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5.02 6.0折 ¥ 25 全新
库存482件
作者阿德勒 ,杨蔚 译者,果麦文化 出品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23035
出版时间2017-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25163653
上书时间2024-10-29
《自卑与超越》,现代人类应该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
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
书中根据大量实例,深入剖析每个人心中的自卑情结,从教育、家庭、社交、伦理、婚姻等多个领域阐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打破自卑枷锁,理解生活,超越自我,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首先强调女权主义的重要性
曾是弗洛伊德学生,后因观点不同而与之决裂
因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并以此对自尊及其负面补偿的问题给予了解释
终其一生致力于培训教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的工作
著有超过300种论文和书籍,涵盖儿童心理学、婚姻、教育以及个体心理学的核心要义
译者
杨蔚
译者,自由撰稿人
"孤独星球(LonelyPlanet)"特邀编辑及译者
已出版译作:
《乞力马扎罗的雪》
《太阳照常升起》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
Chapter 01 生命的意义 001?人生的三大任务 / 社会情感 / 儿童成长期的经历 /
初的记忆与梦境 / 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
Chapter 02 灵与肉 021 心灵与身体的交互作用 / 感受的角色 /
心理特征与生理类型 /
Chapter 03 自卑感与优越感 041 自卑情结 / 优越目标 /
Chapter 04 早期记忆 061?人格之钥 / 早期记忆与生活模式 / 解析早期记忆 /
Chapter 05 梦境 081 对梦的传统解读 / 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 /
个体心理学对梦的研究方式 /
常见的梦 / 案例分析 /
105
Chapter 06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角色 / 父亲的角色 /
家庭的关注与忽视 / 家庭中的手足平等 / 家庭顺位 /
Chapter 07 学校的影响 135
变革中的教育 / 教师的角色 /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 评估儿童的发展 / 天性与培育 / 认识性格类型 / 教学观察 / 顾问委员会的工作 /
Chapter 08 青春期 157
什么是青春期 / 心理特征 / 生理特征 / 成年挑战 / 青春期问题 / 青春期性欲 / 期待青春期 /
Chapter 09 犯罪及其预防 171 了解犯罪心理 / 犯罪类型 / 合作的重要性 /
合作的早期影响 / 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 /
Chapter 10 工作 201?平衡人生的三大任务 / 早期训练 / 确定儿童的兴趣 /
影响职业选择的几种因素 / 寻找解决方案 /
Chapter 11 个体和社会 213 人类需要团结 / 社会兴趣缺乏和建立关系失败 /
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
Chapter 12 爱情和婚姻 223
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 婚前准备 / 婚姻的承诺和责任 / 恋爱 / 构筑美满婚姻 / 婚姻和男女平等 /
《自卑与超越》,现代人类应该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
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
书中根据大量实例,深入剖析每个人心中的自卑情结,从教育、家庭、社交、伦理、婚姻等多个领域阐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打破自卑枷锁,理解生活,超越自我,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首先强调女权主义的重要性
曾是弗洛伊德学生,后因观点不同而与之决裂
因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并以此对自尊及其负面补偿的问题给予了解释
终其一生致力于培训教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的工作
著有超过300种论文和书籍,涵盖儿童心理学、婚姻、教育以及个体心理学的核心要义
译者
杨蔚
译者,自由撰稿人
"孤独星球(LonelyPlanet)"特邀编辑及译者
已出版译作:
《乞力马扎罗的雪》
《太阳照常升起》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
Chapter 01 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它们构成了现实
人生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或疑问都因它们而生在回答之中
我们将找到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解读
人类总是生活在“意义”之中。我们从来无法经历抽象的事物,而需要从人类的角度来体验。即便是原初的体验也受控于我们人类的观点。“木头”指的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则意味着“作为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任何试图抛开“意义”来探讨环境的人都必将是如此不幸:他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他的行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任何人都将是无用的——一言以蔽之,这些行为将变得毫无意义。然而,并没有任何人能真正逃离“意义”。我们只能通过自身所归因的意义来体验现实——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经过解读的某物。因此,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以下结论:意义永远是不完整的,解读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未完成,甚至它可能是永远也无法被恰当而完整地阐述出来的。也就是说,意义的国度就是各种错误存在的国度。
如果我们询问某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很可能无法回答。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会用这样的问题来困扰自己,遑论寻找答案了。事实上,这个问题就和人类本身一样古老,在我们的时代里,年轻人——更年长的人也不例外——偶尔会追根究底:“但生命究竟是为了什么?生命意味着什么?”然而,若说人们只有在遭遇某些挫折时才会提出这些问题,这也是事实。假如生活一帆风顺,无须面对艰难的考验,诸如此类的问题绝不会被宣之于口。与其听其言,不若观其行,人们必定会在各自的行为中提出他们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如果我们能够塞住耳朵,专注于观察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现每个人早已得出了他们自己所独有的“生命的意义”,而他们所有的观点、态度、行为、表情、习性、志向、习惯和个性特征都与这一意义紧密相联。每个人都表现得好像他们能够依恃某种对生命确定无疑的阐释。不言而喻,人们的一举一动中都蕴含着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总结,一个“我就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的论断,一种赋予自身的意义、解释生命的意义。
