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化学(第3版)(1)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6.49
8.3折
¥
32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徐志珍,王燕,李梅君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1013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24043297
上书时间2024-10-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前言
《实验化学(Ⅰ)》版于1999年3月出版,第二版于2006年3月出版,该书是《实验化学》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经过一些高等院校多年来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为进一步深化实验化学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根据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用书单位的反馈意见,在保持教材原有的指导思想和特色的基础上,对第二版内容作了适当修改和更新,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验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第三版具体作了如下修改:
1.进一步完善了第1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了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的使用说明,使教材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对第2~5章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更新了部分实验内容,引入了一些现代合成新方法,如微波合成法等,体现教材的先进性。
3.细化了实验指导部分,使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操作的关键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第三版由徐志珍、王燕、李梅君修改,全书由徐志珍统稿。本次修订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化学工业出版社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我们也对为本书版、第二版做出过贡献的同仁及在使用本书过程中提出过中肯意见和建议的同行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修订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3月
版前言
本书是华东理工大学工科化学系列基础实验课程改革教材。据*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报道:跨世纪的中国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性转变是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因此,要打破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结构,实行学科综合、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一些学科的严格分界将被整体优化组合的课程所代替,同时摈弃把知识分得过细,强调加强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素质教育。考虑到基础的无机、分析、有机、物化与生化等化学实验课都统一于普遍性的化学原理和常用的实验测试手段与方法,不过是处理问题的方面与层次不同;同时,我校总结了多年来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已成立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这一新体制,所以现在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中开设一门广谱性的《实验化学》课程是顺理的,也是适时的。
《实验化学》课程整套教材包括《实验化学(Ⅰ)》、《实验化学(Ⅱ)》与《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这套教材力求以实验原理与方法为主线,把基础的无机、分析、有机、物化与生化等化学实验概括为物质性质、化合物制备、物质组成分析与结构分析、物性常数与过程参数测定和综合研究等五种题材的实验内容,据此形成了不同的版块,将几门基础化学实验整体优化组合,有重点地由浅入深从学期安排到第五学期。第五学期后,结合高年级的化学选修课再开设《高等实验化学》课。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原理的教学,提高实验课的理论思维以及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共性,编写了《实验化学原理与方法》教材。每学期讲授其中与实验内容配套的相关章节。
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方国女、萧繁花、高永煜、王燕等,化学实验中心的叶汝强、樊行雪、张济新、邹文樵等在多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与鼓励,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期望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教、学等多环节的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逐步臻于完善。
本教材由同济大学陈秉堄教授审阅,特致谢意。
编者
1998年6月
第二版前言
《实验化学(Ⅰ)》版于1999年3月出版,是《实验化学》课程的系列教材之一。为遵循*有关“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改革精神,根据使用院校的反馈意见,特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本版在保持版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着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版作了如下修改:
1.考虑到教材的完整性及使用的方便性,新增第1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融合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及操作。
2.为使教材能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新了实验中所涉及的仪器,为此,书末新增“附录”,对仪器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
3.对原有的第1~4章的内容及编排做了调整,突出应用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编者开发新实验的基础上,精选了一些与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生活实践等有关的新实验,以体现化学在其他学科及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版由李梅君、徐志珍、王燕、虞大红、张玉良、魏晓芳、吴海霞修订。全书由李梅君统稿。
本次修订得到了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化学工业出版社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感谢为本书版做出过贡献的同仁及在使用本书过程中提出过中肯意见和建议的同行。
限于修订者水平,本书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1月
导语摘要
本书是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新体系模式中的《实验化学》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无机、分析、有机与物化等独立开设化学实验课的体系,将几门课的基础化学实验进行整体优化组合,以基本操作与技能为主线,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化合物的制备、物质性质、物性常数测定、物质组成分析以及综合设计实验。为使学生掌握的实验技能及方法,本次修订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更新了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引入了一些现代合成新方法,完善了实验指导部分,使教材内容更完整,使用面更广。
本书为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或化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徐志珍,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 ,教学:
(1)上海市精品课程:“现代基础化学”课程建设,负责人,2004
(2)上海市重点课程:“无机化学”课程建设,负责人,2013
(3)校教改项目:“多层次、多元化开展大一基础化学课程建
设”,负责人,2011
(4)校教改项目:“充分发挥教研组基层作用,切实提高青
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负责人,2011
(5)上海市项目:“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项目指导,2011
