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8.34 5.7折 ¥ 49.8 全新
库存19件
作者陆琪 著,白马时光 出品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46030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365631
上书时间2024-10-28
序
几年前,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一场“抑郁症”主题的访谈节目中结识了陆琪先生,之前就听说他在爱情和婚姻的研究方面很有影响力。在这次访谈中,他的提问让我认识到他对心理学也有特有的旁观者的见解和敏锐性,次合作非常愉快!
在之后的一年里,我经常在门诊接诊许多远道而来的抑郁症患者,他们说是看了陆琪先生和我的“抑郁症”访谈节目,“慕名”而来求治,有些人甚至希望通过节目中提到的方法来治疗自己的抑郁症,终大多数人经过治疗成功康复了。
我从事精神医学二十余载,深切感到心理问题对人的破坏性,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家庭、同事、朋友和整个社会。作为一名医师,不仅仅是坐在医院门诊救治患者,扮演“消防员”灭火的角色,还需要走出医院,更多地去宣传和科普,做大众的健康,做大众的保健,让更多人享受生活、享受快乐!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初心,陆琪先生提出希望我给他的新书写序。我觉得这是一个走出医院做医疗前端(预防)的好尝试,也就勉力而为。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陆琪先生近十年对众多婚姻情感案例的总结,他另辟蹊径,找到女性情感问题的共性,围绕“恋爱和婚姻”的永恒主题,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人和人之间情感连接的建立和维护,变成了一个难解的题目。陆琪先生提出的情感模式,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人们情感选择和情感沟通的原因。
陆琪试图建立从原生家庭到婚姻情感之间的连接。中国是一个重感情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重家庭情感的民族,所以家庭的建立、亲密关系的建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而这种重要性,反而带来很多执念,以至于黏稠、凝滞的关系屡见不鲜。这种关系,究竟是在情感连接的过程中产生的,还是从原生家庭里带来的,陆琪给出了一系列的答案。
他在近十年的研究里,曾花两年时间,跑了六个城市,去做“失恋互助小组”。大量因为恋爱、婚姻失败而导致抑郁或者其他精神障碍的女性,倾诉了大量内心的苦闷。很多精神类的障碍,都不是孤立地从某个事件直接产生,而是在原生家庭里就埋下种子,在一次次的亲密关系问题中得到养分,后在某个时间点爆发。所以从人和人之间、人和家庭之间的角度去研究这样的种子到底是什么,对于我们缓解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心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人是情感动物,也是能适应环境的动物。陆琪在这本书里提出,每个人都因为亲密关系里的创伤,而不断被动地进行情感模式的矫正,后形成了每个人独有的情感模式的表达。这把每个人对于情感的态度、接受能力、脱离能力,都做了一个可以变化和成长的系统。这在某种角度上来看,是一种更易于被接受的观测视角。
这本书,也是一面镜子,很多人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情感问题,让自己和大自然、他人及社会更好地相容,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直面人生,终可以让自己实现自我发展,我想这也是陆琪先生撰写本书的心愿!
希望本书可以成为您的知心朋友,帮助您解开困惑与迷茫!
胡少华
浙江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
自序
我做了十二年的情感研究。
直到今天,我都还记得次收到读者发来的求助信。
求助者是个尚不到十九岁的女孩,已经为男朋友堕胎好几次,她后一次怀孕去医院时,是被男朋友的母亲带去的。
医生说,如果再堕胎,很可能以后都怀不上孩子了。男朋友的母亲听完这句话,立刻就带着儿子离开了,边走边说,自己家可不能要这种怀不了孕的媳妇。
那女孩哭着给我写信,问我该怎么办。
有人问,你是一个男人,为什么要去研究爱情?其实就是源于这封信。
我当时在回信里,问了她很多问题。
你为什么会爱上这样没责任感的男人?这么小的年纪,为什么要住到男生家里去?难道你不知道对方父母是怎样的人吗?难道你不知道要保护自己吗?
我问得义正词严、理直气壮,但很快就发现,这类提问是全然无效的。
因为她的回信只有一行字:“老师,我也控制不了自己呀。”
爱情到底是什么呢?
文艺点儿来说,爱情是两个灵魂之间的双向奔赴。但这句话除了麻痹人的精神,在出现问题后却起不到半点儿作用。
传统点儿来说,爱情是两个人准备组成抵御社会小的风险结构—“家庭”,而进行的相互筛选。
从大认知的科学角度来说,爱情是一系列神经递质的作用,是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的相互组合。
而前几年,我在讲雷蒙德•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时更是直截了当地说,爱情是一种病,是一种我们无法自控的病症。
如果以五四运动的爆发年为中国个体自由恋爱主流化元年,那么人们在感情上的自由选择,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
可我们的自由选择,真的是实质上的自由选择吗?我们选择的是让自己幸福的生活,还是让自己获得短期的情绪平复?
