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41 5.1折 ¥ 46 全新
库存260件
作者【印】毗耶娑 著,【美】普拉萨德 英译并释论,王志成、灵海 汉译,汪瀰 审校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094750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6元
货号23698903
上书时间2024-10-27
序 言
印度驻广州总领事
高志远(Nagaraj Naidu Kakanur)
《薄伽梵歌》(在梵文中,被译为《圣歌》)是一部重要的印度梵文经典。它被人们尊崇为印度教的圣经,也被认为是重要的世界宗教经典之一。《薄伽梵歌》是《摩诃婆罗多》的一部分。
《摩诃婆罗多》(在梵文中意指“婆罗多王朝的伟大史诗”)是古代印度两部伟大的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印度人把它看作是一部关于达磨(印度的道德法则)的文本,也把它看作是一部历史(Itihasa,字面意思是“那所发生的”)。《摩诃婆罗多》的故事,被安排在围绕一个中心英雄的叙事中,它讲述了两个堂兄弟家族——俱卢族(持国百子,俱卢的后裔)和般度族(般度五子)——为争夺王国主权的战争故事。《摩诃婆罗多》由近十万颂组成,共分为十八篇或十八个部分,还有一个题为《诃利世系》(诃利,即毗湿奴)的附录。尽管这部史诗不大可能由一个人写成,但在传统上,人们仍把它的原创作者归于圣人毗耶娑(Vyasa)。在《摩诃婆罗多》中,毗耶娑是俱卢族和般度族的祖父。
《薄伽梵歌》的内容,是克里希那和阿周那之间的对话。克里希那自称为是至上之神的人形化身;而在印度神话中,阿周那被认为是世界上伟大的武士,是般度五子之一,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英雄。这场对话发生在俱卢之战开战前夕的俱卢之野上。为了回应阿周那因为即将与自己的堂兄弟们开战而产生的困惑和道德的困境,克里希那为阿周那讲解了作为一名武士和一个王子应尽的责任,并用一些例子和类比,详细阐述了各种不同的瑜伽和吠檀多哲学。这就使得人们通常把《薄伽梵歌》描述为一部印度神学的简明指南,一部独立而实用的生活指南。
印度著名作家和神话学家德度塔·帕塔奈克(Devdutt Pattanaik)曾用十八句话概括了《薄伽梵歌》,每句话代表《薄伽梵歌》的每一章。
1. 你的世界就是一个知觉。这一知觉建基于你的偏见,由你自身的恐惧所形塑,并被你的无知所推动。
2. 你周边的人的世界也是一个知觉。它由偏见、恐惧和无知所创造。
3. 智慧是一种能力,它可以领会你的知觉,并感同身受地领会他人的知觉。
4. 我,克里希那,领会所有主观的实在,但不作评判,却充满了爱。因此,我是至上存在。
5. 至上存在是永恒的,不死的,并在你们之中。正是你的自私自利,阻碍着你认识它。
6. 你的实在是有限的,其他人的实在也是有限的。突破你的有限性,并为他人腾出空间——即使他人不能或没有这样做。
7. 你要寻求与你的期待相匹配的产出(行动结果),所以你也要寻求控制。一旦失去控制,你就会愤怒、沮丧、不快和恐惧。
8. 你逃避行动,因为你不能控制产出(行动结果)。为了掩饰你的无能,你会用高尚的理由为你的逃避寻找借口。
9. 所有的产出都由业(karma)控制:业是各种不同的投入(行动)的反应——这些行动并不全是你投入的,且许多行动是你无法控制的。
10. 如果这个世界厚待你,你的心意就把它解释为好/正常的;而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厚待你,你就认为它是坏/不正常的。但是,自然不厚待任何人。
11. 那些给你带来快乐的事物有可能造成他人的痛苦;一旦他人报复,你就宣称他们是恶棍,并把自己看作是受害者。
12. 许多人宁愿让他人来塑造自己的观点(愚昧之德)。这是产生于惰性的无知。
13. 有少数人只根据他们自己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激情之德)。这是产生于恐惧的控制。
14. 你能够根据他人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善良之德)。这是产生于同情的智慧。
15. 履职尽责,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投入(行动)上,并接受任何可能的产出(结果),那么,你就是行动瑜伽士。
