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城市乐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代城市乐人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88 5.0折 56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燕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8254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24228954

上书时间2024-10-28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唐宋城市社会空间与经济结构研究丛书总序

 

20 

唐宋城市社会空间与经济结构研究丛书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围绕上述问题的展开和延伸研讨。研究唐宋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变化及其原因、发展趋势,对探索当今及此后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变化和面临的新问题都有借鉴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如何认识和把握由唐到宋城市社会的变化

20 

“商业繁荣”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显著的城市化现象。可以说,立足于唐宋变革视野的城市研究,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与城市社会经济相关的研究。

“食货派”的一批学者。以

(二)对唐宋社会结构、阶级、阶层和群体的研究

陈寅恪、杨志玖、韩国磐、胡如雷等在有关论著中涉及到了阶级、阶层、等级问题。唐代的士庶界限,士人的转型,科举考试带来的社会变化,行会的发展;唐朝中后期中小商人的成长,社会等级的再编制,依附关系的变化等,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城市类型、城市居民、城市经济结构的研究,是集中于城市社会的深层研究,着眼点放在城市社会群体,张泽咸、王曾瑜、郭正忠、杜文玉及日本学者妹尾达彦等对此都有很深入的研究。此外在探讨城市组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方面,全汉昇和加藤繁有开拓之功。

(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厚重与发展

谭其骧、史念海等分别从沿革地理、古都制度、城市与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侯仁之明确了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址的起源和演变、城市职能的形成及演变、城市面貌的形成及特征、城市位置的转移及其规律、地区开发和城市兴衰的地理因素等几个方面。

—三至七世纪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等,这些都推动了城市及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四)唐、五代、宋城市研究的新进展

21 

(五)还可开拓的研究

就迄今的成果来看,城市社会群体的分层分类,城市各类空间,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道路,对沿海城市的再认识,中古走向近世时期中外城市比较研究,传世文献、新出史料如敦煌吐鲁番文书、天圣令,以及陆续发现的墓志和石刻资料对古代城市研究的新价值,笔记小说、诗歌中的城市社会信息等多领域、多角度的研究,仍然具有进一步开拓性研究的空间。

“一带一路”新视野下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新领域。以国内学者为主的多支考察团队已经取得了很多收获。

二、本套丛书的主要内容

“革命性”与“渐进性”、城市多重空间及坊市新说、城市经济空间及其运作、笔记小说与城市社会、城市中下阶层、城居士族与政治、区域中心城市与地方政权及其格局、丝路变迁与沿海城市的崛起、盛衰转折时期的中心城市等主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另将多年整理的宋人笔记小说中的隋唐五代史史料进行了整理汇编。丛书共有十本,即十个主题,以下是各主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革命性”与“渐进性”

立足于唐代城市历史地理和城市形态史的研究,但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为了把握变化的全貌,在研究时段上将超出唐代。终的目的

是指出唐代(也可以包括五代和宋初)的城市确实存在一些变化,廓清

“革命性”与“渐进性”的关系,并从城市历史地理的角度探讨坊里空

间的关系、城市形态诸要素的变化。

(二)唐代城市空间与经济运作

以城市景观建设与经济功能的研究为线索,其中宅第建筑、衙署、仓廪、市场等为重点关注点,进而探讨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税收等相关问题。对《天圣令》中《营缮令》的研究与利用,为本课题研究增加了城市建设中立法与管理等新资料,拓展了城市研究新领域。在制度的确立与变迁的审视分析中,还探讨了律令制度与城市制度演变嬗替之轨迹及规律,进而远瞻其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和作用。

(三)文人笔下的城市社会

主要探讨文人笔下的人物群像和真幻相间的场景所构成的鲜活的唐宋城市画卷。与文学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性格、创作手法等不同,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笔记小说中的社会历史信息。还涉及了城市空间与政争的关系,商人沉浮与城市兴衰的关系,城市公共信息传播的渠道与社会影响,流动人口与城市化等诸多问题。

—以安史之乱后的洛阳为中心

—洛阳的发展与变迁。安史之乱后,洛阳在两京政治轴心体系中走向边缘。在“焚埃略尽、百曹榛荒”的表象背后,我们看到唐王朝在战乱后重塑东都形象的努力;洛阳在中央与周边藩镇的抗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审视唐后期洛阳的城市变迁及其背后深层次的历史动因,探究这一系列变动对洛阳城市性格形成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洛阳在唐宋之际政治中心东移和经济重心东南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城市化”

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古世家大族京兆韦氏等家族历史变迁进行系统考察,探讨中古士族在社会转型期的盛衰起伏。如韦氏虽然支系繁多,但南迁北归或一直留居北方的京兆韦氏则凭借宗族乡里基础与北朝隋唐政权重新结合,成为延续至唐初的军功新贵或皇亲国戚,武质特征明显。随着唐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的实施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复兴,京兆韦氏精英分子被吸收到两京,成为寄生官僚,武质丧失殆尽,文质凸显,家族重心逐渐从乡里杜陵转移至城市两京。安史之乱后,随着中央集权的衰落,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学术的下移,原来世家大族所仅有的也是为依恃的文化优势逐渐丧失,京兆韦氏也走向衰落。进一步思考宋代以后的大家族为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历史面貌。

