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至今流传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先秦政治、思想、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史料,成为研究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的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
书是对古代简册的一种泛称,相关资料表明,迟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写在竹木片上的书了。《尚书》早被称为《书》。在古代典籍中,常出现的“《书》曰”“《书》”多指的是《尚书》。《尚书》的名称,从目前的研究看来,迟出现在西汉中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司马迁给《书》定名为《尚书》。他认为《尚书》中只记载了尧之后君王的事迹。之后,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升,《尚书》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也备受推崇,因此曾经被称为《书经》。
有学者认为《尚书》与司马迁笔下的《书》其实有着明显的差别,前者经过了孔子的编辑删除,染上了儒家的色彩,而后者则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各类“《书》”。
春秋战国时期,《尚书》在儒家弟子中得到广泛传阅。在秦朝焚书坑儒事件中遭到破坏,当时有个叫作伏生的老博士,趁乱将《尚书》藏在了墙壁之中,才得以保存。汉朝初年,伏生只找回了二十八篇,遗失甚多。汉文帝时期,广求能治《尚书》的人才。伏生当时年事已高未能前往,文帝派晁错去学习,将伏生保留的二十八篇抄录下来。因为用汉代通行的文字书写,所以被称为《今文尚书》。后来到了西晋“永嘉之乱”的时候,图书全部遗失,终失传。
除了《今文尚书》之外,还有《古文尚书》,汉武帝末年被发现。因为是用秦汉之前的文字所书写,故称为《古文尚书》。该书由孔子第十一世孙博士孔安国所得,被他改写为汉代通行的隶书,所以也被称为“隶古定”本。
东晋元帝时期,梅赜向元帝献上了一部《孔传古文尚书》,号称是当年孔安国从孔壁上抄下来的文章加以整理注解而成。该版本的《古文尚书》一度获得正统地位,得到国家的支持,成为科举功令的标准。到了宋朝,开始有学者质疑这本书的真实性,认为乃是伪造。
关于尚书的中心内容,在《尧典正义》中,孔颖达根据篇目,将《尚书》分为典、谟、贡、歌、誓、诰、训、命、征等文体和内容。而伪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说:“典、谟、誓、诰、训、命之文凡百篇。”将《尚书》分为典、谟、誓、诰、训、命六种较为简明的文体,虽然面面俱到,但并不十分准确。由于《尚书》的内容大多是历代君王的言论或活动的记录,但不乏一些典章制度、法律之类也假托君王之手夹杂在其中。因此,可以分为典、谟、誓、诰、训、命。
种文体:典。主要记载了被后世尊奉为君王的言行与事迹,如《尧典》之类,主要记录的是尧帝的言论。
第二种文体:谟。主要以记载君臣之间的谈话、谋议等大事为内容。如《皋陶谟》等。
第三种文体:诰。是君王对臣下的诰谕。多为商周统治者对臣民封王、大臣的劝告之词,这是《尚书》的主要内容,而且历史价值很高。
第四种文体:训。是臣下对君王的劝诫之词,意在总结历史教训,劝告当今的君王要以史为鉴,勿要重蹈覆辙。
第五种文体:誓。是君王在征伐交战之前率队誓师之词,如《甘誓》《汤誓》等,均为此类。
第六种文体:命。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的册命之词。
虽然以上这六种文体并非包含《尚书》的全部内容,但已包含绝大多数篇目。由于尚书原文相对佶屈聱牙,晦涩难懂,每一篇文章除了原文之外,还添加了题解、注释和译文等板块方便读者理解。
由于《尚书》历来难懂,并且注解问题也存在颇多争议,我们尽量做出精准的注释与翻译。由于译注者才疏学浅,难免会存在疏漏之处,还望读者见谅!
