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8.64 8.6折 45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珊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0830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4027404

上书时间2024-10-28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电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电路理论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其他各学科,因此,电路课程已不仅限于电类工科专业,众多理科类专业也将其作为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必需的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测量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为了主动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大力推动教学体制改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作为电类工科各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电路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本书就是针对新的教学大纲、新的课程体系,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丰富的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消化吸收国内外优秀教材的长处编写而成的。    传统的电路在课程设置上着重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侧重理论推导的严密过程。但是,随着当今社会学科的发展与细化,这种课程设置已经不太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要把以往单一的、纵向的课程设置变为纵向和横向相互交汇的形式,以整体、融合、发展和应用的观念建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把课程内容层次化、模块化,使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更好地结合,较好地解决知识爆炸与课时紧张的矛盾。    本书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精选、改写、补充和整合。本着“够用、实用、能用”的原则,降低了理论深度,压缩了基础性的原理叙述部分,不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除保留基础的传统内容外,还削减了陈旧的复杂理论推导和应用较少的公式。增加了典型实例电路剖析, 这些实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搭建了从理论到应用的桥梁,突出了电路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思考,以便加强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综合能力。    本书的体系结构注重基础知识的内在关系,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一步理顺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内容的编排与同类书相比有一定的调整,以遵循人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按照严谨的思维方式接受相关的知识点,并采用比较有效和精练的方式把问题交代清楚,便于施教与自学,力求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能力。    全书共分13章,内容由浅入深,介绍了电路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运用系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相量分析法、拉普拉斯变换法、网络参数分析法、图解分析法等数学工具对直流稳态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二端口网络等各种电路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全书力求概念准确、内容新颖、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既注重基本原理的必要讲解,又力求突出工程上的实用性。明确指出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读者在学习中常见的疑难之处与易混淆的概念,以便读者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本书所配例题具有典型性并能适当兼顾工程实际,例题解答过程详尽清楚。每章配有适量且有针对性的思考与练习以及难易适当的习题,习题与例题类型尽量密切结合,读者参考相关例题的解答能够较顺利地完成习题,方便读者自学,易于教师教学。书中标有星号(*)的内容属于加深加宽的参考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取舍。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电类工科专业,既可以作为电路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读者自学电路课程和实践的参考书。    本书由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林珊编写,秦朝明老师主审。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罗小燕书记、主管教学的蔡述庭副院长、学院办公室的黄和平老师、电气系的曾珞雅老师等对本书的编写及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这些领导和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的儿子许悦聪同学给予了极大的精神鼓励和支持,众多过去的、现在的学子们给予了鼓励和支持,在此本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人作为一名普通平凡的高校教师,谨以此书献给所挚爱的高等教育事业!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联系邮箱:alice333.happy@163.com。    林珊于广东工业大学

导语摘要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基本定理、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含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含耦合电感的电路与变压器、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简介。

