子里,固执地认为身为经营者,要多放眼于未来,为未来的业务做准备,为此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我那时认为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考虑过去的事情上,因此,一直都没有机会来谈一谈对于以往经营的看法。但是,现如今我已退居二线,回头看看过去的经历,感慨颇多。我谨希望我这几十年的经历和见解能够为奋斗中的业内人士带来一点点帮助,为超市业界注入一丝活力。

在这本书中,我打算讲的是至少10年以前的经营。不过,现在的技术革新实在是太快了,经营方法和市场环境甚至法律法规都和之前大不相同,使得我有点担心这本书的内容是否与时代脱节。然而我相信,即使时代在变,经营的原点始终都不会变。所谓经营的原点,在我看来就是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如何将它们转变为价值。我认为这是商业买卖中重要的事情。从我踏上这一行直到退休期间,虽然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我认为这一点就是众多经验的根本。在本书中,我想回顾成城石井这个品牌超市一路走来的历程,同时,也想重新审视成城石井的经营原点,为大家讲述成城石井的故事。

 

 

株式会社成城石井 创始人 石井良明 

       2016年4月



导语摘要

一家开在成城街上的子承父业的小商店,在“第二代传人”石井良明的手上完成了逆袭,成为孕育“成城石井”品牌的发端。超市零售的时代浪潮袭来,石井良明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洞察力,以及早期在传统零售业中积累的经验,逐渐明晰其自身品牌立身和发展壮大的核心理念:提供让顾客满意的商品。从开设*家店到*后发展壮大至三十二家,成城石井坚持提供优质的商品,不断为注重生活品质的顾客提供了生活之便。石井良明先生将自己的创业经历浓缩为六个章节来为创业在路上的年轻人指点迷津,揭露零售业的秘密。



作者简介

石井 良明 (ISHI YOSHIAKI)


1964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部,直接入职自家经营的石井食料品店。1973年,继其父之后接任社长。1976年,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成城石井”,开启了成城石井以超市的形式进行营业的新时代。上任后领*业界,相继推出了多种新型商业形式,例如开创了半成品熟菜业务、深夜营业模式、直接进口葡萄酒、开发地下商场、开设车站内店铺等新战略。2004年,卸任成城石井董事长一职。


目前任职多家公司的外部董事,另外,还作为“Mentor 三田会奖学金”(メンター三田会奨学金)的代表人物,热心于支持创业家的事业活动。



目录

序章


 


章?成城石井的历史  /001?


1. 起源于石井食料品店  /002


2. 在石井食料品店的实践为成城石井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004


3. 迈向超市时代  /008


4. 三件大事,把梦想照进现实  /009


5. 成城石井的诞生  /011


6. 家店的布局  /012


7. 低价出售葡萄酒和进口酒  /014


8. 在商品布局上下功夫  /015


9. 1号店的开业  /016


10. 办公计算机的引入  /018


11. POS系统的引入  /019


12. 因为习惯所以选择  /020


13. 鱼部门的设立  /021


14. 家常熟菜的引入  /024


15. 延长营业时间  /028


16. 直接进口葡萄酒  /029


17. 12年后开了第二家店  /030


18. 超市后院的卫星化  /031


19. 开拓车站内市场  /033


20. 全世界的酒水卖场  /036


21. 为“地下卖场”热潮推波助澜  /038


22. 后的超市店铺  /040


23. 与餐饮店的关系  /041


24. 引退  /043


 


