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3.2 5.3折 ¥ 25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204575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26491273
上书时间2024-10-28
——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
·勒庞(1841年—1931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被后人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勒庞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其中以《乌合之众》为著名。已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
——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
·勒庞(1841年—1931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被后人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勒庞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写下了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如《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其中以《乌合之众》为著名。已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
〖1〗提要:目前这个时代的演变/文明的大变革是民族思想变化的结果/现代人对群体力量的信念/它改变了欧洲各国的传统政策/民众的崛起是如何发生的,他们发挥威力的方式/群体力量的必然结果/除了破坏以外,群体起不到别的作用/衰老的文明解体是群体作用的结果/对群体心理学的普遍无知/立法者和政治家研究群体的重要性。〖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导言群体之时代
罗马帝国的衰亡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这类发生在文明变革之前的大动荡,表面上看,似乎是由政治变化、外敌入侵或王朝的倾覆来决定的,但是当我们对这些事件做些更为细致的分析研究之后,就会发现:在它们的表面成因背后,潜藏着人民的思想所发生的普遍而又深刻的变化。其实,令我们震惊的真正的历史大动荡,并不是那些宏大而惨烈的场面。让人类文明改头换面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思想、观念和信仰所发生的变化。而历史上那些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其实是人类在思想层面不露痕迹的变化所造成的显而易见的结果而已。这种重大事件之所以如此罕见,是因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其稳定的因素——世代相传的思维结构。
就目前的时代背景来说,正是这种人类思想经历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之一。
有两个基本因素构成了这一转型基础。一是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的泯灭,而这些信仰之中,包含了人类文明的所有要素。二是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的各种发现与发明,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生存基础和思想条件。
尽管以往的旧观念早已残缺不全,但还是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更新换代的新观念仍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因此,现在的时代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的过渡状态。
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个必然有些混乱的时代终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模样,以及在我们这个社会之后,哪些观念将成为新社会的基础?至少现阶段我们还不得而知。可已经十分清楚的是,不管未来这个社会是根据什么路线组织起来的,它都必须考虑到一股新的、可以坚持到后的力量,一股现代社会至高无上的力量——即群体的力量。在以往视为当然而如今已经腐朽或正在腐朽的众多观念的废墟之上,在许多权威资源遭到革命摧毁的废墟之上,这股崛起的群体力量,注定会同其他力量汇合到一起。当我们古老的信仰崩塌消亡的那一刻,当历史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地倾倒的那一刻,群体的力量便成为势不可挡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我们即将要进入的这一时代,的的确确就是一个群体的时代。
就在一个世纪以前,引起欧洲各国各种事变的主要因素,便是其传统政策和君主之间的对抗。人民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起不了多少作用,甚至根本不起任何作用。现在,那些得到政治认可的各种政治传统、统治者的个人倾向及其相互对抗不再起作用了。相反,民众的声音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而向统治者表明群众举动的正是这些声音,同时,统治者也不得不因声音所传达的内容而注意自己的言行。目前,决定各国命运的地方,再也不是在统治者的国务会议上,而是在人民群众中。
现实一点说,人民大众的各个阶层进入政治生活,就是他们日益转变为统治阶层的进程,这是我们这个过渡时期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普选权的实施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它可能与人们曾经认为的那个样子有区别,这就是这种政治权力转移过程的显著特征。群众的力量开始不断壮大,首先是因为某些观念的传播,并慢慢地在人们的头脑中扎根,随后是个人逐渐结为团体,致力于这些理论观念的实现。正是通过团体,民众慢慢掌握了一些同他们的利益相关的理念——即便这些利益并不是特别正当,还有着十分明确的界定——但群众终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群众开始不断成立各种联合会,使一个又一个政权在它面前甘拜下风。此外,他们还成立工会,不顾一切经济规律,试图改善劳动环境和工资待遇。他们来到了支配着政府的议会,但这些新加入的议员们极度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几乎堕落成那些将他们选举出来的委员会的传话使者。
如今,群众的需求(包括规定工作时间,将矿场、铁路、工厂和土地国有化,平均分配全部产品,为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消灭上层阶级等)正变得越来越明朗,几乎要把当前整个社会完全推翻,而他们所持的观点来源于原始共产主义,但这种共产主义只有在文明露出曙光之前,才是所有人类的正常形态。
群体不善于推理与思考,但是却急于采取行动。他们目前的组织使他们的力量日益强大。我们目睹其诞生的那些教条,很快也会具有旧式教条的影响力,并将进一步演变为专横武断的力量了。看来,群众的神权将要取代君主的神权了。
那些与中产阶级意气相投的作家,较好地反映出了群体较为偏激的思想、顽固不化的观点、浅薄的怀疑主义,以及有些过分的自我意识。他们因看到这种新兴力量的不断壮大而深感不安。为了抵制人们混乱的思想意识,他们不得不向曾被他们鄙夷的教会道德势力绝望地呼救。他们大声地谈论科学已经沦丧,并心怀忏悔地皈依罗马教廷,还提示我们启示性真理的教诲。可这些新的皈依者忘了——现在为时已晚。就算群众确实能被神宠所感动,这种手段也不可能对他们的头脑产生一致的影响,因为他们压根就已经不关心宗教的事情了。今天的群众已抛弃的诸神,也早被他们的劝说者抛弃并予以毁灭。可见,无论是神界的还是人间,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河水重新流回它的源头。
其实科学并没有沦丧,科学也从来没有陷进目前这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这种新兴势力也并非是由这种状态中产生的。必须看到:科学本来为我们预示的就是真理,或至少是我们的智力能够把握的知识,比如有关各种关系的知识。而它从来没有为我们预示过和平或幸福。它对我们的情感和情绪无动于衷,对我们的抱怨也从不介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恢复被它摧毁的假象,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科学。
所有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向我们显示,群体势力正在迅速壮大,如果你以为为它会在短时期内停止扩张,那只是你单方面的想法而已。无论我们的命运如何,我们都必须接受这种势力。一切反对它的说辞,都是徒劳无益的无稽之谈。群众力量的出现,很可能标志着西方文明即将没落,它很可能倒退到那些混乱的无政府状态,而这就是每一个新社会诞生的必然前奏。那么,人们可以阻止这种结果的出现吗?
