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4.3 6.9折 ¥ 35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黄厚江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52425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4023250
上书时间2024-10-29
学问深处是性情
——记“语文农夫”黄厚江
我的师父黄厚江老师常自称是“农民的儿子”。这其实不是自谦,我猜想,他内心对此大约有些小小的自得。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农民正变得越来越少。做个好的农民其实不易,需要通晓时令节气,了解农作物习性,听得懂布谷鸟的叫声,看得懂天气阴晴,懂得依时而为、顺性而施。师父出身于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务过几年农,是生产队里干农活的好手。农民的出身加上务农的经历,成就了师父一生不变的质朴底色。
“不像专家的专家”
师父外出讲学,常常穿一件冲锋衣,蹬一双休闲鞋,挎一只小背包,普通得如同上街买菜的邻家大伯。有老师打趣,形容他是“不像专家的专家”。师父如农民般质朴,这份质朴中带着些倔强。他看不惯花里胡哨的语文教学流派招式,认为语文应以本色、自然的面目示人。在语文教育这块土地上,他就像个朴实本分的老农,执著倔强地守护着自己的园子。
听过师父讲座的老师,都会被他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他总爱用通俗的比喻将深奥的理论表达得浅显易懂,让人听后难以忘记。他常用的比喻,也散发着农民的质朴气息:“语文是农业,用太多化肥不好。”“本色语文就像农民种地,要在自己的地里种自己的庄稼,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在种菜中喜欢种菜,在种菜中学会种菜。”……质朴平易的表达中蕴含着大智慧、大学问。师父“高而能下”,通晓教育、教学理论,但不玩空洞的概念,不作无意义的理论建构,而始终匍匐于大地,以原始的方式躬耕于田野,坚持自己的行动研究。
师父非常尊崇叶圣陶先生,潜心学习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常常提起叶老当年办过的一个农场——“生生农场”。叶老让孩子们在农场里自己种菜、种瓜。师父认为,叶老的“生生农场”,其意义不只是优秀的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的范本,更是叶老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如果将叶老办农场的教育思想迁移到语文教学上来,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喜欢语文,在听说读写中发展能力。
“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
师父本色、质朴的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影响我至深。近几年,他潜心研究中学写作教学,成果颇丰。关于写作教学,他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主张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正如农夫耕作,选好一粒种子,播进土壤,给它合适的养料后,还在关注着它的萌芽破土,直至长成主干、展开分枝、生出绿叶。
师父的作文课常常围绕一条主线分层推进,既有纵向深入,又有横向拓展,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其中,选好教学生长点是关键。师父认为,好的教学生长点,就像一粒好“种子”,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生长性与操作性的统一,是开放的、有生机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这粒“种子”,可以是学生的习作、故事,也可以是教师的亲身经历或随笔文章,还可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美文。
选好“种子”后,如何用其来催发、培育学生的写作激情,也大有学问。我发现,师父在教学中很善于创设情境或设置矛盾,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场”。如《写出人物的特点》一课,师父将自己“奉献”出去,做学生写作的“模特”;再如《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一课,他选用了内蒙古作家鲍尔吉•原野的《雪地贺卡》一文。这样做,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且会说得越来越精彩,写得越来越漂亮。同时,师父又善于借助矛盾追问,让课堂具有饱满的张力。
听师父的作文课,我常常联想起《明湖居听书》中对王小玉声音的描写,常常会有“愈翻愈险,愈险愈奇”之感。在对课文的解读上,师父总能翻出新意,让学生愈发主动,生成愈发精彩。师父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似与学生聊天,使学生不知不觉受到感染、熏陶。聊天中,他常常笑眯眯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动声色地追问、质疑、补充,带着学生往更深处思考。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言说欲望被激发,种下去的写作与表达的“种子”,由此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长动力。听师父的作文课,无论是上课学生还是听课老师,总会深深沉浸在课堂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一切妙境皆共生”
好的农夫不会将优质的种子私藏起来,而是会拿出来与人分享。师父就是这样的好“农夫”。
