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袭击 被袭国的视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突然袭击 被袭国的视角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9.38 5.6折 70 全新

库存1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伊弗雷姆·卡姆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15991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25349670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推荐序

 世界著名国家安全研究学者、冲突战略学家 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

 25 年前,罗伯塔·沃尔斯泰特(Roberta Wohlstetter)曾请我为她的一本研究突袭的大作《珍珠港:预警与决策》(Pearl Harbor:Warning andDecision)写序。所以,当我被要求为伊弗雷姆·卡姆(Ephraim Kam)的书写点东西时,我实在无法拒绝。借此机会,我又重读了沃尔斯泰特的那本书。果然,我的记忆没有错,两部著作在重叠之处观点极为一致。起初,沃尔斯泰特只是一名业余研究者。但在翻看美国国会听证会有关珍珠港偷袭的39卷档案,查阅可找到的其他大部分相关文献后,她成了这一领域的专家。关于历史上这场美国人引以为辱的偷袭行动,她的上述书籍不仅是各界公认的权威之作,还洞察出无法确保战略突袭不再发生的原因。

 多年前,卡姆开始创作本书时,他曾是以色列国防部的一名分析人员,所以,他已是这方面的专家了。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曾两次对敌发动突袭;可1973年,它反遭对手突袭,结果虽未受到毁灭性打击,但也损失惨重。除了精通数据搜集和分析的现代方法外, 卡姆还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政治学者。他曾有诸多机会了解,情报如何被搜集和分析,以及怎样用于(或不用于)规划、政策和决策。

 卡姆深入研究了德国入侵挪威和丹麦,朝鲜袭击韩国,中国反击印度,以及包括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内的其他8 次突袭事件。但其研究角度与沃尔斯泰特女士截然不同,主要集中在小国,而非强国;近敌,而非远在天边之敌;多个对手,而非单一对象;当代的军事和情报技术,而非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的手段。

 本书末章章名为:“突袭真的不可避免吗?”很遗憾地告诉各位读者,卡姆后得出了悲观的结论;更遗憾的是,他的结论并非凭空捏造。与沃尔斯泰特一样,卡姆也坚称:“信息和预警指标的缺乏,往往并非评估失败的原因。”如果读者认真阅读沃尔斯泰特的书,会发现她早已预料卡姆会提出,“信息搜集的量越大,收到的噪声也就越充满困惑和矛盾”;“接收的信息越多,数据处理就越难”;“越是敏感的信息,越要保护信息源并限制传播”等观点。

 在此,我特别引述1962 年为沃尔斯泰特所写序言中喜欢的一段:

  

 意外,如果发生在政府身上,就很可能是一个错综复杂、牵涉广泛且与官僚政治相关的问题。其原因除了玩忽职守,更是因为分工不明确而导致行动方向错误;不仅因为情报出现漏洞,更由于一些情报太过于敏感,就像珍贵到令人不敢穿戴的珍珠,真正需要的人反而无法获得;不仅因为预警失效,更由于一些预警发布太过频繁,造成无人在意;不仅因为警卫人员缺乏警惕,更由于这些警卫人员知道:如果因为某些事情向上级报告,扰了上级的美梦,会受到严厉斥责;不仅因为大家都抱有意外不会发生的态度,更由于即便意外发生了,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有他人在处理;不仅造成直接拖延,更由于内部意见分歧导致决策拖延。除此之外,还因为某些人一定要等到事实确凿才能有所反应,而那时往往已经太晚了。(真实生活不像电影,会在高潮时刻播放背景音乐来提醒观众。)后,正如“珍珠港事件”中, 突袭成功的原因还包括敌人使用了某些新奇手段,或者纯属自己运气不好。

  

 这段话也适合放在本书的序言中。既然如此,那是否意味着如果你读过其他有关突袭的书,就没必要再阅读卡姆的这部佳作呢?当然不是!原因有如下几点:,在卡姆的这本书中,就情报的机构角色以及情报分析人员与决策者的关系,他的分析与以前的著作截然不同。他是基于11个案例研究,并体现了自己的个人经验。第二,电子装备、监听手段与情报搜集技术的进步,也使很多问题的答案变得不同。比如,怎样可以侦察到埃及和叙利亚发动“赎罪日战争”(Yom Kippur War)的决定;过去25年梳理来源和数据,让我们更清晰认识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前一周的想法。第三,对一些情况不同的国家而言,如美国、以色列、苏联以及马岛战争中的英国,研究突袭为何能常常成功、怎样避免突袭,是重要性或学术价值极高的课题。

 我们能汲取一个重要而明确的教训,就是没有任何教训可以轻而易举获得。沃尔斯泰特在其著作的后一段,写道:“如果研究‘珍珠港事件’对未来有些许启发的话,那就是:我们要接受不确定性存在的事实,并学习如何与之共处。”在本书后一段,卡姆也说:“历史经验无法帮潜在被袭国免遭突袭。”

 阅读本书将大有裨益。



导语摘要

无论什么样的国家或政权,都可能遭受突然袭击;无论多么*的情报机构,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都可能需要面对战争。假如敌人已蓄势待发,我们如何避免猝不及防?

