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9.68 5.7折 ¥ 52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清]苏煜坡 著,李寅生,周生杰 校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5465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2元
货号25251975
上书时间2024-10-28
1848
1861
1865
1882
1890
1891
1892
“入仕”或“出仕”藩篱,自从隋朝开辟了科举取仕这条方便士人升官的捷径之后,绝大多数的文人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奔向人生目标的不二法门:读书——科举——入仕。这里,我们注意到,“入仕”这一终极目标是以“读书”、“科举”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的,如生逢治世,经过一番苦读,人生得意,则亦文亦宦,两美齐备,唐之张九龄、沈全期、宋之问,宋之梅尧臣、欧阳修,明代台阁诸人等等,为官可左右逢源,治文能显赫一时,可谓完美之人生。但是,大多数的文人其命运归宿与人生抱负之间,并不能真正吻合,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面对仕途,“欲济无舟楫”(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清高的心态,又使他们“端居耻圣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这种强烈的渴望与痛楚的忧思,正是封建时代落魄文人普遍心理折射。
“入朝明光宫”(高适《塞下曲》)的幸福之神终没有惠顾这位“端居”粤西一隅的勤勉书生,但是,苏煜坡和那个时代所要求的正统熟读经书的饱学之士一样,对功名有着强烈的渴盼。汲汲于科举,拳拳能致仕,使其一生充满激情,思想深处散发着不甘寂寞的豪逸之气。
“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乙亥杂诗》)之势。按理说,身处这种情势之中的苏煜坡也应一如前述之诗人,不应无视这蕴藏着变革的时代大潮,在其作品中有所反映,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其“十得六七” 的现存诗作中,几乎没有触及当时社会热点,针砭现实弊端。当然,这也与诗人的处境有关,由于广西地处祖国边疆,而苏煜坡所生活的贺县,又是边疆中为闭塞的地区之一,信息落后,思想保守,好像一块遭受浸染较慢的“净土”。更为重要的是,发端于广西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起义刚刚被镇压下去,人们对类似的话题噤若寒蝉,有“远见”的士人,还是多谈风月,多咏性情,所以,苏煜坡也像当时广西多数诗人一样,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处事态度,把游移的目光凝聚到个人前途上,走着几千年来士人们走惯了的读书科举老路。
——当然,科举是他的的机会,以期改变沉落下寮的命运, 在其早年诗作《酬刘彩楼二律次癸亥泮旋见赠韵》一诗中,他写道:“卓荦观书到处传, 纵横摛藻共春妍。 青衿我愧游庠序, 绿字君殷校简编。 三尺雪门多玉立, 九秋云路伫镳联。 功名自是儒生事, 况有文章翼圣贤。”在这里,他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自己一生的志愿,作为一介儒生,再没有比追求功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了。
“积极”并不像范进那样走火入魔,他还不至于把生命的全部投入给八股事业,以致到了精神空虚、知识偏狭、神魂颠倒的地步,他尚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次会试落榜后,虽然也不免要发一番牢骚,但对于科举的性质和自己的能力,其认识还是较为客观一些的:
破浪乘风意自雄,牵云曳雪感何穷。科名要与才名称,绫饼何曾易啖红。
一席名山坐未寒,萧然行李出长安。胸中块垒消难尽,长铗临风不肯弹。
——卷一《落第南归》
“安人归后,余非入都,亦即就馆,无一岁家居者” ,也经过了“身世萧闲手拮据,膏煎茧缚已月余” 的困顿生活,但他意志弥坚,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进取。
在这种追求中,诗人承受着痛苦的煎熬和等待,这是没有退路的选择,但进退两难之际,他还是不免要对自己进行认真的审视:
璞玉贵善琢,偏弦难独张。集思以广益,先民垂训祥。我生溷乡井,有志今未偿。徒抱兰蕙质,莫登风雅堂。岂不欲自奋,孤花空流芳。在坐无尼父,传家乏曹仓。挟此兔园册,妒煞百城王。十室有忠信,讨论资贤良。
——卷一《杂诗》
壮志难酬的一腔忧愤不免要发泄出来,这里有怀才不遇的隐忧,也有不改初衷的坚毅。
“龚黄”式的官吏,这是不在其位,也谋其政的精神表现,师承杜甫的千年遗风。《投邑令黄笏山司马》写到:
汉廷黄霸循良,何幸卿云覆此方。十载心倾同小草,三春手植到甘棠。宜民颂美随车雨,久宦勤忘满鬓霜。儒吏风流政维似,书堂窃喜傍琴堂。
“龚黄”之誉地方官的敬重——也是自己渴盼的为官模式。《送笏山司马移篆桂平》小序说:“司马令吾邑以静治民,而不忧。三年中抚字教诲所全,实多且乐,与士绅亲,无宦场习气。余连岁按砚讲院,诗酒往还,相得甚欢,不能如淡台民之非公不至也。今春量移桂平,行有日矣,云山花鸟未免有情,矧为部民哉。因作长句送行,……”可见,诗人与官吏的交游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的利益考虑,他是有选择标准的,凡是能为民造福者,一概可以是他结交的对象。
“我到人间刚廿载,三生何问,茫茫益信”。诗之成谶也,凄然有作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