16. 履职尽责,坚信在任何情况下神都会看顾你,那么,你就是虔信瑜伽士。
17. 履职尽责,并知晓有许多力量都在发挥作用,且这些力量并不全都处于你的控制之下,那么,你就是智慧瑜伽士。
18. 履职尽责,像动物那样不巧取、不豪夺。摆脱你的恐惧,因为人类可以通过观察他者与恐惧和控制作斗争。
浙江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及罗姆南达·普拉萨德译注的《薄伽梵歌》的汉译者王志成教授,是印度哲学的专家,已经出版过多部有关印度宗教和哲学的著作——其中包括从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作品。王教授也广泛撰写和翻译瑜伽著作,迄今已经出版了十部优秀的作品,包括《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及其权威阐释》和《哈达瑜伽之光》等。我确信,王教授及其合作者灵海女士把这部英语注释本的《薄伽梵歌》译成汉语,对于把《薄伽梵歌》的信息传递给中国读者具有重大的贡献,它也是关于印度教的一个出色纲要。王志成和灵海的这一中文译本,明晰地道出了印度教关于至上之神的观点,说到底,它是一种非人格的永恒力量,是一切存在的本质和力量,它没有任何属性或人格特征(如认识、思维、爱等等)。这种力量被称为梵,它无处不在,存在于自然的一切事物中,尤其存在于一切生命体——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特别是每一个人——之中。因为梵就是一切,所以印度教宣称,每个人以及每一事物都是神圣的。
我还要非常感谢中国“优胜美地”瑜伽院的创始人郝宇晖女士在这方面作出的所有贡献和努力。“优胜美地”瑜伽院被公认为是中国的一个质量优良、服务优秀、足够虔信的公共机构,长期致力于把纯粹的瑜伽和阿育吠陀实践引入中国。郝宇晖女士不仅在中国推广和普及瑜伽实践,她还赞助翻译出版了许多古代印度瑜伽文本和印度哲学著作,例如帕坦伽利的《瑜伽经》(2006年)、辨喜的《瑜伽之路》(2006年)、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达的《冥想的力量》(2010年)、斯瓦特玛拉摩的《哈达瑜伽之光》(2012年),以及王志成教授等翻译的这部《薄伽梵歌》(2015年)。
我坚信,所有中国读者都会从这《薄伽梵歌》的这个译本中获得许多灵性洞见和知识——不仅是关于印度教的,更是关于生活本身的洞见和知识。
前 言
本书版出版于1988年。1996年,考虑到世界各大宗教之主要教义之间的和谐一致的重要性,带有梵文经文的第二次修订扩充版由印度莫提拉·班那西达斯公司(Motilal Banarsidass)出版。
所有宗教经典都是从同一海洋中流出的真理之水。《薄伽梵歌》的教导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教派,不属于任何特殊的信条和崇拜,也不属于任何国家,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在第二版中,增加了诸如《吠陀经》《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虔信经》《瑜伽经》《梵经》《摩奴法论》和《罗摩衍那》等印度教主要经典中相似的经文和教导。我们对所选经文的简短评论,包括来自29种吠陀经典、其他世界经典以及世界性学者、圣徒和圣人的类似教导。
第三版对本书做了实质性的修订和完善。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们同时使用了梵文和英文。
第四版则增加了更多材料和段落标题,梵文单词的使用保持在限度内,使之也适合那些不熟悉印度哲学的读者。第四版第二次印刷时,增加了对较某些难于理解的经文的解释。
第五版是第四版的修订扩充版,它增加了约20%的内容,并制作了一个重要的梵文术语表。
我要向所有宗教的圣徒和圣人,以及《薄伽梵歌》的评注者们表达我的崇敬之情,唯有在他们的恩典和祝福下,我才能写出我的评注。
我要感谢我的古鲁们,在我的灵性生活中他们所给予的帮助无法衡量,也正是在他们的指导下,我才有研习《薄伽梵歌》和克里亚瑜伽的机会和特权。这些古鲁是:斯瓦米·敕玛亚南达(Swami Chinmayananda)、斯瓦米·达亚南达·萨拉斯瓦蒂(Swami Dayananda Saraswati)、斯瓦米·阿尔琼·普里(Swami Arjun Puri)、斯瓦米·帕拉玛哈萨·哈瑞哈罗南达(Swami Paramahamsa Hariharananda)。
