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8.94 7.6折 ¥ 78 全新
库存131件
作者王崧舟 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2945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377899
上书时间2024-10-27
/ 上 篇 /
如何通过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以薛法根《灰雀》课堂教学为例
一、语文要素和思维发展
二、课例观摩
读出语气,发展形象思维 理清顺序,发展概括思维 填补空白,发展推理思维 揣摩心理,发展想象思维 追问意图,发展深度思维第二讲 如何让语文要素在生成性教学中落地
——以蒋军晶《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教学为例
一、预测的内涵及教学困境
二、课例观摩
提取关键信息,发现叙事规律 依据叙事规律,预测类似情节第三讲 如何精准设置支架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以何捷《桥》课堂教学为例
一、《桥》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课文解读
三、课文学习任务及要求
四、课例观摩
1. 聚焦人物,从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感受人物形象
2. 聚焦环境,通过联系人物表现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 聚焦情节,通过还原人物内心体会情节设置的作用
/ 中 篇 /
第四讲 如何通过情节与人物的整合让小说教学立起来
——以孙双金《穷人》课堂教学为例
一、《穷人》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课文情节梳理
三、解读课后思考及练习
四、常态教学设计的优势和弊端
五、课例观摩
1. 小说情节应该教什么
2. 小说情节可以怎么教
第五讲 如何以讲故事为主线贯通民间故事教学
——以虞大明《牛郎织女(二)》课堂教学为例
一、创造性复述故事的策略
二、课文情节和线索梳理
三、以讲故事为教学主线的理由与好处
四、课例观摩
1.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讲述方法的点拨
2.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民间故事的特点
第六讲 如何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教学策略
——以许嫣娜《青蛙写诗》课堂教学为例
一、小学语文各学段理想的课堂风貌
二、课文及教学任务解读
三、课例观摩
1. 温故导入,归类识字
2. 整体感知,词串识字
3. 提取信息,随文识字
第七讲 如何以任务单为支架夯实基础性朗读
——以窦桂梅《葡萄沟》课堂教学为例
一、任务单和基础性朗读
二、课例观摩
1. 借助任务单,搭建学习框架
2. 借助任务单,选择学习内容
3. 借助任务单,渗透学习方法
4. 借助任务单,深化学习成果
/ 下 篇 /
第八讲 如何在多样性活动中让学生亲近文言文
——以罗才军《司马光》课堂教学为例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文言文编排特点
二、课文解读
三、课例观摩
1. 通读课文,感知文言
2. 理读课文,了解文意
3. 悟读课文,感受人物
4. 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第九讲 如何在朗读和吟诵中体悟古诗的情韵之美
——以赵志祥《敕勒歌》课堂教学为例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二、课文解读
1. 韵律性
2. 抒情性
3. 意象性
三、古诗教学的学段特点及基本要求
四、课例观摩
1.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
2. 在吟诵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诗歌
第十讲 如何在还原意象中开掘古诗的文化意蕴
——以王崧舟《墨梅》课堂教学为例
一、还原意象和文化意蕴
二、《墨梅》的不同版本
三、课文解读
四、课例观摩
1. 引经据典,品读“家中梅”
2. 知人论世,品读“画中梅”
3. 互文参照,品读“心中梅”
后 记
前 言
2020 年春夏之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我国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及培训,均采用线上模式。
为提供高品质的培训资源,及时满足广大一线教师的在线研修需求,王崧舟工作室联合“千课万人”团队,推出了全新的在线系列教研栏目——“崧舟观课”。
我们从“千课万人”近几年举办的大型观摩研讨会上,从数十位小学语文界的名师所上的数百节公开课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十个课例。我们对这些名师课例进行全程审读、微格分析,并按照预先设定的观课主题和角度,进行模式提炼、深度阐释。
我们希望,把中国当代小学语文界、颖的课例选取出来,和老师们一起分享,一起欣赏,一起研讨。
我们的观课立足于课程实践、教学实际和课堂实战。理论的宏大叙事,我们暂且回避。这不是说理论不重要,而是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实践、实际和实战的需求更为迫切。当然,实践、实际和实战的背后,不能没有学理思考和逻辑思辨。
我们的观课原则具体如下。
,把握整体性。观课若只从一个角度切入,就会存在肢解课堂教学的风险。所以,在观课的时候,我们都是从一堂课、一篇课文出发,遵守整体性原则。
第二,把握集中性。任何一堂好课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几乎都是无限的,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策略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集中精力,关注、分析一堂课中有价值、有特色、有借鉴意义的内容。
第三,把握迁移性。我们观课时通常会陶醉于名师的教学艺术,会被他们鲜明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吸引。但是,风格也好,个性也罢,其实是很难学习、很难模仿的。所以,观课的时候,我们应尽可能悬置名师个人的教学风格,虽然这会有一点儿遗憾。但是,考虑到观课角度的实践性、实际性和实战性,我们把主要视角放在了可迁移、可应用、可模仿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上。
我们选取的十个课例均符合以下三个要求。,必须现场真实,而不是那种事先做过大量准备,甚至有过课前排练的具有表演性质的课例。第二,必须效果扎实,要让我们看到从课始到课终,学生在学习上的增量,在能力上的提升;要让我们看到课堂教学如何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如何将人文精神落到实处。第三,必须底蕴厚实,带给我们的文化启迪是丰富的、绵长的。即使观课结束了,它还能引发我们新的回味与思索,甚至会长期影响我们对语文课堂的理解与实践。
