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4.33 7.4折 ¥ 60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著者:王竞 后浪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51323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0元
货号25574440
上书时间2024-10-29
序 言
透过办公室的玻璃隔断,我看见一个穿深色外套、背着帆布包的小伙子向里面张望,我们当时正在开会,他没有打扰我们,一个人在外面的沙发上坐下。我送人出门的时候,他站起身来迎向我:“你是王竞老师吗?”……我没见过他,但这样直接找上门、要求见面聊聊的不算罕见。
通过他的自我介绍,我知道他是来自某某大学化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准备毕业后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这次想提前过来“摸摸底”。尽管很多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来自非电影本科专业,但毕竟从“高分子”到电影制作还是跨度有点大。我问他为报考电影学院做过哪些准备,他给我看了一部自己拍摄的短片,那是一部关于大学生爱情的微电影。作为非相关专业的拍摄者,画面技术的缺陷我可以忽略不计,但影片叙述乏味、人物刻板,题材也基本上是概念化、公式化的。我看不出他从事电影制作的潜力。我告诉他真实的想法:至少在现阶段,他的能力距离报考电影学院研究生还有些远。“我可以学,我学东西很快的……”“我相信,但是……每个人适合的专业可能是不一样的,也许你在其他方面能力很强……”“你是说我不适合搞电影创作吗?”我本来想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比如说“你现在还不适合,也许明年……”,但这样说也许更害人,所以我说:“你可能不太适合做导演。”“那请你告诉我,以电影导演来说,什么人适合,什么人不适合?”
我一时语塞,因为这是个……大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作为一个导演需要做什么。为了回答得全面一些,我上百度搜索“导演”“门槛”关键词,结果被重重地打脸了:“细思恐极,在国内‘导演’这个行业是否是门槛的一门职业?”(虎扑论坛一篇帖子的标题)。看到整屏整屏对导演门槛过低的感叹,我心里明白为什么大家要争着做导演了。这是因为,做导演似乎不需要任何专门技术。你看,写剧本的是编剧,表演角色的是演员,设计场景的是美术,把画面拍下来的是摄影,把声音录下的是录音,把片子剪出来的是剪辑,找钱、管钱的人是制片……细想起来,导演真的没法指着银幕上的某个部分说:“看,这个是我做的。”
导演和乐队的指挥有一些相似。一部交响乐听下来,里面没有一个声音是指挥发出来的,所以乐队的指挥也是人人都可以干的吧?武汉有一个天生智障的孩子名叫舟舟,相信很多人都在电视上看过他指挥的演出(他曾和施瓦辛格、刘德华同台),在台上指挥几十人的大乐队,那激情投入的姿态,甚至比卡拉扬更像指挥大师……但是,他真的在指挥吗?你去网上搜一下关于舟舟指挥的文章,想必会知道,如果舟舟在演出中转身离开,乐队也会继续演奏下去,甚至演出质量不会变—因为舟舟只是在表演,在模仿指挥的动作。
相信没人会因此得出结论,指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岗位,谁都可以干。电影导演也是一样,没有好导演的剧组注定是一场灾难—除非有另外一个人代替导演行使了职责。回到我们的问题,当一个导演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除了需要后天学习的专业技巧,它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在我看来,一个专业导演在进入电影学院之前有三种素质是必须具备的,也是在专业的学习中较难获得的,那就是有心、有脑、有眼。
有心是指一位导演要具备比常人更强大的共情(empathy)能力,即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的能力。场上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网球赛,想必大多数观众都能感受到比赛中球员的情绪变化。然而,你在多大程度上能感受到在场边观战、看似波澜不惊的教练的情绪变化?你能听到他在球员失利或比分逆转时的心跳吗?如果说这些还算简单,那么你能感受到一个孩子在妈妈温柔地说了哪一句话之后内心开始绝望了吗?诗人艾基(Gennady Aygi)曾说“一棵树受难,我们也受难”,但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到“树的受难”。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所谓有心是指对情感的敏感程度,如果一位导演在情感上反应迟钝,他如何能讲出一个情感丰富的故事,又如何能将观众有效地带入到主人公的情绪之中?
这种共情能力不仅体现为情绪感受,还表现为对于情感的价值发现。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情感表达也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我们知道每一部电影都是特殊的角色与一个特殊情境的相遇,其所激发的情感也是独一无二的。而对这种情绪的准确把握所依赖的判断来自导演人生经验中对人物的理解及对情感价值的认识,还包括用想象共情的能力。尽管共情能力可以通过练习来得到加强,但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长期过程,依赖于人的悟性和天生的敏感。
有脑的意思是指,一个导演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外,也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人以为艺术创作是一个感性的过程,而艺术家是排斥过多的理性研究、逻辑分析的—这是对艺术创作的误解。有的艺术创作面对的依赖理性的元素相对较少,比如写作、绘画(可绘画中的解剖学、透视法何尝不是科学),但电影拍摄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创作和运作过程,对于导演的思考、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需要导演具备较强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无论在前期剧本创作,还是拍摄组织中,导演都要有清醒的全局观及明晰的思路,否则无法面对复杂的创作元素和庞大的摄制团队。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具体阐述。
另一个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是审美,即我们所说的有眼。不要以为你看见漂亮的姑娘眼睛发亮就意味着懂得审美,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某一首乐曲有相似的律动,你能辨识出来吗?一把椅子和一个角色,以及一间房子,他们在视觉上的关联度除了戏剧上的理由,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处在同一个审美维度内?美术设计拿来五个不同的方案,你如何选择恰切的一款?摄影师架好了摄影机,他的画面在将来的电影里是合适的吗?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一个导演尽管不需要能绘画、懂作曲,但敏锐的审美能力几乎每天都用得到。这种能力与一个人的智力不成正比,甚至也与努力程度不对应。看看全世界的艺术学院每年毕业多少学生,又有多少人因为缺少才华且无法自我突破终放弃了创作,我们就会明白,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有些能力甚至是基因决定的……你可以相信音盲不能当歌唱家,色盲不能当调色师,为什么不相信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也有生理差异?
