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8.73 7.1折 ¥ 6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朱炳祥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18129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25307755
上书时间2024-10-29
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研究在*初的意义上、以及在*小的单位结构上来思考社会是怎么发生的问题。本书认为,“活动”(人类实践活动)是人类文化生成与变迁之“根”,也是地域社会构成的基本动力。本书沿着从“活动(人类实践活动)——文化的产生——社会的构成”这一路径来说明问题,从“*种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第二种生产活动”(即“种的蕃衍”活动)、精神生产活动这三种基本实践活动出发,努力创建解释地域社会构成的发生学模式。本民族志从从目的论、对象论、方法论、表述观诸方面对主体民族志作了全面论述与建构,为中国民族志争取更大的国际学术话语空间。
朱炳祥,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民族研究》编委。曾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2007年5月-2013年5月),*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2007-2014),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第七届)。主要从事社会人类学研究。早年提出“文化发生学”的概念并出版了系列专著,受到哲学家张岱年、民族学家刘尧汉、诗经研究专家(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等著名学者的褒扬和鼓励,被认为具有“开创性”、“首创精神”。1990年代中期以来,将学术实践转向人类学研究,自1995年起,在彝族、白族、土家族进行过长期田野工作,其中在大理周城白族村进行过为期共700多天(包括2000年全年的完整周期)的田野工作,其间从田野材料出发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被认为“以中国民族学案例修订了国际人类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研究在*初的意义上、以及在*小的单位结构上来思考社会是怎么发生的问题。本书认为,“活动”(人类实践活动)是人类文化生成与变迁之“根”,也是地域社会构成的基本动力。本书沿着从“活动(人类实践活动)——文化的产生——社会的构成”这一路径来说明问题,从“*种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第二种生产活动”(即“种的蕃衍”活动)、精神生产活动这三种基本实践活动出发,努力创建解释地域社会构成的发生学模式。本民族志从从目的论、对象论、方法论、表述观诸方面对主体民族志作了全面论述与建构,为中国民族志争取更大的国际学术话语空间。
朱炳祥,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民族研究》编委。曾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2007年5月-2013年5月),*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2007-2014),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第七届)。主要从事社会人类学研究。早年提出“文化发生学”的概念并出版了系列专著,受到哲学家张岱年、民族学家刘尧汉、诗经研究专家(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等著名学者的褒扬和鼓励,被认为具有“开创性”、“首创精神”。1990年代中期以来,将学术实践转向人类学研究,自1995年起,在彝族、白族、土家族进行过长期田野工作,其中在大理周城白族村进行过为期共700多天(包括2000年全年的完整周期)的田野工作,其间从田野材料出发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被认为“以中国民族学案例修订了国际人类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