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44 5.7折 52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子善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3837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25159727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界,陈子善先生以发掘、考证史料而知名。本书中所辑文章,多是近年来他在鲁迅、胡适、郁达夫、张爱玲等作家研究领域的史料新发见。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是“鲁迅及其文坛友人”“胡适、新月与京派”“张爱玲及其同时代作家”“‘旧派’作家二三”“序跋及其他”,作者从这几位作家与同代人间的交往及书信往来等角度切入,从细节开始,考证史实,辨析文献,描画出一幅幅文学史内外的新现场。

作者简介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文学史料的研究,著有《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钩沉新月:发现梁实秋及其他》《双子星座:管窥鲁迅与周作人》《张爱玲丛考》等。

目录
鲁迅及其文坛友人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钱玄同日记(3)

新见鲁迅致郁达夫佚简考(12)

关于鲁迅致陶亢德函及其他(19)

鲁迅书赠清水安三字幅考略(25)

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本(35)

左联·郁达夫·《北斗》(47)

《京报副刊》的诞生及其他(63)

重说《论语》(78)

读《萧红书简》札记(89)

1936年12月2日(89)

萧红与郁达夫(91)

巴金三题(93)

一篇谈话录(93)

说“巴”和“金”(95)

“现在我可以抬起头来了”(97)

钱君匋与《钱君匋艺术随笔》(100)

胡适、新月与京派

《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序(109)

重说《新月》(120)

沈从文书缘

——《买书记历》代序(131)

萧乾夫妇与丸山升的“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萧乾、文洁若与丸山升往来书简》序(140)

张爱玲及其同时代作家

“女人圈”·《不变的腿》·张爱玲(151)

“满涛化名写文”(168)

张爱玲识小录(175)

爱玲说丁玲(175)

“张爱玲看中小丁”(177)

《太太万岁》手稿(179)

致“上秦先生”函(181)

《小团圆》手稿复刻(182)

沈苇窗说“倾城”(184)

其佩忆张爱玲(186)

关于《遥寄张爱玲》的一封信(188)

《怨女》初版本(190)

宋淇评《怨女》(192)

皇冠版《流言》的装帧(194)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序(197)

李君维三章(206)

“周班侯时代的上海”(214)

“旧派”作家二三

曾孟朴的译著和日记(223)

《肉与死》(223)

《病夫日记》(225)

《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浅说(228)

陈定山的《春申旧闻》(241)

序跋及其他

从《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一个注释说起(251)

《练习曲》及其“陈序”(259)

《掸尘录:现代文坛史料考释》序(264)

《故纸求真》序(272)

《浙江现代文坛点将录》序(280)

《走向革命的浪漫主义》序(282)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的往事(286)

为“张学”添砖加瓦(289)

现代文学之旅:从新市到莫干山(293)

附录

“重写文学史”之我见

——答《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记者问(299)

内容摘要
《从鲁迅到张爱玲——文学史内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界,陈子善先生以发掘、考证史料而知名。本书中所辑文章,多是近年来他在鲁迅、胡适、郁达夫、张爱玲等作家研究领域的史料新发见。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是“鲁迅及其文坛友人”“胡适、新月与京派”“张爱玲及其同时代作家”“‘旧派’作家二三”“序跋及其他”,作者从这几位作家与同代人间的交往及书信往来等角度切入,从细节开始,考证史实,辨析文献,描画出一幅幅文学史内外的新现场。

主编推荐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尤其是文学史料的研究,著有《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钩沉新月:发现梁实秋及其他》《双子星座:管窥鲁迅与周作人》《张爱玲丛考》等。

精彩内容
爱玲说丁玲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了李向东、王增如合著的《丁玲传》(上下),这是迄今*为详尽的丁玲传记,不禁使我想起了张爱玲笔下的丁玲。
1936年10月上海圣玛丽亚女校创办文学杂志《国光》,创刊号上刊出还是高二学生的张爱玲的小说《牛》和三则书评,其中有则《在黑暗中》,就是写丁玲的:

丁玲是*惹人爱好的女作家。她所做的《母亲》和《丁玲自选集》都能给人顶深的印象。这一本《在黑暗中》是她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四个短篇,**篇《梦珂》是自传式的平铺直叙小说,文笔散漫枯涩,中心思想很模糊,是没有成熟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就进步多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强烈的个性,颓废美丽的生活,都写得极好。女主角莎菲那矛盾的浪漫的个性,可以代表五四运动时代一般感到新旧思想冲突的苦闷的女性们。作者的特殊的简练有力的风格,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出它的养成。

不能不承认年轻的张爱玲读书真多,从《红楼梦》到林纾,从张恨水到老舍,古典和现代,她都读。丁玲当时名气之大已经超过五四时期的冰心,因此,她注意到丁玲理所当然。这则短小的书评实际上是对丁玲早期创作的简要回顾。对丁玲**部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张爱玲认为其中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成熟的佳作,不吝赞美之词,可见她对丁玲的“爱好”。

八年之后,张爱玲第二次提到丁玲。此时张爱玲自己已闯出了一条文学创作的新路,文艺视野也更宽广了。1944年3月16日,她出席上海“女作家聚谈会”,回答《杂志》主编鲁风提出的喜欢那些女作家的问题时,她再次提到了丁玲:

近代的*喜欢苏青,苏青之前,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丁玲的初期作品是好的,后来略有点力不从心。

张爱玲仍然肯定丁玲的早期小说,但对丁玲“后来”的也即风格转变后的作品已有所保留,所谓“略有点力不从心”只不过是委婉的说法。当时,张爱玲在沦陷的上海,看不到丁玲去延安后创作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小说,要是她读到了,她的看法会不会又有所改变呢?

到了1974年,张爱玲在致夏志清信中再次提到丁玲。她在该年5月17日的信中说:“宋奇提过中大(香港中文大学)也许找我写篇丁玲小说的研究,不过香港没有她早期的小说。洛杉矶只有一本一九五二出的《丁玲选集》,里面有五篇是一九二七——三○的——似乎是引起写农村,转变。”她很想找到丁玲“别的早期短篇与长篇《韦护》、《母亲》”。同年6月9日信中又向夏志清询问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能否找到丁玲的“《韦护》。(我没看过,是长篇?)《母亲》单行本。”而她“*想知道”除了《丁玲选集》前五篇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这一类作品”。张爱玲在此信中还说“宋淇*注重她以都市为背景的早期小说,大概觉得较近她的本质”,显然她也认同宋淇的观点。虽然张爱玲同时又表示她拟写丁玲研究论文是为了稻粱谋,虽然此事*后因中大方面的原因而作罢,但张爱玲6月30日致夏志清信中关于丁玲的另一句话却颇耐人寻味:“我也觉得丁玲的一生比她的作品有兴趣。”夏志清编注:《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13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