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佐良译爱情与自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佐良译爱情与自由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89 6.6折 59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彭斯 等 著 王佐良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4794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28475250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王佐良的生平和他的事业(代前言)[1]

 

浙江省人杰地灵,历来是中国人才辈出的地方,1916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今上虞区)的王佐良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从上中学时起,他对英语教学和英国文学就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诗人、学者、教育家和翻译家,跻身国际上著名的英国文学专家之列。王佐良这一名字已经和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高峰联系在一起了。

童年时的王佐良跟随在一家小公司任职的父亲住在今天的武汉市,小学和中学分别就读于汉口的宁波小学和武昌的文华中学,后者是一所由英美圣公会等基督教派开办的教会学校,除了国文(汉语)之外,该校包括体育在内的绝大多数课程是用英语教授的,这使他在中学时代就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从中对外籍教员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亲身的体会。中学毕业时,他原本准备投考大学,不料父亲所在的公司破产,家里无法支持他继续上学,他不得不求职自谋生路。经过努力他考入湖北省盐务稽查处,当了一名三等课员(会计)。一年来省吃俭用,凭借微薄的薪金攒下了三百元钱,终于得以继续求学。1935年,王佐良考入北平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辗转迁往湖南(长沙、南岳)和云南(蒙自、昆明),后在昆明并入西南联合大学。

学生时代的王佐良已显露出不凡的文学才华,读中学时即已开始了写作生涯。先是以“庭晟”“竹衍”“行朗”等笔名在武汉一些报纸和《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上大学后继续发表了《武汉印象记》《北平散记》等纪实文字,特别是在《一二·九运动记》等政论报道中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思想;其间还在昆明《文聚》月刊上发表了中篇小说《昆明居》。但他更多的是写诗。可能是因为主修外国文学的缘故,他的诗风受到西方现代派诗人的影响颇大。早期的诗作除在《清华周刊》《时代与潮文艺》等刊物上发表过之外,闻一多所编的《现代诗钞》中亦收录了其中的几首。后来,瑞典汉学家马悦然(Nils Gran David Malmqvist,1924—)也曾翻译过王佐良在昆明时代写的两首诗,收入其所编的瑞典文版《中国诗选》中。

在大学一年级时,王佐良的英语写作也初露头角,二年级时的英语作文成绩常常名列全班之冠,并曾获得全校英语演说比赛的名,为此经常受到贺麟、吴宓、王文显、陈福田、叶公超和钱锺书等名师们的赞许。在当时任教于清华,后成为著名诗人的英籍教师燕卜荪(William Empson,1906—1984)的影响下,他广泛阅读了大量英语版原著,尤其对英国诗歌和诗剧感兴趣,自己也写了一些英语诗,其中的几首曾刊登在伦敦出版的文学杂志《生活与文学》(Life and Letters)上。

1939年,王佐良毕业于融汇了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的优良校风和学风的西南联合大学,留校任助教,后晋升为讲师。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除了从事教学工作以外,还与当时中国所有热血青年一样,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他曾于1943年3— 8月兼任昆明干海子美军炮兵训练大队首席教官的秘书和高级译员,以其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为特长,协助盟国在中国的军援工作。1944年7月至1945年8月,他兼任军委会国际宣传处昆明办事处主任,一段时间内每周用英语撰写一篇时评并亲自在昆明广播电台播出,还在《天文台》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分析战局和介绍中国抗战形势的文章,并对中国文坛的动向多有评介,俨如一位多产的新闻记者。这些工作都为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抗战形势和文化特色,提高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路线中的声望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使他的分析观察能力和中英文写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文字材料与当代中国各领域的多位著名学者创作的对外宣传作品一起被结集出版。其中一本是由他独立用英语撰写的《今日中国文学之趋向》(Trends in Chinese Literature Today),其内容涵盖了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开始到约1943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简要叙述了新文学的发端时期各种流派的发展演变,介绍了包括鲁迅和在延安的艾青等在内的一批重要文人及其代表作品,也概述了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内容、特点和风格。该书总结分析了中国新文学突出的特征和历史意义,内中不乏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前瞻。在资料匮乏、信息闭塞和生活拮据的艰苦战争年代,能写出这样有深度和广度乃至文笔俱佳的综述文字,不仅体现了王佐良的忧国忧民和现实主义的进步文化观念,而且开始显露出他在驾驭与归纳纷繁多样的素材方面的过人才华。