到现在为止,彻底摧毁一个衰败的文明,一直就是群众明确的任务。这当然不是只在今天才能找到的迹象。历史向我们表明,当文明所依赖的道德因素失去其作用时,它后的瓦解总是由无意识且野蛮的群体来造就的,于是,这些群体就理所当然地被称为野蛮人。创造和领导着文明的,实际上历来都是少数知识贵族阶级,而不是某个或某些群体。群体只有强大的破坏力,他们的发展趋势永远是回到野蛮时期。反之,那种拥有复杂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准则,从本能的自发状态进入能够未雨绸缪的理性状态的文明,只能属于文明的高级阶段。群体在历史上无一例外地证明,若仅靠群体自身,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由文化的高级阶段所决定的。由于群体的力量有着纯粹的破坏性,因而他们的作用就像微生物,加速垂危者死亡或促进死尸解体。当文明的大厦摇摇欲坠时,使它倾覆的总是群众。因此,只有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才清晰地意识到了群众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使命。此时,人多势众的原则似乎成了的历史准则。
那么,我们的文明也会重蹈同样的命运吗?这种担心并非毫无根据,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够做出肯定的回答。
无论答案是怎样的,我们都必然要屈从于群体的力量,这是因为群体的目光短浅,使得可能控制群体的所有障碍都已经被逐一清除。
当这些群体逐渐成为焦点话题时,我们却对它知之甚少。心理学的专业研究者其实并不关注它们,即便他们把注意力转向这个方面时,也觉得只有犯罪群体才是值得研究的。就犯罪群体本身而言,它们无疑是客观地存在着的,但我们有时也会遇到一些英勇高尚的群体,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群体。犯罪群体只是构成群体心理的某一特定阶段。而群体犯罪也只是他们一种特殊的心理表现。我们不能只是通过研究群体犯罪,来认识他们的精神组成,就好比我们不能通过个体犯罪就可以了解一个人那样。
事实上,世界上的所有伟人,所有宗教和帝国的建立者,所有信仰的使徒和杰出政治家,(甚至再说得平庸一点)一个团体里的小头目,他们都是自发的心理学家,对于群体性格,都有着出自本能却十分准确的了解,并能够轻而易举地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拿破仑对他所治理的国家的群体心理,有着深刻的洞察与了解,但有时他对另一些种族的群体心理,却完全缺乏必要的认知。正是因为这种无知,他征讨西班牙尤其是俄罗斯的时候,使自己的军队遭受到了致命性打击,而这注定使他在短短的时间内走向毁灭。今天,对于那些不想再控制群体(这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而只求不过分受群体控制的政客们而言,掌握群体心理学的知识已经成了他们后的本钱。
只有对群体心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对他们的约束力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才能理解除了别人强加于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外,他们是多么没有能力坚持自己的见解。要想领导他们,不能仅仅根据建立在纯粹平等学说上的若干原则,而要去寻找那些能让他们动心的事情、能够诱惑他们的东西。比如,一个计划实行新税制的立法者,他应该选择从理论上来说是客观的方式吗?当然不会!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对群众不公正的,可能才是尽善尽美的,只有既模棱两可又让人觉得负担小的办法,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我们常常看到,间接税不管多高,总是会被群体所接受,因为每天为日常消费品支付一点税金,不会干扰他们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得收税行为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正常进行。但若用工资或其他某种收入的比例税制来代替这种办法(即一次性付出一大笔钱),就算这种新税制在理论上比别的办法带来的负担小百分之九十,也仍会引起无数纳税者的抗议。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人们对缴纳零星税金并不太放在心上,但若一次性缴纳的数目太多,人们就可能难以接受。多次支付的新税制,人们感觉压力并不大,这是因为——它是一点一点地支付的。因此,这种税收手段牵涉长远利益的计算问题,而这些正是群众的力量所不能影响到的。
此乃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们不难理解它的适用性,它也没有躲过拿破仑这位高明心理学家的眼睛。但是,我们现代的一些立法者却对群体的特点并不了解,也不关注,因而没有能力理解这一点。直到现在,经验仍没有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群体从来都不可能在行动时保持着纯粹的理性。