有多少人类,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意义。然而正如我们已经提及的,每一种意义在某个层面上来说都是错误的。没有人知道生活的意义,也正为此,任何一种能够有所裨益的解读都不能被判定为错误。所有的意义都在这两个之间衍生变化。然而,择善取优,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么多种解读中分辨出切实有效的和乏善可陈的,掂量出错得轻微些的与错得更离谱的,进而发现较好的解读所共有的要素,以及差强人意的那部分解读中所普遍缺乏的东西。并据此寻找到一个关乎“真实”的公共尺度,一个被普遍认可的意义,从而获得解密人类现实的能力。在此,我们必须牢记,所谓“真实”,是与人类有关的“真”,是能够为人所用、所追寻的“真”。再也不会有比这更加真实的“真”了。换言之,即便有另一种“真实”存在,那也与我们无关。我们永远无法知晓它,它毫无意义。
人生的三大任务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这是三个不容忽视的人生枷锁。它们构成了现实,人生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或疑问都因它们而生。它们一再在我们面前出现,我们常常不得不回答这些疑问,解决这些问题。在回答之中,我们将找到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解读。
大约束,是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星球——地球的坚硬地壳表面,别无他所可居。我们必须倾尽所能,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同时受它的制约。我们必须健壮体魄、发展心智,来继续我们个人在地球上的生命,确保人类的存续。这是没有人能逃开的挑战。无论做什么,我们的行为都是我们对于人类生活状况的回答:它们揭示了,在我们心目中,必须的、合适的、可能的和有价值的究竟是什么。每一个答案都基于同样的事实:我们是人类的一员,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考虑到人类躯体的孱弱和生存环境中潜在的各种危险,对于人类来说,修订我们的答案,放长眼光并考虑其可持续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唯此才谈得上谋求个人的更好生活与整个人类的福祉。这就像解数学题一样,我们总得找出一种解答方法。不能指望好运,不能依靠猜测,的办法就是使尽全身解数,坚持不懈地工作。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来一劳永逸地构建万应灵丹似的真理,相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竭尽所能去寻找一个接近完美的答案。并且还得不断努力,以求更上层楼。当然,无论什么答案都无法脱离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的利与不利都源于此。
第二个约束,是没有谁是人类中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人群中,与他人息息相关。独木难支,单一个体绝无可能与世隔绝地达成其目标。如果他们孤零零地生活,试图独自面对自己的问题,等待着他们的便只有死亡。不但自己的生活将无以为继,亦无力为人类的繁衍生息聊尽绵薄之力。因此,人们多少总会与其他人发生关联,以此来弥补自己的弱点、短处和局限。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人类整体的幸福而言,贡献的正是伙伴关系。同样,有关生活的问题,每一个答案都受制于这一约束,都必须承认以下事实: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一旦隔绝,即是灭亡。若要生存,哪怕是情感也要与一个伟大的问题、目的和目标相一致——这就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个人的生活乃至人类的生命能够延续,全仰赖于与他人的群居共存。
第三个支配着我们的约束在于,人类由男女两性构成。个体与集体生活的存在也都必须考虑这一要素。有关爱与婚姻的问题便受制于这第三条约束,没有哪个男人或女人能够罔顾它而度过一生。人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的态度与作为便是他们对此所给出的回答。人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一个人所笃信的解决之道便体现在他的行为之中。
事实上,三大约束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的星球家园里有如此多的局限,该如何在其中找出一个可赖以生存的方式或职业?第二,如何找到我们在群体中的位置,以便与他人达成合作,并享受合作的益处?第三,我们该如何自我调整,理解两性的存在以及依赖于两性关系的人类繁衍问题?
个体心理学发现,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类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通过审视面对这三类问题时的反应,人们就能够了解到他们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解读。举个例子,假设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一片空白或不尽如人意,工作上一无所长,没什么朋友,甚至以与人交往为苦。从这种种他加诸自身的局限与制约上,我们可以推测,他必定视生存为难事,认为生活中危机四伏,少有机遇,而且常常遭遇失败的挫折。他的生命空间如此狭窄,犹如在宣示着这样的观念:“生活即意味着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把自己圈起来,全身而退。”
反过来,我们再设想这样一个人,他拥有亲密融洽的爱情生活,工作卓有成绩,朋友很多且交友广阔,无往不利。那么他一定是将生活看作一项创造性的使命,认为生活提供了无数的机遇,也不会有什么闯不过的难关。他在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时的勇气所传达的是:“生活就是对人的兴趣,就是成为整体中的一份子,将力量贡献出来,谋求人类的福祉。”
社会情感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所有错误的“生命的意义”与所有真实的“生命的意义”都有其各自的共同点。那些看起来失败的人——神经官能症患者、神经失常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儿童、自杀者、性变态者和卖淫者——之所以“失败”,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同伴感和社会兴趣。在处理有关工作、友情及性的问题时,他们不相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他们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是完全个人化的,即无人可由他人的成就中获益。他们所追求的成功,事实上仅仅是一个成就虚幻的个人优越感的目标,而他们的成就也只对他们自己有意义。
有一个关于小宗教教派领袖的故事:一天,她将追随者们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下一个星期三就将是世界末日。她的信徒们大惊失色,立刻变卖掉所有家当,抛开一切所谓世俗的烦恼,等待着预言中滔天大祸的来临。然而,星期三静静地过去了,与往常没有任何不同。一到星期四,信徒们就怒气冲冲前来质问领袖了。“看看你给我们带来的这些麻烦,”他们说,“我们抛下了所有的财产。对每一个遇见的人说世界末日将在星期三降临,当他们嘲笑我们时,我们还坚定不移地告诉他们,消息来自一位可信的权威人士。结果呢?星期三就这样来了又走了,世界仍好好地在那里。”“但是,我的星期三,”这位女先知说,“并不是你们的星期三啊!”就这样,她用一个完全个人化的概念来保护自己免遭责难。因为个人化的概念是永远无法被验证的。
所有真实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