 

《突然袭击:被袭国的视角》一书通过历史案例,尤其是11个经典案例,系统论述了突袭的要素、评估、预警、情报、指标、信号、噪声、偏见、决策、应对等等。作者搜集了各种精准的量化数据,分析了不同被袭国的行为、错误、困难、原因与结果,并提出了一些独特观点:

 

n  遭过突袭的被袭国可能会再度遭袭;

 

n  历史上只有少数被袭国成功预知战争;

 

n  科技进步让战略突袭更容易获得机会;

 

n  情报失误可导致遭袭但绝非*原因;

 

n  尽管预判突袭不易,却并非不可避免;

 

n  战略情报难点在于情报不佳和人脑局限;

 

n  二战后,国际社会仍未避免大规模冲突;

 

n  新的非常规战争导致预判突袭更加困难;

 

……

 

《突然袭击:被袭国的视角》一书案例丰富、史料翔实,融汇了军事学、情报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思想,堪称战略突袭经典之作,曾被美国国家情报研究中心(NISC)评为“年度*情报图书”,其英文版多次再版加印。



作者简介

伊弗雷姆·卡姆(Ephraim Kam),以色列知名情报专家,哈佛大学博士。曾任以色列国防军军事情报局评估研究部副主任、国防学院资深教员、国防部高级分析师。退役后进入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任副所长、高级研究员。长期研究战略情报、中东安全及以色列国家安全问题。



目录

 序
2017年序言:战略突袭范畴的拓展
  战略情报难点
  情报失误:另类问题
2004年序言:旧模式,新教益
  预测常规袭击:新难题
  预测恐怖袭击
  预防 规袭击
  情报搜集的进步
  展望未来
  引言
 部分  突袭的要素
  第1章  突袭的本质
    对灾难和预警的应对
    评估错误的方方面面
    战略预警
    突袭和军事准备
  第2章  情报与指标
    情报信息的质量
    早期预警指标
    信号与噪声
    情报信息的数量
  第3章  企图与能力
    评估敌人企图的方法及困难
    敌人的概念框架
    敌人的冒险行为
    评估敌人的能力
第二部分  判断偏见与情报分析
  第4章  概念与新信息
    概念集
    概念的难变性
    信息的融合
    信息与预期
    矛盾信息的处理
    认知偏见与过度自信
  第5章  分析的过程
    预测与情报分析
    情报分析的三个阶段
    形成与评估假设的方法
    类比法和以史为鉴
    评估新信息
    从备选假设中作出选择
    感知的外在障碍
    改变观点
第三部分  环境
  第6章  分析人员与小团体
    不同意见
    团体迷思
    从众的压力
    领导和专家



内容摘要

无论什么样的国家或政权,都可能遭受突然袭击;无论多么*的情报机构,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都可能需要面对战争。假如敌人已蓄势待发,我们如何避免猝不及防?

 

《突然袭击:被袭国的视角》一书通过历史案例,尤其是11个经典案例,系统论述了突袭的要素、评估、预警、情报、指标、信号、噪声、偏见、决策、应对等等。作者搜集了各种精准的量化数据,分析了不同被袭国的行为、错误、困难、原因与结果,并提出了一些独特观点:

 

n  遭过突袭的被袭国可能会再度遭袭;

 

n  历史上只有少数被袭国成功预知战争;

 

n  科技进步让战略突袭更容易获得机会;

 

n  情报失误可导致遭袭但绝非*原因;

 

n  尽管预判突袭不易,却并非不可避免;

 

n  战略情报难点在于情报不佳和人脑局限;

 

n  二战后,国际社会仍未避免大规模冲突;

 

n  新的非常规战争导致预判突袭更加困难;

 

……

 

《突然袭击:被袭国的视角》一书案例丰富、史料翔实,融汇了军事学、情报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思想,堪称战略突袭经典之作,曾被美国国家情报研究中心(NISC)评为“年度*情报图书”,其英文版多次再版加印。



主编推荐

伊弗雷姆·卡姆(Ephraim Kam),以色列知名情报专家,哈佛大学博士。曾任以色列国防军军事情报局评估研究部副主任、国防学院资深教员、国防部高级分析师。退役后进入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任副所长、高级研究员。长期研究战略情报、中东安全及以色列国家安全问题。



媒体评论

开始创作本书时,作者是以色列国防部分析人员……1956 年和 1967 年,以色列曾两次对敌发动突袭;可1973年,它反遭对手突袭,结果虽未受到毁灭性打击,但也损失惨重……本书与以前的著作截然不同……研究突袭为何能常常成功、怎样避免突袭,是重要性或学术价值极高的课题。

 

         ——国家安全研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 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

 

 

 

对所有从事情报工作和情报评估的人士而言,本书极富价值……战时,决策过程深刻影响个人和国家,甚至改变国家的命运,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定会对本书爱不释手。

 

                    ——以色列前总理、前国防部长 埃胡德·巴拉克(Ehud Barak)

 

 

 

本书研究的11个案例信息丰富,汇聚了突袭相关的现有文献,并融入了作者担任以色列国防情报分析人员的实际经验。

 

         ——美国国家情报评估前副主席 格雷戈里·特里弗顿(Gregory Treverton)

 

 

 

这是一本学者写给学者的书籍,从多方面探讨了为何历史上常常发生突袭。它条理清晰,论证深入,内容有序,逻辑严谨……对历史案例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是每位情报、国安、政治和军事研究者的作品。

 

——读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