从去年开始,我每天做情感在线咨询,试图平复更多人因为情感波折而带来的痛苦。而汹涌而来的电话,让我和团队措手不及。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选出一百例爱上了错的人,他们却强行要挽回的案例。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选出一百例因亲人的影响,而随意接受结婚对象的案例。
我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选出一百例在婚姻里被情感施虐甚至被家暴,他们却不敢离婚的案例。
这些都可以结集成一本《现代失败爱情三百例》。
如果阅读这本书,你会发觉,推演近几十年,我们在感情上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太多改变。
母亲曾经被家暴,女儿不敢离婚。父亲离家出走,后子女依然会找个渣女、渣男。
可见虽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爱情观念,但每个时代都有相同的情感问题。
这里面,一定有某些核心规律,贯穿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婚姻家庭里面,使得同样的情感问题传递下来。
找到这种存在于中国家庭里的情感规律,是我这十几年的主要工作。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做研究的方法。
初几年,我用累积案例的方法,在情感领域里做了大量细节化的工作。不同的情感关系之下,不同的人物画像以及不同的应对方法,已经把技术化的工作做得很详细。
从2016年开始,我带着团队开始不断研读大认知科学的论文。我们决心从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做情感领域的应用。我们也是国内个这样做的团队,于是才有了算爱社以及数以百计的课程。
在这个阶段,我初步形成了“情感模式”的理论,也就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里和在情感连接里,拥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人际交互模式。并且,我列出了“享受型”“自虐型”“掌控型”“取悦型”四种不同情感模式。
这四种情感模式在情感问题上的适用性,在这几年被大众广泛认可。于是我们开始研究不同情感模式之间的选择问题、矫正问题以及痛苦脱离模式。
但在新的研究过程中,问题再度出现了。
近十几年来,整个大认知科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做研究的理论基础。
但我们发觉,近几年尤其是认知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领域,都是由西方社会的专业人士主导的,而他们常年研究的案例,也都是西方文化系统下的家庭。不管是对原生家庭的研究、对婚姻状况的研究、对亲密关系的研究,都是如此。
当我们利用这些理论来应对中国式的案例时,却发觉存在很多的问题。
很快,我们明白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是由两种不同文化系统相互碰撞所引起的。
西方世界是基于逻辑理性的哲科系统,以个体为重,家庭与个体之间的尺度非常明确,核心家庭与亲人族群之间的关系也很清晰。
所以在西方世界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个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婚姻关系,都有着基本界限。
但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之下,这种界限就变得很模糊。
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系统,是一种情感文化,是基于伦理和族群的文化。这种文化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强大的安全感,但同时,也让人和人之间的边界变得不明朗。
打个比方来说,有个姑娘说,她是强烈的“恋爱脑”,只要爱上一个人,就会义无反顾地对人好,不仅会完全信任对方,而且还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结果呢,就是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骗财骗色。
后,这个姑娘把问题归咎于世界上的渣男太多,认为自己是“渣男吸尘器”。但她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能谈好恋爱,渣男却只找自己呢?
如果从亲密关系理论来看,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个姑娘的激情和承诺过多,以致在亲密关系里,将情感对象过度理想化了。
这段话从理论上来说,完全正确,但在实际应用里,并没有丝毫作用。我们除了能教导姑娘冷静理性,什么都做不了。因为我们说不清“恋爱脑”出现的真正源头,也做不出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案。
但如果将其代入我们的文化系统,一切都会变得很明了。
实质上,这个姑娘一直“恋爱脑”而无法逆转,是和她的原生家庭以及她一直以来的情感经历有关的。
她身处在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一种“好”的原生家庭里,那就是父母无比宠爱,从小被周围的人宠着、捧着,亲戚朋友都把她当小公主看。任何事情都帮她处理好,从来不让她受任何挫折。
父母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这个女儿身上,让她感觉到,爱就是付出一切。于是她学会的爱,就只有一种,那就是“付出一切”。
在未来的情感生活里,这种“付出一切”的爱,成为她定义爱情的标准,于是在交友或其他人际交往中,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情感模式。
这种情感模式来自原生家庭,也来自之后亲密关系的不断矫正。而追根溯源,是来自父母和亲族那种“付出一切”的爱。
这是我们中国的家庭文化,在我们的家庭里面,经常有一种黏稠的爱。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这种黏稠的爱是至高无上的,但后带给孩子的,却是错误的对于爱的定义。
大人过度的爱,导致了孩子对爱的认识全盘错误。
以上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而事实上,在我们的文化系统里面,这种独有的爱的模式,除了不顾一切的爱,还有各种各样的情感忽视、情感暴力、情感勒索等。
