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单人剧被誉为表演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布朗大学雷贝卡·施奈德副教授认为:
“20世纪是一个欢迎独角表演并为之疯狂的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独角表演的魅力就越来越大”。
在当今的戏剧舞台上,单人剧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它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无法被取代的戏剧表现形式。从20世纪熔摹拟、姿态和表情于一炉的单人剧表演大师露丝·德雷珀,到被誉为“人民游吟诗人”的达里奥·福,再到21世纪获得托尼表演奖的克里斯托弗·普卢默,一代代单人剧演员在其艺术创作中展示了精湛的演技,给戏剧舞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剧体验。同时斩获2004年度“普利策奖”、2007年度“托尼奖”戏剧奖、男主角奖以及“戏剧之桌”“奥比”等戏剧大奖的作品——《我的妻子就是我》就是以单人表演的形式获奖的戏剧,这足以显示出当今单人剧创作的重大成就以及在戏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近年来单人剧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等专业剧团奉献了众多优秀的单人剧,除了演绎国外知名的单人剧目之外,还有许多精彩的原创作品。如:《索拉拉》《阴道独白》《母亲》《女人的后一天》《中国病人》《百年孤独》《木又寸》《花心小丑》《乡村往事》《每一件美妙的小事》等。同时,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类专业院校,也进行了单人剧的教学尝试,并且把单人剧作为研究生毕业的演出剧目,如:《后的瞬间》《只有一个女人》《命运之轮》《娘惹艾美丽》《低音提琴》《红色的天》等。与此同时,孟京辉剧团出品的女性单人剧三部曲《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好,忧愁》和《九又二分之一爱情》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影响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至今演出已经累计近千场,这些多元化、先锋化的单人剧创作,让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收获了更多观众的认可。
单人剧通过一个演员的语言、动作或即兴表演,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展现给观众,这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戏剧形式。对于传统的话剧形式以及表演观念、表现手段而言,这都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挑战和突破。单人剧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表现一切——时间、地点、人物、人物关系、事件、矛盾冲突……无对象交流、“说”“表”结合、跳进跳出、一人演多人等表演形式全部集中在一位演员身上,只依靠一个演员在支撑着舞台的全部,台词、表演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承载性非常大,不亚于一出大戏的量,而其表演的难度,则远超一般的戏剧表演。在今天的戏剧舞台上,单人剧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风采,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戏剧表现形式。
在单人剧发展的百年间,涌现了为数众多的经典剧本。这些杰出的剧本成就了一位位璀璨夺目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和一场场精妙绝伦的演出,在单人剧的演出历史上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构筑了寓意深远的故事内涵。然而,在当下的戏剧研究领域,单人剧剧本的价值和内涵研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剧作的保存和鉴赏工作亟须开展,单人剧大师杰作的“经典化”也正当其时。
也正因此,《经典单人剧鉴赏》一书经过多番比较,精选了十二部堪称“一时之选”的国内外经典单人剧文本。分别从剧情梗概、作者介绍、戏剧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本的语言特点、表演风格、主旨揭示以及剧目演出情况人手,对这些经典单人剧作品进行深人的鉴赏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单人剧表演者们有所助益,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这些经典剧本的主旨内涵和表现手法,从而能够更加自然顺畅地加以表演和呈现,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闪烁着“角色的精神”光芒的经典角色。与此同时,本书也希望对今后的单人剧鉴赏和剧本分析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帮助研究者找到进入剧本的切人点和路径,也使广大观众和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单人剧、喜爱单人剧。
此外我想,这本小书好能够恰如其分地发挥一些教材的作用。在现如今的艺术院校教学体系中,一些经典的单人剧剧目已经被吸纳到表演教学范畴之中,在传统的表演教学基础上进行了积极创新。这本《经典单人剧鉴赏》的出现,应当能够更加丰富单人剧的教学内容,成为表演专业的同学们走进剧作深处和编剧、观众密切互动的一个帮手,通过对古今中外单人剧名家名作的整理、分析和鉴赏,让表演专业的同学们能够充分同其声、感其情,真正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进去,感受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对于艺术专业的表演教学来说,这应当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补充。
这些年笔者一直对单人剧的研究和教学情有独钟,大部分内容都是十几年台词和表演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积累,但是限于本人的能力和认知有限,希望读者包容我的不足,恳请前辈和同行不吝赐教!
