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图说老行当》从文化娱乐、修补制造、手工绝艺、市井服务、耕织渔猎、行商摊贩等方面,介绍传统老行当,耍耗子、弹棉匠、吹糖人、剃头匠、放鸬鹚、卖估衣……在怀旧的情怀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
作者简介
矫友田,1973年生于青岛,《读者》《格言》《思维与智慧》等媒体签约作家。迄今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已出版《抚慰一生的智慧茶》《图说老绝活》《图说老手艺》《每一天都是你的骄傲》《火舞的蝴蝶》等作品20余部。作品曾荣获2010年冰心图书奖,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等。
内容摘要
《图说老行当》从文化娱乐、修补制造、手工绝艺、市井服务、耕织渔猎、行商摊贩等方面,介绍传统老行当,耍耗子、弹棉匠、吹糖人、剃头匠、放鸬鹚、卖估衣……在怀旧的情怀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
主编推荐
矫友田,1973年生于青岛,《读者》《格言》《思维与智慧》等媒体签约作家。迄今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已出版《抚慰一生的智慧茶》《图说老绝活》《图说老手艺》《每一天都是你的骄傲》《火舞的蝴蝶》等作品20余部。作品曾荣获2010年冰心图书奖,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等。
精彩内容
惊险刺激跑马戏跑马戏,又称“跑马解”,是过去我国民间深受大众喜爱的杂技表演项目。虽然说都是跑江湖卖艺,但跑马戏表演与那些单打独斗的江湖艺人是有一定区别的。跑马戏是属于团体性质的表演,旧称“马戏班”,现多称为“马戏团”。即使一个小型的马戏班,至少也有十来个演员。
马戏班的人员构成比较稳定,多为家族式的,或师徒相承,一般不用外人。班主多是一对较有威望的老年夫妇,男的称“老汉”,女的称为“老坐子”。
到了一个地方之后,他们首先要选择好演出的场地。在城镇卖艺,多选择在广场市头;若在农村卖艺,则多选择在场院上。然后,随班的一起动手,扎起一个硕大的圆形围棚,大小以戏班的规模而定。旧时,有些财大气粗的戏班,通常也会雇请当地的棚匠扎制。
跑江湖的规矩很多,马戏班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卖艺之前,一般都要拜访一下当地几位有声望之人,一点薄礼或一顿酒菜即可,以便得到照应,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马戏班在一个地方卖艺的时间,视生
意的好坏而定,但一般也就是数天的时间,而后继续启程奔赴下一个目标。
演出场地定好之后,马戏班的艺人们便肩挑道具,扛着兵械,或牵或骑着马匹,敲锣打鼓,沿街宣传。骑在马上的,多为马戏班的当家女艺人,穿红着绿,煞是威风。
在演出时,观众需要付钱买票入场。门前有几个人敲着锣鼓,大声吆喝着招揽观众。而一些顽皮的孩童,趁着人多杂乱之际,掀开围棚,像猴子一样机灵地钻了进去。对此,那些在棚外维持秩序的艺人们,也只能无奈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围棚中央,有几匹马,几张桌子、凳子,一口大缸等物,都是他们表演的道具。开场时,先由几个小女孩,踢踢脚,弯弯腰,或翻个筋斗。半个钟头以后,有几个男的骑马在场中跑些圈,为的是不令观众寂
寞。当观众坐到大半的时候,表演才真正开始。
马戏表演,在我国民间有着十分古老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汉代的马戏,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张衡在牺京贝武》里描述说:“建戏车,树修旃,假童逞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缝。譬殒绝而复联。百马同辔,聘足并驰,撞木之伎,态不可弥。”其大意是说:表演马戏的车子上,树立着一杆高高的赤旗。一个幼童攀援着旗杆上下翩翻,突然失手倒栽下来,眼看就要被摔死。谁也想不到,他的脚还在上面挂连着——这是故弄玄虚。那拉着戏车的百匹骏马,同辔同步,整齐地一起飞奔着。这种戏车檀木之技,真是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南北朝时期的马戏,仍带有鲜明的汉代马戏的印记。如晋代文人陆翔撰写的《邺中记》所述,后赵石虎建都于邺(在今天河北临漳的西南)。每朝元会,都要在殿前作乐。这个“乐”,当然也包括杂技,马戏也在其中。马拉的戏车长约两丈左右,中间立一木杆,杆上固定着一根檀木,呈“T”字型。驭马飞驰,两个艺人分别跃上横木两端,作出飞鸟展翅、逆行倒挂等惊险动作。
随后,艺人们装扮成猿猴,在马上献技,一会儿挂在马胁两侧,一会儿站立在马头上,一会儿蹲踞在马尾处。骏马飞奔如常,人如猴子般灵活,紧缀在马的身上。所以,当时人们称这种技艺为“猿骑伎”。
到了唐代,马戏表演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透剑门伎”尤为精彩。所谓“透剑门伎”,就是马跃刀山。在地上倒插刀剑,间隔分成几级,犹如房椽,寒光闪闪,使人望而却步。表演者驾驭马匹,奔腾跳跃,飘忽而过,人马无伤。
到了宋代,马戏技艺更为成熟,表演技巧更加精湛高超。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给皇帝表演马戏时,就有跳马、倒立、拖马、引马、立马、骗马、镫里藏身等多种多样的马上功夫。后来,这种马术表演不仅仅只为皇帝老倌儿做宫廷供奉,在民间也逐步盛行起来,俗称“走解”。
P3-5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