第二章?成城石井的理念  /045


1. 巩固初的理念  /046


2. 与其竞争不如共生  /048


3. 专卖店的集合体  /050


4. 高性价比  /052


5. 件件都是拿得出手的礼物  /054


6. 发现好商品,大量出售  /054


7. 不一定要自己宣传  /056


8. 把所有商品都变成嗜好品  /057


9. 得到专业人士的支持  /059


10. 把信息转化成价值  /060


11. 一个不讲究的成城石井  /062


12. 赢得女性顾客的芳心  /062


第三章?成城石井的商品战略  /065


1. 选择成城石井的理由  /066


2. 采购要活用买参权  /067


3. 去远方寻找商品  /069


4. 北海道之行  /070


5. 大阪之行  /072


6. 京都之行  /073


7. 如何在沙土中发现金子  /074


8. 要求员工“看过再买”  /075


9. 商品的决定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076


10. PB商品的开发  /077


11. 安全又美味的香肠  /079


12. 热销商品更要PB化  /080


13. 葡萄酒的进口  /082


14. 法国葡萄酒的世界  /084


15. 参加葡萄酒期货交易  /085


16. 邀请户冢昭先生做顾问  /086


17. 打造特殊仓库  /088


18. “刚刚酿好的葡萄酒,要不要尝尝呢?”  /090


19. 商品的摆放不能给顾客带来压力  /091


20. 可以读懂顾客心理的店铺布局  /092


21. 布局可以变得更自由  /093


第四章?成城石井的经营战略  /095


1. 成城石井的经营组织  /096


2. 管理部和营业部是互补关系  /097


3. 数据说明一切  /098


4. 部门之间的双向关系性  /098


5. 人事部  /099


6. 财务部  /099


7. 营业部  /100


8. 营业组织  /101


9. 社长兼任营业部长  /101


10. 批发组织  /102


11. 董事会  /104


12. 开店战略  /105


13. 不做目标预算  /106


14. 不使用ABC分析  /108


15. 品类管理  /108


16. 批发业务可以发挥信息力量  /111


17. 专门设立进口的公司  /112


18. 东京欧洲贸易公司  /114


19. 关于自主进口的一点小建议  /117


20. 善用汇兑管理,也能创造利润  /117


第五章?成城石井的人事战略  /119


1. 员工的录用  /120


2. 入社年的员工培训  /122


3. 创造能够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环境  /123


4. 打造专业的收银团队  /124


5. 薪资体系和评价标准  /126


6. 重视每一名员工  /128


7. 借助一流专家的力量  /130


 


第六章?超市的未来  /135


1. 人口减少与目标客户群  /136


2. 多样化背景下的新理念  /138


3. 追求的是个性  /139


4. 专卖店的抬头  /140


5. 模仿亦是一种权宜之计  /141


6. 彻底做好数据分析才是立足之本  /143


7. 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现场感觉  /145


8. 要做流行的制造者  /148


9. 如果迷茫,就选难的路  /151


终 章  /155


年 谱  /159



内容摘要

一家开在成城街上的子承父业的小商店,在“第二代传人”石井良明的手上完成了逆袭,成为孕育“成城石井”品牌的发端。超市零售的时代浪潮袭来,石井良明凭借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洞察力,以及早期在传统零售业中积累的经验,逐渐明晰其自身品牌立身和发展壮大的核心理念:提供让顾客满意的商品。从开设*家店到*后发展壮大至三十二家,成城石井坚持提供优质的商品,不断为注重生活品质的顾客提供了生活之便。石井良明先生将自己的创业经历浓缩为六个章节来为创业在路上的年轻人指点迷津,揭露零售业的秘密。



主编推荐

石井 良明 (ISHI YOSHIAKI)

1964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部,直接入职自家经营的石井食料品店。1973年,继其父之后接任社长。1976年,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成城石井”,开启了成城石井以超市的形式进行营业的新时代。上任后领*业界,相继推出了多种新型商业形式,例如开创了半成品熟菜业务、深夜营业模式、直接进口葡萄酒、开发地下商场、开设车站内店铺等新战略。2004年,卸任成城石井董事长一职。

目前任职多家公司的外部董事,另外,还作为“Mentor 三田会奖学金”(メンター三田会奨学金)的代表人物,热心于支持创业家的事业活动。



精彩内容
打开世界地图,在中国的东北方向有个由一连串大小迥异的岛屿构成的国家,它既是我们两千余载的近邻,又是一百来年的宿敌。

一、 中国如何看日本
倘若有兴趣上网搜索一下古今中外要人对日本的评价,会发现如下信息:

大清康熙皇帝曰:“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
法国孟德斯鸠云:“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变态的。在欧洲人看来,日本是一个血腥变态、嗜杀成性的民族。日本人顽固不化、任性作为、刚愎自用、愚昧无知,对上级奴颜婢膝,对下级凶狠残暴。日本人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自杀。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心上。所以,日本充满了混乱和仇杀。”
法国戴高乐总统谓:“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这个民族非常势利,其疯狂嗜血程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点,喉管立即会被咬破,毫无生还可能。”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称:“日本民族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巨富约翰?D?洛克菲勒说:“日本人除了复制别国科技外一事无成,它何曾独立为世界文明作过贡献?充其量只是个工匠型的二流民族而已。”

