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报”、“保”、“包”三个单字,读音相近、形体简易,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具复杂脉络:“ 报”本为交互报偿之意,可引申出报答、报仇等用法;“保”既指代保有、保持之领属关系,也频见于保甲、保举等制度专名;“包”原指统揽、负全责,包纳、包银、包办等俱是中国古时经济活动的重要现象。一代汉学“宗匠”杨联隍教授本着“训诂治史”的精神,细致梳理“报”、“保”、“包”三字及各自复合词汇的语义演化,由此深入阐析字面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观念。杨联陞所*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精)》即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在语言文字学、社会史、思想史等领域的渊博学识,既有助于读者形成看待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整体视野,亦可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情、人际关系提供一重历史的向度。
作者简介
杨联陞(1914-1990),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后赴美,任教于哈佛大学。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有《中国制度史研究》《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汉学论评集》等著作多种。杨联陞从经济史入手,兼治文史,曾为赵元任先生助手,与胡适谈诗论学二十年,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诸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世界靠前流汉学家的作品多有评论,享有“汉学界的检察官”之美誉。
目录
迎杨联陞教授到新亚书院讲学(林聪标)
引言
原报
原保
原包
附论
结语致谢
附录一 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杨联陞著 段昌国译)
附录二 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初探)(金耀基)
附录三 中国文化中之媒介人物(杨联陞)
跋(金耀基)
内容摘要
“报”、“保”、“包”三个单字,读音相近、形体简易,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具复杂脉络:“
报”本为交互报偿之意,可引申出报答、报仇等用法;“保”既指代保有、保持之领属关系,也频见于保甲、保举等制度专名;“包”原指统揽、负全责,包纳、包银、包办等俱是中国古时经济活动的重要现象。一代汉学“宗匠”杨联隍教授本着“训诂治史”的精神,细致梳理“报”、“保”、“包”三字及各自复合词汇的语义演化,由此深入阐析字面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蕴,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观念。杨联陞所*的《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精)》即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在语言文字学、社会史、思想史等领域的渊博学识,既有助于读者形成看待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整体视野,亦可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情、人际关系提供一重历史的向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