在一个人终选择电影导演这个职业以前,好先自问一下:我是否真的是一个有心、有脑、有眼的人。本书或许包含了做一个导演所需要的大部分理论观念,但不意味着你只要了解这些内容便可以成为一名导演。
本书的内容基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专业三年级的主要创作课“故事片创作”。这门课不讨论故事片创作的具体技巧,比如如何写剧本、如何选择摄影机、如何打光、如何剪辑或管理素材等。它的定位是在学生对电影拍摄技术和技巧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基础上,来帮助大家面对一些实际创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类似于高端创作问题。本质上这门课针对的是导演创作思路,因此称它为“故事片创作”。
这门课参考了导演系一些课程的教学思路,如电影导演创作、电影导演构思等课程。我认为它是从反思和总结的角度去重新梳理过去课程当中所学到的知识点,更多针对实际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这个解决过程则需要把剧作、表演、摄影、剪接等各门类集中到一起进行综合讨论。例如讨论“如何提高电影叙事效率”,我不会具体解释它如何用剪接手段、表演手段、剧作手段,或者分镜头手段来解决。在本书中所有这些具体方法将会被打散,凝结为一个总体创作原则来讨论。
也就是说,这是一门关于创作思维的课。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故事片创作”课程的配套教材,根据该课程多年积累的教学内容归纳整理而成。这是一门关于创作思维的进阶课,不拘泥于制作流程,针对实际创作问题,将具体技法渗透到关于主题、剧本、人物、风格与类型、影像、镜头设计的讲解中,帮助读者厘清关键概念和思路。
作为一名“学院派”导演,作者既有近30年授课经验,又有丰富的一线创作经验,了解国内影视行业的真实创作环境,借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剧作技巧、表演方法、剪接手段等融会贯通,凝结为一套实用、有效的总体创作原则,同时穿插分享了拍摄《万箭穿心》《大明劫》《墨多多谜境冒险》等不同类型、制作级别的电影的宝贵体会。
王竞,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1966 年生于江苏,1990 年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讲授“纪录片创作”“故事片创作”等课程。创作经验丰富,同时涉足导演、摄影、编剧、广告等多个领域,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创作总监。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大奖,电影代表作有:《方便面时代》《圣殿》《一年到头》《无形杀》《孩子那些事儿》《我是植物人》《万箭穿心》《大明劫》,以及2019年新作《墨多多谜境冒险》等。另著有《纪录片创作六讲》。
序 言
讲 电影与生存
人生的意义
讲故事的人
人类叙事母题的演变
神性与神权
电影的价值属性
第二讲 剧 本
判 断
阅 读
调 研
分 析
第三讲 人物:从现实到银幕
人物的色彩
人物的重量
矢 量
情感联系
人物的复杂性
人物的一致性
人物的行动模式
对 话
演 员
第四讲 风格与类型
一把尺子
诗电影
散文电影
戏剧电影
说明文
新闻体
舞台剧
游戏体
口吻与修辞
风格的统一与多元
第五讲 影 像
中国电影影像
影像与叙事
影像作为媒介
电影的影像概念
影像概念的三个维度
规划法VS生长法
叙事空间
肖 像
小屏幕,大银幕
第六讲 镜头设计
视 点
距 离
三角形法则
场面调度
后 记
出版后记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故事片创作”课程的配套教材,根据该课程多年积累的教学内容归纳整理而成。这是一门关于创作思维的进阶课,不拘泥于制作流程,针对实际创作问题,将具体技法渗透到关于主题、剧本、人物、风格与类型、影像、镜头设计的讲解中,帮助读者厘清关键概念和思路。
作为一名“学院派”导演,作者既有近30年授课经验,又有丰富的一线创作经验,了解国内影视行业的真实创作环境,借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剧作技巧、表演方法、剪接手段等融会贯通,凝结为一套实用、有效的总体创作原则,同时穿插分享了拍摄《万箭穿心》《大明劫》《墨多多谜境冒险》等不同类型、制作级别的电影的宝贵体会。
王竞,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1966 年生于江苏,1990 年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讲授“纪录片创作”“故事片创作”等课程。创作经验丰富,同时涉足导演、摄影、编剧、广告等多个领域,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创作总监。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大奖,电影代表作有:《方便面时代》《圣殿》《一年到头》《无形杀》《孩子那些事儿》《我是植物人》《万箭穿心》《大明劫》,以及2019年新作《墨多多谜境冒险》等。另著有《纪录片创作六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