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4.25 6.7折 ¥ 50.9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奥)斯·茨威格 著 张意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4189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0.9元
货号29410124
上书时间2024-10-28
译者序
一九八一年人们在茨威格的遗稿中发现了一部没有题目的长篇小说打字稿,茨威格研究专家克努特·贝克(Knut Beck,又译克鲁特·贝克)对此进行了整理并选取小说中“变化的陶醉”(Rausch der Verwandlung)一词命名。该书于一九八二年由德国S.费歇尔出版社出版,中译本名为《富贵梦》,一九八七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译者赵蓉恒。本人重译这部作品,以《幻梦迷离》之名呈现给读者。此部作品与茨威格另一部生后发表的作品《克拉丽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茨威格小说全集》第四卷,于二○一九年出版。 《幻梦迷离》的写作时间应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曾因创作《玛丽·安托瓦内特传》而搁置。此后茨威格的写作一直在小说和传记之间进行。一九三五年茨威格创作了苏格兰女王玛利亚·斯图亚特的传记。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他在写给汉斯·卡罗萨(Hans Carossa)的信中提到“要尝试一部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茨威格完成了航海家麦哲伦的传记,一九三八年在英国完成了他生前发表的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茨威格的前妻弗里德里克讲到此书的写作时曾说“斯台芬在远方怀念起奥地利了,这真是罕见。”众所周知,茨威格一九三四年二月移居英国,是因之前他萨尔茨堡的家遭到搜查,据说是寻找藏匿的武器。对于茨威格这位享誉欧洲的和平主义者,这是极大的侮辱,他的身心深受打击,从此远走他乡。在英国写下这样一部发生在奥地利的小说的确可以视作他对家乡的思念。 这些年间茨威格的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九三四年他结识绿蒂·阿尔特曼(Lotte Altmann),一开始绿蒂是他的秘书,后来两人之间产生感情。除一九三五年一月的美国之行和一九三六年的南美之行外,茨威格基本上都在伦敦和绿蒂在一起,而他的妻子弗里德里克则待在萨尔茨堡。一九三七年底茨威格的婚姻破裂,他回到萨尔茨堡卖掉那里的住所后回到伦敦,而弗里德里克则搬到维也纳,后经法国、葡萄牙前往美国。一九三八年奥地利与德国合并,同年茨威格的母亲去世,哥哥移居纽约,茨威格身边没有了任何亲人,自己也成为无国籍人士,同年年底申请英国国籍,申请在第二年三月才获批准。一九三九年夏,茨威格搬到巴斯,绿蒂继续担任他的私人秘书,这时茨威格和弗里德里克办理完离婚手续。九月茨威格和绿蒂在巴斯登记结婚。一九四○年茨威格携绿蒂踏上前往美洲的旅途,从此在流亡之路上一去不返。
《幻梦迷离》的女主人公克里斯蒂娜一成不变的生活经历了一次“变化”,这个变化其实只是“短暂的”“幻梦般的”,等到这个短暂、幻梦般的变化戛然而止之后,女主人公的真实生活没有发生丝毫改变,依然是那种无望、穷困、单调,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摆脱,这就是女主人公的宿命,这让她愤恨、窒息和绝望。为此她一再在心里抱怨,但后她不再抱怨而是义无反顾地要用真正的行动去改变这个宿命。 小说中的斐迪南是茨威格笔下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一个完全的叛逆者!战争带给他无数肉体和心灵的痛苦,他憎恨毁掉他前程的战争,对战后奥地利行政部门的官僚主义恨之入骨!他也为此在昔日战友和克里斯蒂娜那里大声咒骂。而这样的咒骂只会让他更加愤怒和绝望,后他终于意识到只有奋起反抗才能摆脱被这个可憎恶的国家机器欺凌的命运。 小说通过斐迪南之口对奥地利战后现状的控诉异常犀利,切中时弊。而克里斯蒂娜和斐迪南后打算实施的行为是对国家司法制度的公然挑战,但是两个人都未因此产生任何的良心不安。因为按照斐迪南的解释,这个国家亏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他们只是讨回他们应得的部分。这样公然挑衅国家和法律的行为企图以及小说中太多强烈的社会批判言辞其实很不符合茨威格和平主义者的处事态度,这也许是他未发表这部作品的一个原因。他只能在文字上宣泄一下自己对社会的不满,但没有勇气真正和这个社会正面冲突。他更多把自己人文主义和和平主义的思想寄托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 其实茨威格的人生的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可惜这些变化都不是“令人陶醉”的变化,而是令人心碎的变化。他原有的生活被纳粹的魔掌无情地粉碎了,他不得不离开家园前往异国他乡,他进行了很多尝试,但终还是因为绝望于自己熟悉的生活不会再来而放弃了生命,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遗憾。而有关克里斯蒂娜的故事被作家封存起来,也反映了茨威格的矛盾和绝望,作家把她的命运作为悬念留给我们,我们有理由相信克里斯蒂娜是胜利者,她的命运也许会比茨威格的积极很多。 今年时值茨威格逝世八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发行此译文的单行本,以此作为对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纪念。