有一次,我执教一节作文公开课《学会具体分析》,请师父点评,师父作了中肯的点评后,对我这节课所使用的材料之一——一句非洲谚语,非常感兴趣,思考了良久。隔了没几天,他邀我到苏州中学听他上一节作文课。我一听才发现,这节课所用的材料与我那节课的完全相同,所教的内容却完全不同。师父的课堂,围绕那句令他深思的非洲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展开。环节,师父让学生谈谈愿意选择一个人走还是一群人走,并说说理由;第二环节,他根据学生在环节选择的观点分组,让大家尝试否定对方的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三环节,他引导学生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想想有没有其他可能;第四环节,他提示学生回看题目,结合快与慢、远与更远两组矛盾,再次解读一个人走与一群人走的关系。整节课,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说得越来越好,连听课的我都感觉到思考的快乐与畅快言说的喜悦。听完课,我与师父说起感悟,他笑称,这节课的一些设计还是受我那节课启发,这便是“一切妙境皆共生”。
唯开放才能革新,唯革新才能共生。师父虽然是名师、大家,但他不端架子,始终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待人处世、做学问。他琢磨出一节新课来,便像农夫培育出新品种般喜悦,常常招呼我们这些徒弟前去观课、磨课。有一次,我和几位同门连听了师父的两节课,一节教作文,一节教现代诗。课后,我们围坐在一起谈语说文,毫不客气,有一说一。师父在一旁笑眯眯地“洗耳恭听”。那幕场景,可谓“共生妙境”也。
学问深处是性情。跟随师父学习的时间愈久,愈能发现他为人的性情与趣味。这些日子,师父正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情节、人物煞是动人。师父爱拉着熟人,一遍遍讲述小说里的故事。其情景之有趣,颇像一位耕作有成的农夫,守着即将丰收的庄稼,拉住路过的乡邻,兴奋地絮叨着。是的,当劳作成为一种审美活动,成为自己的志趣所在,即便辛劳也是甘甜的。恰如汪曾祺先生在果园里开心地喷着波尔多液,搭着葡萄棚,劳作已成为一种享受,我的师父黄厚江,就是这样一位快乐的农夫,他挽着裤腿,赤脚走在语文的田埂上,播种语文回归的希望……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 徐 飞
2015年2月2日
《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是收集黄厚江老师作文教学实录zui全的一部著作。精选15节课,共分为四种课型:作文指导课、作文评讲课、能力训练课、写作理念课,另附四种课型详尽的特点分析及操作方式。每节课的实录后还收录了当时听课老师的点评和学生习作,真实地再现共生课堂教学现场。全新理念,全新内容,全新思路,全新角色!
《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是收集黄厚江老师作文教学实录zui全的一部著作。精选15节课,共分为四种课型:作文指导课、作文评讲课、能力训练课、写作理念课,另附四种课型详尽的特点分析及操作方式。每节课的实录后还收录了当时听课老师的点评和学生习作,真实地再现共生课堂教学现场。全新理念,全新内容,全新思路,全新角色!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教育名家。
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主张,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参编教材、教参数十部(套),教学成果获省政府三项特等奖(一人)。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语文教学讲座数百场,执教公开课数百节。出版《语文的原点》《享受语文课堂》《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论语读人》和长篇小说《红茅草》等。
章
作文指导课
第1节课
教学实录
3-记叙文中的描写
——写一件事
听课者说
13-=经验型评价:共生课堂的催化剂
学生习作
17-丢
第2节课
教学实录
19-写出人物的特点
听课者说
28-让作文课成为一个写的过程
学生习作
33-认识黄厚江老师
第3节课
教学实录
35-主题的提炼与角度的选择
听课者说
40-生长性:语文共生教学的本质特征
学生习作
44-身后的目光
第4节课
教学实录
46-议论性材料的分析与立意的选择
53-共生写作教学的原点与拐点
56-梭罗的小木屋
第二章 作文评讲课
第5节课
教学实录
63-让观点更鲜明
听课者说
68-聚焦和裂变:作文评讲课的共生追求
学生习作
72-一万人个人眼中就应该有一万种风
73-人身如舟心是风
第6节课
教学实录
75-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
听课者说
85-打开写作教学的黑箱
学生习作
89-牵动内心的声音
第7节课
教学实录
91-用情节表现主题
听课者说
98-半成品写作:作文评讲的一种好形式
学生习作
100-寻找
第8节课
教学实录
102-用“感激”唤醒“感动”
听课者说
105-“唤醒”的不止是“感动”
学生习作
108-感动
第三章 能力训练课
第9节课
教学实录
117-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
听课者说
127-读书不仅仅是一种“结合”
学生习作
131-快乐男孩
第10节课
教学实录
133-材料的理解和叙述
听课者说
148-作文课应该是个训练的过程
学生习作
152-返璞归真,去伪存真
第11节课
教学实录
154-议论文思路的展开
听课者说
161-共生共长,让思想开花
学生习作
164-智慧是知道自己的季节
第12节课
教学实录
166-格言的改造和思想的提炼
听课者说
174-思想之花是这样绽放的
学生习作
181-不自由,也别死
第四章 写作理念课
第13节课
教学实录
191-一则材料的多种使用
听课者说
201-一节带给我们全新感受的作文课
学生习作
205-我的山羊伙计
206-致梅津采夫园长书
第14节课
教学实录
208-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
听课者说
214-每节写作课都是一项微课程
学生习作
222-“你们的英文很棒”
第15节课
教学实录
224-自我提升和再度作文
听课者说
235-让学生在自悟中学习写作
学生习作
238-嵇康人生:凤头·猪肚·豹尾
240-规则
245-附录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及操作要领
257-后记
《作文课的味道:听黄厚江讲作文》是收集黄厚江老师作文教学实录zui全的一部著作。精选15节课,共分为四种课型:作文指导课、作文评讲课、能力训练课、写作理念课,另附四种课型详尽的特点分析及操作方式。每节课的实录后还收录了当时听课老师的点评和学生习作,真实地再现共生课堂教学现场。全新理念,全新内容,全新思路,全新角色!
