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7.85 5.7折 ¥ 49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美]保罗·C·纳特 罗伯特·W·巴可夫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0320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24021916
上书时间2024-10-28
序言
全面系统:系统论述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概念、理论、方法与技术,既重视内容分析,解决战略管理“是什么”的问题,又重视过程分析,解决“如何”进行战略管理的问题。
强调公共性:立足于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背景及公共管理实践,提出了一整套符合公共部门特点及适应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战略管理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全书的写作建立在两位作者丰富的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现实性。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是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运动的产物,它是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向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特和巴可夫合著的《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一书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曾获得美国管理学会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分会*图书奖。
对于公共部门而言,战略管理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有何不同?本书从上述问题谈起,系统论述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战略管理的内容及其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战略管理的六阶段和三种战略管理方法,以及战略管理的搜寻、综合、选择技术和这三种技术的组合运用,并选取了公共和第三部门的三个组织作为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对象,讨论实践中的战略管理。*后,本书在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过程进行归纳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管理的一般原则,并展望了战略管理的未来。
保罗•C.纳特(Paul C. Nutt)
美国管理学会知名创始会员、战略管理专家,俄亥俄州立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荣誉退休教授,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英国伦敦商学院、卡迪夫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担任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基金会、国立卫生研究院等许多政府和第三部门组织的顾问。主要研究和咨询领域为决策制定、变革、战略管理等,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其中,《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获得美国管理学会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分会图书奖。
罗伯特•W.巴可夫(Robert W. Backoff)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曾担任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诸多机构和众多非营利组织的顾问,其研究与咨询活动主要集中在公共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计划及其应用领域。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和纳特教授合写的《组织的公共性及其对于战略管理的内涵》一文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查尔斯•H.列文论文奖”。
主要校译者简介
陈振明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政治学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理解公共事务》《竞争型政府》《公共管理学》《政策科学》《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等专著和教材十多部,主译“公共政策经典译丛”等译著,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第1篇 公共和非营利部门中战略的重要性
第1章 实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1.1 一些面临困境的组织
1.2 诱因
1.3 我们做什么
1.4 要点
第2章 为什么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不一样
2.1 公共—私人部门的区别与战略管理
2.2 对战略管理者的启示
2.3 要点
第2篇 战略概念及议题概述
第3章 战略的类型及其用途
3.1 战略的起源
3.2 当代战略管理
3.3 战略的性质
3.4 战略的用途
3.5 采取战略行动
3.6 战略的种类
3.7 要点
第4章 战略方法在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应用
4.1 公共和第三部门的战略
4.2 战略制定的途径
4.3 战略变革的前景
4.4 要点
第5章 理解战略议题
5.1 战略议题的角色
5.2 议题识别的困境
5.3 作为张力的议题
5.4 组织认知的新情况的类型
5.5 构建议题张力
5.6 如何运用框架
5.7 要点
第3篇 战略管理过程
第6章 组织战略过程
6.1 基本理念
6.2 战略管理小组
6.3 问题议程的形成
6.4 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种类
6.5 战略管理者的角色
6.6 要点
第7章 战略制定和实施: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
7.1 阶段:历史背景
7.2 第二阶段:形势评估
7.3第三阶段:问题议程
7.4 第四阶段:备选战略
7.5 第五阶段:可行性评估
7.6 第六阶段:实施
7.7 要点
第8章 调适战略管理过程以满足具体需要
8.1 集中行动战略管理
8.2 重构战略管理
8.3 过程循环
8.4 持续变化的战略管理
8.5 要点
第4篇 有效的支持技术
第9章 发掘信息和新思想的搜寻技术
9.1 沉默思考技术
9.2 互动小组技术
9.3 综摄法
9.4 脚本法
9.5 搜寻的混合技术
9.6 要点
第10章 了解信息的含义:综合的技术
10.1 产生综合的技术
10.2 描述结构关系的技术
10.3 用来综合的混合技术
10.4 要点
第11章 确定优先战略的技术
11.1 锚定等级刻度
11.2 配对比较
11.3 分等—加权法
11.4 点数分配法
11.5 Q型法
11.6 管理小组重新考虑优先顺序
11.7 混合技术
11.8 要点
第12章 适应不同战略类型的技术组合
12.1 判断需求的标准
12.2 战略类型
12.3 要点
第5篇 战略实践:三个案例
第13章 一个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面临的战略挑战
13.1 机构背景
13.2 战略管理过程
13.3 阶段:历史背景
13.4 第二阶段:形势评估
13.5 第三阶段:问题议程
13.6 第四阶段:备选战略
13.7 第五阶段:可行性评估
13.8 第六阶段:实施
13.9 重塑问题议程
13.10 后果
第14章 地方政府的创新
14.1 组织背景
14.2 战略管理过程
14.3 阶段:历史背景
14.4 第二阶段:形势评估
14.5 第三阶段:问题议程
14.6 第四阶段:备选战略
14.7 第五和第六阶段:可行性评估与实施
14.8 重塑问题议程
14.9 后果
第15章 为一个州卫生机构锻造新的使命
15.1 机构背景
15.2 战略管理过程
15.3 阶段:历史背景
15.4 第二阶段:形势评估
15.5 第三阶段:问题议程
15.6 第四阶段:战略选项
15.7 第五阶段:可行性评估
15.8 第六阶段:实施
15.9 重塑问题议程
15.10 后果
结论 组织转型的战略原则
创建战略
公共与第三部门组织的特定需求
战略变革
转型式变革
要点
附录A支持战略过程各阶段的表格、工作表和发放资料
附录B支持技术的表格和工作表
参考文献
全面系统:系统论述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概念、理论、方法与技术,既重视内容分析,解决战略管理“是什么”的问题,又重视过程分析,解决“如何”进行战略管理的问题。
强调公共性:立足于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背景及公共管理实践,提出了一整套符合公共部门特点及适应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战略管理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全书的写作建立在两位作者丰富的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现实性。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是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运动的产物,它是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向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特和巴可夫合著的《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一书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曾获得美国管理学会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分会*图书奖。
对于公共部门而言,战略管理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有何不同?本书从上述问题谈起,系统论述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战略管理的内容及其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战略管理的六阶段和三种战略管理方法,以及战略管理的搜寻、综合、选择技术和这三种技术的组合运用,并选取了公共和第三部门的三个组织作为战略管理的案例分析对象,讨论实践中的战略管理。*后,本书在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过程进行归纳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管理的一般原则,并展望了战略管理的未来。
保罗•C.纳特(Paul C. Nutt)
美国管理学会知名创始会员、战略管理专家,俄亥俄州立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荣誉退休教授,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商学院教授。曾在英国伦敦商学院、卡迪夫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担任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基金会、国立卫生研究院等许多政府和第三部门组织的顾问。主要研究和咨询领域为决策制定、变革、战略管理等,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其中,《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获得美国管理学会公共与非营利组织分会图书奖。
罗伯特•W.巴可夫(Robert W. Backoff)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曾担任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诸多机构和众多非营利组织的顾问,其研究与咨询活动主要集中在公共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计划及其应用领域。在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和纳特教授合写的《组织的公共性及其对于战略管理的内涵》一文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查尔斯•H.列文论文奖”。
主要校译者简介
陈振明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政治学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理解公共事务》《竞争型政府》《公共管理学》《政策科学》《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等专著和教材十多部,主译“公共政策经典译丛”等译著,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
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