在西南联大工作期间,王佐良与在武汉已结识当时就读于贵阳医学院的徐序女士,两人于1940年在贵阳结为伉俪。在昆明,他们育有二子一女。

王佐良在翻译方面的初尝试大约开始于1940年。虽然战时的西南联大生活清苦,工作繁重,经常还要在外兼职谋生,多时曾同时干六份工作,但他仍然坚持读书和翻译。早期译作有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曾托人带到桂林准备出版,不幸遇上日寇飞机轰炸,手稿化为灰烬。后来仅整理出一篇《伊芙林》,1947年才得以登载于天津《大公报》的文学副刊上。同一时期他也开始了学术论著的写作,其中,《诗人与批评家艾里奥特》一文,曾分章节载于《大公报》和《益世报》上,开创了国内研究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今译名,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之先河。此间他还开始了对于中国当代诗作的研究,他关注着在延安的诗人们对于“新的形式”的鲜活实验,热情地介绍和评论了在昆明的年轻作家群体中“为出类拔萃的”诗人穆旦(查良铮)。王佐良撰写的原载伦敦《生活与文学》的《一个中国诗人》(A Chinese Poet)一文,堪称目前见到的早全面评述穆旦诗歌的文章。

 

[1] 原文发表于《王佐良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2015年7月修改补充。修改时参考了王佐良先生五子、美国布朗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王立博士近期提供的若干资料。

……



导语摘要

《王佐良译爱情与自由》隶属“中国翻译家译丛”第三辑,收入苏格兰文学*伟大的诗人罗伯特·彭斯的六十首诗歌。其中《爱情与自由》是一篇出色的长诗,既逼真、生动地呈现了下层社会,挑战了统治阶级的虚伪道德。其中的独唱个性鲜明,豪放的大合唱传达了聚集在小酒店里的流浪者的情绪。彭斯的诗风朴素、新鲜、生动,音乐性强,首首可唱。

此外还收录王佐良所译威廉·布莱克、约翰·弥尔顿等逾二十位诗人的百余首诗作或片段。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彭斯(1759—1796)


苏格兰文学伟大的诗人。曾收集、整理大量苏格兰民歌。创作有抒情诗、讽刺诗、即兴诗等不同形式的诗歌。诗风朴素、新鲜、生动,音乐性强。


本书还收录王佐良所译威廉·布莱克、约翰·弥尔顿等逾二十位诗人。


 


译者简介:


王佐良(1916—1995)


浙江上虞人。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49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校(后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代表作有《英国诗史》《英国散文的流变》《英国文学史》等。


翻译方面,始终自谦为“业余翻译者”,所译诗人数十位,远可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廉·邓巴,近可达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菲力浦·拉金,译作还包括《雷雨》(与巴恩斯合译)及大家耳熟能详的散文名篇《论读书》(培根著)。此外,在翻译理论上亦多建树。



目录

  


王佐良的生平和他的事业(代前言)


 


威廉·邓巴(1460?—1520?)


冬日沉思


致一位贵妇


民谣(二首)


派屈克·司本斯爵士


两只乌鸦


爱德蒙·斯宾塞(1552?—1599)


爱情小唱(四首)


克里斯托弗·马娄(1564—1593)


多情牧童致爱人


希洛与里安德(第1—90行)


浮士德博士(第5幕第1场,第98—117行)


本·琼森(1572—1637)


规模


约翰·弥尔顿(1608—1674)


失乐园(选段)


阿兰·兰姆赛(1684/1685—1758)


两本书


罗伯特·费格生(1750—1774)


绒面呢


威廉·布莱克(1757—1827)


耶稣升天节(二)


病了的玫瑰


爱的花园


伦敦


人的抽象


“这些脚是否曾在古代”


伐拉(选段)


罗伯特·彭斯(1759—1796)


抒情诗


呵,我爱过


麦田有好埂


玛丽·莫里逊


青青苇子草


孩子他爹,这开心的家伙


有一个孩子


赶羊上山(一)


赶羊上山(二)


我还不到出嫁的年龄


天风来自四面八方


往昔的时光


我的好玛丽


亚顿河水


睡不着,哦!


我的心呀在高原


约翰·安特生,我的爱人


杜河两岸


一次亲吻


美丽的莱丝莉


这一撮民族败类


奴隶怨


英俊的织工


高原的玛丽


邓肯·葛雷


给我开门,哦!