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全国中语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市教育名家。
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主张,倡导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分别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和江苏省首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参编教材、教参数十部(套),教学成果获省政府三项特等奖(一人)。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语文教学讲座数百场,执教公开课数百节。出版《语文的原点》《享受语文课堂》《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论语读人》和长篇小说《红茅草》等。
第1节课 记叙文中的描写
第1节课
教学实录
记叙文中的描写
——写一件事
师:上课,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
师:先问一个问题,大家丢过东西吗?(学生思考,点头。)
师:有没有人从来没有丢过东西?(学生摇头)
师:有时候,东西丢了能丢出一篇好作文,就看你会不会写。现在你说说(指身边一位同学),哪个东西丢了你心疼,并且印象很深。
生:磁铁。我把它带到学校里,对着篮球架往上扔,结果它吸在上面了。(生笑)
师:你眼看着它却拿不到了,就是没办法。
师:还有没有谁丢了东西?女同学说说看。
生:我丢过手机。(另一同学说,是的。)
师:哦,你也知道的。
师:(接着问)你丢了什么?
生:小学的时候我丢了从商店新买的东西。
师:是什么东西?
生:就是一个水晶球。
师:女孩子玩的,我小时候不玩。(师生同笑)
师:看来大家已经一一想起来丢的东西是什么了。现在能不能把你丢掉的东西描述一下,让我们一读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并且知道你自己很喜欢?
请大家描写一下你丢的东西(师板书),有两个要求:一是写出事物的特征,二是表现你的感情。给大家3分钟时间,看谁3分钟就能写出来。
(学生写作文)
师:3分钟时间到,如果有一句话没有写完可以赶快写完整,其他的内容想到了还没有写的,可以先留一留,等一下听听其他同学写的以后再补充。有的同学一句话都没有写,有的写了半句。听听人家怎么写,就知道怎么写了。
师:有没有同学主动交流的?——啊,有些同学还在拼命写!(生笑)
(师就近拿起一位同学的文章读:我丢了一个磁铁,它长二厘米,宽二厘米,厚二厘米,白色。)
师:(问同位)这篇文章如果10分你打几分?
生:2分。
师:这个分数让人很心寒,但也很有道理。
师:(问写作的同学)服气吗?
生:服气。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只得2分。
生:黄老师要求描写,而他这个不是描写。
师:(又读一遍刚才学生写的内容)这个是不是描写?
生:不是。
师:对,这叫什么?这叫作说明。我为什么个评点他?因为一开始写,我就知道他错了。我看到他拿个小尺子在那里一边量一边写。记叙文中的描写能这么写吗?不能。如果让你描写妈妈,你拿尺子量一量,说,妈妈的脸长20厘米。(生大笑)
师:描写和说明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要写出事物的特征。但是说明表达出的特征很客观,描写要更主观一点,是不能去量的。
(师读第二个同学的作文:我丢过一本心爱的本子,这本子是一个同学送的,天蓝色,看着十分淡雅。封面上还有一艘小舟缓缓驶过,荡起阵阵涟漪。那个本子的底页上还有同学写给我的留言呢。)
师:(问同位)你给这个学生打几分?
生:9分。
师:眼光很准,这个物品描写得很详细。
师:你为什么扣一分?
生:封面上还可以写一点东西。我觉得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细致一点。
师: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留悬念比较好,不要太具体。写得太具体,人家不想看。
师:你的观点我比较赞同。封面已经有风景,我们不需要通过想象写得更丰富。但是你说的悬念呢也不需要,悬念需要在写故事的时候用。——这个东西只要你喜欢就行。我觉得再添加风景,还不如描写自己经常摸着这个封面留下的痕迹,或者写作业时洒在上面的油渍或者什么,让我们感觉你对这个本子记忆深刻,也说明你很喜欢它。
师:我来看看你的,你对人家那么挑剔,你自己写得怎样呢?我想一般评点得好,就写得好。
生:我曾经珍藏过一支新加坡制造的笔,之所以说它珍贵是因为它是我好的一个朋友送的。那支笔是粉红色的,还有一个新加坡的狮子,十分小巧,那支笔笔头可以伸缩,一写字笔身就会发出紫色的荧光。
师:(问同位)她写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形状特征描写出来了,有新加坡的标志——狮子等。
师:你打几分?