群体心理学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实际应用。掌握好这门科学有助于我们对大量的历史和经济现象做出为准确的分析研究,相反,假如我们对这门学问一无所知,这些工作就会变得困难重重。我将向各位证明杰出的现代史学家泰纳泰纳(Hippolyte Taine ,1828—1893),19世纪法国杰出思想家之一,普法战争后对法国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做过深刻反省,主要著作有《论知识》《艺术哲学》《当代法国的起源》《旧制度》等。,对法国大革命中的事件也理解得颇为片面,这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想过要对群体的本质特征进行研究。他在研究这个极为复杂的历史时期时,他用自然科学家常用的描述方法指导自己的研究,但他却没意识到,自然科学家所研究的现象中几乎都不存在道德因素。可是,构成历史真正主脉的,正是道德因素。所以,若只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群体心理学就很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即便是完全出于好奇心,也值得大家对它加以关注。要知道,破译人们的行为动机,就像确定某种矿物或植物的属性一样有趣。我们对群体本质特征的研究只能算是一种简单的概括与总结,除了能提供一点启示性的观点外,对此不必有太多的期望。我们相信,后人会为它打下更完善而牢固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只不过是刚刚触及一片几乎没有开垦的处女地的表层而已。卷一群体心理
章群体的普遍特征
〖1〗提要:心理群体的构成/大量的个人聚集在一起并不代表就是一个群体/群体心理的特征/群体中个人固有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变化以及他们个性的消失/群体的情绪与情感相互传染的现象/群体的暗示作用/群体既易于英勇无畏也易于犯罪。〖1〗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卷一群体心理我们通常所说的“群体”,指的是某些个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集合体,无论他们是什么人,诸如不同民族、不同职业或不同性别的人;也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在一起。只要聚在一起就是群体。而且,他们每个人依然是独立的,与他单独一个人时没有差别。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群体”一词的含义却迥然不同——即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群体一旦形成,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出某些新的特点,这种共性特点与群体中每个人自身的特点完全不同。这个共同体中的人,其感情和思想全都集于同一个方向,而自觉的个性却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无疑是暂时的,可是这些聚集成群的具有共性特点的人却进入了另一种状态——我姑且把它称为“组织化的群体”,或称之为“心理群体”。在这里,我们将它界定为一种独特的存在,且受到群体精神统一定律的支配。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若是一群人偶然“邂逅”在一起,这到底算不算一个具有共性心理特征的群体呢?答案是——仅凭这一点,并不能使他们获得一个组织化群体的特征。因为这些人如果只是在形式上集中在一起,而没有任何明确的共同目标,从心理学认知角度而言,他们根本不能算作一个群体。反之,要具备这种群体特征,就必须有某些前提条件做铺垫,而且我们还必须对其性质加以准确的界定。
一个群体向组织化群体转变时,有一个重要的表现特征——群体中成员的自觉个性走向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不同方向,但这并不要求其中的个体在共性作用下总是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点。相反,有些时候,若人们受到某些残暴势力的压迫或刺激,千千万万独立的个体也会拥有心理群体的特征。可见,一个偶然事件也可以使人们集合在一起展开行动,并立刻获得群体特有的属性。事实上,由于群体共同目标的引力作用,有时候尽管人少,也阻挡不了其形成心理群体的进程,但有时候即使成千上万人偶然聚集在一起,也不会出现类似现象。除此之外,从更大范围来看,尽管我们平时在自己生活的国度看不到共同的心理群体在哪里,可当人们受到特定因素影响时,就会被共同的向心力聚合为一个心理群体。
一旦心理群体形成了,其普遍特征就会首当其冲地明确地表现出来,只不过有时是暂时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形成另一些附带特征,其具体表现因成员的不同而各异,并且它的精神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正是基于这个条件,我们对不同的心理群体才能分门别类。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区别不同心理群体时会看到,异质群体(即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既表现出一些与同质群体(即由大体相同的成分,如宗派、等级或阶层组成的群体)相同的特征,也具备一些自身的特点(我们常常通过这种不同特点来判别两个群体的异同)。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弗洛伊德
——美国社会学家 墨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