导语摘要
《经典单人剧鉴赏》经过多番比较,精选了十二部国内外经典单人剧文本。分别从剧情梗概、作者介绍、戏剧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本的语言特点、表演风格、主旨揭示以及剧目演出情况入手,对这些经典单人剧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单人剧表演者们有所助益,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这些经典剧本的主旨内涵和表现手法,从而能够更加自然顺畅地加以表演和呈现,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闪烁着“角色的精神”光芒的经典角色。
作者简介
李钦君,198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表演系,留校担任表演专业教师,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师从范益松教授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精品课程《舞台语言基础训练》专业带头人;承担多项省级、院级科研项目,朗诵作品多次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参演并导演了多部戏剧、影视剧。
目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勾魂唢呐》
《勾魂唢呐》精彩片段
北京市井平民的双重悲剧:《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精彩片段
烽火时代的守望女性群像映射:《乡村往事》
《乡村往事》精彩片段
渺小的生活与伟大的梦想:《花心小丑》
《花心小丑》精彩片段
触摸生命的脉动:《木又寸》
《木又寸》精彩片段
错乱时期的诗篇:《一个女人或疯掉的历史》
《一个女人或疯掉的历史》精彩片段
嬉笑、怒骂与呼喊:达里奥·福(Dari0 Fo)《滑稽神秘剧》
《滑稽神秘剧》精彩片段
荒芜之中,更生虚妄:《克拉普的后一盘录音带》
《克拉普的后一盘录音带》精彩片段
在女性走向自由的路上:《只有一个女人》
《只有一个女人》精彩片段
女性命运的一曲悲歌:《后的瞬间》
《后的瞬间》精彩片段
对希腊战后历史与社会的反思:《红色的天》
《红色的天》精彩片段
现代社会边缘人的抗争与絮语:《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精彩片段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经典单人剧鉴赏》经过多番比较,精选了十二部国内外经典单人剧文本。分别从剧情梗概、作者介绍、戏剧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本的语言特点、表演风格、主旨揭示以及剧目演出情况入手,对这些经典单人剧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单人剧表演者们有所助益,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这些经典剧本的主旨内涵和表现手法,从而能够更加自然顺畅地加以表演和呈现,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闪烁着“角色的精神”光芒的经典角色。
主编推荐
李钦君,1981年出生于山东淄博,200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表演系,留校担任表演专业教师,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师从范益松教授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精品课程《舞台语言基础训练》专业带头人;承担多项省级、院级科研项目,朗诵作品多次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参演并导演了多部戏剧、影视剧。
精彩内容
《经典单人剧鉴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勾魂唢呐》
一、剧情简介——老人与“鬼”的酒后絮语
一豆灯、一盏酒、一盘油炸黄花鱼,一位90岁的关东农村老太太,在雷电交加的夜晚,于醉意微醺之中,与舞台上一群不可见的“鬼”,一起回忆着、咀嚼着自己的人生片段。从她出嫁时的期待与快乐,为人妻的艰难心酸,到“偷情”后的愧疚自责,饥荒年代接济侄子的悲悯爱怜;从光复、抗日,到三年自然灾害,再到当下的改革开放……老太太于残灯冷酒中的回忆,连缀起了一段绵密悠长又平凡实在的生命体验,而这些片段的连缀,是一支始终回旋在背景中、苍凉凄清的唢呐曲。在唢呐声中,老妇回味着自己一生经历的酸甜苦辣,陶醉于自己始终不弯不折、无虚无假的人生态度,也踏上了人生的极乐终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却折射出近一个世纪中国社会波澜壮阔史诗般的进程,也浓缩了一个国家几千年传承的朴素道义与民族精神。
二、鉴赏视角
(一)孙建业——关东烽火的叙事者
