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态心理学(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变态心理学(第3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44 7.8折 59.8 全新

库存2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建平 张宁 王玉龙 朱雅雯 编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55880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25259992

上书时间2024-10-28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的变态心理学教科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建平教授领衔编写,可谓是深入了解人类异常行为和心理的标准入门书。  

本书*的特点体现在,内容和体系上完全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变化进行编写,更新和完善了各主要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力求体现学科*的发展变化。此外,在保留第2版核心特色的基础之上,本书还增添了新的案例资料,加入了新的图片,更新了推荐影片和视频,并补充随文提问的环节以促进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全书共16章,涵盖了有关心理障碍的大部分知识:*章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心理障碍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评估诊断,第四章到第十五章系统介绍了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症状、心理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第十六章则简要介绍了变态心理学的伦理和法律知识。  

经过全面的修订,新版教材对变态心理学的阐释更加深入浅出,内容更加丰富精彩。无论读者是何背景,透过这本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的优秀教材,都能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王建平,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中科院、哈佛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CB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批临床心理学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美国认知治疗学院(ACT)会士(Fellow)以及认证CBT治疗师。担任《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杂志编委。以作者或译者身份编写和翻译《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社会肿瘤学》《认知行为治疗》《有效的疗法:认知行为治疗丛书》《学校常见心理问题丛书》《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焦虑障碍及其治疗》等教材和专著30余部,以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外学术论文140余篇。从事精神医学相关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0年,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实务工作30余年。   
张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南京神经精神病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医科大学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所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及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候任主席等职务。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60余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杰出精神科医师、江苏省首届创新争先团队奖负责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玉龙,应用心理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自伤行为、心理挫折的发生及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照料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在《心理学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专著两部,编、译《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案例教程》等教材多部,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朱雅雯,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讲授“变态心理学”“发展与学习心理”等课程;研究方向主要为强迫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在国内外心理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科研项目3项,参与翻译、修订专业书4部。

目录
章 绪论

节 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
第二节 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演变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节 科学方法的特征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范式
第三节 常见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节 心理障碍的评估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诊断

第四章 焦虑障碍

节 惊恐障碍
第二节 场所恐惧症 
第三节 社交焦虑障碍
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第五节 特定恐惧症

第五章 强迫及相关障碍

节 强迫障碍
第二节 其他强迫相关障碍

第六章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节 疾病焦虑障碍
第二节 其他躯体症状障

第七章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二节 其他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第八章 抑郁及双相障

节 概述
第二节 重性抑郁障碍
第三节 双相障碍
第四节 其他抑郁及双相障碍

第九章 人格障碍

节 概述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第十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第三节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十一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

节 进食障碍
第二节 睡眠觉醒障碍

第十二章 性心理及性功能障碍

节 概述
第二节 性别烦躁
第三节 性欲倒错障碍
第四节 性功能失调

第十三章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节 概述
第二节 酒精相关障碍
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相关障碍
第四节 其他物质相关及成瘾障

第十四章 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

节 概述
第二节 内外化问题
第三节 自闭症
第四节 智力障碍
第五节 学习障碍

第十五章 老年期心理障碍

节 老龄化与心理障碍
第二节 神经认知障碍
第三节 老年期常见的其他精神障碍

第十六章 变态心理学的伦理和法律问

节 概述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伦理准则
第三节 精神病人的监管与看护
第四节 精神障碍与刑事司法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的变态心理学教科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王建平教授领衔编写,可谓是深入了解人类异常行为和心理的标准入门书。  


本书*的特点体现在,内容和体系上完全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变化进行编写,更新和完善了各主要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力求体现学科*的发展变化。此外,在保留第2版核心特色的基础之上,本书还增添了新的案例资料,加入了新的图片,更新了推荐影片和视频,并补充随文提问的环节以促进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全书共16章,涵盖了有关心理障碍的大部分知识:*章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心理障碍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评估诊断,第四章到第十五章系统介绍了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症状、心理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第十六章则简要介绍了变态心理学的伦理和法律知识。  


经过全面的修订,新版教材对变态心理学的阐释更加深入浅出,内容更加丰富精彩。无论读者是何背景,透过这本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的优秀教材,都能获益良多。



主编推荐
王建平,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中科院、哈佛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CB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批临床心理学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美国认知治疗学院(ACT)会士(Fellow)以及认证CBT治疗师。担任《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杂志编委。以作者或译者身份编写和翻译《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社会肿瘤学》《认知行为治疗》《有效的疗法:认知行为治疗丛书》《学校常见心理问题丛书》《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焦虑障碍及其治疗》等教材和专著30余部,以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外学术论文140余篇。从事精神医学相关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0年,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实务工作30余年。   
张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南京神经精神病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医科大学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所所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及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认知行为治疗协会候任主席等职务。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教材)60余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杰出精神科医师、江苏省首届创新争先团队奖负责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玉龙,应用心理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自伤行为、心理挫折的发生及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家庭照料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在《心理学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专著两部,编、译《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案例教程》等教材多部,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朱雅雯,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讲授“变态心理学”“发展与学习心理”等课程;研究方向主要为强迫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在国内外心理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科研项目3项,参与翻译、修订专业书4部。

精彩内容
许多人乃至一些专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认为“变态心理”这一术语是一种贬义的说法,带有消极的意味,因此主张把“心理变态”称为“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基于此,本书将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心理障碍”这一说法。但书名仍然沿用“变态心理学”。  
除了“心理变态”和“心理障碍”,我们在一些书中还会经常看到诸如“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等一系列概念。它们经常被混用,要完全将它们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但我们还是决定试着谈谈对这些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   
心理问题 一般是指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出现了某些异常,这些异常让其困扰,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程度。只有当心理问题变得严重了,影响到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才被认为是心理疾病。从某种角度讲,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是一种程度上的区别。   
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症、精神病及其他(如人格障碍)。神经症主要指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组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的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痛苦,并有强烈的就医愿望,属于轻性的精神疾病。而精神病通常没有明显的发病诱因,被认为主要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的。精神病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有病,对自己的精神疾病没有认识和判断能力,他们去医院就诊经常是由于家属的要求或强迫,而不是自愿的,属于重性的精神疾病。  
本书所说的心理变态或心理障碍是相对正常心理而言的,包括从心理问题到精神病的一切超出正常范围的心理行为。至于平常老百姓以及影视中所说的“神经病”则多是指精神病了。而且本书也没有对心理和精神两个术语作进一步的区分,将二者视为相同的,有时使用心理,有时使用精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