“崧舟观课”一共包括十讲内容。栏目推出后,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崧舟观课”累计点击量达到 96000多人次。很多参与观课的语文老师在平台上留言,希望能将“崧舟观课”的内容整理成文字,结集出版,便于他们反复阅读、仔细琢磨。为此,我们组织人员花了半年多时间,反复回看“崧舟观课”十讲的内容并将其整理成文稿。我们按照书面语言的规范,对实录文字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此书于是应运而生。
本书选取了十位小学语文名师有代表性的十节课例,这十个课例现场真实、效果扎实、底蕴厚实。作者王崧舟老师遵循整体性、集中性、迁移性原则,对这些课例进行全程审读、微格分析,按照预先设定的观课主题和角度,进行模式提炼、深度阐释。
王崧舟老师的点评立足于课程实践、教学实际和课堂实战,但其背后是有学理思考和逻辑思辨的。王崧舟老师希望通过观课帮助读者明确,这十位名师的教学内容范围是如何做到明确的,他们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做到集中的,他们的学习难度是如何做到适宜的。
本书可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灵感,帮助一线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本书选取了十位小学语文名师有代表性的十节课例,这十个课例现场真实、效果扎实、底蕴厚实。作者王崧舟老师遵循整体性、集中性、迁移性原则,对这些课例进行全程审读、微格分析,按照预先设定的观课主题和角度,进行模式提炼、深度阐释。
王崧舟老师的点评立足于课程实践、教学实际和课堂实战,但其背后是有学理思考和逻辑思辨的。王崧舟老师希望通过观课帮助读者明确,这十位名师的教学内容范围是如何做到明确的,他们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做到集中的,他们的学习难度是如何做到适宜的。
本书可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灵感,帮助一线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王崧舟 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教育系统“十大育人先锋”。著有《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什么》《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爱上语文》等。
前言
/ 上 篇 /
——以薛法根《灰雀》课堂教学为例
一、语文要素和思维发展
二、课例观摩
第二讲 如何让语文要素在生成性教学中落地
——以蒋军晶《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教学为例
一、预测的内涵及教学困境
二、课例观摩
第三讲 如何精准设置支架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以何捷《桥》课堂教学为例
一、《桥》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课文解读
三、课文学习任务及要求
四、课例观摩
1. 聚焦人物,从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感受人物形象
2. 聚焦环境,通过联系人物表现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 聚焦情节,通过还原人物内心体会情节设置的作用
/ 中 篇 /
第四讲 如何通过情节与人物的整合让小说教学立起来
——以孙双金《穷人》课堂教学为例
一、《穷人》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课文情节梳理
三、解读课后思考及练习
四、常态教学设计的优势和弊端
五、课例观摩
1. 小说情节应该教什么
2. 小说情节可以怎么教
第五讲 如何以讲故事为主线贯通民间故事教学
——以虞大明《牛郎织女(二)》课堂教学为例
一、创造性复述故事的策略
二、课文情节和线索梳理
三、以讲故事为教学主线的理由与好处
四、课例观摩
1.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讲述方法的点拨
2.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民间故事的特点
第六讲 如何在基础阅读中融合多种识字教学策略
——以许嫣娜《青蛙写诗》课堂教学为例
一、小学语文各学段理想的课堂风貌
二、课文及教学任务解读
三、课例观摩
1. 温故导入,归类识字
2. 整体感知,词串识字
3. 提取信息,随文识字
第七讲 如何以任务单为支架夯实基础性朗读
——以窦桂梅《葡萄沟》课堂教学为例
一、任务单和基础性朗读
二、课例观摩
1. 借助任务单,搭建学习框架
2. 借助任务单,选择学习内容
3. 借助任务单,渗透学习方法
4. 借助任务单,深化学习成果
/ 下 篇 /
第八讲 如何在多样性活动中让学生亲近文言文
——以罗才军《司马光》课堂教学为例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文言文编排特点
二、课文解读
三、课例观摩
1. 通读课文,感知文言
2. 理读课文,了解文意
3. 悟读课文,感受人物
4. 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第九讲 如何在朗读和吟诵中体悟古诗的情韵之美
——以赵志祥《敕勒歌》课堂教学为例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二、课文解读
1. 韵律性
2. 抒情性
3. 意象性
三、古诗教学的学段特点及基本要求
四、课例观摩
1.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
2. 在吟诵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诗歌
第十讲 如何在还原意象中开掘古诗的文化意蕴
——以王崧舟《墨梅》课堂教学为例
一、还原意象和文化意蕴
二、《墨梅》的不同版本
三、课文解读
四、课例观摩
1. 引经据典,品读“家中梅”
2. 知人论世,品读“画中梅”
3. 互文参照,品读“心中梅”
后 记
本书选取了十位小学语文名师有代表性的十节课例,这十个课例现场真实、效果扎实、底蕴厚实。作者王崧舟老师遵循整体性、集中性、迁移性原则,对这些课例进行全程审读、微格分析,按照预先设定的观课主题和角度,进行模式提炼、深度阐释。
王崧舟老师的点评立足于课程实践、教学实际和课堂实战,但其背后是有学理思考和逻辑思辨的。王崧舟老师希望通过观课帮助读者明确,这十位名师的教学内容范围是如何做到明确的,他们的教学目标是如何做到集中的,他们的学习难度是如何做到适宜的。
本书可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灵感,帮助一线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王崧舟 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教育系统“十大育人先锋”。著有《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什么》《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爱上语文》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