孙建业,“闯关东”的山东人的后代,祖籍山东省栖霞市,大连市文化局国家一级编剧。从事影视和戏剧艺术工作三十余年,参与创作的主要作品有电视剧《辘轳·女人·井》《小楼风景》《咱那些日子》《闯关东》,电影《大海风》《横空出世》等。从1995年第三届辽宁文化艺术节开始,至2004年第六届辽宁文化艺术节,他连续四届获优秀编剧一等奖,并于2005年获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电视连续剧《辘轳·女人·井》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农村题材电视连续剧的代表作之一。话剧《勾魂唢呐》由大连话剧团演出,引起轰动,获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曹禺文学奖”提名奖。长篇电视连续剧《咱那些日子》和电影《大海风》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获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编剧奖、第3届首尔国际电视节编剧奖。
孙建业始终认为,民族精神是戏剧影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始终可见其擅长的在平淡人生中贯穿人性关怀的思路,亲情、爱情与故土情的纠结深人人心,对国事、家事、家乡事的担当感人至深。
(二)别出心裁的“鬼魅”叙事
孙建业的这部戏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他通过角色的内在心理冲突完成思想转换,从而推动剧情发展。由于这90年的心路历程,舞台上的老人对生命不断深人地体验与感悟,那些“不着边际的酒醉呓语,,.除是暗情激涌的戏剧动作。而舞台上主人公情感展现的外化,则是一位不出现的“老鬼”和一支苍劲悠扬的唢呐曲。
老太太离世多年的丈夫,在剧中被称为“老鬼”。在舞台上直接呈现鬼魅叙事,可谓打破了中国现当代话剧的传统叙事方式。孙建业在这部单人剧中,给了“鬼”充分的现场存在感,“鬼的视角不仅是一种奇特的叙述眼光,而且是一种存在,意味着鬼作为叙述者有能力拥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和个人历史。在美学层面上,能给读者带来一种陌生化的审美享受。”从开场“老鬼”来临时冷凝神秘的氛围,到二人“共同”回忆往事的亲昵,“鬼”的神秘感与恐怖感,在情绪绵密波折的演进过程中被渐渐消解,化人叙述演进的肌理,成为舞台上主人翁的对话者。老太太叙述的人生片段始终有老鬼参与,甚至在某些场景二者直接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说“鬼”自出现开始,便始终以先验视角引导着醉酒老太情感的一波三折,从而引出了不同故事片段,令散漫的点状回忆呈现收束感。
剧作题为“勾魂唢呐”,突出了唢呐作为情节发展契机的重要作用。但在剧情推动中,唢呐的出场次数并不算多。它一开始仿佛只是映射主角情绪节奏变化的背景音乐,直到所有人生片段的回忆终了,一身锈迹的唢呐以强烈的象征身份直接出现在了舞台上,将剧情推进至高潮:唢呐的神秘出现,让所有回忆涌上心头,在亦真亦幻的舞台时空中,老太太挥舞着红盖头,走向了灿烂的人生终点。
(三)多个舞台时空的完美交融
1990年代的中国话剧界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观众的大量流失让戏剧工作者认识到,必须要进行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改革。彼时话剧在形式上的实验创新层出不穷,在为观众带来陌生化审美效果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突破与发展。《勾魂唢呐》这台一个人上演的大戏,就是在这样山雨欲来的形势下诞生的。作者从“醉”与“鬼”两个超现实状态的意境出发,借鉴戏曲的写意手法,以抽象的布景与舞台环境,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表演与象征性的道具,打破了中国当代话剧在现实主义题材上“以情节为线索,以时间为锁链,以矛盾为动力”的叙事牢笼。
写意手法在《勾魂唢呐》所呈现的突出的特色,就是时空交错的灵活性与跳跃性。作者采用意识流的叙述手法,以破碎无序的回忆片段打破了线性的平铺直叙,将舞台现实时空与主人公的心理时空缝缀、拼贴在一起,通过老太太酒醉时回忆起的人物,以虚拟对话的形式,对观众时断时续地说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整部单人剧可以分为三个时空——现实时空、过去时空和心理时空。老太太在风雨交加的夜里自斟自饮,开轩迎“鬼”,这是舞台上呈现的现实时空;而作者巧妙地带入了“酒”,以酒醉的恍惚迷离、心驰神往,带领读者进人了老太太与老鬼共同回溯往事时亦真亦幻的心理时空;作者在正常叙事之中又演现了出嫁、“偷情”,抗战、饥荒等多个跳跃性的过去时空。老太太酒醉后产生的听觉与视觉幻觉,使她与舞台上并未出现的人物进行着逼真自然的情感脉络展现;舞台一开始便渲染的鬼魅叙事气氛,也令剧情蒙上了一层脱离现实的神秘色彩。这三种时空在舞台呈现上并没有现实与虚幻的间隔感,彼此糅为一体,相互交叉重叠,营造出现怪诞而奇妙的戏剧情境。
《勾魂唢呐》以时空交融吻合的紧密拼贴,冲波回折地勾勒出了主人公一生经历的悲愁喜乐,而这样的心理体验通过老人历经钩沉后的二度叙述,更富意蕴深长的人牛况味。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