据日本《朝日新闻》2016年5月3日报道,公益财团法人新闻通信调查会对外公布其在美国、中国、韩国、英国、法国及泰国共6个国家所实施的“有关日本媒体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负面和正面看法分别为90%和5%。
每逢“九一八”“七七”等中国的国耻日、纪念日,以及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发生纠纷时,大批中国民众会异常激愤地在网上对日本口诛笔伐。
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在与日本的战火中备受戕害。战后,中日两国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邦交后,曾一度建立起相当密切的交往合作关系。遗憾的是,两国关系近年来发生逆转,持续低迷。
从我们的历史记忆和现实视野中,对于这个国土窄小但具有能量的国家,似应注意到这样两个侧面:
一面,因为与清、俄两回格斗,自战胜而狂,悍然撕咬亚洲各国,并在整个世界恣肆掀动腥风血雨,四邻皆成深仇大恨。
一面,由于吞虎吞象,一朝摧折,缘战败而强,决然革新体制结构,激励全体国民迅捷复兴社会经济,一跃而为经济强国。
对于日本这个中国长久的近邻和曾经的宿敌,我们理应格外关注和深入研究。要注意的是,日本绝不是能用唾沫淹之的“蕞尔小国”。
知己知彼不仅是战场、商场斗争的必要条件,也是人际、国际交往的基本前提。事实上,迄今为止,我们对这个国家的认知,似可以一言蔽之: 眼中茫昧,梦里依稀。
众所周知,中国知有日本乃始于《山海经》,以后历代正史大多设有日本传记;至明清,叙述稍详。但所有这些著录,都不免停滞在浅表层面。恰如陈舜臣先生所言:“过去中国人了解日本,主要是从旅行者、九州古代政权的使者等那里听来的,不论是关于理论还是关于现实,都是很遥远、很朴素的传闻。”
直至近现代,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戴季陶的《日本论》、王芸生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蒋百里的《日本人: 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等寥若晨星的专著问世,才开始改变中国人对日本“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的粗略认知。
作为戊戌变法重要参与者的黄遵宪,堪称高度关注、系统研究日本的中华第一人。他就任驻日参赞官期间,亲见明治维新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而致日本神速富强的事实,“乃信其改从西法,革故取新,卓然能自树立”。因此,黄遵宪花费八九年时间,精心编写了以介绍制度为主的《日本国志》,以“质之当世士夫之留心时务者”,纠正国人对日本的模糊观感。
他所写的《日本国志》共40卷、50余万字,分“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货”“兵”“刑法”“学术”“礼俗”“物产”“工艺”等十二志,书中对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记述颇详。全书除“国统”“职官”“邻交”“学术”等志略述古代内容外,其余八志全部记载明治维新历史。书中以“外史氏日”的方式来阐述黄遵宪自己对这场变革的研判,且推及中国。
但因清廷高层颟顸,黄遵宪《日本国志》一书的出版搁置十年之久,迨至甲午战败才得以问世。梁启超因之甚为痛惜,认为倘《日本国志》能及时出版,就不至“令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以至今日也”。
此书甫一出版,洛阳纸贵,广受热捧,在戊戌变法时期对光绪皇帝及朝野维新人士影响甚巨,一时间引发了学习日本的思潮;不少人甚至倡言聘用伊藤博文担任朝廷改革顾问,贵州举人傅夔干脆奏请“留伊藤为相,以行新政”。
后来,尽管发生了戊戌政变,以慈禧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对于明治维新的兴致却不稍衰减。1905年,为缓解统治危机,清廷想效仿君主立宪,派出两个高级代表团,分别前往欧美和日本等国考察政治,立宪派重要代表、镇国公爱新觉罗?载泽率团亲赴日本考察立宪制度。直到清朝结束统治,这波高潮才渐消退。
十几年后,留学、旅居日本多年的戴季陶认为“鉴于中国人对于日本,总抱着一个‘我们是文化的先进国’的历史心理”,所以“对于日本的社会,观察错误和判断错误,很普遍的”。他警醒国人:“你们试跑到日本书店里去看,日本所做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多少?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各种方面,分门别类的,有几千种。每一个月杂志上所登载讲‘中国问题’的文章,有几百篇。参谋部、陆军省、海军军令部、海军省、农商务省、外务省、各团体各公司派来中国长驻调查或是旅行视察的人员,每年有几千个。单是近年出版的中国丛书,每册在五百页以上,每部在十册以上的,总有好几种;一千页以上的大著,也有百余卷。‘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他嗟吁:“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戴季陶为此奋笔撰成《日本论》,从宏观角度揭示日本的文化传统与社会性格,并从具体的神学理论、军政大佬个性、外交关系事件等微观角度进行剖析。
1937年8月,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撰写了《日本人: 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严厉批判日本民族是“一个原来缺少内省能力、缺少临时应用能力的急性的民族”“原是崇拜外国人的”,但也认可其“很能研究外国情形。有许多秘密的知识,比外国人自己还丰富”,最后引用一位德国长者的告诫“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由此以降,斗转星移,相似成果,不复见矣。
近年来,虽有中国学者文人撰写若干介绍、研究日本的著述,但仍显管窥蠡测之陋、凤毛麟角之稀。

二、 其他国家如何看日本
至今,对日本研究最为透彻的国家首推美国,其中有两位专家影响最大,即露丝?本尼迪克特和埃德温?赖肖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时,为制定对日最后决策,美国政府动员各方专家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把战时拘禁在美国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参阅大量书刊和日本的文学、电影,完成报告。其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原有的行政机构。1946年,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取名《菊与刀》,向世界全方位介绍日本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制度,旨在“为了对付敌人的行动,我们必须要理解敌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努力弄清日本人的思想、感情的脉络以及纵贯这些脉络之中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他们在思维和行动的背后所隐藏的强制力”。
接着,长期批评美国政府对亚洲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陷于无知泥淖的学者赖肖尔连续发表学术著作,不时举办教育讲座,以促进美国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后来,约翰?肯尼迪总统任命他为驻日大使。赖氏在任期内获得了巨大成功,有效增进了美日两国的关系。
赖肖尔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同费正清合著的《东亚: 伟大的传统》(1960年),以及《日本: 一个民族的故事》(1970年)、《日本人》(1977年)和《1907—1982年的日本社会》(1982年)等。
在这些研究者眼中,日本人和日本文化具有相当的独特性。
一方面,“日本人围绕着禅宗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审美观点,这些思想观念成为日本文化的永恒因素。日本人认为纤细、简单、自然乃至畸形怪状,比庞大、壮观、造作和整齐划一珍贵”;另一方面,“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倔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