同时,本书将纸质图书和配乐诵读音频完美结合,以二维码的方式在内文和封面等相应位置呈现,读者扫一扫即可欣赏、诵读经典片段。诵读音频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业播音员,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播音系教师构成的精英团队录制完成,朗读中融进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声音感染力极强,欢迎下载品鉴。
后,衷心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全方位感受和理解《尚书》这部传世佳作的良师益友。
导语摘要
精选了《尚书》中的精华部分,按照原书的顺序分为虞书、商书、周书三部分。由于《尚书》原文字句较为晦涩难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特别设立了题解、注释、译文三个辅助板块。断句参酌诸家,择善而从;对字词的注释力求简明,不做繁征博引;译文主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文从字顺、流畅自然,帮助读者吸收《尚书》中的智慧精华。 同时,书中配有朗读音频,读者可扫码聆听品鉴。
商品简介
精选了《尚书》中的精华部分,按照原书的顺序分为虞书、商书、周书三部分。由于《尚书》原文字句较为晦涩难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特别设立了题解、注释、译文三个辅助板块。断句参酌诸家,择善而从;对字词的注释力求简明,不做繁征博引;译文主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文从字顺、流畅自然,帮助读者吸收《尚书》中的智慧精华。 同时,书中配有朗读音频,读者可扫码聆听品鉴。
目录
虞书
尧典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商书
汤誓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说命(上)
说命(中)
说命(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
武成
洪范
旅獒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周官
顾命
康王之诰
君牙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精选了《尚书》中的精华部分,按照原书的顺序分为虞书、商书、周书三部分。由于《尚书》原文字句较为晦涩难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特别设立了题解、注释、译文三个辅助板块。断句参酌诸家,择善而从;对字词的注释力求简明,不做繁征博引;译文主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文从字顺、流畅自然,帮助读者吸收《尚书》中的智慧精华。 同时,书中配有朗读音频,读者可扫码聆听品鉴。
主编推荐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文字十分古奥,极其难读。为此我们精心编制了此书,对全文作了通畅易晓的白话翻译,以帮助读者领悟《尚书》中意蕴,把握《尚书》中的思想。
精彩内容
尧典【题解】尧,名放勋,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乃“五帝”之一。典是记载古代典制的一种文体。
《书序》中写道:“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尧典》中主要记载了尧在当时的一些情况,其中包括尧的品行、功绩等,也记录了一些当时的制度与社会发展情况,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为在文章开始便有“曰若稽古”这样的话,清楚地阐明了这篇文章乃是后人之作,并非当时所写,具体成书时间已经无法考证,通常认为是周初到秦汉年间成书。
【原文】曰若稽古,帝尧①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②,允恭克让③,光被四表④,格于上下⑤。克明俊德⑥,以亲九族⑦。九族既睦,平章百姓⑧。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注释】①曰若稽古:史官用来追忆前人事迹的开头用语。
②钦明文思安安:均是对尧美德的称赞之语。蔡沈在《书集传》中解释说:“钦,恭敬也。明,通明也。敬体而明用也。文,文章也。思,意思也。文著见而思深远也
。”安安:现在写为“晏晏”,形容宽容、温和的样子。
③允恭克让:诚实、恭谨又懂得谦让。
④光被四表:(尧的盛名)远播四方。光:现写为“横”“广”,是充满的意思。
⑤格于上下:充满于天地之间。
⑥克明俊德:指尧能够发扬自己的盛德。
⑦九族:很多的氏族。九:这里是虚数。
⑧平章百姓:辨明各个氏族的首领。平:现写为“便”,经传通写为“辨”,分辨的意思。章:这里指百官。
【译文】考查古事,帝尧名为放勋,他为人恭敬、通晓事理,而且风度文雅,思虑深远,宽厚温和,他诚实、恭谨又懂
得谦让,盛名早已传播四方,充满于天地之间。他能够发扬大德,让各氏族之间相互亲近。家族之间和睦之后,又能够清楚地辨明各个氏族的首领。辨明完各个氏族的首领,又能够协助他们处理职守;百官和谐了,进而团结联合各个部落,天下百姓也就变得和谐亲善,风俗也开始变得淳朴了。
【原文】乃命羲和①,钦若吴天②,历象日月星辰③,敬授民时④。
【注释】①命:任命。羲和:传说中太阳女神的名字,这里指主要负责管理天文历象的官员羲氏、和氏。
②钦若昊(hao)天:恭敬地参照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转现象来解读它。钦:敬。昊天:广阔的天空。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