张意 二○二二年一月十日于蓝旗营
|
《幻梦迷离》是茨威格的长篇小说遗著。故事发生在次世界大战后的奥地利,讲述乡村邮局职员克里斯蒂娜经历的巨大贫富落差,她和退伍士兵斐迪南面临的艰辛与绝望。
《幻梦迷离》是茨威格的长篇小说遗著。故事发生在次世界大战后的奥地利,讲述乡村邮局职员克里斯蒂娜经历的巨大贫富落差,她和退伍士兵斐迪南面临的艰辛与绝望。
斯·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和平主义者。纳粹上台后,流亡英国、巴西。其小说以细腻深入的心理分析见长。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旧书贩门德尔》《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巴尔扎克传》《良心反抗暴力——卡斯特利奥反抗加尔文》《约瑟夫·富歇》等。
茨威格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
译者张意为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教授。
《幻梦迷离》是茨威格的长篇小说遗著。故事发生在次世界大战后的奥地利,讲述乡村邮局职员克里斯蒂娜经历的巨大贫富落差,她和退伍士兵斐迪南面临的艰辛与绝望。
斯·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和平主义者。纳粹上台后,流亡英国、巴西。其小说以细腻深入的心理分析见长。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旧书贩门德尔》《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巴尔扎克传》《良心反抗暴力——卡斯特利奥反抗加尔文》《约瑟夫·富歇》等。
茨威格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
译者张意为中国人民大学德语系教授。
奥地利所有的乡村邮电所都相差无几:看看其中的一所就可知全部。这些邮电所都建造于弗朗茨·约瑟夫时期,使用同一资源,里面的设备同样寥寥无几或者简单划一,在任何地方都让人感到憋屈,国库的捉襟见肘显而易见。就连坐落在冰川之中的偏僻的蒂罗尔山区的邮电所,也都顽固地保持着那股老朽的奥地利行政机构的味道,一闻便知,这就是那冷丝丝的烟草味道和布满灰尘的卷宗霉味。所有邮电所的布局如出一辙:一道安装着玻璃板的木墙把房间按照严格规定的比例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对外开放场所,一个是办公区。在对外开放场所没有任何可以就座的地方以及任何其他舒适的设施,可见国家根本不关心它的国民是否会在这里逗留时间较长。公共区域的家具一般就是颤颤巍巍靠墙放着的歪七扭八的斜面写字台,上面铺着的那块破旧不堪的油布已经被无法数清的斑斑墨迹弄得黑乎乎的,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个嵌在桌子里的墨水瓶里看到的只是一团风干的墨糊糊,根本无法蘸着写字。就算桌上那个笔槽里凑巧有一支自来水笔,那它的笔尖肯定已经折断,根本写不了字。节俭的国库对于美观如同对于舒适一样的不上心:自从共和国把弗朗茨·约瑟夫的画像从墙上摘下来之后,拿来作为房间艺术装饰的充其量就是些海报,那些色彩特别扎眼的海报被贴在脏兮兮的石灰墙上,有的还在邀请人们去参观早已关张的展览,有些宣传购买彩票,在有些被人遗忘的邮电所里甚至还张贴着鼓励人们购买战争债券的海报。国家在公共场所的慷慨大方,充其量就显现在这些廉价的墙上装饰或许还有那个根本无人注意的“禁止吸烟”的告示上面。
相反,办公区域那边则让人格外肃然起敬。在这里,国家以紧凑的方式象征性地展示了它不容忽视的权力和地域宽广。在那个被保护的角落放置着一个铁质钱柜,从窗户上安装的铁栏杆可以推测它那里时不时还真的收藏着数额可观的钱财。在工作台上闪闪发光的是一架莫尔斯发报机,上面的黄铜擦得锃亮,这可是个豪华玩意儿。旁边那部放在黑色镍制架上的电话机就显得朴素一些。这两个物件就引起人们一定的兴趣,深受尊敬,因为它们只要接上铜丝就把这个偏远小村和辽阔无垠的帝国联系在一起。其他邮政往来的家什就只好挤在一起了,包裹秤和装信的袋子,书籍,文件夹,本子,档案柜和那些圆形的发出叮当声响的邮资钱箱,秤和秤砣,黑色、蓝色、红色和紫色的铅笔,曲别针和夹子,绳子,火漆,海绵和吸墨器,胶水,刀子,剪刀和折纸器,所有这些邮政工作丰富多彩的小手工物件都玄乎地乱七八糟地堆在书桌那巴掌大的空间里。在许多抽屉和盒子里堆着各式各样的纸张和表格,满满当当的,简直难以想象。这些东西就这么近似挥霍地铺放着,但事实上这是假象,因为暗地里政府无情地清点着它那些廉价的办公用品中的每件东西,从用秃了的铅笔到撕碎的票券,从破成一缕一缕的吸墨纸到洗成小块的肥皂以及白铁洗手盆,从给办公空间照明的电灯泡到关门的铁质钥匙,国库都要求它的职员为每个用过的或者消耗掉的物件说明使用情况。铁炉旁边贴着一份详细的物品清单,这是用打字机打出的,加盖了公章并带有无法辨认的签字。这份清单以算数的无情把相关邮政局哪怕微不足道和毫无价值的企业物品的存在都标注出来。只要是这个清单上没有的物品就不能出现在办公空间,反过来,任何登记在册的东西必须都各就各位而且触手可及。国家机关就要求秩序和合法。......
茨威格让我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阅读激动。
——余华
茨威格的文字异常敏感和细腻。
——毕飞宇
茨威格在全世界所赢得的声誉实至名归……他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其独特的天赋,能够凭借心理上和艺术创作上的技巧令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和人物形象变得栩栩如生。 评价茨威格毕生的作品并非易事,是得倾其毕生所能方可完成的任务。 ——托马斯·曼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