洛甘河


郎吹口哨妹就来


苏格兰人


一朵红红的玫瑰


不管那一套


如果你站在冷风里


印文纳斯的美丽姑娘


走过麦田来


为了我们正统的国王


自由树


讽刺诗


致好得出奇者,即古板的正经人


威利长老的祷词


死亡与洪布克大夫


圣集


致虱子


即兴诗


包格海地主詹姆斯·格里夫赞


写在一张钞票上的几行


挽费格生


致一位画家


致马希尔诗译注者E先生


受任为税局小吏后口占


谢某君赠报


华尔特·利德尔赞


题在环球酒店窗上(第四首)


摩斯克诺地方威利·格兰姆赞


约翰·布施比墓志铭


拉塞尔上尉赞


咏动物诗


挽梅莉


写给小鼠


老农向母马麦琪贺年


叙事诗


两只狗


佃农的星期六晚


汤姆·奥桑特


诗札


致拉布雷克书


寄奥吉尔屈利地方的威廉·辛卜逊


大合唱


爱情与自由:大合唱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


写于早春


反其道


“我有过奇异的激动”


“沉睡锁住了我的心”


“每当我看见天上的虹”


伦敦,一八〇二年


丁登寺旁


序曲(选段)


华尔特·司各特(1771—1832)


末代行吟者之歌(选段)


玛密安(选段)


华尔特·萨维其·兰陀(1775—1864)


七五生辰有感


谈死亡


为什么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选段)


波西·别希·雪莱(1792—1822)


奥西曼提斯


一八一九年的英国


西风颂


悼万尼·戈特温


致——


悲歌


哀歌


希腊(选段)


致琪恩


解放了的普鲁米修斯(选段)


威廉·莫里斯(1834—1896)


希望的香客(选段)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


没有第二个特洛伊


一九一三年九月



以后呢?


艾特温·缪亚(1887—1959)


堡垒


证实



休·麦克迪儿米德(1892—1978)


被忽略的漂亮孩子


松林之月


摇摆的石头


空壶


啊,哪个新娘


沉重的心


二颂列宁(选段)


将来的骨骼


……



内容摘要

《王佐良译爱情与自由》隶属“中国翻译家译丛”第三辑,收入苏格兰文学*伟大的诗人罗伯特·彭斯的六十首诗歌。其中《爱情与自由》是一篇出色的长诗,既逼真、生动地呈现了下层社会,挑战了统治阶级的虚伪道德。其中的独唱个性鲜明,豪放的大合唱传达了聚集在小酒店里的流浪者的情绪。彭斯的诗风朴素、新鲜、生动,音乐性强,首首可唱。


此外还收录王佐良所译威廉·布莱克、约翰·弥尔顿等逾二十位诗人的百余首诗作或片段。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彭斯(1759—1796)

苏格兰文学伟大的诗人。曾收集、整理大量苏格兰民歌。创作有抒情诗、讽刺诗、即兴诗等不同形式的诗歌。诗风朴素、新鲜、生动,音乐性强。

本书还收录王佐良所译威廉·布莱克、约翰·弥尔顿等逾二十位诗人。

 

译者简介:

王佐良(1916—1995)

浙江上虞人。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49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校(后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代表作有《英国诗史》《英国散文的流变》《英国文学史》等。

翻译方面,始终自谦为“业余翻译者”,所译诗人数十位,远可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廉·邓巴,近可达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菲力浦·拉金,译作还包括《雷雨》(与巴恩斯合译)及大家耳熟能详的散文名篇《论读书》(培根著)。此外,在翻译理论上亦多建树。



媒体评论

他认为,翻译的理论不能永远停留在只是津津乐道于前人总结的“信、达、雅”三个字上,而应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他自己的主张是:“一、辩证地看——尽可能地顺译,必要时直译,任何好的译作总是顺译和直译的结合;二、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在诗歌翻译方面,他更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不论是翻译外国诗歌或中国诗歌,都不仅要在音韵和节奏等形式因素上接近原作,而且应忠实原作的风格和意境,“传达原诗的新鲜和气势”。他还特别强调,翻译中应注意处理好全文和细节之间的关系,并谈了自己的体会:“如果译者掌握了整个作品的意境、气氛和效果,他有时会发现某些细节并不直接促成总的效果,他就可以根据所译语言的特点做点变通。这样他就取得了一种新的自由,使他能振奋精神,敢于创新。他将感到文学翻译不是机械乏味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努力。”

——王佐良先生次子如是叙述王佐良先生的翻译主张

 

佐良天赋很高,多才多艺……思维敏捷。他的中、英文口头和笔头都能表达准确、熟练,且富于文采。他在学术上高标准、严要求,因而成果丰硕,令人高山仰止。

——西方语言文学大师 李赋宁

 

已故的王佐良教授是国内英国文学研究界首屈一指的权威,研究之外兼译英诗……《彭斯诗选》集中地体现了王先生的翻译理论,代表了我国彭斯研究和翻译的*水准。——英国语言学专家 陈国华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和学生都尊称王佐良教授为王公……据说,人们开始使用这一尊称时,王先生仅四十多岁,这不仅是因为他治学严谨,文采照人,更重要的是由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的眼界和胆略……今天北外在我国外语界享有的学术地位和令人羡慕的一支齐整的中年学术骨干队伍,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王佐良先生。

——英语教学专家 何其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