以爱的名义来行不爱的事情,以黏稠的锁链式的家庭结构,来干扰每个人的自由选择,这种案例比比皆是,而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情感模式的形成基础。
所以这几年,我带着团队开始从中国式原生家庭入手,进行研究。
这是我们一个重大的研究方向的转变。我们从以西方专家主导的大认知科学的应用,转向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原生家庭研究。
我们试图从我们的文化里找出不同情感问题的继承问题、穿透问题和连锁反应问题。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从不认为西方文化系统是优于我们的。事实上,他们的文化系统也存在巨大问题,也会导致很大的社会问题。
而东方式的家庭,带给我们强烈的温暖感和安全感。我们时常渴望安全,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安全或者在别人的生活里看到了安全。我们认为付出一切的爱才是真爱,是因为我们感受过这种爱,或者认同这种爱是主流模式。
这些,是我们的蜜糖。
我们的团队在坚信中国文化优势的同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个体和情感的研究,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我认为是“情感模式理论”的迭代版本,我称之为“情感模式2.0”。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通过这本书来认清自己。因为只有认清自己,才能好好爱人。
每一种感情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情感模式,这是一切幸福或痛苦的根源。
作者通过12年情感研究,提出了“中国式原生家庭”的四种独立情感模式:享受型、自虐型、掌控型、取悦型。本书对四种情感模式及相互结合的10种爱情关系的解读,结合心理学原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爱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文中引入了大量情感案例,并配以情感心理测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爱情基因,解开情感循环的困惑,并进行相应的调节、优化,从而获得完满的情感关系。
每一种感情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情感模式,这是一切幸福或痛苦的根源。
作者通过12年情感研究,提出了“中国式原生家庭”的四种独立情感模式:享受型、自虐型、掌控型、取悦型。本书对四种情感模式及相互结合的10种爱情关系的解读,结合心理学原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爱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文中引入了大量情感案例,并配以情感心理测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爱情基因,解开情感循环的困惑,并进行相应的调节、优化,从而获得完满的情感关系。
陆琪
畅销书作家,两性关系研究者,算爱社主理人。
著有《潜伏在办公室》、《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上班奴》、《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爱情急救手册》等,其中《潜伏在办公室》系列总销量达150万册。
陆琪不仅是曾经的畅销书作家,而且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媒体属性,为当下读者服务的作家,能够深度开发自媒体,其优质的内容使其成为流量型情感专家。
应该怎样阅读这本书 / 001
1、爱情基因决定情感关系的走向 / 005
性格决定命运,什么决定感情 / 006
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有了另一个小小的自我 / 010
明知道不对,但我就是控制不了 / 014
你是否会爱某个人,真的由你自己决定吗 / 020
“渣男吸尘器”和自虐式情感模式 / 025
2、测测你的情感模式 / 031
怎么看待情感模式 / 032
情感模式测试卷,看看你的情感模式到底是什么 / 037
3、享受型情感模式 / 045
一只中年的鸵鸟 / 046
享受,并且心安理得 / 065
享受型情感模式的形成原因 / 078
4、自虐型情感模式 / 091
你是一个不安公主 / 092
用自己的感受来审判 / 110
5、掌控型情感模式 / 123
一个名叫掌控的魔鬼 / 124
你内心的魔鬼是如何诞生的 / 150
6、取悦型情感模式 / 159
不懂拒绝的痛苦人生 / 160
你用什么来换别人的开心 / 176
7、情感模式可以改变吗 / 187
情感模式的变化和伪装 / 188
为什么你喜欢的人不合适,合适的人你又不喜欢 / 198
8、找到你匹配的情感模式 / 205
自虐型情感模式的匹配:请给我爱的能量 / 206
掌控型情感模式的匹配:请被我管理 / 215
享受型情感模式的匹配:你不闹腾,我就能好好过日子 / 218
取悦型情感模式的匹配:疲惫地对你好 / 221
9、人生的 AB 面 / 225
附录 / 232
后记 / 236
每一种感情背后都对应着一种情感模式,这是一切幸福或痛苦的根源。
作者通过12年情感研究,提出了“中国式原生家庭”的四种独立情感模式:享受型、自虐型、掌控型、取悦型。本书对四种情感模式及相互结合的10种爱情关系的解读,结合心理学原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爱情关系中常见的问题。
文中引入了大量情感案例,并配以情感心理测试,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爱情基因,解开情感循环的困惑,并进行相应的调节、优化,从而获得完满的情感关系。
陆琪
畅销书作家,两性关系研究者,算爱社主理人。
著有《潜伏在办公室》、《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上班奴》、《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爱情急救手册》等,其中《潜伏在办公室》系列总销量达150万册。
陆琪不仅是曾经的畅销书作家,而且是一位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媒体属性,为当下读者服务的作家,能够深度开发自媒体,其优质的内容使其成为流量型情感专家。
“渣男吸尘器”和自虐式情感模式
到底什么是“渣男吸尘器”?