我要衷心感谢赛义德·乔诃瑞(Sayeed Chaudhury)、吠德·普拉卡夏·瓦图克(Ved Prakash Vatuk)博士、我的妻子萨韩娜(Sadhana)、女儿瑞塔(Reeta)和儿子桑杰(Sanjay),他们在我准备和完善这部书稿期间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我还要感谢阿维卡夏·乔汉(Avkash Chauhan)和夏雅玛拉·拉维德兰(Shyamala Raveendran)在封面设计和网站开发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及时帮助。感谢朵惹特·考勒尔(Doret Kollerer)进行的一丝不苟的编辑。
我要特别感谢彼得·汉斯曼(Peter Hansmann)对本书稿现行版本的审查,为改进网站提供的宝贵建议和观念以及在促销工作方面提供的意见。
后也是重要的,我要向伟大的灵魂、已故的室利·慕克拉吉·达弥迦(Shri Mulkraj Dhamija)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正是他的下述不朽之言,激励我译出了本书的版:
“《薄伽梵歌》的翻译就是你自己的翻译。”
罗摩南达·普拉萨德
2012 年12月,佛利蒙,加利佛利亚
《薄伽梵歌》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内核,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本书分成18章讨论宇宙和人生的各种基本问题:如宇宙论、创造论、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瑜伽论、解脱论等问题,是广大瑜伽行者和爱好者之*上乘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着精神修养和瑜伽实践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通过《薄伽梵歌》以及其他印度经典的教导服务于人类,通过所有伟大导师和世界主要经典的不朽教导,使所有文化、种族、宗教和信仰之间达成和谐统一。
1959年在印度卡拉普印度理工大学(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并于1966年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普拉萨德博士从事研究、教学、工程咨询,也为州和联邦政府工作,包括为加州旧金山的美国海军以及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工作。
2012年,普拉萨德博士被聘为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土木工程荣休教授,以及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联合学院宗教与心理学兼职教授。
王志成: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佛教-基督教对话、瑜伽-吠檀多灵性哲学。主编"第二轴心时代文丛"和"瑜伽文库"。近出版的作品有:《哈达瑜伽之光》《智慧瑜伽》《虔信瑜伽》《瑜伽的力量》《喜乐瑜伽》。
英文译注者简介
文献缩略语
前言
导论
章 阿周那困惑
介绍军队将领
战争从吹响螺号开始
阿周那想要检视即将与之作战的敌军
阿周那的困惑
阿周那描述战争的罪恶
当事态变得艰难,甚至强人也会困惑
第二章 超然的知识
阿周那继续陈述他反对战争的理由
《薄伽梵歌》的教导开始于关于自我与身体的真知识
自我永恒,身体短暂
死亡和个体灵魂的轮回
不灭之灵超越心意和语言
主克里希那提醒阿周那作为武士的职责
业瑜伽即无私行动的学问
吠陀经论述了生活的物质和灵性两个方面
业瑜伽的理论和实践
自我觉悟者的标志
放纵感官的危害
通过感官控制和知识获得宁静
第三章 无私服务之道
为什么要服务他人
互相帮助是创造者的诫命
领导者应该作出榜样
对无知者,智者应该做什么?