目录
目录序前言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111实际电路概述112电路模型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122电压、电位及电动势123电能和电功率13电路元件14电阻元件141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及伏安特性曲线142电阻元件的功率和能量143特殊的电阻元件144电阻元件的工程应用基础15独立电源151理想电压源和实际电压源152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16受控电源17基尔霍夫定律17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7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8电路中电位的计算习题第2章电路的等效变换21等效变换22电阻的等效变换22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22电阻的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223电桥电路23独立电源的等效变换231电压源的串联和并联232电流源的并联和串联233实际电源的等效234多电源电路的等效24受控源的等效变换25无源二端电路的等效习题第3章电路的基本定理31叠加定理32替代定理33等效电源定理331戴维南定理332诺顿定理34功率传输定理习题第4章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1电路的图42支路电流法43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431网孔电流法432回路电流法44结点电压法习题第5章含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5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51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特性及电压传输特性512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分析方法52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习题第6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61动态元件611电感元件612电容元件62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确定621换路及换路定则622初始值的确定63一阶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631一阶动态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632一阶动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64一阶动态电路的几种常见响应64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64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643一阶电路的全响应644一阶电路的实际应用65二阶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66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661阶跃函数662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67冲激函数和冲激响应671冲激函数672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习题第7章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分析71正弦量71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712正弦量的三要素7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721复数及其运算722相量表示73基本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模型731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模型732电感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模型733电容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模型74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模型74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相量模型74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相量模型75正弦稳态电路的阻抗与导纳751复阻抗752复导纳753阻抗与导纳的等效变换76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77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771瞬时功率772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773视在功率和复功率774功率因数的提高775功率传输78频率特性与网络函数79电路的谐振791串联谐振792并联谐振*710滤波器电路7101低通滤波器7102高通滤波器7103带通滤波器习题第8章三相交流电路81三相电源811三相电源的星形联结812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联结82三相电路负载的连接83三相电路的-联结方式831三相四线制的-联结832三相三线制的-联结84三相电路的-△联结方式85三相电路的功率851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852三相电路有功功率的测量习题第9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9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92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921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922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923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功率93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习题第10章含耦合电感的电路与变压器101互感102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1021耦合电感的串联1022耦合电感的并联1023耦合电感的单端相连(T形连接)103空心变压器104理想变压器105功率传输的模匹配习题第11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11拉普拉斯变换1111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1112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1113用部分分式法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112运算电路分析法1121电路定律的复频域运算模型1122线性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复频域运算模型1123应用拉普拉斯变换的运算电路法分析线性电路习题第12章二端口网络121二端口网络的定义122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参数1221二端口网络的开路电阻R参数及开路阻抗Z参数1222二端口网络的短路电导G参数及短路导纳Y参数1223二端口网络的混合H参数及H^参数1224二端口网络的传输T(A)参数及T^(A^)参数1225二端口网络参数间的转换123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231Z参数等效电路1232Y参数等效电路124二端口网络的连接1241二端口网络的级联1242二端口网络的串联1243二端口网络的并联125二端口网络应用实例习题*第13章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简介131非线性电路元件1311非线性电阻1312非线性电感1313非线性电容132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1321只含一个非线性电阻的电路1322含多个非线性电阻的电路133小信号分析法习题习题参考答案附录附录A电阻器的命名方法、标称值及功率等级附录B电容器的命名方法及标称容量系列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基本定理、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含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交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含耦合电感的电路与变压器、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简介。

精彩内容
前言电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电路理论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其他各学科,因此,电路课程已不仅限于电类工科专业,众多理科类专业也将其作为必修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必需的电路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测量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为了主动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大力推动教学体制改革。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作为电类工科各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电路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本书就是针对新的教学大纲、新的课程体系,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丰富的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消化吸收国内外优秀教材的长处编写而成的。
    传统的电路在课程设置上着重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侧重理论推导的严密过程。但是,随着当今社会学科的发展与细化,这种课程设置已经不太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学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要把以往单一的、纵向的课程设置变为纵向和横向相互交汇的形式,以整体、融合、发展和应用的观念建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把课程内容层次化、模块化,使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更好地结合,较好地解决知识爆炸与课时紧张的矛盾。
    本书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精选、改写、补充和整合。本着“够用、实用、能用”的原则,降低了理论深度,压缩了基础性的原理叙述部分,不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除保留基础的传统内容外,还削减了陈旧的复杂理论推导和应用较少的公式。增加了典型实例电路剖析, 这些实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搭建了从理论到应用的桥梁,突出了电路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思考,以便加强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综合能力。
    本书的体系结构注重基础知识的内在关系,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一步理顺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内容的编排与同类书相比有一定的调整,以遵循人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按照严谨的思维方式接受相关的知识点,并采用比较有效和精练的方式把问题交代清楚,便于施教与自学,力求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能力。
    全书共分13章,内容由浅入深,介绍了电路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运用系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相量分析法、拉普拉斯变换法、网络参数分析法、图解分析法等数学工具对直流稳态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二端口网络等各种电路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全书力求概念准确、内容新颖、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既注重基本原理的必要讲解,又力求突出工程上的实用性。明确指出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读者在学习中常见的疑难之处与易混淆的概念,以便读者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本书所配例题具有典型性并能适当兼顾工程实际,例题解答过程详尽清楚。每章配有适量且有针对性的思考与练习以及难易适当的习题,习题与例题类型尽量密切结合,读者参考相关例题的解答能够较顺利地完成习题,方便读者自学,易于教师教学。书中标有星号(*)的内容属于加深加宽的参考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而有所取舍。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电类工科专业,既可以作为电路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读者自学电路课程和实践的参考书。
    本书由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林珊编写,秦朝明老师主审。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罗小燕书记、主管教学的蔡述庭副院长、学院办公室的黄和平老师、电气系的曾珞雅老师等对本书的编写及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这些领导和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的儿子许悦聪同学给予了极大的精神鼓励和支持,众多过去的、现在的学子们给予了鼓励和支持,在此本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人作为一名普通平凡的高校教师,谨以此书献给所挚爱的高等教育事业!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联系邮箱:alice333.happy@163.com。
    林珊于广东工业大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