“渣男吸尘器”就是被同一种追求模式所吸引的人。譬如你一直渴求情绪价值,则所有能带给你情绪价值的人,都很容易追到你。
譬如你看重细节,那么在恋爱前期把能量都花在维持细节上的异性,就很容易追到你。
而不幸的是,你喜欢的这个追求模式,往往是善于伪装的。
我在电视节目《爱情保卫战》里曾说过:“现在的爱情,往往是渣男定义的。”
因为我们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爱情短剧,听别人聊起的爱情故事,都是被人精心安排的,到底如何才能让一个姑娘,在短期内获得情绪满足的。
这种恋情会让人非常愉悦,但同时,它也没办法保持很长的时间。
往往在爆破式的情绪满足后,就突然急转直下。
成为“渣男吸尘器”,并不是因为你的运气不好,而是因为你始终保持着同样一种“爱情基因”,而这种爱情基因,会让你被同一类男生所吸引,无论你怎么抵抗,都会被这一类男生追求到。
我们说的这一类男生,并不是外形条件、学历、工作背景等方面相似,事实上被誉为“渣男吸尘器”的姑娘,每次谈恋爱找的男生可能大有不同。他们有时候是小鲜肉,有时候是帅大叔,有时候是富人,有时候是穷光蛋,有时候是学霸,有时候是才子。
你真要问她们,姑娘们根本总结不出来这些男人的内在规律。
但我们做研究,看的根本不是外在的东西,我们看的是每个人的“爱情基因”,也就是人们的情感模式。
姚姚是非常典型的“自虐型情感模式”,“渣男吸尘器”们也绝大多数具有典型的“自虐型情感模式”。
什么是自虐式情感模式,我们在后文会有详细的解释,这里只做简单比喻。
像姚姚这样具有自虐型情感模式的人,内心活动极其复杂。这类人对于绝大多数的情感连接,都处于一种可以要、想要,但必须设置障碍的状态。
哪怕在面对一个非常优秀的男生时,拥有自虐型情感模式的姑娘也不会主动去追求,甚至在别人主动追求的时候,也不会顺理成章地接受。
她们一定会设置很多关卡,需要对方付出难以想象的情绪价值;需要对方一次次地进行证明;需要对方乞求、认输,甚至放下尊严;需要对方用正常追求别人几倍的时间和劳动力,才会勉强接受。
这时候,很多人就不懂了。既然设置了那么多障碍,一次次考验对方,对方都打怪升级过关了,怎么还会是渣男呢?
因为,当你面对一个追求者的时候,这个追求者也在面对着你。所以你接受别人的追求时,别人也在评估是不是能和你共度一生。
一个正经男人,遇到心仪的姑娘,在“热恋效应”之下会做出许多日常不会做的事情,也就是讨好你、取悦你,让你高兴。
但这种“热恋效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并且需要获得回馈才可以持续下去。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恋爱和追求是需要互动的,而不是一方面持续制造负面障碍,另一方面却要求男人持续不断地付出。
正常男人发现自己的付出和追求并没有获得期待中的回馈,而追求的女生甚至表现得非常难以搞定的时候,他的反应不是停止追求,而是这个女生适不适合做自己的妻子。
这是正经男人和渣男的分水岭。
因为这个分水岭的存在,所以我提出一个假设:
越是渣男,就越是会持续不断地追求你,而越是好男人,他付出的追求一定是有节制的。
因为一个渣男根本不考虑一辈子的事情,他只在乎能不能在短期内追到你。也就是渣男的目的是为了追到你,而不是和你一辈子。所以你是怎样的人,你在未来生活里会不会很难相处,你适不适合当老婆,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而正经好男人则恰好相反,他在追求的过程里一定是考察和审视你的。因为他要考虑一辈子,要考虑未来几十年的生活,甚至还要考虑你和他的父母之间是否能契合。
如此多的考虑,让正经好男人只能扛过初的那些追求考验,如果你还要他们去做很过分的事情的话,他们一定会转身离开。
这不是爱不爱的问题,是彼此需求的不同。
为什么具有自虐式情感模式的姑娘往往都是“渣男吸尘器”?
因为她们所设置的障碍,她们所需求的爱情模式,是只有渣男才有可能提供的。
所以能追到姚姚的男人类型,其实是同一类的。那就是会疯狂地追求人,会提供很多情绪价值,会甜言蜜语,会表现得很体贴。他们嘴上说一辈子,但实际上根本不做长远考虑。
不管他们身份背景如何,不管他们外形条件如何,不管他们用什么花招追人,实际上追求的经历是一模一样的。
那就是用持之以恒的态度,低尊严的取悦讨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