(六)社会转型中的城市贱民阶层

在唐宋社会转型期,大部分的城市中下阶层的社会政治地位及生活实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数量众多的分散于唐代京城及地方的乐人(乐户),他们的身份低于平民,但随着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唐代官府乐户制度逐渐松弛,原隶属于太常的乐户身份也在向平民化方向转化,至宋代则完成了这一过程。乐户由半自由的依附民转化为平民身份与中古时期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相一致,反映了人户身份制色彩逐渐弱化的历史趋势。

(七)未完成的中兴:中唐前期的长安政局

—代宗到德宗时期,在长安政治空间中发生了一系列关乎此后政局走向的重大事件,如何在社会变革视野下考察这一时期的朝廷动向与基本国策,具有瞻前顾后的重要意义。

—荆南政权的生存之道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地方政权,五代时期以江陵(荆州)为统治中心的荆南政权具有典型意义,可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五代荆南只有三州之地,虽地狭兵弱,但当南北要冲,在五代十国时期诸强环视的环境下得以存活和发展,其政权必有别于其他九国的特殊之处。对五代荆南政权首府的城市建设与城市布局、经济、对外交往、文化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凸显五代时期的江陵对荆南政权,乃至五代十国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九)沿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图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环境的变化,以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此伏彼起,中国沿海城市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呈跌宕起伏之势,并与内陆城市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唐宋时期沿海的自然情况与前代发生较大变化,比较显著地体现在海岸线的盈缩对沿海城市的区位产生重大影响。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和经济史的研究视角,对唐宋时期的沿海城市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城市的地理位置、周围地貌特征、地理环境、交通区位,研究其兴起或衰落的机制。并通过梳理城市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历程,详述了具体城市的发展脉络,揭示了这一类型城市在唐宋时期发展的总体历史图景。

(十)宋人笔记中的隋唐五代史料

“以诗证史”的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也是以笔记小说证史的经典之作,从而使史学界重新审视笔记小说及其史学价值。唐宋两朝时代相隔不远,宋人著作中涉及很多唐代“故事”,唐代的史实、人物、典故都是宋人津津乐道的内容,但目前由于没人进行过专门的搜集、整理,对唐宋史研究还是很大的缺憾。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弥补这一缺憾,进一

步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本套丛书属于研究系列的一部分,上述的主题研究,并非准确的各卷书名。根据研究的进展,可能还会有调整和补充。此后还将陆续围绕相关主题展开研讨,将成熟的作品陆续呈现给读者。

本套丛书被列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并得到出版资助。特此致谢!

 

宁欣

2016 

 



导语摘要

乐人是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的群体,他们的身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变化,而在唐代,乐人群体经历了由半自由依附民向平民身份的转化。乐人与其他城市人口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城市乐舞百戏娱乐文化的提供者。唐代乐人的乐艺表演从为宫廷上层服务向为城市普通民众服务演化,唐代戏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出现便是这一趋势的反映,他们在城市戏场的乐舞百戏的表演引导着城市娱乐文化的趋向,成为城市世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 

丛书简介: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形成热点,至今热度不减,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发展。近年来,城市研究中引起热议和不能回避的五个问题为:一是如何认识唐宋变革说;二是对各种“空间”的认识与探讨;三是城市制度及社会阶层变迁研究;四是推进城市研究的新材料的利用;五是对不同类型城市(如沿海、地方政权)的新探索等。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龙头意义和枢纽地位的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唐宋时期具有深厚积淀的内陆都城和新兴的沿海城市,又有了新的战略研究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唐宋城市社会空间与经济结构研究丛书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围绕上述问题的展开和延伸研讨。研究唐宋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变化及其原因、发展趋势,对探索当今及此后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变化和面临的新问题都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1973年生,广西北海人。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师从曹文柱教授,200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宁欣教授。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目录
 


……


……


……


……


“乐户”的出现……


……


……


……


……


……


……


……


……82


……93


……102


……112


……117


 ……121


……121


……132


……138


……147


……149


……149


……153


……156


……165


……177


……180


……180


……188


……196


—雅俗音乐文化的交融者……199


……199


……207


……218


……220


……220


—城市乐戏娱乐的大众化……231


……247


……250


……258


 



内容摘要

乐人是与城市关系非常密切的群体,他们的身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变化,而在唐代,乐人群体经历了由半自由依附民向平民身份的转化。乐人与其他城市人口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城市乐舞百戏娱乐文化的提供者。唐代乐人的乐艺表演从为宫廷上层服务向为城市普通民众服务演化,唐代戏场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出现便是这一趋势的反映,他们在城市戏场的乐舞百戏的表演引导着城市娱乐文化的趋向,成为城市世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促进因素之一。 


丛书简介: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形成热点,至今热度不减,深度和广度都有明显发展。近年来,城市研究中引起热议和不能回避的五个问题为:一是如何认识唐宋变革说;二是对各种“空间”的认识与探讨;三是城市制度及社会阶层变迁研究;四是推进城市研究的新材料的利用;五是对不同类型城市(如沿海、地方政权)的新探索等。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龙头意义和枢纽地位的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唐宋时期具有深厚积淀的内陆都城和新兴的沿海城市,又有了新的战略研究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唐宋城市社会空间与经济结构研究丛书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围绕上述问题的展开和延伸研讨。研究唐宋时期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变化及其原因、发展趋势,对探索当今及此后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变化和面临的新问题都有借鉴意义。



主编推荐

1973年生,广西北海人。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师从曹文柱教授,2009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宁欣教授。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媒体评论
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