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8.74 3.8折 ¥ 4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张子睿 谭军华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2669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6248704
上书时间2024-10-29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三农”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现代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人口基数庞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
“农民工”等身份为城市改革做出贡献。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增加值虽然不断提高,但是在中国三大产业的比重却逐步下降,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小康社会不是真正的小康。
“全面”二字是关键,要解决关键少数就要大力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虽然城市也有贫困人口存在,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农村。要在农村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就需要多方面努力,开展全面系统的工作。
2012
这些看起来与课程不相关的问题,其实却十分重要。笔者针对农业硕士学生进行过调研,很多学生对专业不了解,一部分人甚至在报考之初看重的竟然是农业硕士在专业硕士中录取分数线较低。于是,就会出现农业硕士毕业生的去向是北京某市内各区做小学老师。这些现象的背后有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如何解决农业领域扶贫工作的典型问题?为农业领域精准扶贫提供合理的建议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
“前天使投资人”,作者希望在对自己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思考,达到为农业领域扶贫工作厘清一些理论思路,为农业领域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点参考的目标。本书可以作为农业领域精准扶贫工作者的阅读读本,也可以作为立志参与农业领域扶贫工作的青年学子的辅助读本。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行专家予以斧正。
2018.1.6
“三农”问题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中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农业领域,农村成为改革开放个受益区域;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增加值不断增加,中国三大产业比重却逐步下降。确保到
2005
KAB
5
9
11
14
18
22
25
31
41
47
54
58
63
71
78
86
95
99
105
108
110
113
123
127
129
132
135
144
153
167
174
187
195
207
参考文献
“三农”问题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中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农业领域,农村成为改革开放个受益区域;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增加值不断增加,中国三大产业比重却逐步下降。确保到
2005
KAB
章农业精准扶贫的基本问题
“一切人类生存的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农业所生产的产品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生活和生产资料,没有农业很多部门将无法获得劳动力和原材料。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而农业与其他业态的交叉、融合也越来越多。例如人类相对休闲时间增加和单位时间内劳动强度加大,人类的回归自然的需求迅速增加。于是,所谓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概念随之产生,农业成为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古老的事物和生活娱乐的留恋,促进了创意产业和农业的有机结合。
1952~2016
1978
当代社会,农村脱贫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农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生产技术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大系统。这一系统涉及的问题大致包括:农业技术、农业相关产业技术、农业相关领域的人、农业相关领域的人组成的社会子系统关系、农业社会子系统与自然系统关系、农业社会子系统与社会系统关系。而上述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都与农业扶贫密切相关。因此从哲学、社会学、教育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审视与探讨意义是十分重大。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首先回答如下问题:农业是什么?农业知识、技术是什么?农业扶贫工作是什么?农业扶贫中的非技术领域问题有哪些?
一、农业是什么
65
“食为政首”,《国语·周语》中“夫民之大事在农”,《劝农诏》中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王祯农书》中提到“农,天下之大本也。故古先圣贤,敬民事,首重农”,也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的社会地位,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是增加财富、维持军队开支和缴纳贡物的手段,是锻炼身体、培养技艺和造就人的手段。亚当·斯密则认为,农业提供国民经济中每年全部生产物的一部分,为都市和工业提供原料与生活资料,为工业提供了制成品的市场。
“文明的民族也同不发达的未开化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财富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通常都与生产食品所需要的劳动和费用的减少成相等的比例”。
“在一个国家里,剩余劳动首先必须在农业中出现,然后才有可能在从农业取得原料的那些工业部门中出现”“农业劳动的这种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因为一切劳动首先而且初是以占有和生产食物为目的的。”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现在它更是这样了。”
“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他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现代人更应当从多角度去看待分析农业,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以取得人们需要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当代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农业是一个生产部门,邹德秀认为:“农业是依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机能,通过人的劳动去控制、强化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来取得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高亮之认为:“农业是人类对植物与动物进行种植、饲养或管理,并将其产品为人类自身利用的一种综合性产业”;张湘琴认为:“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促进生物有机体生命机能的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从属于这类生产活动的其他部门的总称。”
——经济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国内外经济领域一般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国民经济中被称为产业。农业的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农业主要是为了生产食物和纤维(和燃料以及许多其他物质)而进行的人的活动,这是通过有目的、有控制地使用(主要是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来实现的。”日本学者祖田修将农业定义为:“通过保护和活用地域资源,管理和培育有利于人类的生物来实现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均衡与和谐的人类的目的性社会活动。”
“农业:耕耘土地、种植和收获庄稼、饲养牲畜的科学和技术。”美国学者约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本书以下简称三农问题)研究的深入,对于农业概念的研究也越来越系统。笔者认为农业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农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长期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开端和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领域的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基础。
其次,农业生产实践的对象是具体的生物有机体及其所存在的环境,农业生产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具体生物有机体的生命过程及其所存在的具体环境。农业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产品。
再次,农业作为一个专门产业,是由单一的活动(如农业产生之前的采集活动或狩猎活动)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物质产品生产集合体,一般涉及种、管、养及其方法、制度等因素。
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农业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业等领域的技术与方法开始大量向农业领域转移与渗透,在渗透过程中,交叉学科的技术和理念进入农业领域导致农业很难彻底的封闭化。系统的相对开放,导致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管理学与农业融合,使农业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生产技术体系。
“超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