科研:
(1)上海市联盟计划,“天门冬氨酸钙”工业化,2013~2014,
负责人
(2)上海市联盟计划,“腊梅花精油提取及应用研究”,
2011-2012,主要参加者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微纳颗粒组装效应及其物
理化学本质的研究” 2010,参加者
获奖:
(1)华东理工大学“名师风范杯”授课大赛一等奖,2013
(2)华东理工大学“名师风范杯”授课大赛zui 佳 教学手段奖,2013
(3)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层次、多元化开
展大一基础化学课程建设”,排名 第 一 ,2012
(4)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充分发挥教研组基
层作用,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名 第 一,2012
(5)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传承与创新,构建
化学新专业创新教育体系”,排名第三,2012
(6)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代基础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排 名 第 一,2008
目录
第1章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1实验室安全知识1
1.1.1学生实验守则1
1.1.2实验室安全守则1
1.1.3实验室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2
1.1.4安全用电3
1.1.5灭火常识3
1.1.6实验室“三废”处理4
1.1.7实验室常用的安全标志5
1.2化学实验的学习要求5
1.2.1实验预习5
1.2.2实验操作6
1.2.3实验报告6
1.2.4实验报告格式6
1.3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10
1.3.1实验室用水及制备10
1.3.2玻璃器皿的洗涤与干燥11
1.3.3容量器皿及其使用13
1.3.4天平与称量20
1.3.5加热装置和加热方法22
1.3.6简单玻璃加工技术26
1.3.7试剂的取用和配制27
1.3.8试纸的使用30
1.3.9固液分离及沉淀的洗涤30
1.3.10蒸发、浓缩与结晶33
1.3.11气体钢瓶及使用规则34
1.4化学实验测定技术35
1.4.1pHS-3C型酸度计35
1.4.2722s型分光光度计40
1.4.3电导率仪42
第2章 化合物的制备与物质性质
2.1化合物的制备部分概述45
2.1.1利用水溶液中离子反应制备无机物45
2.1.2分子间化合物的制备45
2.1.3无水化合物的制备46
2.1.4由矿石、废渣(液)制取化合物46
2.2化合物制备实验49
实验一硫酸亚铁铵的制备49
实验二过氧化钙的合成51
实验三葡萄糖酸锌的制备53
实验四从盐泥中制取七水硫酸镁54
实验五高锰酸钾的制备56
实验六微波法制备磷酸锌58
2.3物质性质部分概述59
2.3.1酸碱性59
2.3.2氧化还原性60
2.3.3配位性62
2.3.4溶解性63
2.3.5稳定性65
2.3.6混合离子的分离与鉴定66
2.4物质性质实验67
实验七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67
实验八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一)74
实验九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二)78
实验十废液中回收重金属84
实验十一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86
第3章 化学基本常数测定
3.1概述96
3.2化学基本常数测定实验96
实验十二醋酸离解平衡常数的测定96
Ⅰ直接pH值法96
Ⅱ电位滴定法98
实验十三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100
实验十四溶度积常数的测定103
Ⅰ硫酸钙溶度积的测定(离子交换法)103
Ⅱ硫酸钡溶度积的测定(电导率法)106
实验十五[Ti(H2O)6]3 分裂能的测定(分光光度法)107
实验十六硼酸的线性滴定与解离常数的测定109
第4章 物质组成分析——定量分析
4.1概述112
4.2物质组成分析实验113
实验十七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113
实验十八食用醋酸含量的测定115
Ⅰ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115
Ⅱ食用醋酸含量的测定117
实验十九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119
ⅠHCl标准溶液的标定119
Ⅱ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120
实验二十石灰石中钙、镁含量及微量铁的测定121
Ⅰ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21
Ⅱ石灰石中钙、镁含量的测定124
Ⅲ石灰石中微量铁的测定125
实验二十一酸牛乳中的酸度测定128
实验二十二气相色谱法测定烷烃混合物的组成及含量130
第5章 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
5.1概述136
5.2综合性实验136
实验二十三CuSO4·5H2O的制备及铜含量分析136
ⅠCuSO4·5H2O的制备136
Ⅱ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139
实验二十四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及配离子组成、
电荷数的测定141
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141
Ⅱ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离子的组成测定143
Ⅲ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配离子电荷数的测定146
实验二十五由鸡蛋壳制备丙酸钙及其组成测定150
Ⅰ丙酸钙的制备及其防霉性质试验150
Ⅱ丙酸钙中钙含量的测定151
实验二十六纳米ZnO的制备及性质测定152
Ⅰ纳米ZnO的制备152
Ⅱ纳米ZnO纯度的测定154
Ⅲ纳米ZnO的谱图表征155
Ⅳ纳米ZnO抗紫外能力的测定156
5.3设计性实验157
实验二十七氨基酸金属螯合物的制备及表征157
实验二十八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159
实验二十九净水剂聚合硫酸铁的制备160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是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新体系模式中的《实验化学》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无机、分析、有机与物化等独立开设化学实验课的体系,将几门课的基础化学实验进行整体优化组合,以基本操作与技能为主线,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化合物的制备、物质性质、物性常数测定、物质组成分析以及综合设计实验。为使学生掌握的实验技能及方法,本次修订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更新了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引入了一些现代合成新方法,完善了实验指导部分,使教材内容更完整,使用面更广。
本书为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化学实验或化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参考。
主编推荐
徐志珍,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 ,教学:
(1)上海市精品课程:“现代基础化学”课程建设,负责人,2004
(2)上海市重点课程:“无机化学”课程建设,负责人,2013
(3)校教改项目:“多层次、多元化开展大一基础化学课程建
设”,负责人,2011
(4)校教改项目:“充分发挥教研组基层作用,切实提高青
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负责人,2011
(5)上海市项目:“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项目指导,2011
科研:
(1)上海市联盟计划,“天门冬氨酸钙”工业化,2013~2014,
负责人
(2)上海市联盟计划,“腊梅花精油提取及应用研究”,
2011-2012,主要参加者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微纳颗粒组装效应及其物
理化学本质的研究” 2010,参加者
获奖:
(1)华东理工大学“名师风范杯”授课大赛一等奖,2013
(2)华东理工大学“名师风范杯”授课大赛zui 佳 教学手段奖,2013
(3)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层次、多元化开
展大一基础化学课程建设”,排名 第 一 ,2012
(4)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充分发挥教研组基
层作用,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名 第 一,2012
(5)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传承与创新,构建
化学新专业创新教育体系”,排名第三,2012
(6)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代基础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排 名 第 一,200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