生:8分。
师:2分扣在哪里?
生:她还可以描写得更细致。
师:可以细在哪里,你有没有想好?(生思考)
师:没想到没关系。因为你和这个笔之间没有什么感情。(转头对写文章的这位学生说)其实你对这支笔的喜爱,还可以表现在你使用这支笔时的感觉,比如用得很顺手,用它做作业特别爽,用笔时很开心等等。
师:几位同学都写得不错,写出了这个东西的特征,也写出了对这个东西的感情。
师:在记叙文里面能把一个东西的特征描写好,是非常重要的。把故事写得具体,善于在叙述的过程中抓住事物的特点,把它描写出来,并表达出对这个事物的喜爱,这是写好记叙文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问题是一篇记叙文主要的常常并不是描写一个物体。如果写一篇丢东西的作文,那么还可以描写什么内容呢?
生:写它丢的过程。
师:写丢的过程,常常是叙述,就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整,说具体。写记叙文,这也很重要,但仅仅如此还比较单薄,也比较单调。所以我们强调在写丢东西的过程中,还要有描写。大家觉得除了描写丢掉的东西,还可以描写什么呢?(问靠近的一个同学)你还会描写什么?
生:写丢的过程中的事情。
师:写什么内容呢?
生:心情。
师:一般都是写心情。主要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着急,烦躁。
师:写记叙文善于描写是很重要的,描写心情又是常见的内容。能把心情描写得很细致,是非常重要的写作能力。现在请大家写一段心情。回想当初丢东西的情景,看能不能把丢了心爱的本子和笔的心情写出来。写得越细致越好,越丰富越好。
动笔写的时候先好好想一想,回顾一下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想得细才能写得细,想得丰富才能写得丰富。
(学生描写心情)
师:好的。现在我们开始交流。看有没有同学能把急躁和烦恼的心理写得很细致的。
(师拿起一位同学的本子读起来:我看到磁铁下不来,心里很是着急,心想这下子完了,有什么办法能把它弄下来呢?我心里很后悔,为什么扔上去呢?现在好了,我长得不高也够不着,但是不把它拿下来,我的心情又平静不下来,虽然没有人责备我,但是我责备我自己。这是我心爱的磁铁啊!我想找老师,但我想他也不会理我,毕竟是我自己弄的。)
师:(问同学)这段描写你打几分?
生:7分。
师:好在哪里?
生:真实细致。
师:很专业。3分扣在哪里?
生:比较啰嗦。
师:(问写作的同学)你服不服气?
生:服气。
师:我觉得你真是老实。我替你感到不服气。我觉得这段描写至少可以得9分。(转身对评点的那位同学说)你这位同学有些太“残忍”了,要求太苛刻了。(生笑)
我为什么打9分?我觉得不是啰嗦,而是细致。描写就是要细致。他虽然只是主要从一个角度写烦躁着急,但是他写出了变化。描写心理是记叙文很重要的办法,而描写心理就是要细致,能写出变化则更好。大家看哦。“我看到磁铁下不来,心里很是着急,心想这下子完了,有什么办法能把它弄下来呢?”——这是着急。“为什么扔上去呢?现在好了”——这是自责。“我长得不高”——即使长得像黄老师这么高,也够不着——这是无助。(生笑)“不把它拿下来我的心情又平静不下来,虽然没有人责备我,但是我责备我自己”——这是矛盾。“这是我心爱的磁铁啊!我想找老师,但我想他也不会理我,毕竟是我自己弄的”——这是纠结。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心理描写啊。
师:你的呢,我来读一读,这位丢了笔的同学。看看她的心理描写。
(师读: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和往常一样。当我想拿出笔做作业时,却发现那支笔被我丢了。那可是我心爱的笔啊。我回想起上午发生的事,几个同学到我家玩。会不会是小红偷的呢?不可能。会不会是小洁偷的?更不可能。我昨天什么时候用了?我记得我昨天节课还用来着,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心里忙乱起来,一滴滴豆大的汗珠从滚烫的脸颊滚下来。窗外那只嘶哑的蝉又在鸣叫了,使我愈加烦躁。)
师:你是他的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