所有的行动都是原质的行动
圆满之路上的两块主要绊脚石
贪欲是罪恶之源
如何控制贪欲而达至目标
第四章 伴随着自我知识的业瑜伽之道
业瑜伽是被遗忘的古老戒律
上主为何要化身
崇拜和祈祷之路
劳动分工建立在人的天资基础上
……
第五章 弃绝之道
第六章 冥想之道
第七章 自我知识与觉悟
第八章 永恒的存在
第九章 至上知识和大奥秘
第十章 者的显现
第十一章 宇宙形象的显现
第十二章 虔信之道
第十三章 创造物和创造主
第十四章 原质三德
第十五章 至上存在
第十六章 神性品质和魔性品质
第十七章 三种信仰
第十八章 通过弃绝私我臻达解脱
结 语 主克里希那的告别信息
译后记
《薄伽梵歌》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内核,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本书分成18章讨论宇宙和人生的各种基本问题:如宇宙论、创造论、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瑜伽论、解脱论等问题,是广大瑜伽行者和爱好者之*上乘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着精神修养和瑜伽实践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通过《薄伽梵歌》以及其他印度经典的教导服务于人类,通过所有伟大导师和世界主要经典的不朽教导,使所有文化、种族、宗教和信仰之间达成和谐统一。
1959年在印度卡拉普印度理工大学(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并于1966年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普拉萨德博士从事研究、教学、工程咨询,也为州和联邦政府工作,包括为加州旧金山的美国海军以及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工作。
2012年,普拉萨德博士被聘为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土木工程荣休教授,以及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联合学院宗教与心理学兼职教授。
王志成: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第二轴心时代文明、佛教-基督教对话、瑜伽-吠檀多灵性哲学。主编"第二轴心时代文丛"和"瑜伽文库"。近出版的作品有:《哈达瑜伽之光》《智慧瑜伽》《虔信瑜伽》《瑜伽的力量》《喜乐瑜伽》。
自我觉悟者的标志
XIB=g=v==n=uv==c=
p=>j=h=it= y=d= k:=m==n=< s=v==*n=< p==q=* m=n==eg=t==n=<
a=tm=ny=ev=< a=tm=n== t=u{!/ òsq=t=p=>Ns=< t=d=ecy=t=e
主克里希那说:完全从心意的所有欲望中解脱出来,完全满足于知晓至上存在这一至福,阿周那啊,这样的人就被称为觉悟者。(2.55)
根据母亲莎尔达(Sarda)的说法,不能把追求知识、虔信和解脱的欲望归类欲望,因为它们是较高层次的欲望。一个人首先要用较高层次的欲望代替较低层次的欲望,然后再弃绝层次的欲望,从而获得彻底自由。有人说,的自由就是不再变得自由的自由。
du/K=e{v=< an=ui8gn=m=n==/ s=uK=e{=u iv=g=t=sp=&h/
v=It=r=g=B=y=k>:=eeQ=/ òsq=t=Q=Ir< m=uin=r< Wcy=t=e ê
被称为觉悟者的圣人,智力稳固,心意平静,遇灾难不烦恼,遇欢乐不贪图,完全摆脱了执着、恐惧和愤怒。(2.56)
对人、地点和对象的执着夺走了人的智力,这样的人目光短浅。人们无助地被执着之绳所套牢。必须学会用关于者的知识之剑砍断这根绳索。
y=/ s=v=*F==n=òB=sn=ehs=< t=t=< t=t=< p=>=py= x=uB==x=uB=m=<
n==òB=n=ndit= n= 8eò{! t=sy= p=>N= p=>it=ò{@t==
不执于任何事物(除了自我)的人,心意和智力变得稳固,他们不会因为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而狂喜,也不会因为收获了不想要的结果而烦恼。(2.57)
真正的灵修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平静和喜悦的面容。
y=d= s=]hrt=e c==y=] kU:m==e*CV
wòn7y==[=Iòn7y==q=e*By=s=< t=sy= p=>N= p=>it={@t== è
当一个人能够从感觉对象那里彻底撤回感官,就像乌龟为了免于灾祸而把肢体缩回壳内一样,这样的人就被认为是智力稳固者。(2.58)
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在感官对象面前控制住或撤回感官,就如乌龟在遇到危险时把肢体缩回龟壳内而无法强制它伸开肢体直到危险过去一样,那么,其自我知识的灯就被点亮,这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